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旅游兴区”之我见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调研文章

来源:范文范 8.01K
实施“旅游兴区”之我见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调研文章
实施“旅游兴区”之我见
花溪区2009年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调研文章    罗呈敏
   2009年10月,参加区委组织部举办的花溪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聆听了省旅游专家对贵州旅游现状、贵州旅游发展和乡村旅游发展目标的分析,受到启发,结合花溪实际,对花溪旅游业发谈一点粗浅认识。
区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了花溪“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文化强区”的发展定位,这是一项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战略目标,符合花溪的区情。区委、区政府在花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该发展战略,对花溪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认真研究和论证“旅游兴区”发展战略的内涵,制定实施该战略的措施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旅游兴区”的内涵和意义
  1.内涵
  首先,“旅游兴区” 战略对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意义。旅游兴区不仅是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发展,而是要通过其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其次,“旅游兴区”战略是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通过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将带动社会建设多方面事业的发展。再次,“旅游兴区”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兼顾当代和未来的战略。最后,“旅游兴区”战略是整体性战略。在全区总体目标和规划的指导下,全区各方面协调一致发展。
  综上所述,“旅游兴区” 战略是关于花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全局, 带动经济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实施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
  2.意义
  ①“旅游兴区”战略是发挥花溪资源优势的科学发展战略。从花溪的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看,从区情出发扬长避短,最适合发展的产业应是旅游业。“旅游兴区”战略正是花溪的领导干部和各族人民在深刻分析了花溪的区情后一致提出的,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适合发展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科学战略。
    花溪是旅游大区、文化大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是贵阳乃至贵州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县之一;花溪具有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位于贵阳市南郊仅17公里,发达方便的交通更突出了花溪发展旅游的优势地位。
  ②花溪的产业结构需要发展旅游业。工业发展受限制、经济不强已成为人们对花溪经济的共识,其重要的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且发展缓慢。历年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落后于全区和全市平均水平。另一重要原因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城镇化率较低,农村经济形式单一,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稳定转移,劳动生产率较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花溪经济要由大变强,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稳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城镇化率。
  分析花溪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情况,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稳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内需,发展外向型经济,都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所以说“旅游兴区”战略是花溪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建立外向型经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③“旅游兴区”是实现两个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区委、区政府提出实现从经济大区向经济强区,从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强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将会对经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进和带动作用,是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建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综上分析,“旅游兴区”战略符合花溪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内外部环境的实际,实施“旅游兴区”战略是实现我区从农业大区向经济强区,从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区委、区政府总体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是保证发展目标实现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
  二、花溪旅游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花溪旅游业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旅游业无论从规模、效益、质量和地位来看都与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相称,与旅游发达地区及周边区、县有着一定差距。  
1.对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
  虽然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各基层单位、各部门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只是把旅游业作为一个辅助的、装点性行业,甚至把旅游业混同于接来送往。在建设项目安排、人才培育、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实质方面旅游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缺乏对旅游发展的统一管理体制
  旅游资源、旅游企业,被多个部门分割管理,自成体系,从各自利益出发,往往互相掣肘形不成发展合力。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不具备对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及协调的职能和能力。
  3.全区缺乏统一的旅游形象
  花溪没有一个统一的、鲜明的旅游形象,对宣传花溪,吸引旅游者和投资者很不利。
  4.旅游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
  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小,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旅游区域优势不相称。旅游业产业链条短,没有充分发挥拉动作用。在旅游总体收入中门票收入占了主要部分,有人称花溪旅游经济为门票经济。在诸如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文化娱乐等方面一直是旅游业的“短腿”。旅游业缺乏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没有形成新的共同发展的产业。
  5.旅游企业弱小,缺乏核心竞争力
  花溪旅游企业普遍弱小,缺乏核心竞争力。旅行社业是旅游业的龙头行业,花溪旅行社业基本可以用小、散、弱、乱评价;高档次的星级饭店少,整体实力不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管理部门对全区的旅游资源缺乏统一的评价、规划和整合,缺乏合力。
三、实施“ 旅游 兴区”战略的对策建议
  1.提高对“旅游兴区”战略目标的认识
  花溪风景名胜区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整个景区由十里河滩、天河潭、燕楼马林、青岩古镇、黔陶孟关、高坡、小碧集等七个景区组成,同时又有四季皆景的旅游胜地——花溪公园,旅游资源丰富。花溪有工业发展受限制,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且发展缓慢,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稳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区各级各部门应增强对“旅游战略”的认识,深刻理解其意义和内涵,认清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科学认识花溪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现状和差距,全区上下应对“旅游兴区”的战略形成共识。
  2.在旅游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通过制定适合旅游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政策、人才政策,政府投资导向等举措,引导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政府始终处于旅游发展的主导地位。
3.树立全区统一的旅游形象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资源的文化特点和内涵,设计花溪旅游形象。采取统一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语言、图形、 音乐 符号表达和传播旅游形象。反复宣传和传播,使之逐渐深入人心。
  4.制定统一的长期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统一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要在总的规划下进行,避免低水平反复建设。旅游项目建设要突出特点,彰显高原明珠文化特色,力求体现项目的唯一性,增加竞争力和吸引力。
 5.“旅游兴区”战略要和“文化强区”战略有机结合
  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和“文化强区”战略有机结合。寻找旅游和文化的最佳结合点,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拉长旅游产业链,拓展文化产业。积极实施品牌振兴战略,以评选花溪区“十大名优产品”、“十大特色地方美食”为重点,积极打造和开发花溪辣椒、青岩食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争取创建一批国家和省、市级标准的名优品牌,不断提高加工企业的综合效益。
 6.“旅游兴区”战略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
  实施“旅游兴区”战略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相结合,应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点,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形成新的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下大力抓好常规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以培育创建农产品主导品牌为目标,以区内公路干道沿线为主,合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畜牧、蔬菜产业,培育特色产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扶持做大果树基地,有序推进全区集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7.拉长旅游产业链,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
  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首先从拉长旅游产业链做起,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做足文章,提升旅游综合功能,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加快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制定政策鼓励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对旅游商品的设计和生产,给予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对民间工艺品、艺术 品、传统产品要挖掘、保护,培养传人,积极扶持生产和销售,下大力做大做强旅游消费市场,围绕打造旅游品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立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抓好青岩古镇、天河潭风景区、花溪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和发展,整体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启动天河潭风景区创建5A级旅游区、青岩古镇创建4A级旅游区工作。以发展观光农业为带动,引导“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乡村旅游。
 
“旅游兴区”战略是一项重大决策,实施此项战略关系到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亿万花溪人民的切身利益。必须认真研究关于“旅游兴区”战略的理论,积极科学的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经验,完善理论;在实施“旅游兴区”战略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坚定花溪发展定位,沉着应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三大优势”,抓住“三大机遇”,以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立足规划先行,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改善民生,践行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