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来源:范文范 2.03W

第一篇: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就是形成一种良性的机制,它能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能够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够防微杜渐,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这是机关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xx县近两年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指出当前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建立xx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近两年xx县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xx县狠抓机关作风建设,采取了多项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干部精神风貌得到改观,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一是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干部思想教育。2014年先后开展了xx活动、xx活动、"万人评"活动、xx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等,集中解决了学习意识淡薄、思想僵化,责任意识淡薄、落实不力,大局意识淡薄、政令不畅,进取意识淡薄、效能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节俭意识淡薄、从政不廉等方面突出问题,对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服务效能,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作风建设的一贯高度重视和狠抓作风的坚强决心。二是坚持以联系群众为关键,密切干群关系。始终坚持开展干部下访,畅通群众信访渠道。近两年来,xx县高度重视基层调研工作,把调查研究作为每名党员干部的重要能力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连续这两年年初,为摸清了解机关作风情况、群众满意度情况,由县纪委牵头,在全县范围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广大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掌握社情民意。目前,撰写调研报告15篇,开展基层调研30次,问卷调查3次,走访干部群众78人,召开座谈会30次,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59个。坚持领导干部公开预约接访制度和包案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制度,县委常委成员坚持每周公开接访群众1次,每季度至少赴所包乡镇1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三级信访排查调处网络,着力防范和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确保群众上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目前共解决问题45余件,办好事实事89件,答复率100%,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率98%以上,各类信访案件比往年逐步减少,初信初访一次结案率100%。开通民生热线,畅通干群互动渠道。县纪委和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了《xx清风》电视专栏,每周一期,集中展示了全县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廉洁自律、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党务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廉政文化建设等)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积极搭建网络平台,畅通民情收集渠道。建立xx清风网站,并开设"举报信箱"、行风举报热线等,群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媒体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截至目前,到目前为止共播出了专栏节目84个,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另外,从去年起,围绕"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所需事"的目标,在全县xx乡镇陆续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由专人负责,优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截至目前,共帮助群众解决件难题。三是以监督检查为抓手,着力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上下大功夫。先后采取定期督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机关干部违规使用公车、赌博、公务铺张浪费、上班期间不遵守工作纪律等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检查,近两年,对10个单位14名违纪工作人员按照机关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处理,对6个单位的违规现象进行了全县通报批评,并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四是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促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制定出台了《关于严肃机关工作纪律的规定》、《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方案》、《规范化管理八项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了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了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xx县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干部的履职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全县上下形成了潜心谋事、用心干事、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这些成效也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较高的起点。但是,从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存在的问题仍将制约着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少数党员干部自我感觉不会出现腐败现象,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主动接受党风廉政教育的意识较淡薄。

二是联系群众不够。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认为,目前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基层干部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虽然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在日常事务中没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群众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自我感觉高高在上,脱离干部群众,"官老爷"思想严重,对干部群众的合理诉求和饥寒饱暖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上访事件;有的部门协调配合意识不强,对涉及多部门的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推诿扯皮较为严重,致使群众该办的事找不到责任的部门、找到负责的部门找不到负责的人、找到负责的人还是办不了该办的事,群众的问题投诉又无门。

三是监督力度不够。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认为,近2年来,县里采取了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了多次督查,对广大干部作风改进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但由于对乡镇监管难度大,特别是对村"一把手"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公权过于集中,监督难以到位,上级是"山高皇帝远",监督不到,同级是"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互不监督,甚至同流合污;下级是"怕穿小鞋"而不敢监督,从县纪委信访室手里的信访案件数量可以看出,基本上近两年反映基层党员干部违纪的案件要占到信访案件总数的60%-70%,其中反映村"一把手"的又占到50%-60%。因此对乡镇基层干部的监督刻不容缓。

四是奖惩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定性不定量,以软指标为主,评价尺度很难把握,没有形成一个效能考核与奖金、干部提升、晋级挂钩的评价机制。这导致,有些机关对干部的考核、使用存在诸多弊端,有时仅片面看数字、看名声而不顾实绩,导致一些干部在数字上做文章,在创名声上下功夫,更有甚者靠接关系"走后门";有些机关奖惩制度不严明、不科学、不合理,缺乏科学的奖惩机制。对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存在着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三、建立xx县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着眼牢记宗旨、强化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作风建设首要的、基础的、长远的工作还是要抓教育,并形成通过思想教育不断引导干部改进作风的良性机制。一是健全经常性学习制度。作风养成离不开教育引导,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定期安排作风建设专题学习,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熔铸到党员干部思想深处,体现在日常工作行为之中,真正使机关干部成为道德的模范、作风的表率。建立健全机关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保障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理论与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具体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每年至少应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次作风建设专题教育培训活动,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不断更新纪检监察知识,不断提高纪检工作的能力素质。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xx清风电视专栏、xx清风网站、简报等媒介,及时宣传报道作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树立典型,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二)着眼密切党群、执政为民,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

一是要继续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位县级领导对所包乡镇工作定期调度,带头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对重点工作做到亲历亲为,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督办落实,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针对性。继续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预约接访和包案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制度,广泛倾听基层群众心声,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帮助解决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锤炼党性作风。二是要继续健全便民服务机制。目前全县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应立足"运行规范、渠道畅通、处理迅速、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将财务支出审批、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信访受理、计划生育等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公开规范办理,实行从受理登记、整理分类、办理反馈到办结回访的"一站式"办理服务,规范工作流程,要求在5至7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并加大督办问责力度,定期对各部门的办理情况进行公开通报,对工作不主动、行动不积极、延误最佳办理时机及造成其他负面影响的相关人员严肃追究责任,使其发挥作用,成为面向基层、便民利民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要继续健全为民办实事制度。建立完善《为民办实事推进措施表》,将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层层分解,确保为民解难题、解民忧。坚持每年向群众公开承诺办好一批实事,全程公开重点项目实施进度,接受群众的监督。整合xx清风网、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等方式,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着眼民主评议、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要开展民主评议机关科室活动。要结合作风整治活动,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开展民主评议机关科室活动,解决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慵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等现象,达到评科室、带机关,整作风、提效能的目的。首先,民主确定参评科室。在单位自报、向人事编制部门查阅资料、向有关人员咨询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意见,有县委常委会审核把关,在全县部分单位股室中,筛选出几个涉及执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职能的科室。其次,科学选择评议方式。评议的代表主要为xx监督员,评议活动通过内部整改和外部监督相结合,采取自查自纠和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自查自纠阶段是参评科室对自身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作风及勤政廉政等方面工作的自我评议,是股室积极整改发现的问题并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民主评议阶段通过对综合测评、电话咨询、明察暗访和整改情况配备相应的分值,最终以总得分高低进行评比。其中电话咨询、明察暗访和整改情况三项实行扣分制,每发现问题一次扣除相应的分值,扣完为止。最后,注重评议结果运用。评议结果实行奖惩结合的方式,对名列前三的科室分别由财政给予一定金额奖励,对符合条件的股室负责人优先向组织推荐重用;名列第一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及单位主要领导当年优先给予评先评优。对名列倒数后三名的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单位班子成员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扣除不同级别的工资奖金;单位主要领导需向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检讨,并在县电视台向社会承诺整改措施。属双管单位的,其评议结果和成果运用方式将一并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二是要建立多形式监督及群众评议制度。要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明察暗访等方式,逐步完善采用"面"上随机查、"线"上重点查、"点"上深入查的方式,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全面掌握各单位效能建设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和村级重大事项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乡镇村"一把手"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权力运行程序和村干部施政行为,让村权运行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廉洁问题发生。同时,继续在全县集中开展"万人评"活动,促进广大公职人员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得到提高;组织xx监督员,对部门下基层执法,乡镇村基层站所、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并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重视作风建设且成效明显的地方、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抓紧,作风状况差,群众意见多,问题多发的单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特别是要把"一把手"抓作风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评价内容,每年进行重点考核,对本单位本部门干部作风存在严重问题的"一把手",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或予以组织调整。

(四)着眼问责警示、重在预防,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一是要建立作风建设责任制。各级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单位的作风建设负总责,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对分管范围内作风建设承担领导责任。二是要完善作风建设经常性工作机制,明确具体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部署和监督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把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重点,根据效能问责办法,对违反党性原则,作风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对于尚未构成违纪的,充分运用组织处理手段,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对违法违纪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继续围绕"万人评"活动,对排名最后的部门和单位实行评先树优"一票否决",对评议活动中收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对排名后两位的部门跟踪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xx发展软环境。

第二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加强

机关作风建设

大冶市发改局书记、局长黄开望

自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以来,我通过积极认真参加集中理论学习以及个人在工作中的实践学习,学习和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委会上的讲话精神,使自己对干部作风好坏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深刻体会到应该切实加强自身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时刻保持干部良好形象。通过认真学习,我就此次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提高认识,理解活动重要性是搞好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所谓作风,是工作中一以贯之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做法,它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左右着我们的行动。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就其具体内容来看,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正确关系,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思想作风看,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会失去不竭的源泉;从学风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离开了群众的具体实践,就会成为空洞的教条,所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就要犯错误;从工作作风看,如果脱离群众,就必然会 1

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从领导作风看,如果脱离群众,也必然会出现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等不正之风;从生活作风看,如果脱离群众,忘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如果我们不加强作风建设,如果我们作风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果任其发展,我们的事业不仅不能与时俱进,而且很可能与时俱退、与时俱变。也将会出现骄奢淫逸等消极腐败现象,使党的形象受到损害。

二、加强学习,夯实理论素质是搞好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坚持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在学习方法上,要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同时在保证学习时间上,要坚持业余时间自学与单位集中学习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同时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和法律知识等相关内容的书籍、典型事迹等,使学习教育贯穿于政府机关效能作风建设始终。

三、从严遵守,建设高素质队伍是搞好作风建设的首要条件。从严遵守重点抓两条,一是要严格执行“四条禁令”,把“四条禁令”作为每个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来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来规范整个干部队伍作风。

四、从严要求,树立良好形象是搞好作风建设的必然要

求。要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这四句话来改进我们的办事作风。一是人要精神。每一名干部都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单位荣誉,做到纪律严、作风实、着装整齐、精神饱满。软、懒、散的状况必须坚决改变。二是物要整洁。每一个办公室都必须做到办公场所干净整洁、办公秩序井然有序,物品摆放规矩整齐。脏、乱、差的面貌必须坚决改变。三是说话和气。每位干部对办事的群众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不摆架子,不耍态度,文明礼貌。四是办事公道。每位干部服务群众,都要做到平等待人,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公平办事。

五、进一步优化服务

(1)限时办理。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限时办理。对于核准的项目,在受理申请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对项目申请报告是否核准的决定或向上级核准机关提出初审意见,对同意核准的项目,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核准文件,同时抄送相关部门;对不同意核准的项目,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不予核准的决定书,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对于备案的项目,在资料齐全,符合备案条件的情况下,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并向申请单位发放《固定资产投资备案证》

(2)把住收费问题关。凡属于生产性建设项目,在办理核准或备案的过程中,一律只提供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3)搞好协调服务。建立部门联席办公会议制,实行

每周二例会制度,由市项目办牵头,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所在乡镇(街办)、开发区和市发改、经济、商务、规划建设、土地、环保、公安、供电、供水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重点解决项目手续办理和设施配套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进入工业园区的项目进行预审。

(4)规范执法。对于规定应该核准的项目和应该进行招投标的项目,不按上级规定要求办理的,参照部门执法依据,规范执法。

六、完善机制,加强监督

(1)完善制度。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否定报备制度、首问负责制度、无缺位制度、效能投诉制度、效能考评制度、过错追究制度等。

(2)推进政务公开。通过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本单位工作职责、管理权限、审批事项、申报条件、办结时限、服务承诺、办事流程图等制度性信息,并公示有关承诺,公开投诉和举报电话。

七、全力推进我市城市转型

一是紧抓获批资源枯竭城市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转型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心,积极争取落实资源转型的有关政策,逐步建立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扶助机制和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培育机电加工、纺织服装、食品饮品、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强力

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大冶在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的有利契机,做好与武汉、黄石产业的对接工作。

第三篇: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据市委工作部署,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近期,**市纪委、监察局部分机关干部,深入到全市部分县区(新区、开发区)、市直单位和有关企业等35个单位,就近年来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创优经济发展环境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个别走访交谈,以及在**廉政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共召开有关单位、部门和企业领导参加的座谈会18个,下发调查问卷1800余份,走访有关单位领导、企业老总、来昌投资的外商,以及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各类服务窗口中的有关人员120余人。通过此次调研,收集了一些全市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情况。

一、**市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市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展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为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2014年以来,全市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活动。2014年,围绕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开展了优化投资环境“服务年”活动;2014年,针对机关干部存在人不在岗、心不在焉、形象不好的现象,开展了机关“作风年”活动;2014年,致力解决机关干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低效率作为的问题,开展了机关“效能年”活动;2014年,开展了“建设高效责任政府,塑造诚信创业**”活动;2014年,开展“整顿?五风?提高能力,促进发展”系列主题教育;2014年,开展了“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双月整治”活动;今年按照省里要求,以“抓效能、促项目、兴发展”为主题,正在全市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已取得较大成效。在开展系列活动中,实行高位推进,市、县(区)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使活动环环紧扣、步步推进,开展得有声有色。同时,注重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网络、板报、专栏、会议,以及各级党校的培训班等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深入广泛地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造势,不断助推和引导机关干部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帮助机关干部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为开展好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打下了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二,注重整合资源,不断拓宽服务平台。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打造一流的政府与百姓高速高效沟通、交流的服务平台非常重要。一是建立高效的机关效能办事机构。2014年底,**市纪委在全省率先设立效能投诉中心,负责受理企业、客商和群众对机关工作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举报和查处。后来,又将原来分设在五个单位的效能投诉中心、经济110、个私投诉服务中心、政务投诉中心、台商投诉协调中心予以合并,成立市机关作风和效能投诉中心,人员编制划入市纪委,作为副县级内设机构,实行统一办公,有效解决了多头投诉、多头受理,相互推诿、效率不高等问题。二是开播“文明行风热线”。2014年7月开始,在**电视台和**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了“文明行风热线”节目,安排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与基层、企业、群众面对面交流,现场解答基层、企业、群众反映的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文明行风热线”开播四年来,群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这个热线已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服务台”,机关作风暨效能建设的“推进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监督岗”,有力地推动了政府机关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三是设立网上服务平台。为高效帮助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建立了网上服务平台。市纪委在廉政网站开辟了网上举报投诉信箱;市经贸委建立了网上服务平台,及时受理企业提出的投资环境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政府和企业间的快速信息交流,问题回复率达100%;相关职能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网上服务平台,及时回复投资者和群众指出的政策、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强化监督制约,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一是制定完善规章制度。近年来,该市先后制订了《**市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

定》、《**市损害经济环境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市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五条禁令”》、《**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市关于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规定》,还出台了我国首部优化投资环境的地方性法规《**市优化投资环境条例》。这些制度和规定的制定与完善,为全市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提供了制度法规保证。二是开展明察暗访。为防止一些单位抓机关作风和效能工作搞形式、走过场,市效能办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每年都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市直近百个单位作风和效能建设推进情况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改正。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一次暗访。暗访组携带微型摄像机,深入市、县区两级机关和服务窗口,拍摄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情况,制作警示教育片,在机关干部大会上播放。对暗访中发现的违纪违规人员,由市效能办责成有关单位处理当事人,并追究其直接领导责任。近五年,全市在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共查处或责成查处违纪案件86起,诫勉教育156人,效能告诫123人,辞退8人,党内警告和行政警告各12人,追究领导责任64人。三是推行政务公开。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门户网站,将各部门、各单位基本职能、组织机构、投诉举报电话等在网上公布。各行政审批办证中心推行政务“阳光工程”,将进驻窗口的行政审批项目、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收费依据和标准、投诉电话等事项,在中心的网站、电子显示屏、办事指南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市纪委制作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制度汇编小册子除发放给机关干部外,也发放到全市各企业,让企业和投资者据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发动群众监督。市纪委向社会聘请280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义务监督员、10名特约监察员、150名行风监督员,设立了280个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这些监测点和监督员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监督活动,为全市机关效能建设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第四,严肃责任追究,不断加大惩处力度。查办案件不仅具有惩戒作用,而且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一是注重加大对案件的查处力度。把查处影响机关效能、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的一个重点。近年来,全市突出查办了行政执法中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行为;工程建设和土地出让中规避招投标、非法分包、转包和串通招投标行为;利用审批办证等工作之便,敲诈勒索,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行为;强揽工程、阻挠施工行为;违规执法、粗暴执法行为;打击报复、诬告陷害他人行为。在办案工作中,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旗帜鲜明地支持创业者,保护改革者,惩处诬告者,查处违纪者。在查办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中,做到了铁心硬手,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搞下不为例。二是注重以案明纪,切实搞好警示教育。从2014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利用当年发生的破坏投资环境的大案要案作反面教材,举行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接受教育,同时邀请企业和客商代表参加会议,每次都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震动;对一些群众比较关注、损害群众和投资者利益的典型案例,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案情和查处结果,进行媒体曝光;利用暗访拍摄到的一些机关干部作风不佳的录像资料,编辑成“作风问题纪实片”,在全市干部大会上播放,有的还在**电视台曝光,收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三是建立健全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制。强化对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机关效能建设问责制的落实,并定期修订完善,加大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本站隆重推荐好范 文网:)乱作为行为的惩处力度,充分发挥惩处的警示作用。第五,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治本之路。优化投资环境,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全市上下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探索从源头上优化投资环境的路子。一是精减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目前,全市已开展了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削减行政审批事项727项,保留市级行政许可事项448项,成为全国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对保留的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实行“并联审批、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在审批办证系统推行首席代表制、一审一检制、并联审批制等制度。对不

需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的一般许可办证事项,一律实行“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审查,窗口首席代表核准签发”的一审一检制,许可办证只需两个环节就全部完成,并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间,并把审批权限、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限在新闻媒体和网上进行了公示。经过压缩后,划拨用地项目、出让用地项目、外商投资企业申办,其审批时间分别压缩50.7%、53.6%、36.1%,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比压缩前承诺办理时限提速了85%,比平均法定工作时限提速了169%。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已有24个部门72项许可事项实行了一审一检制,实施一审一检的72项事项的实际办件量占到中心总办件量的90%以上。另外建立了在昌投资重点项目审批办证“绿色通道”,对纳入“绿色通道”的重点投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并根据客商需要组织工作人员上门进行现场联合办公,实行特事特办,解决客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推进“四项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针对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运行不够规范、监督不够有力的问题,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立全市统一的招投标中心,将上述四项工作和市审批办证中心纳入招投标中心统一管理。去年底,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江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凡涉及政府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的事项,一律进入市场交易,不允许以任何借口进行场外交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模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三是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促进机关工作提速。开通了全市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市直党政部门和县区、开发区与市委、市政府实现了文件、通知、信息等网上传输互通,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行政成本。四是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在试行远程网上审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网上平台建设,完善中心监控系统,积极推进市、县行政中心联网对接,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近年来,该市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取得可喜成效,全市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机关效率明显提高,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的竞争力明显提升。连续五年,**被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列为“极力推荐”城市;2014年被《中国经济周刊》评为中国十大和谐城之一;在《2014-2014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显示,**跻身全球发展最快城市之列,其经济增长列第15名。

二、存在主要问题

从调研中收集到的情况来看,全市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创优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克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全市机关干部队伍素质整体上是好的,但也有少数机关干部思想仍然比较保守落后,墨守成规、按部就班,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言论不合时宜,行为有碍发展;有的存在小富即安、小胜即满,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不强;有的认为作风问题是小节问题,无碍大事、影响不了大局,不必小题大做,等等。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致使机关作风时好时差、时紧时松,经常出现反弹的现象。

二是在工作作风上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地方文山会海的现象仍然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有的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松散、作风虚浮,办事拖拉;有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时间比较少,也很少集中精力坐下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在工作效率上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推诿扯皮,一些该做的工作没有尽快做,该办的事没有按时办;有个别部门审批项目仍偏多、程序过繁,拖延时间;极个别同志甚至在岗不工作,离岗办私事,作风松散,纪律松弛;一些职能部门缺乏配合协作精神,互不通气,各敲各的鼓,各唱各的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工作效率,浪费了社会资源。

四是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单位事权不清、职责不明,碰到难事推诿扯皮、推卸责任;有的单位地方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审批事项不精简,办事程序较复杂,

乱收费、乱摊派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单位工作制度不够完善,过于笼统,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有的单位制度只限于内部掌握,没有向服务对象和公众告知,在执行上缺少了服务对象和社会的监督,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同时,有的单位制度执行力度不大,停留在纸上,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五是在履职能力上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机关工作干部“终身学习”、“知识立身”的观念不强,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对本职业务不求甚解,有的缺乏法律、经济、金融、管理、业务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还缺乏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提供高效服务的能力。

三、几点对策与建议

下一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省纪委要求,进一步认真开展好“机关效能年”活动,加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力度,创优经济发展环境。提以下五点对策与建议:

第一,要建立配套的法规制度保障体系。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我们要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把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立足于全市实际,着力构建一套具有特色、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的效能制度保障体系。一是岗位职责制度。严格界定机关内设机构及工作人员职责,并以制度的形式相对固定,解决“职责不清”和“无责任行政”问题。二是规范办事制度。明确每一个事项的办理依据、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和责任人,解决“自由裁量权行使和办事不规范”的问题。三是高效服务制度。继续完善服务承诺、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否定报备等八项制度,解决“办事不高效”问题。四是激励惩处制度。建立绩效考评、效能投诉、效能告诫、诫勉教育等制度,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促进制度落实到位。通过制度建设与执行,形成用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保障机关效能建设持之以恒。

第二,要建立规范的阳光政务体系。当前,机关中存在的办事不公开、暗箱操作等问题,不仅制约了行政效能的提高,也成为滋生腐败的主要根源之一。为解决好这些问题,要从政务公开、企务公开、财务公开入手,加快企业、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电信等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一是要完善公开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政务公开工作意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文件,建立政务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备案、反馈等五项制度,不断建立完善配套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二是要丰富公开形式。在规范政务公开的同时,要围绕强化责任,促进落实,增强实效要求,积极拓展政务公开形式。建立起以公开栏、报纸为主,广播电视、互联网为辅的多形式的政务公开手段。服务性窗口单位,要通过电子触摸屏、热线电话、电子显示屏等形式予以公示相关信息,切实解决服务主体与服务客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要提高公开质量。要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进一步抓好试点工作,继续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典型,使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更加显著。要大力推行“一把手公开承诺制”、“服务企业税收增百万双挂点制”等制度,通过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开部门领导承诺,与企业签订服务协议书等形式,增强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机关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要严格执行市直部门下企业检查报批报备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要加快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公平正义。一是要建立效能督查机制,提高政府决策力。要整合督查资源和力量,健全效能督查的汇报、通报和整改制度,规范效能督查工作机制。要采取明查与暗访、专项督查与全面督查、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等方式,增强督查实效。要继续开展好“双评”和民主评议“百名处长”等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深入推进各部门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提高各级政府的决策力。二是要建立效能投诉机制,提高政府执行力。要不断健全以“投诉有门、受理有效、督查到位、结果反馈”等为主要内容的效能投诉工作机制,认真受理群众对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积极维护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重点投诉件的处理上,要

坚持做到“一诉一整改、一诉一分析、一诉一措施、一诉一回访、一诉一教育”,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净化一方”的效果。三是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要继续扩大优化经济环境监测点和监督员的数量,及时掌握监测信息,进行及时核实查处。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参与专项督查,设立监督电话、电子邮箱等方式,充分发挥监督员的作用。第四,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要把绩效评估工作作为推动政府及其部门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促进发展的重要推手,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一是要科学设置评估指标。立足实际,科学制定我市的绩效评估实施办法。绩效评估指标的设置,要牢牢把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设置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业发展、项目开发、外向度经济等内容和具体的考核指标。二是要充分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在继续推行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察访核验等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科学的评估方法,另外在具体量化上,要将这几种评估方法综合运用,确保评估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要推行“党政班子领导月点评绩效评估工作制”。即:每月由党政班子领导轮流就该月绩效评估工作相关指标进行点评。通过对全市每月经济指标的全面分析,共同研究发展对策,推动绩效评估工作稳步前进。三是要强化评估结果应用。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及其领导人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将考评结果与部门及其领导人的评优评先与选拔任用相结合;及时反馈绩效评估情况,促进各部门认真整改,持续改进和提升绩效。

第五,要建立严格的效能问责体系。要按照“三大”工程(经济大发展、文明大提升、城乡大变样)考核体系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市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初步建立以效能告诫为核心的问责体系。一是要继续推行下发效能告诫书。按照一定程序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效能低下,未构成纪律处分的个人,通过下发效能告诫书的办法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效能告诫书存入档案,抄送组织人事部门,并与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挂钩。二是要进一步落实效能诫勉谈话。对违反效能建设规定又不构成告诫的工作人员,由效能办进行约谈,指出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并记录存档。三是要狠抓效能问责追究的落实。对机关工作人员因发生违反作风效能建设方面的行为和现象,并造成不良后果和不好的社会影响,经批评教育不改、认识态度不好的,要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和党纪政纪进行严肃查处,使效能责任追究落到实处。(

第四篇: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

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

机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平阴县坚持把加强机关作风“软”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硬”任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不仅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也有力地推动了平阴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2014年,群众对机关的满意率达到到95%,32项工作受到中央和省、市的表彰,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增长16%;引进资金8亿元,增长207%;出口创汇8048万美元,增长18%,连续8年列济南市各县(市)区首位。

一、以“创建”活动为载体,营造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浓厚氛围

转变机关作风,不仅要靠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用行之有效的载体活动来促进。平阴县围绕解决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了《关于开展“加强作风建设,创建文明机关”活动的意见》,努力建设高素质、高标准、高效率;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群众满意、基层满意、领导满意“三高三优三满意”的文明机关。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坛,三个代表入人心”、“解放思想谋发展,与时俱进建小康”主题教育,以及优化发展环境电视大奖赛、青年干部建议征集等系列活动,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市场意识,牢固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为民、利民的群众观。二是领导带头,上下联动。县委领导班子从自身做起,制定了县委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在政治、学习、工作、作风、纪律等方面明确了县委常委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的十条规定,并对外发布,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 1

各界的监督。几套班子和各机关也制定了“创建”活动的实施细则,层层动员,上下联动,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提高工作效率,带头创新发展环境,“转变作风从我做起”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三是抓点带面,推动全盘。在县电台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及时总结推介“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创新经验和先进事迹;每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对机关作风转变大、进步快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

二、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创新评议机关作风的有效形式

基层是一面镜子,群众是一把尺子,机关作风的转变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为增强机关作风评议的客观公正性,达到加压鼓劲的目的,平阴县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直机关评议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对县直机关进行评议的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每年年底,组织干部群众对各单位集中进行评议。一是扩大评议范围。根据全县人口总数和机构设置,将参评人员扩大到3000人,尽可能覆盖各个层面、行业和群体。评议票按照参评人员的不同类别分为四种:a票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评议票;b票为乡镇和县直部门(包括协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评议票;c票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及个体工商业户代表评议票;d票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党风廉政监督员以及社会群众代表评议票,充分体现了参评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二是完善评议方式。采取满意度定性评议的办法,在评议票中划分 “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选项,并设意见和建议栏。科学分配a、b、c、d四类参评人员评议票的记分比例,适当增加知情人的权重指数,使评议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三是严格评议程序。为防止评议过程中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年终评议实行集中时间、集中统一印制评议票、集中组织参评人员、集中监督检查“四个集中”。同时,从评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抽调政治素质高、责任心

强的机关党员干部对评议票进行封闭式集中汇总,提高了评议票统计的透明度和准确率。

三、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健全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制度问题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确保机关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见到实效,平阴县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转变机关作风的重要措施,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首先,加大考核工作力度。把机关作风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管理,在百分考核中拿出20分作为机关评议分,和经济工作、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对连续两年评议在前30名的机关部门和单位,由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机关”荣誉称号;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单位领导班子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二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减少审批、核准和备案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和办事环节,精简各类审批项目482 项。重点抓好“一厅一局一中心”建设和规范化运作,投资2014万元建成行政服务大厅,将62个部门的408项行政事业审批事项集中在大厅办理,实行“一门受理、分别审批、限时办结、统一收费”的“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理有关手续。成立了县综合执法局,履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变多头分项执法为综合执法,不仅提高了执法水平和力度,也从机制上遏制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的发生。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负责受理企业或个人对“三乱”现象和“吃、拿、卡、要、报”行为的投诉,为经济发展做好保驾护航工作。三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并实行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办事结果的“五公开”,在办公地点、电视台和县乡主要路段醒目位置设置政务公开栏,作出服务承诺,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以深化服务为重点,增强转变机关作风的实际效果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大规模的群众评议,各部门普遍感到了压力,增强了动力,对照自己的考评结果和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纵比成绩,横比差距,摆问题,找不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成果。一是眼睛向上看,查找服务经济建设的差距,在围绕中心工作抓落实下功夫。按照县委、县政府“强工调农带三产”,重点实施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民营经济、农村城镇化五个突破的战略部署,各部门把围绕第一要务,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狠抓落实的作风体现了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县委组织部坚持把“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题,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做到基层情况“五摸清、五必访”,采取“整改问题消号制”,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奔康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是眼睛向下看,查找服务基层的差距,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下工夫。针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机关党员干部自觉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和维护稳定大局的重要职责,围绕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农民增收、扶贫解困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622个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在全县深入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察民情、送温暖”活动。劳动保障局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金及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的同时,与人事、民政、农业和工青妇等群团部门密切配合,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使800多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500多人。三是眼睛向内看,查找个人、科室之间的差距,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工夫。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始终保持优良工作作风,各单位在内部也广泛开展了学知识,比贡献,帮对子,赶先进,超一流的“学、比、帮、赶、超”活动,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口头承诺多,具体承办少、优点表扬多,缺点批评少、遇到困难推委多,破解难题办法少、执行政策表态

多,落实任务行动少、传达会议文件多,有效工作时间少“五多五少”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四是眼睛向外看,查找与先进地区和单位的差距,在取长补短、开拓创新上下工夫。在深挖内部潜力的同时,采取组团考察、派人驻点、挂职锻炼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机关干部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加以吸收借鉴和创新。国土资源局在昆山对口单位考察中,采取为别人“打工”的方式全程学习,近几年来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制度,不仅提高了土地收益,还通过开发、整理、复垦,净增土地3万亩,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去年,各部门组织外出考察学习17次,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11篇有较高价值的考察报告,21名干部在广东惠洲、江苏温州三个月的挂职锻炼中,签定招商引资项目47个。

第五篇: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就如何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增强我市区域竞争能力,最近我们根据市纪委安排,进行了专题调研。既要对我市优化发展环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环境状况是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服务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一是服务意识不够强。乱收费(变相收费)、执法不公仍然是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受利益驱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淡薄,摆不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本位主义严重,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甚至把管理等同于收费。还有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拖,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有的部门把本应该提供的行政服务转变成有偿服务,搞变相收费。有的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闻不问,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有的单位仍然存在“冷、横、硬”现象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二是审批效率不够高。与发展需要不协调,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快的发展必须有高的工作办事效率。从

调查的情况看,有的单位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办事拖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条路挖开了,停停建建,施工进度缓慢,给当地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诸多困难和不便。有的事项审批繁杂,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烦琐,导致办事效率低。行政审批中心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条正确的路子,也是一项治本措施,但是目前也还存在有的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两头办公”、“体外循环”的现象,服务窗口变成了“领表窗口”、“问事窗口”,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适得其反。据企业反映,目前办理一个开工项目,至少要跑10多个部门单位,虽然大厅窗口都承诺5个工作日内办完,但是总计10个窗口下来,还要50多天,效率还是偏低。

三是政策、法律意识不够强。有法律不遵守,有政策不遵循。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一些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乱批条子,乱开口子。有的执法人员忽略程序,执法不规范,甚至越权执法。有的凭借职权,办不该办或不允许办的事,违法行政。有的单位或个人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明知故犯,违纪违法。

对策和建议:

(一)建设服务政府,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开展执法监察,进行专项治理,继续开展好民主评议行风,加大对各类投诉问题的处理力度,要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平台,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

(二)建设高效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没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

速度,没有高速度,就不可能有快发展。发展不快,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强大的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然要求建设高效政府,努力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解决政府管理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使政府从无所不管转到有限领域,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从公共服务领域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政府必须致力于改善经济环境,制订经济发展的政策,健全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等等。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加快我们经济的发展。

(三)强化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和目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观念。使依法行政观念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使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努力实现政府部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职能交叉造成重复检查多的现象。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形成与建设法制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