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调研报告多篇

来源:范文范 1.34W

金融的调研报告多篇

金融的调研报告篇1

前言

国内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突破口和着力点。而金融端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尤其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产融结合、脱虚向实”的背景下,更需要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

而供应链金融是应“产业发展需求”而生,不管对于国际发展战略与进程,还是国内转型战略与进程,供应链金融都生逢其时。

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服务,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生态圈的建立和繁荣也是供应链金融的非常重要的使命。

所以,供应链金融是金融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2019年供应链金融产业健康迭代、宏观环境利好、产业生态稳健繁荣,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行业龙头、b2b平台、供应链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科技、信息化服务商等都纷纷往供应链金融领域渗透,可谓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华夏邓白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从2019年3月对供应链金融的各类市场主体进行了问卷调研,各类主体的竞争优势、市场格局、服务模式、资金渠道、风控手段是什么呢?大数据、区块链等新金融科技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几何?他们的实践是否印证了产业的健康迭代、稳健繁荣、前途光明?未来,他们又将如何前行、走向何方?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发布来记录行进中的2019中国供应链金融业态。

一、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结构

在推行供应链金融活动过程中,各供应链金融利益相关方/参与主体的角色和结构关系,以及它们与制度和技术环境的关系构成了供应链金融生态。供应链金融生态包含四层架构:供应链金融源;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

(1)供应链金融源

供应链金融的受益主体主要是依附于供应链上焦点企业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通过融入到供应链的产、供、销各个环节,借助焦点企业信用提升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拓展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

在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实施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而在产业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不再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绝对主体。掌握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真实贸易的行业龙头企业、b2b平台企业、物流企业等各参与方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

(3)供应链金融资金方

供应链金融资金方是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主体,也是最终承担风险的组织。

(4)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方,如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商、电子仓单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服务商、行业组织等。这些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的优势,链接资金提供方,供应链金融服务方、融资对象等,为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提供基础服务。

二、供应链金融生态参与主体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针对供应链融资需求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多种模式的融资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在资金成本方面具备的天然优势,但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行业龙头:行业龙头企业依据自身在行业内的规模优势、经济效益优势、带动和辐射优势、竞争优势等,整合供应链上游和下游的中小微企业,链接资金提供方,为行业内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供应链管理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外包焦点企业的非心业务,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链接资金提供方,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解决方案,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物流公司:物流企业通过物流活动参与到供应链运作中,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网络,链接资金提供方,为服务对象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和融资解决方案,有利于稳定业务网络,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

b2b平台:b2b在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一直占绝对比例,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结合的最佳载体。目前诸多b2b平台也通过对接资金提供方为平台上下游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进出口环节的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相关服务,平台针对中小外贸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开拓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金融。

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链接资金提供方和供应链上的资产端,为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和资金支持。

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是金融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型产业,关键在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对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进行革新,提升金融效率。

信息化服务商:在供应链金融在线化、平台化的趋势下,信息系统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的灵魂。

基础设施服务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方,这些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的优势,链接资金提供方,供应链金融服务方、融资对象等,为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提供基础服务。

三、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全景图

(1)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整体趋势

受益于主流金融服务的缺席,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以及心企业转型的迫切需求,供应链金融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本次调研中,82%的业内受访企业表示整个供应链金融行业在2019年的景气程度将持续上升。该结果表明大比例的从业者对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持有乐观态度。仅7%左右的受访企业表示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表示不乐观的供应链金融从业者主要来自于供应链公司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从供应链金融机构的人员规模来看,超50%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人员规模不到100人,属小微企业范畴,或处于初创期。约30%的受访机构为中型规模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员工人数在100—500人。员工人数在500及以上的大型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不到20%。

从人员扩张趋势看,近9成供应链金融服务商表示在未來三个月有招聘新员工的计划。该结果表明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预期表示看好,同时也意味着行业竞争正在逐步加剧。获客和风控将成为供应链金融赖以生存的竞争力。

此外从企业需求角度来看,中国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规模达到16万亿元,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主要面对的中小型工业企业,总应收账款规模已超过6万亿元。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增长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哪些公司正在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囊括了银行、行业龙头、供应链公司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各类企业。其中,供应链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类数量约占45%。

b2b平台:在本次调研结果中b2b电商平台占18%。b2b平台主要体现为两种服务模式:一种是从交易端切入的b2b平台,提供在线交易,鼓励并促成客户的在线交易,使交易数据沉淀在平台上,可以通过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资信支持。另一种是从服务端切入的b2b,为客户提供从寻源,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的服务。无论哪一种模式对供应链金融的开展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2b平台通过构建生态圈将供应链金融的各方主体吸引过来,包括资金供应方,担保机构,保险公司,仓储公司,物流公司等等。通过平台的交易,服务,物流,风控等来保障,帮助资产方客户得到相对便宜的资金,帮助资金方更全面更精准地控制风险,相比较而言b2b平台比较容易做出规模。国内知名的b2b平台包括金银岛、易煤网、铜道电商、三正电商等等。

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据金融公司大行其道,自有技术及研发能力使得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搭建平台,连接前端多个融资需求平台,后方连接多层级的资金平台,融资需求平台大多是心企业,b2c平台,b2b平台,资金端涵盖了银行,保理,小贷,信托等等多层次金融提供方。金融科技公司则负责内外部数据归集、处理、传输、分析,协助风险识别与控制。比较典型代表企业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

此外,行业龙头企业,物流公司,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也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行业龙头: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自有资金或依托产业联盟打造产业互联网与金融服务平台,通常优先满足心企业上下游的融资需求,再沿上下游向外延拓展。或者部分国有企业利用低成本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然后对接规模稍大的项目,而这部分项目保理及小贷公司无法承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细分空间。此类企业有鲜易、达实智能、准时达等。

银行: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天然优势,如资金成本低、获客容易、管控资金等,但也有体制、风控、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而其他各类市场主体正在不断抢食供应链金融的蛋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显得有点“内忧外患”。但我们认为银行仍然是供应链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主力,原因还是银行的资金成本优势,其他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杠杆,还得与银行合作;而银行要想实现真正基于供应链/产业链运营的金融服务,也必须依托其他企业深入产业内部。

(3)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象集中在哪些行业:

随着各类主体的摸索实践,供应链金融的垂直化趋势愈发明显,供应链金融的垂直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产融结合的深度与广度。

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煤炭、钢铁、医药、有色金属业等应收账款累计较高的行业。但从调研结果显示,未来供应链金融将作为加速企业活力的重要保障因素,在更为广泛的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在更多的商业场景得到应用。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涉足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相对数量较多,其次为大宗商品,包括钢铁,有色及农产品等,第三位零售业,第四、第五是供应链金融的传统优势领域:汽车及电子电器。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部分行业的供应链融资潜在需求尚未被挖掘,某些垂直领域可能存在较大机会。包括:物流行业,农业,零售业,化工行业,餐饮业等等。

物流行业: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已从2019年的7.10万亿增长到2019年的10.80万亿,增速8.8%。其中,公路运输的规模接近5万亿,有近70万企业提供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务,而专线物流服务领域的市场不低于万亿,排名前10的专线物流企业占整体市场的份额不足1%,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几十万家专线中小企业手中。物流运输企业向货主承运货物时需要向货主缴纳保证金,而且即使是信用好的货主,其支付结算也有60—90天账期;而对个体承运方或者车队,一般都要先付一部分运费,等运输完成,凭回单完成剩余部分的支付。巨额的运输费用和较长的资金缺口期使物流企业面临运营资金短缺,这些60—90天高质量的应收账款为供应链金融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农业: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这种趋势主要在畜禽养殖产业链,在饲料企业居于产业链的强势地位,而养殖业资金回笼需要较长时间,资金压力大,一些上游龙头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满足下游养殖业客户的资金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自身主业的发展。

零售业:对于零售行业,专业市场最为受益,因为专业市场掌握着大量商户资源。一方面,因为互联网对线下零售业的冲击以及实体经济的疲软,商户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少数商户可以通过银行获得贷款,大部分商户只能通过小贷公司、民间融资来筹集资金,而供应链金融则立足于产融结合,为小b类商户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专业市场掌握商户的经营信息,并且具有商铺租金、承租权费等抵押手段,能更有效地控制风险。因此,专业市场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其内在的优势。

化工行业:塑料行业是最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的化工品种,因为其具有1.6—1.8万亿级的市场空间,产品具备易运输、易储存的特点,市场交易活跃,下游分散且多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薄,融资需求大。而塑料行业b2b平台在产业发展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b2b平台也已初具规模。

餐饮行业:目前国内市场有250万家餐饮企业,420万家餐饮门店,1100万家食品分销商,整个餐饮行业有3万亿营收,其中1万亿用于食材采购。餐饮行业的供应链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餐饮业的供应链具有环节多、供应链运作波动大、效率低的特点。大量餐饮类中小企业/个体户资金链紧张。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无法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筷来财等一些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风控模型和强大的数据系统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进而满足餐饮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4)供应链金融企业的业务规模集中在什么层级:

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信贷规模差异较大,这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资源优势的不同有很大关系,各类服务商的年信贷投放规模从千万级到百亿级不等,规模差异较大。调研结果显示,放贷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约占21%,此类机构通常处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或转型阶段。这类企业占比并不小,表明供应链金融行业目前仍有处于起步阶段。

放贷规模在1—10亿之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数量占比约39%。该类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已初具规模,业务模式相对成熟,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具有较强的客户开发能力和资金供应能力。其中小部分专注于垂直领域和细分市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放贷规模已渐趋稳定。放贷规模在10—100亿之间的服务商数量占比约26%,表明市场中已有一部分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具有一定规模。

(5)什么是成熟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

成熟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包含三个层次:数据层、实践层、技术层。其中数据层包括风控主数据的获取、风险数据的拓展、数据的维护;实践层包括高效的在线审批、精准及时的事中风控;技术层是指利用先进的模型科学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帮助预测和决策。

完善的风险主数据管理使风控数据维度更完整全面、信息提取更高效,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此外,风险数据的积累与沉淀为未来的风险建模打下坚实基础;基于it系统的审批流程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升审批效率,而事中风险监控体系可以确保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量化风险模型帮助企业充分利用数据资产,预测风险,是金融风险定价的基础。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依照以下规则将被访企业的风控成熟度分为三个等级:

调研结果显示,10%的企业已经建立了领先的风控系统和风险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风险预测模型。63%的企业正在将数据分析、it技术与传统风控流程进行融合进而提升风控能力。仍有27%的企业依赖传统的风控方法和工具。

(6)为什么要丰富风控数据来源:

在200家受访对象中,有76%的企业主要依赖于自身数据来评估客户逾期风险。据邓白氏过往的项目经验,客户自身的交易、经营数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风险预警,有时会出现“这家客户一直很好,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信用状况恶化”的情况。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对客户的风险识别受制于有限的信息。一家公司的经营不仅受到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影响,同时会受到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周边产业,以及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产业、周边产业,以及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拓展风险数据的获取渠道从而更全面掌握和预测客户发展,是建立成熟风控体系的基础。

(7)目前主流的风控数据包含哪些维度:

在200家受访对象中,有76%的企业主要依赖于自身数据来评估客户逾期风险。据邓白氏过往的项目经验,客户自身的交易、经营数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风险预警,有时会出现“这家客户一直很好,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信用状况恶化”的情况。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对客户的风险识别受制于有限的信息。一家公司的经营不仅受到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影响,同时会受到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周边产业,以及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拓展风险数据的获取渠道从而更全面掌握和预测客户发展,是建立成熟风控体系的基础。

(8)为什么需要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构建风险评分卡:

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预测模型正在逐步被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所接纳。接受调研的企业中有35%的企业仍在使用基于风控经验的风险评分表。48%的企业已将数据分析引入到风险评估中。17%的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模型进行风险量化。专家法模型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容易受到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准确。在过往风控建模项目中,邓白氏团队常常遇到下图描述的情况:专家法模型中每一个横坐标分段的逾期概率相差无几,甚至出现评分较好的客户逾期概率反而更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模型能够大幅提升预测的准确性,不同分段的风险概率区分度高,最好分段的未来逾期概率只有3%左右,最差分段的未来逾期概率高达45%,区分度高更有利于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不同策略。

四、小结: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90%的企业均认为征信信息缺失、数据挖掘能力弱、模型评估能力弱三方面制约了其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数据源方面,这些企业可以加强与第三方数据源合作,进一步完善风控数据体系,提升风控能力。在评估能力方面,可以通过招聘、与风险建模咨询公司合作等方式,提升风险建模方面的能力。

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也有着突出贡献,是新增就业的主要吸纳器。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有进一步恶化的状况;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应收账款,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为12.8万亿。因此,如何采用更为有效的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了当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成为了当今推动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当今中国供应链金融的走向看,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五个趋势:

1、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产业整合在加剧

供应链金融的前提是供应链管理,没有健全、良好的供应链作为支撑,供应链金融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供应链建设和发展的程度是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从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来看,目前经历了从传统的业务型供应链向协调、整合型供应链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初期阶段是银行所推动的以应收账款、动产和预付款为基础的m+1+n式的融资业务,其业务开展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心企业发生的上下游业务活动,作为融资方的银行并不参与到供应链运营中。而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供应链金融的推动者不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而是产业中的企业或信息化服务公司,他们直接参与到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在把握供应链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随着第二阶段供应链服务和运营的逐步成熟和发展,供应链金融得以开展的基础会逐渐从“链”式进化到“网”式,即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电子供应链。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电子供应链是通过运用高速通讯的网络技术,让虚拟产业集群中所有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低成本、甚至无代价地加入网络平台,并且任何一个企业与其他参与者协同预测、同步开发和生产,并实现高效配送和精准服务,满足分散动态化的客户需求。因此,虚拟电子供应链实现了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高度整合,或者说它成为了众多子平台、子生态的联结平台。

2、产业供应链作为一种生态开始与金融生态结合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一种基于供应链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与现金流的有效方式,从本上讲,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这种资金借贷性行为,更是通过产业与金融的有效、有序的结合,一方面实现产业现金流的加速,缩短行业的现金流周期;另一方面也能实现金融的增值和稳健发展。产业作为一种生态需要也应该与金融生态相结合,其含义是通过产业供应链推动金融生态的打造和发展,反过来运用金融来进一步推进产业供应链生态的壮大,因此,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需要产业端的创新,更需要金融端的创新。具体讲,金融端的变革应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端的主体以及业务生态建设,也就是说要能使供应链金融有效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同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二是不同规模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目前我国存在着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以银行体系为例,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省级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民营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银行,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定位、渠道和优势,如果相互之间能够基于各自的优势充分合作,就能为产业优化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现金流,不仅是加速现金流,而且能创造现金流。

3、金融科技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力量

以往互联网的作用只是作为金融活动开展和管理的辅助手段,而今却可能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力量。由于供应链的主体具有多性、活动具有异质性,没有良好的标准化、电子化、可流转、安全签章的电子票据、电子税票和电子仓单,就无法实现业务流程的顺畅管理。同理,没有良好的云平台、云计算,虚拟电子供应链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要真实把握供应链运营规律,有效知晓每个参与主体的行为,就需要建立和发展大数据的能力。针对于资金和资产对应匹配的唯一性和真实性,就需要运用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利用区块链实现分布式记账和资金管理,实现智能合约,同时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做到资金和资产的唯一对应。显然,没有金融科技的支撑,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可能真正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会遭遇巨大瓶颈。

4、防范风险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能力

供应链金融长远发展的另一个心要素是风险的管控,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微观金融活动,其运营的规律如同一座天平,天平的两端是资产和资金,天平的梁是产业供应链信息,而支撑整个天平的是天平的底座(即风险管控)和支柱(即信用)。金融的本质是风险估值和信用,这两点如果忽略了,就会产生巨大的金融危机,因此,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是供应链金融的重中之重。总体上讲,风险的防控需要从供应链结构管理、流程管理和要素管理几个方面入手。结构管理指的是能够有效、合理地设计、建构供应链运营和服务体系,使得各个主体角色清晰,责权利明确,同时又能使供应链运营业务实现闭合化、收入自偿化。流程管理指的是整个业务和金融活动的流向、流量和流速明确,整个业务和金融活动能够实现管理垂直化,同时能够据流程的状况和要求,协同各类金融机构设计和提供风险缓释手段,实现风控结构化。要素管理则是能对金融产品和业务信息数据做到及时、迅速的获取和分析,真正做到交易信息化,并且能够在全面掌握各主体资信的前提下,通过声誉资产化建立供应链信用体系。

5、协同专业化将成为智慧供应链金融的主题

供应链金融成功实施需要生态中多种形态组织的充分沟通和协同,这些主体除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相关业务参与方外,还包括至关重要的三类组织机构,即平台服务商,这一主体承担搜集、汇总和整合供应链运营中发生的结构性数据以及其他非结构性数据;风险管理者,这一主体据平台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定制金融产品,服务于特定的产业主体;流动性提供者,具体提供流动性或资金的主体,也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这三类机构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这三类机构充分探索与发展各自的能力,将其提供的差别化服务发挥到极致,只有实现高度的专业化,才能产生协同化。

金融的调研报告篇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形势持续恶化,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并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发展陷入衰退困境。在此全球背景下,机电产品作为湖南对外贸易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为了及时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我们深入到了我省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骨干企业进行调研,并对40多个骨干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与企业一道共同探讨、制定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根据最近我们对4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结合我省今年1-9月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分析,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从今年7月开始,出口增幅出现下滑态势。7、8、9月出口额和增幅分别为:7月:2.69亿美元,增长75.79%;8月:2.86亿美元,增长69.25%;9月:2.41亿美元,增长50.57%。

2、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减小,经营风险加大。由于外商信心不足,出现观望现象,订单减少,对已签订的合同出现违约和拖欠支付货款现象,收汇风险大增。如科力电机发运到乌克兰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到港,外方因外汇管制和缺乏外汇等原因而不提货。

3、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不同种类产品影响有所差异。影响最大的为材料类金属制品,价格跌幅大,预计明年出口下降30-40%,其次为:电子类产品,如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显示器、显像管1-9月出口下降12.86%,维胜科技:多层电路板出口1627万美元,同比下降27.96%;第三是:一些消费类产品:如轿车零部件供应商长沙磐吉奥生产的拉线出口1676万美元,下降26.21%。目前,对机械设备影响小些。

4、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从欧美向亚洲、非洲、大洋洲蔓延。出口增幅下滑从8-9月开始,比较早的如北美,增幅由7月的69.22%下降至8月14.47%,9月为35.02%;9月份开始,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增幅分别由8月的77.86%、162.20%、66.36%下降至54.90%、25.90和-13.55%,降幅分别为23%、136%和79.91%。

5、今后几个月至明年出口预测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联手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效果如何,现难以预计。所以说,对于我省明年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现难以作出准确判断。据我们调查,80%以上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出口增长的企业占26.4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企业占17.65%,增长20%以下占8.83%,持平的占20.59%,认为出口下降的占52.94%,其中下降20%及以上的占23.53%,下降20%以下的占29.41%。认为明年出口增长的企业占46.8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占25%,增长20%以下占21.88%,认为下降的企业占34.38%,其中下降20%及以上占18.75%,下降20%占15.63%,出口持平占18.75%。由于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主要是具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械设备,这类产品大约占整个机电出口产品的50%,其中工程机械大约占出口机电产品37%。这些产品目前受影响相对来说小些。如果按照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再继续恶化,明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仍有可能保持15-20%的增幅。

二、应对措施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各企业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1、苦练内功,降低成本。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一些企业都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控制成本。在当前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建立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同时,缩短物流链,降低物流环节费用。

2、防范收汇风险,把好货款回收关。随着金融危机来临一些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防范和控制支付风险方面。对国外进口商进行征信调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也有可能下降。因此,不仅要对海外新客户进行必要的征信调查,对老客户也要采取类似措施。有的企业通过购买一些国际征信机构的服务,了解海外买家的信用状况。还有的企业委托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他们的海外分支机构,了解买方的信用状况。一些企业都采用更加谨慎的结算方式收汇,如要求国外买家开信用证,或者改为跟单托收d/p方式等。避免采用直接面对海外买家商业风险的结算方式收汇。最近,由于欧元以及印度、韩国等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极大影响了我省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由于金融动荡,我省一些机电企业采取了各种灵活的外汇结算方式和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企业在与外商签订合同时,采取付款交单或即期信用证方式尽早提前收汇结汇;通过“福费廷”方式和保理业务规避风险;充分利用外汇期权交易降低由于汇率变化造成的损失。由于收汇风险的加大,一些出口企业更加重视了出口保险,正在积极、主动地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避险工具。

3、对海外市场重新布局,积极开拓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欧美今后一段时间其消费将持续低迷。一些企业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分布情况,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如中东、南美洲、东欧、非洲市场,这些地区我省机电产品销售较少,但实体经济增长潜力大,经济金融泡沫较少,而且这些地方人口也多,是值得我们开拓的新兴市场。

4、加大开发新产品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一些企业认为,在目前国际市场销售出现困难时,更要注重研究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本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下一次经济复苏作好准备。如山河智能在继续改进原有产品如小型挖掘机、静力压桩机的基础上,又在开发中型控掘机和叉车等产品,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1、搞好调查研究

对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继续搞好调研,及时、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企业的影响,尽早与企业一道共同探讨、制定应对措施。特别是要关注金融危机对我省不同类型机电产品和不同国际市场出口的影响和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加强业务培训,帮助和指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应加强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及出口保险、外汇结算方式及金融工具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有关外贸实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指导企业采用安全的结算收汇方式,积极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我省机电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它们的政策性工具进行风险防范和规避,确保货物和资金安全。

3、支持、组织企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参加境外知名的专业展览会。要积极组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轨道交通设备、工业装备、农业机械、煤矿机械、发电设备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参加在中东、东欧、南美、非洲等地区举办的国际专业展览会。

4、积极扶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推动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一是建议国家加大有关扶持政策力度,增加“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资金”,以支持机电出口产品的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科技兴贸创新出口基地和境外销售服务平台建设。二是我们要通过我省区域资金和外贸发展资金,对机电企业出口产品的研发、品牌建设和开拓国际市场给予支持。

金融的调研报告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各商业银行都积极开展了金融产品创新业务,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金融风险。如何加强对金融产品创新业务的审计,有效防范金融创新业务风险,笔者提出拙见,仅供商榷。

首先,金融创新产品具有表外反映性、杠杆性、风险与收益的潜在性、虚拟性等诸多特点,对传统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提出了挑战,有待审计界进一步探究。

其次,金融衍生交易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复杂性等特点,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金融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成为深入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审计的瓶颈。

最后,不完全信息博弈对金融审计构成了困境,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与被审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表现在审计人员与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通。

首先,把握重点,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重点风险业务产品的审计。

金融创新的风险重点主要集中于金融衍生产品,审计前必须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全面了解。一是了解创新产品的种类和业务量,看是否将金融衍生业务交易演化成主业;二是了解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试点推广、操作流程、风险环节及其内控制度,看是否能保证金融创新业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其次,充分准备,加强与被审计金融机构的有效沟通,确保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

审计前,审计人员必须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甚或是实地跟班学习,就某些关键性问题与被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观摩,以掌握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如信托、理财、保理等)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环节等方面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金融、法律等专家的意见。衍生金融产品一般会涉及较深的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可考虑聘请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协助审计。

再次,多方协助,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的有效沟通,以求监管信息及时共享。

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及时与金融监管部门沟通,重点关注相关监管制度是否及时跟进,避免出现监管盲区,从而促进被审金融机构改进和完善金融创新产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效。

最后,招贤纳才,加强审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建设,确保审计队伍的延续性。

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来自于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随着资本市场规模不断膨胀,金融市场的不断丰富,金融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金融审计的新要求,急需培养一批多元化、现代化、复合型的金融审计人员

金融的调研报告篇4

整体上看,互联网金融可以量化的各细分领域均处于高速增长的风口之下,从互联网其他行业的历史经验上看,处于大风和台风风口产业下的创业公司大部分都获得了高估值,进而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的进入,使行业本身的活性远超其他行业,而互联网金融所呈现出的行业格局也当之无愧的使之成为互联网产业第三次革命的主要方向。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与侵?

在传统金融领域,银行是综合业务能力最强的一类金融机构,而目前互联网金融所渗透的领域均与银行形成了业务层面的直接竞争与侵蚀,只是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所以在用户层面形成了融合与互补。

综合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五维关联模型

通过将每个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细致拆分,可将不同类型的业务切分成五个维度:账户价值、数据技术、商业延展、it实力和金融能力。每个维度按照不同业务赋予不同分值,同维度下分值较高的业务,可作为下阶段业务拓展的方向。而当同属性业务对公司成长的边际效应逐渐降低时,则可考虑向不同维度下分值较高的业务拓展,即互补型发展。

此模型的应用方法如下:

第一,根据企业运营状况,按照五维关联模型对本企业各项业务能力进行打分;

第二,针对想开展的业务,按照五维关联模型分析如果开展该业务所需的水平;

第三,将二者进行对比,如果本企业五维模型各指标的能力与欲拓展业务需求高,则可顺利展开新业务,如果不够匹配,则需要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调配,提升能力从而满足需求。

备注:五维关联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其维度的选择并不只限于以下五方面,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选择多套指标进行业务相似度的考核,进而向综合型互联网金融平台拓展。

支付结算:链接世界的血脉

移动支付代表支付行业最先进生产力

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67亿元,同比增长50.3%。同期,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9924.7亿元,较2013年增长391.3%。艾瑞分析认为,移动支付代表着第三方支付行业最现金生产力,是将线下支付和线上支付融合一体的新型支付方式,目前移动支付的发展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整体行业增速主要依靠大型支付公司的亮点业务,在内还缺少硬件环境以及支付场景的普及,但各类智能设备和信息化城市的建设必然会将移动支付所需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当应用场景能够深入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中时,个人乃至中小企业端的支付就全可由移动支付完成。

p2p借贷:危机与机会并存

人口红利还将是推动p2p用户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时至今日,p2p在中国已经发展了7年,在这7年中,国内p2p从简单的模仿国外模式,发展成为当下结合本土特征,引入线下环节和担保措施的综合模式。在这过程中,用户对p2p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人口红利逐渐发酵,到2014年,用户已具备对p2p平台的优劣判断的基本素养,加之各家p2p平台、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社会媒体的报道和市场教育,用户对于p2p的接受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导致大量注册后未有实际行动的沉睡用户被唤醒,2014年活跃用户猛增至327.5万人,同比增长高达565.6%。而无论是中国网民规模还是中国的人口数量都远远高于这一数值,因此未来p2p用户规模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未来3-5年是p2p借贷发展的黄金时期

2014年,中国p2p借贷交易规模为2514.7亿元,同比增长157.8%。自2012年以来,媒体大范围报道p2p借贷,虽然多数报道均偏向负面,但也使用户迅速熟知并了解了p2p借贷,并在心中形成了p2p的概念,从侧面缩短了市场教育的时间。而且p2p行业内一直在进行合规化自我规范,加之中央监管机构的促进,使用户对p2p的不信任感有所降低。因此艾瑞预计未来3-5年是p2p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目前多数p2p均与线下从事借贷的机构拥有合作关系,部分债权由线下转入线上,吃政策红利,因此根据测算,我国p2p借贷行业背后所潜藏的影子银行交易规模或比p2p交易规模大26.9倍,也就是说,2014年与p2p相关的影子银行交易规模或达到6.76万亿。

数据风控模型的构建路径

p2p借贷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核心原因在于银行信贷服务的缺失,而银行信贷服务之所以无法下沉,是因为风控技术成本过高(成本包含: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和数据客观获取难度等)。这一切会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得到有效改善,而在技术层面,银行与p2p借贷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起步优势,也就是说大数据技术在风控领域的应用对于银行和p2p具有同等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该技术成功运用之前,p2p若还未形成独特的风控模型,则其必将被银行取代。届时,一旦监管机构全面禁止p2p的“渠道业务”,则中国p2p再想突围的难度将远高于现在。所以对于现阶段的p2p行业来说,面临一个全面去渠道化的蜕变。

众筹融资:给梦想一个机会

权益众筹还将保持100%以上的同比高增速

2014年,我国权益类众筹交易规模为4.4亿,在所有互联网金融子行业中,交易规模最少,但也正是因为交易规模基数较低所以未来增速更高。从市场格局看,京东、淘宝等巨头已经进入众筹领域,而众筹网、追梦网等独立众筹平台市场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而且2014年一些新生众筹平台也陆续成立运营,其交易规模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爆发。

众筹融资的本质是融资,而非销售

目前,众筹中最重要的股权众筹在我国发展并不顺利,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即便在2014年12月18日发布的《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于股权众筹投资者的限制也十分严厉,大幅提高了用户的进入门槛,因此我国众筹融资以权益类众筹发展的最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迫于融资方的销售压力,另一方面也迫于大型电商网站的进入,使得我国权益类众筹在运营过程中逐渐向电子商务倾斜,也正因如此,众筹平台开始注重项目成功率,在项目审查方面更倾向于实力强,并且有一定市场基础的融资方,致使许多众筹成功的项目并不真正需要众筹,因此偏离了众筹的本质。

实际上,众筹的全产业链服务应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金融征信:数据垃圾中掘金

单行业应用尚属起步阶段,综合评分还未成熟

金融征信在我国虽不是新生行业,但是发展情况却十分初级,历史积累较少。整体行业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其他征信机构几乎没有发言权。目前,国内2000多万家企业及9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所有信用信息供全国700家金融机构使用,但是目前我国信用数据仅包括个人信用卡和银行贷款记录,以及部分企业信贷记录。从数据收集上看高度依赖信用卡使用数据的记录,更多的数据主要依靠线下收集,线上几乎是空白。2015年1月5日,央行要求8家民间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作为未来信用数据的补充。从这些机构的业务上看,信用数据向单一行业输出的情况比较普遍,但综合型评分还未成熟。

征信凸显企业数据资产的重要性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信用等级的评估是阻碍企业扩大业务规模的最主要阻力,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实际问题给征信行业的发展孕育了广阔的市场。随着我国征信体系的逐渐放开,无论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都意识到数据对于征信的重要意义,原本以业务为绝对发展重心的战略,变成业务与数据双向并行的战略考量。在这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所保有的数据资产并不相同,且未来在“数据垃圾”中开采掘金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网络理财:活跃的金融市场

网络理财是链接互联网与金融机构的最便捷桥梁

网络理财是普通网民了解互联网金融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对中国绝大部分网民的个人财富相关性最强一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相比之下,也是广大互联网公司切入互联网金融领域最直接的方式。不仅如此,由于网络理财的出现,使得金融机构也找到了新的产品输出渠道,有效的促进了三者的结合。

典型余额理财模式的不同产品

网络渠道业务的不同模式

案例研究

用户的金融需求是综合多样的,金融体系也是相互关联、彼此支撑的,这决定了综合型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具优势。综合金融平台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支付业务,但是单纯的依靠支付业务并不足以支持庞大的金融体系,理想的模式是存贷汇全业务链+风险控制工具(征信)。拉卡拉目前拥有支付、信贷、理财、征信等业务,包含了存贷汇和风险控制的全业务链条。此外,拉卡拉十年积累的数据资源和线下资源,也成为其独特的优势,为其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提供更多入口。

截止2015年5月,拉卡拉商服业务的交易额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速十分明显。一方面得益于拉卡拉平台架构的立体化布局,线下团队全力推进商户开拓;另一方面顺势推出移动支付领域的收单工具,进一步拓展渠道通路的覆盖范围;同时,结合考拉征信的评估体系,上线商户贷及日日贷等多款满足商户需求的信贷产品,月交易额已达数十亿量级。

通过支付宝在支付及泛金融市场的十二年耕耘和发展之后,蚂蚁金服已经成长为涵盖支付、理财、融资、保险及便民服务的互联网金融超级平台。

支付业务方面:支付宝交易规模达到8.9万亿元,在pc支付市场中占比59.5%,移动支付市场中占比82.3%;

理财业务方面:余额宝(天弘增利宝)用户数达到1.85亿,基金规模为5789.36亿元;截止2015年5月底,招财宝平台累计交易额超过1300亿元;

信贷业务方面:蚂蚁微贷新增信用消费产品花呗、借呗(内测阶段);

征信业务方面:芝麻信用成为首批获许开展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八家企业之一。

发展优势

☆ 集团资源优势(场景+流量)

☆ 账户价值=账户数

☆ 数据能力=场景数量_用户数_交易活跃度_分析能力

☆ 颠覆式的快速创新

艾瑞分析认为:马可波罗开展金融业务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中小企业大数据对客户做风险分析、过滤和风险归类匹配推送给金融机构,帮助中小微企业以合理的成本取得最快捷的融资通道;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识别的工具和手段,提高放款的风控质量和精准度。是一家b2b、b2b2c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公司,马可波罗移动及马可波罗金融有可能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社会,传统经济“互联网+”的生态型产业互联网平台之一。

2003年8月15日由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发起成立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是所有移动支付公司里背景条件最为优质的。经过将近12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围绕以金融服务为机身,大数据服务+信息服务为机翼的发展战略,聚焦行业扩大服务深度。企业以:综合支付、在线供应链融资、p2p账户托管、互联网理财以及基金支付为主。其中综合支付已与3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为30多个行业、3000多家商户提供综合支付服务; p2p网贷平台top50商户中,70%以上商户都使用我司资金托管服务;截止14年底,累计下载量1000万+,覆盖银行422家,管理银行短信近6000万条。

金融的调研报告篇5

这个学期,职业发展规划与设计的老师要求我们去一次人才市场做一次调查或写一份心得体会。面临毕业,就已经更加意识到了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无论是听到还是看到,反应的都是就业难的问题。所以今天上午我和几个同学特地去参观了上海人力资源中心举办的招聘会。

来到人力资源中心,本想着自己来的还算早,没想到到人力资源中心里早已经是门庭若市了!在这个群英荟萃的地方,我看到了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聘请的需求是多么的迫切,他们对人才的需求犹如狼吞虎咽。经过几个小时的调查问卷,我大致做出以下总结:

了解到人才市场面试的基本步骤:面试通常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热身:递个人简历、求职信、推存表等回答问题要简洁有礼。 第二阶段是查明背景资料: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突出自己的个性、兴趣、志向、工作经验等。 第三阶段是进入正题:要尽量表示对申请职位的兴趣和诚意,这个阶段的表现对成败非常重要。 第四阶段是评论应试者是否合适:所碰到的问题会最难应付,这是决定性的时刻,要靠事前准备和临场的谈吐技巧。 第五阶段是讨论聘用条件:要有技巧,并预先了解行情。

面试要做出以下准备:

首先应该有一份清晰全面的简历,身份证,相关的证书和毕业证。突出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的学历和工作成绩,以及特长和兴趣。面试的前一天最好将当天要面临的情况过一遍,然后早点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保证清新而穿戴整洁的衣着及发型,让人整体看起来显得精神。

其次进入面试阶段应该有一个自我介绍,这个基本源于简历而又高于简历,清晰简洁的介绍自己的个人情况,并有针对性的介绍与应聘的职务相关的工作经历成绩以及一些见解。完了应该就是进入双方的交流阶段,就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交换意见。单位招聘人员针对你个人提出问题,就招聘的职务提出问题,而你也就是再次对自己进行介绍,对对方公司规模、状况、发展预期以及对应职务、薪酬进行提问或者了解。

总的来讲面试过程中应该争取做到有礼(理)有节,进退有度,商务礼仪方面的东西事先预习一下,初入职场,和有工作经验的人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这块人家肯定是有相应的期待或者要求的;再就是把自己好的一面多展现一些,对对方公司以及职务多做一些了解,这样既能显得有心,也在谈的过程中可以涉及更大的信息量,对你的面试加分会有好处。

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收集了一些资料,对招聘会有一定的了解后,我根据自己的专业,分别对金融相关专业企业作了访问,我了解到:

一、企业对专业的要求都不是太高,而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应

聘者的共同要求主要为: 1.大专以上学历,通过英语四级。 2.懂管理、会经营,具有一定市场营销经验。(此次招聘许多企业多招营销员,且对经验还收有一定要求的,但是如果确实有能力,他们觉得经验还是次要的)。

3.有较强负责心,能吃苦耐劳。

4.性格活泼开朗,工作积极主动,立志从事该行业,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客户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企业急需人才主要集中在(通过实际了解和参考报告得出) 1.一是懂管理、会经营,具有一定市场营销经验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那些有较高学历,或在三资企业曾任过营销部经理、客户部主管的营销专门人才。

2.是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具有某一项或多项特殊技能的人才,如熟练技工、高级技术人才以及某一行业的工程师等。

3.口头表达能力强,具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学识全面,善于沟通,会使用电脑,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熟谙人情世故的公关、策划人才。

4.熟悉掌握进出口贸易知识、具有外贸经验,擅长商贸会话、商业谈判和翻译技巧的外语人才。

5.通晓法律知识和经贸知识、善于应诉和答辩,会打官司的法律人才。

6.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能为企业物色和选拔、培训人才的“伯乐型”人才。

7.具有一定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具有企业危机管理经验的人才。

8.具有设计才能、擅长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广告设计的人才,他们设计的作品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

9.具有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市场分析能力的调研人才,这类人才越来越受民营企业的青睐。未来的市场竞争从一定程度上是市场信息的竞争,因此市场调研人才成为民营老板们不可或缺的助手是一种必然。

综合以上信息,我发现现在大家所说的就业难,并不是因为就业岗位少,而主要是由于需求与供给各方的要求不相配,造成招人的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应聘的找满意的工作。而对于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学校利用能利用的资源不断地扩充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还需要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再相应地培养自己的能力。那么“就业难”在我们毕业的时候将不会问题。

金融的调研报告篇6

近日,我们对具有发展畜牧业资源丰富和潜力巨大的吉林省xx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区域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力度减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发展步伐。

截至xx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畜牧业贷款余额3亿元,占“三农”贷款比重仅为9.2%。其中xx年前畜牧业贷款2.4亿元,近4年来新增畜牧业贷款只有0.6亿元,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贷款增量。

究竟难在哪里

畜牧贷款风险高,惧贷心理加重。

过去,xx市辖区内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曾多次承办畜牧业贷款,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畜牧业贷款出现不良,甚至形成风险。截至xx年末,全市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2.2亿元,占畜牧业贷款投放总量的73%,这一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致使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据对某县农业银行调查了解,xx年办理一批奶牛贷款,贷款规模为xx万元,共计63户,购买奶牛216头,期限为3年,于xx年到期。目前,该批贷款共计收回本金137万元,其余1863万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达93.15%。

户多面广、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

几年来,xx市70%以上的养殖户还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遍布各村屯,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某县农行xx年发放的养羊贷款,共计2380万元,养殖户1017户,分布10个乡、97个村、225个自然屯,每名信贷员平均负责170 个养殖户。距离该行最远的养殖户村屯达120公里。这样就导致信贷员到户率低,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养殖户和养殖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掌握。

例如,该县包拉温都乡五道营子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xx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

畜牧业贷款具有额度大、期限长、风险难以把控等特点,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金融业投放信贷的顾虑短期内难以消除。据对辖内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座谈反映,过去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政策,以至于出现大面积不良贷款和经营风险时难以挽回,因而顾虑重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金出现风险时,金融内部缺少保全措施;二是地方政府推介或主导的项目,金融业贷款出现损失后缺少必要的补偿政策;三是畜牧业贷款缺少保险政策的及时跟进。

对策与建议

完善配套机制,实行封闭式运行。

针对区域大多数养殖户与市场脱节,尚未形成产业链条的实际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注重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当地养殖户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即:市场—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由产业化龙头企业首先建设养殖和加工基地,要引进养殖农户进入基地集中饲养,并由公司统一提供防疫、疾病治疗等服务,提供饲料,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货,统一结算,整体运作程序完全达到封闭式运行,将市场、管理、资金流程等置于可控之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

建立多方联动的协调管理机制。

针对目前养殖户点多面广、分散经营、不便管理的实际,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畜牧职能部门,乡村政府,承贷金融机构建立多方联动协调管理机制。

乡村政府要协助承贷银行管住户、看住物,防止个别养殖户中途转产不养、变卖等造成贷款形成风险;畜牧职能部门要对养殖户实行档案化管理,不但要为养殖户提供饲养技术、防疫等服务,还要协助承办贷款行社管理资金使用,防止挪用;对贷款购买的大牲畜实行档案化管理,变卖时需经畜牧业部门批准;承办行要督促分管信贷人员做到经常到户,及时了解掌握养殖户的经营情况和思想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信贷风险。

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实施集约化经营。

政府部门在扶持区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改变过去按户补贴、分别使用的做法,将政府扶持养殖户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按统一标准建造畜禽集中养殖园区,走牧业养殖专业合作化道路,建议由养殖大户或养殖能手出任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实行种畜统一购进,统一饲养,统一配购饲料,统一防病治病,统一管理,逐步提高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尽快建立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首先,要对大牲畜、规模养殖的家禽等实施保险政策,由地方财政统一承担畜牧业保险费用。其次,制定实施畜牧业贷款风险和损失的补偿政策,在该项贷款完成一个周期后,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畜牧、承办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参加的评估小组,对被认定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及时予以补偿。最后,对金融机构新增加畜牧业贷款要给予收贷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营销理念,要正视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寻找金融助推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切忌畏首畏尾,故步自封,无所作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力求在信贷人员配备、业务流程设计、风险管控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有效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权限,努力保持对牧业经济发展必要的支持力度,尽量放大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效果,有效破解区域牧业发展难题,进而实现政、银、企、农多赢局面。

四是基层央行要发挥协调和窗口指导的作用。主动牵头协调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立完善投资体系,对农信社资金投放能力不足的要给予再贷款支持,努力满足畜牧业发展资金需求。

金融的调研报告篇7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为我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三农”问题倍受关注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认真理清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了“以农为本,服务城乡”的经营理念,持续扩大服务范围、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成为当地“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支持“三农”工作总结

(一)机构网点设置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县乡机构,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市场营业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品种最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二)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努力,我社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款余额逐年增加,显示了其资金充裕、信贷规模扩张,支持我区企业、个人的生产及消费,有效保证了当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

(三)不断加大支农资金,充分体现支农主力军地位

农村信用社作为当地支农资金的主要投入者,近年来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在全区金融机构总体农业贷款中的占比已由年的.%提高到年的.%,真正成为当地支农工作的“主力军”。

二、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

我社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三农”快速发展及自身经营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一)可用资金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现象严重,造成我社支农资金供给不足。农村经济主体一方面需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将大部分资金存入其他商业银行,造成我社后续资金补给不足,且难以满足当地“三农”发展的信贷需求。

(二)信贷服务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社支持“三农”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简单生产信贷需求,但随着当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信贷服务机制跟不上,导致新时期下当地“三农”发展的新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三、完善服务机制的建议

(一)立足服务“三农”,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

我社市场定位为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中小企业,并把支持“三农”工作作为强社之基、固社之本,常抓不懈;积极创新服务“三农”的业务品种,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1、通过创新服务手段、丰富业务品种等措施,有效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目前我社业务种类已达多个,如小额扶贫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抗震安居工程贷款、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和林果业、畜牧业贷款等等。并按照自治区产业结构规划和市场需求研制开发了设施农业、个人生产经营、工资质押等贷款品种。

2、在推广农户小额信用、农户联保贷款等传统精品业务时,在参考农户资信状况、种植面积及物化投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最高贷款金额。

3、加强网络电子化建设,网点电子化覆盖率达%,银行卡受理网点覆盖面达100%,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服务。

4、通过为进城务工经商农民提供结算、信贷等综合金融服务,做好涉农企业的信贷服务等工作,针对涉农企业有效担保资产不足的情况,量体开发了农副产品收购封闭运行贷款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

(二)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设施农业及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力度

1、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主动采取“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信贷政策,有效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加大对优质、高效农业的支持力度。培植扶持农业生产基地,增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牵引机制,通过支持“公司+基地+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户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由兼业经营向专业经营转轨,信贷优先支持优势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银企农共赢。

2、支持设施农业力度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不仅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也是促进全区农民增产增收的突破口,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我社以“积极稳妥、打造基地、规模经营、注重实效”的信贷支持思路,全方位、多层次满足当地设施农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支持建设了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3、支持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初见成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不仅对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促进全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三)利用优势,多渠道融资金

根据县域存款业务的新特点,树立创新观念,把存款市场做强,把组织存款作为增强经营实力和提高效益的第一要务,扩大存款总量,积极寻找客户,对存款大户实行立体攻关,发挥人熟、地熟、点多面广的优势,多渠道融资金,最大限度的开辟市场。

(四)信用工程建设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业务上新台阶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近年来,我社积极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积极培育农村信用环境,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业务上新台阶。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