小学生关于五月五端午包粽子的日记

来源:范文范 2.48W

小学生关于五月五端午包粽子的日记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小学生关于五月五端午包粽子的日记,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小学生关于五月五端午包粽子的日记1

下星期四就是端午节了,我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干吗不自己包粽子呢?以前总是买粽子,一点意义也没有,而且早就吃腻了,搞得现在都不想过端午节了,这次我一定要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一切准备就绪了,我们这次准备的材料有糯米,蜜枣,花生,豆沙还有干粽叶,就开始吧!我首先拿起一张粽叶,折了一下,再折一下,把他折成一个圆锥形的袋子,然后往里面放上一勺糯米,放上一勺豆沙,再放上一个大大,甜甜的蜜枣,最后补上一勺糯米,把蜜枣盖住,馅就放好了,接着把上面的叶子折下来,把两边的角压紧,不让馅漏出来,找一根绳子把粽子紧紧地捆起来,就包好了。看着这个我亲手包的大粽子,我喜不自禁,这么大的粽子,一看就让人有食欲,我恨不得现在就把这个漂亮的大粽子吃掉!我又包了三个大粽子,满意的笑了笑,把粽子送进了蒸锅。过了两个小时,粽子蒸熟了,我迫不及待的拆开绳子,揭开粽叶,一股浓香扑鼻而来:“好香啊!”我开心的大叫一声,咬了一大口,哇,好甜,这可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下一次端午节,我一定还包粽子,保准比这次包的更好!

小学生关于五月五端午包粽子的日记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楚国民众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

今年端午节,我让奶奶教我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馅,将自己喜欢的馅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粽叶围成漏斗的形状,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大米,中间放上美味的馅,再装米,用筷子把米捣实了,再用粽叶紧紧地包裹。这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有奶奶替我“解了围”——去掉一些糯米,我才顺利地裹好了。到了最简单的步骤——扎粽绳。看我大显身手,我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大功告成。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了。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终于出锅了,我香喷喷的吃了起来。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啊!

小学生关于五月五端午包粽子的日记3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如:赛龙舟,插艾叶,吃茶蛋。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包粽子。

今天早晨,奶奶老早就起来包粽子,我问奶奶:“您能教我包粽子吗?”奶奶回答说:“当然可以了,你过来。”首先把粽叶子的两头尖尖的东西剪去,然后把它做成碗样的形状,接着放四勺米,最后用绳子把它绑好。我按照奶奶的话,细心地包着粽子。我包完后,拿着奶奶包的粽子和我自己包的粽子比对了一下,感觉我的包的喝奶奶包的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因为我把粽子包成了长条形状,像个绿色的方枕头。于是我又包了个三个粽子,但它还是长条形状的。奶奶说:“倘若你实在是包不成,就别浪费粽叶和米了。不过,你别灰心,如果接下来的几个中还是包不好的话,那你就别包了。我说:”我这次一定能成功的,一定行!“我紧张地包着最后一个粽子,头上汗都冒出来了,连衣服也被汗弄湿了。果然不负有心人,我真的包好了一个四个角的粽子,虽然没奶奶包的漂亮。

包粽子可真不容易呀!

小学生关于五月五端午包粽子的日记4

端午节,我来到了外婆家,准备和外婆一起包粽子。

我们准备好了浸泡过的糯米、蜜枣、粽叶……开始包粽子了。

因为我已经在学校里学过包粽子了,所以我觉得不必再“请教”外婆了,就自己拿了四片粽叶,包了起来。我把粽叶的“须”剪掉,然后用右手抓住粗的一头,用左手抓住粽叶的中间部分,用右手卷啊卷,卷成了“斗状”。在放糯米时,糯米掉出来了,无奈之下,只好又重做了一次。这一次,我把粽叶抓得紧紧的,生怕糯米会从小隙缝里掉出来。之后,我又用剩下的粽叶将“斗”的口子盖住了,在反复的绕一圈,用绳子扎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外婆还教会了我另一种粽子——穿粽。就是用针把粽子扎紧的。前面的步骤与刚刚包的粽子一样,最后两步,也就是最关键的两部。用一片粽叶“裹”住粽子,再用针穿进“粽肚”里,把那一片粽叶的最细部分穿进针孔里,再把针从另一头拔出,一个穿粽也就这样完成啦!在穿针时,我要么是用的力气太小,针拔不出来,要么就是不小心的扎到自己的手,可看外婆穿针时就这么的轻松,看来,我还得加油啊!

看着我包的这几个粽子,我心里可是比吃了蜜还甜呢!

小学生关于五月五端午包粽子的日记5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