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稿:渐行渐远的小人书

来源:范文范 7.68K

南门小学 **

征文稿:渐行渐远的小人书

夜晚,步行在天桥上,看到两侧不少商贩在摆摊兜售小商品,其中一个专卖小人书的旧书摊,一下勾起了我遥远的记忆。

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按说,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我的业余生活应该是在很多的课外书籍中徜徉才对,但家庭的重担使父亲完全臣服于对物质生活的挣扎之中,因此,那种书中描写的坐在院子的树阴下品茗阅读的知识分子父亲的形象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在我记忆中,就连家中也一直也没有书籍方面的收藏,现在想想,一方面大概是父亲工作的地方一直离家比较远,另一方面,更在于父亲从没有在家闲暇看书的时间,他总是在周五下午匆匆进门换上干活的衣服,随便拨几口母亲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然后就匆忙的下地,一直到周一的早上天不亮又匆匆出门赶往那距离我家近二十里的单位上班,因此家里对书的收藏的就显得华而不实了。

生活真的很能改变一个人,它能把人磨砺的使你在外表上完全无法对他进行一个正确的判断,那时的父亲与其说是一个知识分子,还不如说他是一个农民,甚至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因为相比农民,他缺乏他们地地道道的对现实的逆来顺受。

但这种环境并不影响我对课外书籍的热爱和痴迷,在老师的指导下,稍稍能识几个字的二年级的我就开始不满足于课本上那几篇早就能通流倒背的单调的文字,如饥饿的人一般,我开始用更多的枯燥的课余时间来看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书籍,那时候这类书籍我们叫“小人书”,这种形象而生动的称呼最主要来自于这种书籍的外形,那是一种只有现在正常课本一半大小的连环画,每页五分之四的部分是黑白的画面,下面的五分之一配上文字说明,那时看来,完全可以用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来形容;其内容有《三打祝家庄》,《穆桂英挂帅》等,价钱一般每本都在八分到一毛钱之间,呵!现在看来,价钱真够便宜的,但对于我来说,根本是不好意思向家人张口的,那时经济普遍贫穷,文化生活更是匮乏,学校中拥有小人书的孩子少之又少,因此,想看到你想的小人书,那真不是一般的难,可以说:在小人书的主人答应借给你之后,你一直在战战兢兢中度过,怕这期间不小心得罪了他、怕在你之前借书的人拖延时间,怕小人书的主人随时想出来的欺凌你的各种难以满足的歪招......而这一切缘由,仅仅是一本现在看来似乎不名一文的小人书,可笑吧?但事实真的就是这样!

终于在小人书主人居高临下的态度中借到了那朝思暮想的小人书,我的心却不能获得片刻的宁静,因为能借给你书的人,可不会让你思想上有丝毫的松懈,他会在把书交给你的时候,除了交代不要把书有丝毫的损害之外,还给你规定一个让你不能丝毫放松的还书时间,这个时间的紧迫,使你不得不冒着在课堂上被老师没收的危险,使你不得不在家长催迫睡觉的禁令下乘着夜静人深冒着近视的危险拿着手电筒钻在被窝里去看。

我可以逃过老师犀利的眼睛,因为我学习的优秀使老师很容易轻信那个在下面目不转睛看书的孩子一定不会是在看“闲书”,而我却很难每次都逃脱父亲的眼睛,谁让我是他的儿子呢,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嘛:知子者莫过于父也!当他第一次发现我的伎俩警告无效后,他采取了非常措施,以后凡是见到了我看的小人书,立刻把它变为火塘中一团升腾的火焰......甚至在几次烧书后,父亲对我产生了深深的绝望;我不知道当时的父亲为什么对我看课外书是那样的穷追猛打,现在想想,一方面是出于对我视力的保护,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出于一种经济窘迫所产生的潜意识中的自卑心理吧?讲坛上的文化播撒和土地里的种子播撒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其中的区别不仅仅是两袖清风和两腿黄泥的外形区别。特殊的身份更使父亲对农村的艰难有别人不能理解的透彻,于是生活的压迫使原本应该目光长远的父亲也开始一意孤行——认为考上学才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才是摆脱现实困境的唯一途径,任何阻碍这个目标实现的因素都该遭到绝杀!考试不考小人书,因此小人书该杀!

如父亲期望,我考上了师范学校,接过了他的衣钵,成为了一名教师。这么多年,我接待过无数的学生家长,在每一个家长会上也都不忘告诉我们的家长:希望支持孩子多看课外书,因为我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头脑中总会浮现出父亲的身影。在和孩子们交流课外书籍的感受时,看到他们那么随心的告诉我看过的一本本课外书时,我同样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我的父亲。因为那种童年的记忆太深刻了,太根深蒂固了。我只是告诉了大家我想借到一本小人书的困难,我却再不愿意告诉大家当我借来的小人书被父亲化为灰烬的时候,我是如何面对那些我的小人书的债主的,我只能告诉大家,那是一个个噩梦,是我现在再也不愿意提的噩梦,那种对我自尊心的伤害,是我一辈子都不愿意再次重温的。

以为我终于可以自由的看书了,还未进入师范学校的大门,我对未来的师范生活已经在心中勾画出了这样一幅蓝图:课堂,宿舍,图书馆。我想我终于可以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不用受任何煎熬,不用和任何人打心理和智慧战,完全自由的支配我的读书生活了。

但三年的师范生活很快过去,回顾这三年,我却并没有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读课外书籍,甚至图书馆我也去的不多;我都在干些什么呢?小时候是那样的爱书,忍受那么多的煎熬去寻书看书,现在有那么多的藏书摆在我面前,而我却对他们视而不见,我这是怎么了?

我出社会了,为人师了,为人夫了,为人父了,我沿着千古年来好像已经划好的既定轨迹走过了而立之年;而父亲也终于退休了,终于满头白发了,童年时的画面终于出现在老年的父亲身上:他经常会在清爽的早上,在炎热的中午拿上一本书,或于公园的石凳上,或于大树的浓荫下,看上那么几篇文章;老年的父亲终于在闲适的退休生活中恢复了我对一个知识分子的认知。

而我回顾自己和书的情缘,恍惚中,依然清晰记忆的还是那几本要命的小人书......

我虽然还在给我的学生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我虽然还保持着床头一书的习惯,但那个放书的位置似乎只是为了一种祭奠,因为那里好长时间只是放着一本同样的书。在我睡前翻上那么几页的时候,头脑中还总是浮现出儿时躲在被窝里偷看的情景,但当年的少年那种对书根深蒂固的热情却已渐行渐远。

夜色阑珊,我随手挑了几本小人书,准备明天给我的学生讲讲当年那个看小人书的孩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