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品调查报告多篇

来源:范文范 3.34W

零食品调查报告多篇

零食品调查报告篇1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2、调查建议。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功能性食品。

1、定义及分类。

(1)据国际生命科学学院对功能性食品的最新定义,将其定义为: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一种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适当的营养作用,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及降低患病风险的作用。“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功能”的解释是:当以正常的日摄入量食用某种食品时,只有有证据证明它有益于人体健康,或者以有效摄入量摄入某种食品时,其有益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样的食品才能被称为功能性食品。

(2)分类。

日常功能性食品(日常保健食品)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健康消费群(诸如婴儿、老年人和学生等)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而设计的旨在促进生长发育或维持活力与精力,强调其成分能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工程化食品。

特种功能性食品(特种保健食品)着眼于某些特殊消费群(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心脏病患者,便秘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等)的特殊身体状况,强调食品在预防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以解决所面临的“健康与医疗”问题。

2、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生理活性成分。富含这些成分的物质则称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基料或生理活性物质,即功能因子。

已确定的活性物质主要包括9大类,具体品种有上百种。

(1)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纤维、抗肿瘤多糖和降血糖多糖等。

(2)内能性甜味料(剂):包括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多远糖醇和强力甜味剂。

(3)功能性油脂: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替代品、磷脂和胆碱等。

(4)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非酶类清除剂和酶类清除剂等。

(5)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c。

(6)微量活性元素:包括硒、锗、铬、铁、铜和锌等。

(7)肽与蛋白质: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压肽、促进钙吸收肽、易消化吸收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8)乳酸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等。

(9)其他活性物质:如二十八烷醇、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和皂苷等。

3、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抗衰老、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血压、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肠道菌群,润肠通便,保护胃黏膜)、改善骨质疏松、促进排铅、抗突变、抗肿瘤、抗疲劳、提高应激能力、清咽润喉、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减肥、美容、促进乳汁分泌、改善营养性贫血、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提高学习记忆力、增进智力、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视力、耐缺氧作用、抗辐射等。

4、市场上常见的功能性食品。

自开发功能食品以来,各国各企业热衷研究的课题包括抗衰老食品、抗肿瘤食品、防痴呆食品、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心血管病患者专用食品、老年护发食品和护肤食品等。

现在国内市场上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是针对其作用而生产﹑销售。常见的有补充微量元素、补血、补钙等。

5、目前存在的问题。

(1)总体问题。

a、产品结构不合理。现有22类功能性保健食品,无论从审批数还是实际生产情况看,产品结构都很不合理,导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b、企业分布不平衡。北京等6个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业的总数约占全国一半,而新疆等西部地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还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说明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地域分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合理。

c、科技投入少。20xx年,全国保健食品企业全年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1.55%。而广告宣传费平均占销售收入的6.54%,由于科技投入少,所以技术水平高、保健功效好的新产品就很少。

(2)企业问题。

a、保健食品不实宣传问题十分严重:广告用语明显带有功效性,甚至有的公司篡改的广告中还以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和组织的名义,为产品的功效做证明,违反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误导了消费者。《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食品广告中不得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

b、非法添加违禁物品问题时有发生。添加违禁药品比较突出的情况包括:在生产调节血糖保健品中加入降糖药。在生产减肥保健品时添加兴奋类药物。在生产抗疲劳保健品时混入“伟哥成分”。在生产改善睡眠保健品时添加安定。在生产“增高”类保健品时掺进激素。在生产免疫调节保健品时添加一些中枢食欲抑制剂。

c、保健食品企业生产条件较差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d、非法生产经营保健食品的问题率禁不止。

(3)法规需进一步完善。

需尽快加强对生产条件的审批,设立复查制度,对新功能的审批进行规范,对转让产品进行限制。

(4)消费者的误区。

许多消费者把功能性食品当成药品。其实功能性食品不是药品,其区别主要体现在:

a、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它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b、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c、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求自由摄取。

三、发展功能性食品的措施。

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是保健食品业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发展中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保健食品发展的特殊机会,因此规范保健食品市场迫在眉睫。

1、加紧进行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力争取得好成果。

(1)与工商部门联手整治广告宣传。

(2)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自查自纠。

(3)进行保健食品质量抽查。

(4)组织保健食品企业生产条件重新审查。

2、完善保健食品审批工作。

(1)利用卫生部网络,征求意见。

(2)审批过程和情况,能上网的尽量上网公开。

(3)建立检验机构“问责”制。

(4)完善毒理和功能评价程序,加强对保健食品功能与功效成分的研究。

3、尽快出台新版《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1)省级初审内容的调整。

(2)申报单位生产条件的审查。

(3)设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

(4)检验机构认定和责任的规定。

(5)必要时对保健食品进行重新审查。

4、促进企业自律和诚信行为。

(1)企业要强化自律和诚信的意识,遵纪守法。自律要做到“责任、诚信、科学、规范”。

(2)加强行业组织和领导

(3)政府要规范企业的行为,有法可依,执法要严。

(4)加大科技投入,创造中国名牌。

(5)发展规模经济,打造中国保健食品的“航母”。

5、消费者的注意事项。

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前一定要查看有无标志和卫生部注册备案信息,最好上网搜索该商品有无负面的信息。外包装和说明书所标注的保健功能,要查看是否与广告宣传的功能一致是否虚增了功能。声称有治疗、辅助治疗、保健、预防作用需口服的产品,如果是具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的,应有“药准字”、“药健字”批准文号。具有保健、预防作用的,应有“卫食准字”的批准文号。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并标明下列内容: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内容。

零食品调查报告篇2

20xx年6月至11月,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全面系统调查。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范围覆盖北京、重庆、湖北、宁夏、吉林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包括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各类食品批发、零售市场和消费者,其中城市市场1329家,农村市场1108家;城市消费者3547位,农村消费者2879位。调查内容包括市场基础设施与安全监管条件、食品质量管理与市场准入制度、检测检验状况与市场管理水平、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与最关注的安全问题等。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基本满意,流通领域的交易环境、物流设施、检测手段、监管条件和市场管理等方面明显改善,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食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与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消费者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有信心。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增强。据调查统计,有82、6%的城市消费者表示关注食品安全,比上年增加了10、8个百分点;有58、1%的农村消费者表示关注食品安全,比上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有78、5%的城市消费者认为超市是相对安全的食品购物场所,并且有69、3%的城市消费者把超市作为首选购买食品场所;选择“价格便宜”为购买理由的农村消费者比例为36、4%,比上年下降了7、3个百分点。实地访谈还发现,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与当地的发展水平和年龄呈负相关关系,越是偏僻落后地区的消费者越不关注食品安全,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不关注食品安全。

消费者认同当前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显示,七成左右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表示认可。有79、1%的城市消费者和85%的农村消费者给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打及格以上分数;有66、2%的城市消费者和75%的农村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不大,可以解决;有76、9%的城市消费者和81、8%的农村消费者对目前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表示基本满意。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逐步建立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能力正在提高,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与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场地(厂)挂钩制度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53、7%的城市批发市场与农产品供应基地或生产厂家建立了场地(厂)挂钩制度,比上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市场有41个挂钩供应基地和85个挂钩生产厂家;有15、3%的批发市场表示定期对挂钩地(厂)进行源头质量检测,比上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调查还显示,在超市经营的初级农产品中,32%由供应商直供,22%由自建基地供应,有效促进可追溯体系的建立。

索证索票制度基本建立。调查显示,有80、4%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商品进货索证索票和验收制度,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对入市经销商索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比例分别为81、4%、82、1%和58、8%。有78、1%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商品进货索证索票和验收制度,对入市经销商索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比例分别为88、8%、87、1%和59、7%。超市不仅完全落实索证索票,还对部分商品的运输条件、标识以及上游供应商都有严格的准入政策。城市市场还对入市商品推行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证明(qs)、定点屠宰加工证明(肉类)、检疫证明(肉类)、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商品条码证明(包装食品)、认证食品证书和标识、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健食品)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索证制度,有效提高了城市农产品市场的诚信度和产品的质量水平。

商品购销台账制度逐步完善。调查显示,有78、2%的批发市场建立了商品购销台账制度,比上年增加38、6个百分点;有70、7%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商品购销台账制度,比上年增加13、2个百分点。

商品质量承诺制度基本建立。调查显示,有80、9%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商品质量承诺制度,比上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有86、5%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商品质量承诺制度,比上年增加了5、2个百分点;还有89、9%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87、6%的农贸市场建立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上海市通过“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给?30?家蔬菜园艺场建立了“电子档案”,并为全市?300多家千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建立了档案。这些档案的建立,保证了农畜产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山东省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探索,通过编码系统对蔬菜生产流通的全过程信息进行记录,从农民生产出蔬菜到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信息都可以通过编码显示出来,如果发现蔬菜质量问题,监管人员即可通过编码系统进行追溯,查明责任。

三、城市市场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明显加强

城市农副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保障设施明显改善,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了市场环境,规范了市场秩序。被调查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5%、94、8%。

食品安全保障设施明显改善。56、1%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室,比上年提高了29、6个百分点;平均每个检测室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比上年增加了2人;配备速测仪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比例由上年的15、9%增加到78、4%,还有26%的市场配备了色谱仪等高精度检测仪器,比上年增加14、4个百分点。50、5%农贸市场拥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室,比上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平均每个检测室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比上年翻了一番;配备速测仪的市场比例为28、1%,与上年26、7%相比略有增长。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拥有2、4辆冷藏车,建有封闭式垃圾楼、污水处理设施的比例分别为23%、28、4%,比上年分别增加了10、4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的比例比上年增加了64、7个百分点,提高到89、7%;超市拥有清洁卫生设备的比例为77%。

上市食用农产品认证和分区销售得到实施。被调查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平均上市食用农产品82种,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占12、1%,绿色食品占5、9%,有机食品占4、4%;农贸市场上市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占10、4%,绿色食品占4、1%,有机食品占0、6%。部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设立了分区销售,其中批发市场中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区、绿色食品专区、有机食品专区、国家免检商品及名特优商品专区比例分别为27、7%、16、1%、7、1%和4、4%;农贸市场中设立上述专区的比例分别为19、2%、12、9%、6、7%和5、3%。在被调查的超市中,经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比例分别为91%、91%和74%。

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得到加强。调查显示,大部分市场对进场交易的食用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有64、8%的批发市场对蔬菜有机磷进行检测,比上年上升26、7个百分点;农贸市场检测蔬菜有机磷和注水肉的比例分别为51、2%、53、1%,分别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和7、5个百分点。肉类产品氯霉素、水产品甲醛、面食及豆制品吊白块、熟食品色素、熟食品亚硝酸盐等常见食品安全项目在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均有不同程度检测。有21%的超市对食品的每个批次进行检测,有50%的超市对出售的商品每天检测一次;还有21%的超市引进了第三方服务机构,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公正性。

有关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建立和实施。?80%以上的城市农副产品市场普遍建立了商品抽检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日常巡查制度、投诉处理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和监督自查管理制度。分别有89、9%、87、6%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立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比上年分别提高26、8、20、1个百分点,其中采取协议销毁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占41%和38、7%,采取退市处理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占48%和47、8%。在被调查的超市中,有26%的超市设置了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比上年翻了一番;有38%的超市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独立于采购部门,提高了管理公正性;政府主管部门对超市的监管全面严格,没有提前通知的随机抽查比例高达96%。

四、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形势值得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市场的交易环境、检测条件和配套设施总体上有所改善,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但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散装食品仍然是我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调查显示,虽然经营食品中散装食品所占比例在50%以上的市场由上年的21、5%下降至14、9%,但比例在30%以下的市场比上年增加近16%,达到61、1%。仍有超过50%的农村市场经营散装豆制品、散装干果、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有超过30%的市场销售散装酒、散装酱油、散装醋。

市场秩序有待规范。调查显示,“三无”食品是农村消费者遇到最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有56、4%的市场经销商品主要来源于流动送货商,有34、4%的被访者购买过“三无”食品;还有14、4%的农村市场对过期食品进行降价销售处理;有13、2%的市场不标明食品保质期。虽然有44、5%的市场对过期食品向经销商退货,比上年有2、7个百分点的增长,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少数被退掉的食品被更改标签后又出现在其他地方,被重新销售。

市场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加强。数据表明,农村市场交易场所地面硬化率刚刚过半,仅为55、3?%;还有73、4%的市场没有配备最基本的速测仪;只有48、6%的市场配备了陈列冷柜,缺乏冷库及其他现代化保鲜设施;市场平均拥有分类垃圾桶仅4、8个。

五、生产环节把关不严是最大隐患

调查显示,仍有48、4%的种植地和养殖场周边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与上年48、8%的比例相比基本无变化。35%的农民在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经验使用,64%的农民种植的蔬菜上市前没有进行产地检验,这两项指标和上年相比均无明显好转。另外,农村小作坊、黑加工点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其原料和加工过程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近期在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依次是:农药残留、假冒伪劣、过期食品、包装不合格、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添加剂、注水肉;城市农贸市场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依次是:农药残留、过期食品、假冒伪劣、注水肉、包装不合格、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添加剂。上述问题大多源自生产环节。对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源自生产环节的问题比重较大,其中城市消费者遇到有害物超标的比例为52、7%、注水肉为48、8%、三无产品为45、3%、病害肉为40、6%、包装不合格为34、8%、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为32、16%;农村消费者遇到三无产品的比例为34、4%、注水肉为29、8%、有害物超标为17、9%、包装不合格为16、7%、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为14、8%、病害肉为12、?9%。

今年9月份,上海连续发生了“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波及到上海市9个区300多人。而引发此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居然是一批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的猪肉及猪内脏。广东省工商局9月28日公布的近期食品抽检报告显示,超市售卖的熟肉制品和非发酵类豆制品的合格率分别只有45%和36%,这两部分商品的微生物超标较为严重,有的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六、建议

针对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市场;尽快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全程安全监控和可追溯体系,以及监管体系中有效的问责制;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和重视食品安全的市场秩序;理顺食品供应链中各环节关系,调整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合理确定食品质量责任主体。

零食品调查报告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每次爸爸看到我吃饭时慢腾腾,难以下咽的样子,总是会提起他们小时候的事情,他说,他小的时候,由于整个社会物质匮乏,很多人是上顿接不上下顿,如果你稍微吃慢一点,早就没有了,大家吃饭总是狼吞虎咽,像他兄弟姐妹多,煮的面条奶奶只能吃一点面汤,大家面汤都要抢着吃,有时奶奶面汤都得不到吃呢,关于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外公、外婆也时常给我讲过去的日子,觉得我们现在生活在好时代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我觉得我们生活在好时代,非常幸运,感谢祖国。可是……

近几年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事件,首先是“红心蛋”苏丹红事件,再次是“大头娃娃”三鹿。人们看待食物杯弓蛇影,大人们经常说,现在吃饭嚼之不香,食之无味。我在想,肯定是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不挨饥受饿了,天天大鱼大肉吃多了,把味道冲淡了,当然觉得什么都不好吃了,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金沙讲坛》第32期由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原鹤洋主讲的《解读饮食污染与健康》讲座。听了原教授的讲座才明白,原来现在市面上食物真的不如过去的香了,不是长辈们味口吃高了。而是现在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我们家还是非常注意食品安全的,因为爸爸是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咨询师,经常接触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或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企业。所以经常告诉我,哪些添加防腐剂多不能吃,这种食品怎么选择,那种白水怎么选择,像我到商场去卖食物,要注意生产日期,QS标志,还有食品添加剂及防腐剂的多少等等。但我每次站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总是踌躇不前,这些食品或多或少总是添加了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及防腐剂,多的防腐剂就达七八种,少的也有五六种。很多时候我都是无功而返。至少这些商场的商品还是明确标示出来,我们还可选择,在自由市场购买的蔬菜、水果、家禽、肉类呢?又怎么辨别呢?大家是否在选择过程中注意到食品安全了呢?于是,我决定对我们生活中最密切联系的蔬菜、水果、肉类等作一个随机小调查,了解一下大家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现状。也好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案的构思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和现场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不确定具体人群、岁数、性别、学历,在社区公共区域随机调查。时间从20xx年9月30日至20xx年10月6日,共计7天。调查表的设计过程应考虑到调查对象中各年龄各层次的人员都有,我对调查表设计要求考虑内容简单易懂,填写方便,数量不宜太多,选择的材料也要贴近人们生活。选择品种主要选择了三个方面:水果、蔬菜、其它食品等日常生活中必须品。水果类:香蕉、猕猴桃、苹果、桃子;蔬菜类:黄瓜、西红柿、花菜、茄子、波菜、韭菜;其它食品:肉类、卤制品、菜油、熟食品。个人信息等内容,如:性别、年龄、学历。选择它们主要是它们在人们餐桌上几乎天天可见,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由于考虑到不同层次人员及网络填写方便,设计为打勾的形式,所有选择题均采用单选题,多选或不选视为无效调查表。最后也希望收回大家的意见,或许有比我们方法更好的我们也可以吸收,所以增加了建议一栏。还考虑到调查表的发放与收回需要一段时间,得尽早发出调查表,才能尽快完成调查。

三、研究过程与记录

调查过程在社区随机向路过的行人发放调查表45份,本次调查活动在策划时间内共收回43份,回收调查表中有效41份,无效2份(回收调查表附后),网络调查收回6份(已用链接方式确定调查表的有效性),收回的有效调查表共计47份。在本次调查的47人中。其中女性公民18人、男性公民29人;35岁以下24人、35岁至55岁14人、55岁9人;接受调查人群受教育程度:中等教育25人、高等教育18人、研究生以上4人。根据收回的调查信息,我请妈妈协助我设计了柱状图进行分析。

四、分析与思考(建议)

1.总体分析

总体分析得出肉类正确选择占89。4%;卤制品正确选择占61。7%;菜油正确选择占95。7%;其它熟食品正确选择占95。7%。水果类正确选择率最高的是猕猴桃为77%;最低的是香蕉为25。5%;蔬菜类正确选择率最高的是茄子为66%,最低的是西红柿为25。5%。从分析中发现大家对肉类、菜油、卤制品、熟食品等能正确的选择和识别,比如菜油这些正确选择率非常高。相比之下对蔬菜和水果的正确选择和识别便不尽人意了。

2.按年龄段来分析

年龄在35岁以下共计24人,对其它熟食品正确率为100%,最低为苹果16。7%。发现大家都喜欢选好看的,果皮湿润的。其实并不是很好,反而你认为不好的苹果才是相对绿色无污的。

年龄在35岁至55岁共计14人,其中正确选择率最高的是菜油为100%,最低是香蕉为28。5%。发现人们对水果的认知有待提高。

年龄在55岁以上共计9人55岁以上共计9人,其中正确选择率的是菜油和熟食品为88。9%,最低是黄瓜其正确选择率为0。从上面几个年龄段分析可以高龄段对水果正确选择率略低。

零食品调查报告篇4

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仅使“食品安全”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社会热点词汇,人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极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今的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是怎样的一个认识呢?

县食安委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开展,组织监管工作人员展开了一次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掌握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因素,获取校园相关教育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20xx年6月,我县有关监管工作人员对七里营镇中学100名高二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根据统计问卷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与家人、同学或是朋友经常谈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占21%,由于频发食品安全事件才开始谈论的占32%,只是偶尔会聊上几句的占45%;从课堂上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占6%,由网络电视广播了解到占67%,阅读报刊杂志占22%;对食品安全的专用名词如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了解占19%,haccp(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占4%;认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很高的占6%,一般占75%,比较差占14%。

情况分析:中学生当中关注食品安全的不多,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对食品安全相关专用名词81%的人不知道,他们所了解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大部分来自网络电视广播,说明对中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匮乏。目前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电视和家长,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

(二)该校高中部学生全部住校,仍有22%的学生选择在校外小餐馆或流动摊点吃饭,其中81%的觉得比食堂味道好,品种多,37%的是因为校园食堂不卫生。

情况分析:学生绝大部分认为校园食堂饭菜不好吃,却很少有关注食品是否卫生、安全,说明消费安全意识不强。

(三)购买食品看厂家、品牌、产地的占57%,看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占92%;只有14%的从来没有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7%的经常买到,79%的有过但很少;买到不安全的食品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占3。5%,自认倒霉占55。8%。

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购买食品有基本常识,但买到不安全食品却很少有人知道向相关部门举报,大部分选择自认倒霉,不知道维权,说明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

(四)大部分学生担心地沟油等非食用油流入餐桌、食品加工不清洁、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少部分担心散装食品卫生及转基因食品;大部分认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较严重,呈恶化趋势,需加强治理,认为搞好食品安全靠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消费者需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对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严加惩罚各占三分之一。

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散装食品的质量比较疏忽,对转基因食品不是太清楚,说明对散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81%的学生不知道qs是什么,更不知道国家有对散装速冻食品等十类食品必须加帖qs标志的要求。对搞好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还是依靠政府监管,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不强。

二、措施与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教育从娃娃抓起”,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不仅成年人要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孩子们更要从小学习掌握一些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建议一方面在校园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趣味文体活动等形式宣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卫生知识、消费常识;另一方面,开设食品安全课堂,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系统学习食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到餐饮服务各环节简单的食品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再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定期走上课堂,开展消费维权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遇到不安全食品向相关部门举报,发现价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费者协会举报。

(二)加大检查力度。相对来讲学生消费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相关职能部门要尽职尽责,加强日常监管。一是对校园食堂及校园周边的餐饮服务单位严格监管。从从业人员健康、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环境卫生、食品进货检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及执行情况、原料储存、餐具清洁等各项内容进行重点检查,严格监管。二是对校园里面及周边超市、小摊贩严格监管。相关职能部门相互沟通配合,不断整治规范校园周边的食品摊贩的经营,开展联合执法,对校园周边的食品商店、超市、餐饮店进行专项整治,对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经营者依法进行查处,取缔校园周边的流动摊贩,净化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以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三)强化舆论导向。对于孩子们来说媒体宣传很关键,他们了解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从电视或网络上,购买零食看广告的多,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应该采取舆论监督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建议媒体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力度,大量曝光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报道,激发他们参与食品安全宣传的热情。

社会广泛关注,各部门加强监督宣传,全力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零食品调查报告篇5

如何挖掘我市传统农业优势,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把我市建设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崛起做出更大贡献,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铁岭市农业发展现状。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地处松辽平原,属农业地区,辽河,清河从全境穿过,东部山区是个天然的绿化大宝库,森林覆盖率高,空气和水质质量较好。这种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使得我市成为辽宁省产粮大省,并孕育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副产品。西丰县是全国最大的鹿产品集散地,我市是全国榛子原产地。我市东部有梅花鹿、柞蚕、榛子等特色农业,中部有粮食果菜带,西部有花生、土豆等经济作物区。这些特色农副产品,大都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经种植比例不断变化。全市土地面积820万亩,20xx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2万亩,粮经种植比例为62:38。蔬菜、水果、花生、马铃薯、苗木花卉、西甜瓜六大优势产业生产日趋集中,逐渐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几年来,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现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已达282万亩,占全省绿色食品监测面积的26。6%,具统计,我市可供绿色食品生产的耕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5—70%。全市已形成绿色食品龙头企业7家,并有多种作物获得了绿色产品标志。

二、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有机食品基础知识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

近几年有机食品在我国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我市属于落后地区,有机食品各种信息很少,所以无论对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了解甚少。又由于有机食品的申报往往是企业行为,而企业缺乏对有机食品品牌的集中宣传,尚未形成能够凝聚消费者注意力的"品牌"、"名牌",许多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缺乏深刻的了解,大多数消费者只知道有机食品价格高,污染小。而对其倡导的无污染、安全健康的消费理念,尚未形成。对有机食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缺乏进一步了解,有相当部分人对有机食品不甚了解,把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纯天然食品或保健食品混为一谈。

2。有机食品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化优势不明显。我市经过几年的推进,有机食品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外,有机食品产业化优势还未凸现,有机食品的生产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初级产品较多,产品附加值不高,且由于企业资金有限,不具备在市场营造轰动效应的能力,所生产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形成较高的经济效益,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的作用不明显,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三、铁岭市发展有机食品的优势

1。有较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劳动力资源。我市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环境污染相对较小,森林和黑土地资源保存较好,绝大部分地区水净田洁、山美水秀,尤其我市的东部山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优越,土壤肥力的维持主要靠自然的轮作及生草覆盖,病虫害的防治也主要靠天敌平衡,所以农业生产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虽然这种体系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就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而言,这种基础条件比较适合有机食品的生产。再者,由于东部山区人多地少,交通不便,所以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为有机食品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满足了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我市区位优势明显,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京哈铁路贯穿全市,是辽宁连接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最佳通道,农副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极为方便。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中当之无愧的农业大市,因此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应该是近水楼台、得天独厚。

2。有较好的绿色食品产业基础。我市的绿色食品产业于1998年起步,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有山地和耕地的绿色食品监测面积达282万亩,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截止20xx年,我市共种植绿色食品7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7千万元。主要绿色食品品种有山野菜、水果、榛子、水稻、玉米等。这为有机食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有龙头企业的牵动。作为全国百强的绿色龙头企业——北绿集团,所生产的北绿干红葡萄酒、北绿酿酒葡萄、大米和生物有机复合肥,20xx年初通过了欧盟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产品一经上市,便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供不应求。这为我市有机食品的发展起了很好的示范和牵动作用。

4。有生态示范县、高新农牧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我市昌图县于20xx年被确定为全国生态示范县试点,铁岭经济开发区(高新农牧产业开发)也于去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为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几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把有机食品的生产作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正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这为有机食品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对发展铁岭市有机食品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发展有机食品必要性的认识。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受关税和配额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小,非关税贸易壁垒——安全壁垒、绿色壁垒,将会被许多国家采用,来控制农产品进口。为了提高我们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此种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再者,由于有机食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的价格要高20%——40%,或者更多,农民可以从较少投入和较高有机食品市场价格获得巨大收益。另外,有机食品的消费,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消费主流,就目前我国而言,有机食品的消费市场也在迅速扩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力发展有机食品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需要。多年来,由于考虑农作物的增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化肥的过量使用,使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微生物遭到破坏和丧失,土壤硬化、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农药的不和理施用(有的地方应在施用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农药),使农作物受农药残留物的污染日益严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造成巨大影响,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并对土壤、大气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到有益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所以,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禁止农药、化肥的施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

2。认真制定有机食品发展规划。有机食品的发展离不开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所以若要大力发展有机食品,首先必须制定发展规划。就我市而言,发展规划的制定应以政府的名义,委托国内、外有实力的咨询机构及资深专家,应从环境、技术、管理、政策、文化、流通等方面,对有机食品的开发进行全面的策划,应紧密结合我市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使规划真正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通过规划的制定确定一批重点基地、产品及企业,给予政策性扶持和优惠,促进有机食品规模化基地的建立及大型贸易及生产企业的形成。

3。加大对有机食品的宣贯力度。有机食品若被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所认可,就必须使他们真正了解什么是有机食品,为什么要生产有机食品,如何才能生产出有机食品及食用有机食品有哪些益处。但就目前我市而言,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知识知之甚少。这主要是由于有机食品在我国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无论是规模,还是发育程度都很低,加之相关信息闭塞、认证机构缺乏、市场局限及宣传力度不够。所以,我们必须利用各种渠道(广播、电视、报纸、培训、讲座),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宣传有机食品,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对有机食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4。加强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坚持以有机食品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恳整理和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选择生态环境好、远离集镇、周围无污染、农田基本设施配套、排灌体系完善、交通便利的区域,建立有机食品基地。就我市目前现状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建设有机食品基地。一是有机蔬菜基地(银州区、调兵山市)。二是有机粮食示范基地(昌图县、铁岭县、开原市)。三是有机畜禽产品示范基地(铁岭经济开发区)。四是有机山野菜示范基地(西丰县、铁岭县)。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加快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政府应克服财力不丰的困难,设立有机食品专项基金,用于有机产业的.技术攻关、试验示范、宣传发动和信息收集发布,对每个基地给予适当补助认证费,对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为规避风险,政府还应强化风险体系建设,通过财政补贴,基地农户自筹等渠道,建立风险基金。真正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6。加强信息沟通。有机农业是一种定单农业,有机产品的生产决定于市场的需要。所以有机产品生产前必须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有机产品,谁需要。因此信息的获得十分重要,起着决定作用。在互连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互连网(中国有机食品网、南京环球有机食品网、各省绿色食品网及有机食品网等),获得大量信息,通过分析、加工为我所用。我们也可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咨询机构了解有机食品贸易信息。我们还应注意到,有机食品的消费目前应以发达国家和大、中城市为主,消费对象应为经济收入高,知识层次高的阶层。所以,国内市场开发的重点应为大超市、宾馆、独资企业、航空部门等。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