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读懂阿拉伯原著的九个条件

来源:范文范 1.06W

如果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到毕业时还读不了阿拉伯原著,甚至连原著的模样都没见过,那么,这样的学生是失败的(甚至可以说,他的老师们也是失败的)。即使他/她在校期间通过自己的“小聪明”和“小手段”,给自己搞了一箩筐的奖状,他/她依然是失败的!因为他/她是读书人,他/她的专业和本分就是读书,但他/她到毕业时,连阿拉伯人写的书都没读过,那么,他/她是合格的专业读书人么?他/她“非常优秀”,他/她获得了一箩筐的奖状,但读不懂阿拉伯原著。那么,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如何才能读懂阿拉伯原著呢?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的九个条件是必须要具备的。

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读懂阿拉伯原著的九个条件

其一,学生自身的品性,至少包括三点:

1. 进取心。烂泥扶不上墙。自甘堕落的学生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不能去指望他/她读懂千年阿拉伯古籍。因为他/她自己都不指望自己,甚至觉得只有傻子才花大量时间去读那些“没人看得懂的玩意儿”。

2. 好奇心。人类对世界奥秘的探索开始于好奇。如果一名学生对“神秘的阿拉伯”毫无兴趣,那么,他就不会花心思去读阿拉伯原著。因为耍“小聪明”和“小手段”比读原著获得的奖状快!

3. 恒韧心。“聪明”的学生翻开一页书,看见密密麻麻的一堆陌生词汇,就觉得没有必要去读那玩意儿,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只有“愚笨”的学生才会认认真真地搬来《阿拉伯语-汉语词典》,一个单词接着一个单词地査找,直到査烂了一本词典,再去买一本新的、更大的词典继续查。

其二,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少包括三点:

1. 词汇量。读阿拉伯原著所需的阿拉伯语词汇量远比讲阿拉伯语时所需的词汇量要多得多。词汇量的最初积累来自“背单词”。但从开始读原著的那一刻起,词汇量的积累则来自读原著的过程。因为同一个单词在同一本书中被读过几百遍后,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记住了。

2. 句型量。读阿拉伯原著所需的常见句型主要来自学生初学阿拉伯语阶段的积累。但要熟练这些句型的多变,就得多读阿拉伯原著。

3. 阅读量。学生仅读烂一本阿拉伯原著是远远不够的。他/她应当书不离身。须知,坐在马桶上读原著是一种超越一般人的读书境界。

其三,外在条件的促成,至少包括三点:

1. 有老师。只有在“以读阿拉伯原著为业、以读阿拉伯原著为乐”的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快速地进入“玩转阿拉伯原著”的门槛。没有这样的老师,年轻的学生会耐不住读原著带来的寂寞。

2. 有氛围。读书是需要氛围的。年轻人读书更需要热闹的读书氛围。试想一下,“聪明”的学生看见周围的同学都在读原著,他/她也会不自觉地跟着“变笨”(即认认真真地搬来《阿拉伯语-汉语词典》,一个单词接着一个单词地査找,直到査烂了一本词典,再去买一本新的、更大的词典继续查)。当然,这样的氛围主要得益于学生所在专业的“领导们的意识”。如果领导们不需要看到学生们都能读原著,那么,学生读原著的氛围就“搞不起来”。如果领导们超级喜欢看到孩子们读原著的样子,甚至以孩子们会读原著为自豪,那么,学生读原著的气氛就可能很快变浓厚起来。

3. 有激励。仅仅依靠“以读阿拉伯原著为业、以读阿拉伯原著为乐”的老师私自拿出微薄的工资来激励学生去啃原著,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悲哀!一个阿拉伯语专业有多少学生毕业时能读阿拉伯原著?这不是一两个老师自掏腰包所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办好专业、办强专业、办精专业、只办专业”的专业办学理念。因而,要想更多的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毕业时能读阿拉伯原著,就得依靠整个阿拉伯语专业的办学力量去激励学生。

当然,即使具备了以上九个条件,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也不一定能读懂阿拉伯原著。这就像“即使我们一辈子专注于中东史学史研究事业,也不一定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中东史学史研究走向世界”那样。但如果我们不去努力且专注地研究中东史学史,那么,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实力就永远遥遥落后于世界顶尖水平!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