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精选6篇)

来源:范文范 1.17W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6篇《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相关的范文。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精选6篇)

篇1:《原子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4、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各种媒体资料,建立原子及电子得失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得失及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对第一节“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知识结构上二者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整体。

教法建议

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时,应抓住以下四点: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二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1、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演示: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

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提问4: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2、进行新课

(1)物质的原子结构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简单介绍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举例说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径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

②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约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

提问: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物质的原子结构。

(2)摩擦起电的原因

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得失电子的微观图景,并进一步归纳出结论: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为什么带正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探究活动

上物理课时,老师精心准备的静电仪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显,而满教室静观实验的学生却被自己的衣服不时电一下。因为学生的运动衣裤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龙织物的,比较结实,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较保暖。查一下起电顺序表就会发现,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龙排后,这是最容易起电的一套配置。每个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静电起电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造成摩擦,起电过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过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没有这些化纤织物,棉布对棉布当然摩擦不出电来。

为什么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

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

手握金属棒用丝绸摩擦能不能带电?

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有什么用?

篇2:原子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1.什么是分子?

2. 什么是原子?

3.用分子和原子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展示氧化汞分解的动画)

过渡启发: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认真听题;思考并回答。

? 由回忆旧知识引入课题,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又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结构。

认真聆听老师讲解。 一、原子的构成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

那原子是否像同学们想像的那样呢?

阅读课本53页“原子的构成”这一部分的内容。

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2)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

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

教师讲解:对,确实是这样。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

猜想:原子不能分。学生发挥想象说: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

?思考问题

观看原子构成的动画,小组交流后汇报。

原子原来不是一个实心球,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

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问题激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知原子可以再分。

? 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播放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篇3:原子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eq o(sup 6( A),sdo 2(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导入新课】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2.现象:

(1)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 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板书】

【媒体显示】

【思考、讨论】

【 归纳小结】

【归纳板书】

【迁移与应用】

一.原子核 核素

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1.602×10-19

1.602×10-19

电荷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果用 eq o(sup 6( A),sdo 2( Z)) 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 eq o(sup 6( A),sdo 2( Z)) X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 eq o(sup 5(37),sdo 2(17)) 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 a ,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4.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

【回顾】

【质疑】

【媒体显示】

【比较】

【质疑】

【板书】

【迁移与应用】

【媒体显示】

【拓展与提高】

【总结比较】

【课外拓展】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比较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结构图,填写下表,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篇4:原子结构教案

知识技能 1. 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2.使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过程

方法 通过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

态度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物理课中了解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板书】原子的构成

(讲解)原子内部各粒子的带电情况

【提问】

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的关系

【投影】激趣: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EMBED e.8 【归纳、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板书】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指导阅读〕54页

【提问】

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板书】1、分层排布

【多媒体显示并讲述】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播放动画】

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的示意图,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

【板书】2、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以钠原子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2、原子结构示意图

【多媒体显示并提问】

指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投影】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在图中能找到哪些规律

【归纳、小结】

一般情况下,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阅读教材】熟记重点

【填表】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篇5:原子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eq o(sup 6( A),sdo 2(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导入新课】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2.现象:

(1)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 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板书】

【媒体显示】

【思考、讨论】

【 归纳小结】

【归纳板书】

【迁移与应用】

一.原子核 核素

篇6:原子结构教案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1.602×10-19

1.602×10-19

电荷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果用 eq o(sup 6( A),sdo 2( Z)) 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 eq o(sup 6( A),sdo 2( Z)) X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 eq o(sup 5(37),sdo 2(17)) 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 a ,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4.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

【回顾】

【质疑】

【媒体显示】

【比较】

【质疑】

【板书】

【迁移与应用】

【媒体显示】

【拓展与提高】

【总结比较】

【课外拓展】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比较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结构图,填写下表,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