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性总结

来源:范文范 6.79K

(一)明确研究的问题

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性总结

1. 课堂模式只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有利于年轻教师尽快掌握课堂的基本流程,我们本学年做的重点工作是将课堂构建进行深化研究,围绕核心,挖掘内涵,确定了课堂改革的主攻方向:着重解决如何通过目标的分解和整合,优化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减少学生对机械性和重复性的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结构化、系统化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确定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1.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2. 通过研读、分解、整合课标,设置主题,对相关知识进行统整,让学生学到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

3. 通过“以暴露并解决学生的真问题为活动设计宗旨”“以知识结构的建立为目标”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通过对课程整合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研究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研制研究方针。

鉴于学校各学科师资力量不均衡,我们决定课题研究采取三线并行的方针:实力

较强者全面参与,引领推进;中间力量骨干先行,稳步尝试;相对较弱者局部作业,学习跟进。

(四)主要的研究工作

1、化整为零——分解课标。通过课标及目标分解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根,是理解课程的精髓和内涵的切入点,课时目标是最终实现课程目标的落脚点。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学段目标,而非课时目标。老师们即便读了学科课程标准,也只是了解了本学科初中学段的学习内容,而如何落实到课堂上,也是茫然而随性的。就目前我校的研究状况及师资力量,直接进行课程整合对绝大部分老师来说无疑是老虎吃天。因此,我们以化整为零的思路将分解课标作为整合研究的第一步。分解课标的工作必须做实、做细,要“拘小节”,精益求精。

(1)规范备课要求。要求各备课组进行课标分解的集体备课研究,并要求预估目标达标率。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基本授课流程要求各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对六环节牢固掌握,深入理解。不管什么课型,首先关注的都是目标,以这种方式,强化老师们的目标意识。

(2)教研组协同作战,分解课标。

这个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将课标分解至学期目标,第二阶段各备课组研讨单元目标,第三阶段各学科老师分解确立课时目标。

(3)开展主题课例研究,以行动研究促理论落实,最大化实现目标精准确立。通

过开展主题课例研究,我们对目标分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诊断、研讨。各备课组聚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置观测点,设计观课量表。

2、聚零为整——提炼整合。分解课标的目的是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分得精准是为了合得科学。理清学科主线和脉络,确定课程整合的主题,通过概念统领或学习方法等统领,对课程内容进行统整。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整合是大势所趋,也是课堂大智慧的体现。因此,我们立足学校教研与师资实际状况,选定部分学科做典型引路,对分解的课标进行系统化分析,以相关概念、方法、技能等作为整合主题,进行课程内的整合研究。

(1)语文学科的主题单元课程内整合。

在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以及学段目标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目标的分层,分层之后,根据学情分解出学期标准,总结出学期标准中的重点目标达成。为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化分解出单元目标。分解了单元目标之后,教师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提取相近和相关的内容,确定课程整合的主题,同时确定主题的课时目标。

(2)地理学科:主题知识结构的构建与运用的课程内整合

构建知识结构的目的是运用知识结构解决新的问题,形成结构化的认识和系统性的思维方式。

在地理学科进行主题学习时,学生依托案例分析或探究实践等,提炼内在的知识结构。通过迁移应用,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并内化。运用上述结构可以解决相同或相似的实际问题,实现方法迁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的学习案例和有针对性的拓展案例尤为关键。

3、评价护航,通过优化评价,促进目标达成。课时目标是否达成,需要有效的评价方式来验证。“教学评一致性”强调的是问绕目标的全程评价设计,只有有效评价,才能为目标达成护航。第二学期我们在如何通过优化评价,促进目标达成上做了初步的探索。

从教师备课的角度,评价任务的设计要有梯度,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与教学活动相整合;设计的顺序为先明晰学生掌握学习目标后的行为表现,再设置学习活动或表现性任务。

从课堂观察的角度,要设计最能观察到目标达成,最能反馈学习效果的可操作的观测角度。

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本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发展与提高,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原则,以平常心待之,滤去浮躁,摒弃立等可取的功利,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造花样,也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