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课总结多篇

来源:范文范 2.03W

教学评课总结多篇

【第1篇】小学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深入贯彻落实“223”工程,促进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要求,我们于10月20日至30日开展了“小学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活动,历时两周,现此项活动已圆满结束。在此,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1.组织严密,活动规范

我们组参加送教下乡的教学能手共34名,参加评课的兼职教研员共46名,九天中参加听、评课的小学各科教师达500多人。每天早上七点半报到,下午六点结束,严格按照“课前说课—课堂教学—当堂测试—反思答辩—评课研讨”的程序进行。“说课”与“上课”环节,老师们都在凝神细听,认真记录,“答辩”和“评课”环节老师们则积极踊跃地与讲课老师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有时甚至研讨交流到晚上七点。各联合校长和小教主任自始至终都在活动现场。各位评委都能本着对事负责的态度,不怕辛苦,公正评判,也保证了这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次送教下乡的均是近年来的省、市、县教学能手,他们的说课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师生合作探究气氛和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兼职教研员均能结合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无论是施教者的课堂教学,还是教研员的点评,都渗透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在教材的取舍、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研讨中,大部分老师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讨论,显示了我县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热情和真诚。

本次活动的开展,虽然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员广,活动程序多,工作任务重,但是,整个活动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操作规范,过程公平、公开、公正,结果严肃合理,教师热情高涨。这对于增强我县广大教师的学习和教研意识、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推进我县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交流机会增多,教研氛围浓厚

开展此项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给老师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从本次活动的情况看,已实现了初衷。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说明:

(1)教学能手备课具有研究性。教学能手充分认识到要上好课,备好课是关键。在备课方面老师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有的教师边对照新课改理论边备课;有的教师通宵未眠,反复修改教案,使教案更加完善;有的教师备课后还在家中面壁试讲。上完课以后都能认真地对自己所教的课进行反思、总结,并积极地请评委及其他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评议,虚心地听取同行的意见。

(2)兼职教研员的评课具有导向性。他们的评课都能紧紧依据学科课程标准,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有的从整体上予以分析解构,有的从细节处精雕细琢,有的站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度去论述,他们精辟独到的见解不仅令讲课者心服口服,更让听课老师们受益匪浅。如润城联校的兼职教研员李军锋老师在芹池评北留联校李仙芳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美化我们的教室》时,不仅肯定了优点指出了不足,而且就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话题给予了合理科学的建议,令在场的每位老师听得入迷,收获多多。

(3)每到一个赛区,所在地学校的老师都能踊跃地去听课,力争多听课,多吸收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同时又能真诚向上课的老师提出问题。他们的问题有的涉及教学理念,有的关乎教堂效益,有的关注学生表现,有的指向课堂结构……如河北联校的杨晋伟老师针对蟒河联校邢敏霞老师执教的语文课《青海高原一株柳》,就语文课第一课时如何上提出问题,并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引发了老师们的共鸣。总之,在这次活动中,全体教师听课和研究之风甚浓。

3.新课改理念增强,教学水平得以提高

本次活动是在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的,参赛选手认真学习新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新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带着课题去研究去实践。加上老师们对本次活动十分重视,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在活动中,许多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提高,课堂教学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得以明确。长久以来存在着课型模糊、课时不分的状况,这次活动要求语文、数学、英语都按学校进度讲第一课时,大部分老师都能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恰当地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呈现出的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2)教学目标向多维转变。过去的教学老师们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做人的教育。在本次课堂教学的评比中,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老师们能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统一起来。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如西河小学原菊芳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安塞腰鼓》、白桑小学赵雪英老师执教的数学课《比赛场次》、东关小学琚红霞老师执教的英语课《looking at photos》、第二小学乐丽蒲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漫游成语王国》、固隆西南小学王妮妮老师执教的品德与社会课《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等都能立足本学科特点,围绕本学段要求制定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三维目标。

(3)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的关系掌握得较好,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参与广度、参与时空、参与状态、参与形式及参与效果,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老师们在教学中克服了简单的问答式,积极地探索运用观察、讨论、实验、感悟、表演等多种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4.队伍得到锻炼,新秀脱颖而出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实验小学的苏春建、第二小学的凌阿丽、第三小学的张晨光、王晋芳、水村小学的卫海平、町店小学的常晋芳等老师,他们组织的课堂比较活,与课程理念的要求比较近。一方面说明这些新老师的思想上没有陈旧教法的烙印,另一方面说明青年教师肯学习,进步快。因此,我们从中看到了希望,同时也看到了“老教师”面临着新理念的挑战。

二、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1.部分教学能手不会说课,把说课等同于说教案或说教学流程;一些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不规范,有的甚至交的是教学实录;一部分年青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把握不够,对教学理念钻研不深,只注重形式,花样多内在少;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空洞,答辩“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2.一些兼职教研员的评课不能做到“以精辟的理论说服人,以精彩的案例感染人”,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没有价值。

3.个别学校不能很好地组织老师们抓住机会积极参与观摩研讨活动。

总之,本次活动的开展,在广大教师中掀起了学课标、用课标的热潮,营造了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氛围,优化了教育教学工作,对我县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2篇】语文教学比赛评课总结

4月26日到30日,我校举行了教学公开课比赛。下面语文教研组就授课情况做一个小结:

参加比赛的每位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准备课件,教具,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良好。在比赛中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值得推广:

1、注重了文本细读。所有授课教师都能通过文本的详细阅读,逐字逐句地对关键词、中心句、各种表现手法等,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彻的解读。比如徐老师抓住了文眼“惑”字,一字引出了全文的中心。杨老师抓住“望、馋得流口水、抓耳挠腮”等动词等于抓住了皮皮和汪汪的神态和动作。

2、注重学法指导。尤其是廖老师在古诗教学中的 “平长仄短”诵读法,看注释理解古诗法,将古诗中的单音字转换成现代的双音词的翻译法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3、注重讲练结合。这点肖老师做得特别好,她巧妙地利用了课文的精彩句段,要求学生仿说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型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后作业要求设计一则广告,推荐葡萄沟。

4、教学形式多样。比如杨老师设计的读一读、摆一摆、演一演、想一想等环节,寓教于乐,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

5、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肖老师的课件图片丰富、资料齐全。杨老师的准备的小岛、椰子树教具、徐老师的纸船学具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说到听课后的感悟,还是想强调两句老话:

第一句是请脱下公开课繁华的外衣,还语文本色自然。不少老师把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过全,想通过一堂公开课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教学理念,想多教一点文学常识、想多几个拓展练习、想多教学生几种学法,这种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探索的精神是也值得鼓励的,但一堂课中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却很可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很可能导致两种后果的产生:一是因为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太多的内容挤掉了对语文教学之根本——文本的理解感悟时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主次不分明,中心不突出。因此,我们期待“删繁就简教语文”,提倡“简约、务实、自然、真诚”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自然、简朴实在,即“可留可不留的坚决不留,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凭借简单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

第二句老话: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朗读的重要性自不需多说。朗读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要想指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悟却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我想指导朗读可以从“四有”入手。

一是读有层次。

有些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是不切实际的。读出感情应建立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三个层次,一定得循序渐进。

二是读有指导,这个指导不应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读好停顿、重音,而是要引导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在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是读有示范。四是读有评价。

总之我们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创设朗读的情境,讲究朗读的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突出朗读的过程,让朗读成为打开文本内涵的一把金钥匙。

公开课不仅是比赛,更是交流,希望我们每位授课的老师,每位听课的老师都能以此次的公开课为镜,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把授课的反思,听课的感悟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第3篇】听评课是最基础的教学研究个人总结

听评课是最基础的教学研究个人总结

参加一些听课活动,有时我也注意观察听课老师们在做什么,发现听课的老师们除了听课外,在觉得“不好听”的时候,还有不少在听课的教师在那里玩手机,还有在那里注视窗外美丽的风景……那么,听课到底听什么呢?

第一,应当听授课者的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体现了授课教师的基本教学思想,从整个过程安排中,我们能考量教师的基本素质,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合适的程序,如果程序都不对,课肯定是失败的,就谈不上什么效果和理念。

第二,捕捉课堂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堂课上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总会有些细节值得研究,这些细节可以暴露缺点,也可以体现优点,因此,听课者可以选择一些细节细心体悟,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就是在一些高级别的课堂教学大赛中,我们听一些专家评课,都能感受到他们对细节要求的苛刻,往往一个细节就能使这节课成功。让人感受到授课人的良苦用心,同样,一个细节让人发现授课人的基本素质上的.一些大问题。

第三,听理念体现。理念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没有先进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设计肯定不会符合最新的要求。反过来,课堂的设计又能反映教师的理念。所以,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发现授课人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触动,如果发现他的理念落后,以后在自己的教学中就改进;如果发现别人很先进,就在自己以后教学中模仿。

实际上,听课有很多讲究,关键是看听课的老师能否投入进去。如果发现课“不好听”,就可以在听课记录上写点批评感想,因为你觉得不好,肯定会有所想法,这时写出来是很有真情实感的。这也是最基础的课堂教学研究。

【第4篇】九年级教学督导数学听评课教学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班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教导处组织毕业班教学督导活动,从10月27号开始,经过三天的时间听完了六位数学老师的课,当天下午在会议室由教研组组织评课,整个活动安排的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团结协作,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另外同科教师都参与了听课。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对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点评,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从中都有很大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基本功与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精神饱满有激情。

2、板书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设计合理、简要,有逻辑性。(如李乃全、潘继于老师)

3、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驾驭教材能力强。

4、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能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变与调控能力强。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思想教育等方面体现。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并体现学科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并能抓住关键,以简取繁。

三、课改理念的落实情况:

大部分老师能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核心,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特别是赵永镇老师。

四、教材的处理:

授课老师都能正确使用教材,有的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所授内容贴进生活,很有趣味,这方面潘继于老师做得很好。

五、教学过程:

授课老师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启发,引导有讲、有练、有小结、有作业。

六、教学效果:

很多老师都做到了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每节课基本能达到预期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法学法:

老师运用一问一答式,分组讨论式,合作探究式,在授课中也时隐时现。总之每位老师授课各有特色,优点很多,只是我学知眼拙,没有发现,表达不好,请大家谅解。

通过这一轮的听课,每位老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这方面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共大家参考:

1、教师基本功还需加强,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尤其数学更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

2、老师授课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一点我们落实的都不好,可能这就是农村教学形成就该这样,放手学生不动,不会不放手,不符合学前教学形式,老师左右为难。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课能让学生动起来,能以学生为主体,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接受,能力得到发展就行。

3、我们老师在授课的方法上要多动脑筋,如何使复习与新课衔接,如何过度才自然,水到汇成,如何随机应变,如何组织学生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得主动,获得学习的成功的快乐。

4、我们应该在学生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上下点功夫,多传授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授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先培养学生能力,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个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关键在教师。

5、我们应该说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博学多识,能在三尺讲台上纵横驰聘。

6、要提高认识,自己压加,报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节课。

这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教师的队伍,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既反映出了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组织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问题、如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问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不断改进。

【第5篇】语文教学比赛评课工作总结范文

x月26日到30日,我校举行了教学公开课比赛。下面语文教研组就授课情况做一个小结:

参加比赛的每位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准备课件,教具,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良好。在比赛中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值得推广:

1、注重了文本细读。所有授课教师都能通过文本的详细阅读,逐字逐句地对关键词、中心句、各种表现手法等,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彻的解读。比如徐老师抓住了文眼“惑”字,一字引出了全文的中心。杨老师抓住“望、馋得流口水、抓耳挠腮”等动词等于抓住了皮皮和汪汪的神态和动作。

2、注重学法指导。尤其是廖老师在古诗教学中的 “平长仄短”诵读法,看注释理解古诗法,将古诗中的单音字转换成现代的双音词的翻译法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3、注重讲练结合。这点肖老师做得特别好,她巧妙地利用了课文的精彩句段,要求学生仿说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型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后作业要求设计一则广告,推荐葡萄沟。

4、教学形式多样。比如杨老师设计的读一读、摆一摆、演一演、想一想等环节,寓教于乐,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三是读有示范。四是读有评价。

总之我们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创设朗读的情境,讲究朗读的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突出朗读的过程,让朗读成为打开文本内涵的一把金钥匙。

公开课不仅是比赛,更是交流,希望我们每位授课的老师,每位听课的老师都能以此次的公开课为镜,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把授课的反思,听课的感悟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5、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肖老师的课件图片丰富、资料齐全。杨老师的准备的小岛、椰子树教具、徐老师的纸船学具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说到听课后的感悟,还是想强调两句老话:

第一句是请脱下公开课繁华的外衣,还语文本色自然。不少老师把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过全,想通过一堂公开课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教学理念,想多教一点文学常识、想多几个拓展练习、想多教学生几种学法,这种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探索的精神是也值得鼓励的,但一堂课中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却很可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很可能导致两种后果的产生:一是因为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太多的内容挤掉了对语文教学之根本——文本的理解感悟时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主次不分明,中心不突出。因此,我们期待“删繁就简教语文”,提倡“简约、务实、自然、真诚”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自然、简朴实在,即“可留可不留的坚决不留,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凭借简单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

第二句老话: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朗读的重要性自不需多说。朗读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要想指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悟却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我想指导朗读可以从“四有”入手。

一是读有层次。

有些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是不切实际的。读出感情应建立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三个层次,一定得循序渐进。

二是读有指导,这个指导不应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读好停顿、重音,而是要引导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在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