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天门山》教案精品多篇

来源:范文范 1.1W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精品多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断、楚、孤、帆”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中重点词“断、开、流、回”,背诵古诗。

难点:能想象并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李白写的诗了,谁来背几首给大家听。

生可能会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

师:看来,同学们会背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师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大声的读,干脆的读)

(二)分析题意

师:“望”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师PPT出示“望”在字典里的解释,那“望”在这里是第几个解释?

生:看,在远处看。

师:根据你对”望”的理解,你能说一说望天门山的意思吗?

生: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师:天门山你们了解吗?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天门山?生汇报!

师: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生:注释!

师:你真会学习!注释能够帮助我们读懂古诗,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这就是天门山(出示天门山图片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三)初读古诗,感悟意境

PPT出示整首古诗!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走进天门山,去欣赏它的雄伟与秀丽吧!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速度和语调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古诗

师:这首诗里藏着几个有趣的词语,只有读懂了这几个词语我们才能读懂古诗,老师给他们涂了颜色,谁来读一读?(指名读2学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注释了解了天门山,那楚江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楚江?请看书中注释!

师出示图片,补充讲解:这里的楚江指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于楚国,所以叫楚江!

“楚”是我们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师:字词都过关了,再读古诗我们会更加顺畅的,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2学生)

师:我们把字音读准了,能否读出诗的节奏呢?谁来读?(指名读)

师:请按照老师划分的这个节奏来读。

生读;

师评价:读得不错,奖励你一个任务,听好了,请你推介一位同学,推介的理由只有一个:他的朗读水平很高,可能超过你!

师:你为什么推介他?生说明推荐的理由。

师:多么谦虚的一个孩子!同学,请你不要辜负你同学对你的期望!来,请你读一读!

师:孩子,首先得感谢你,因为你的眼力很准,你为我们推荐了一位朗读的老江湖!

师: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人笔下的这首望天门山更是一幅精彩绝伦的画,现在请大家默读古诗,找一找看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笔圈出来。

(指名回答)

生可能回答: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相互补充)

师:把你们的回答串联了起来,就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的山水画了(出示PPT图片)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李白一起乘坐小船去感受天门山的雄伟与壮阔吧!

(四)指导想象,感悟诗境

师(出示第一句诗):读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生读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师:这一句中有两个字特别形象地给我们写出了天门山的雄伟和楚江水的气势你找到了吗?

生:断,开

师:PPT出示断字小篆体)这是断字的小篆写法,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就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分开的吗?

生可能回答:被江水的气势给冲断了,是被江水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涛给冲断了。

师:哦,江水的这种气势你感受到了,用一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生可能回答:波涛汹涌、封号怒吼等

师:让我们聚焦这个开字,(板书“开”)

师:波涛汹涌的长江竟然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请你再把这两个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吗?)

我仿佛看到: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

师(出示PPT):高高的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形成了水冲山断的画面,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生读

师指导

全班读

师:那又是谁有如此的能耐让不可阻挡的楚江至此回呢?(出示第二句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图片展示);这是天门山,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激起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回旋徘徊,天门山能够把浩荡的长江水给调转方向,

生汇报:山

师:是呀,湍急的河水流到那里又受到了山的阻碍,你是从哪个字感受到了那份气势?

生:回(板书“回”)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回字,这个回字很有意思,是个象形字,本身就像旋转的漩涡,老师这里有回字的两种解释(出示PPT)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谁来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第二种(说出自己的理由)

此时此刻,你觉得天门山是怎样的?

生:高大、坚固、坚不可摧

师:是啊,天门山真坚固啊,现在的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思考汇报

生:碧绿的江水流到两山夹道处时激起回旋

师(出示意思):形成了一幅山阻水回的画面(板书—回)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诗,读出山阻水回的气势。楚江水撞击(或是板书勾画楚江水撞击天门山构成巨大回旋的简笔画)

师: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形成这样的壮举,让我们合着来读一读

生读

师:在波涛中,李白的小船继续前行着,终于近了,李白又看到了(出示PPT—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读

师:你认为在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为什么?

生汇报:“出”(化静态为动态)(板书:出)

好一个“出”字啊,这两岸的山好像是面对面的在比高矮呢!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明白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双臂在迎接他。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当小船在青山间穿行的时候,李白抬头向远处看,他的眼前一片开阔,进入他眼帘的是(出示PPT—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可能回答:一只小船从日边漂来、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漂来……

(板书:来)

师:青山出迎、帆来日出,李白陶醉在山水中,让我们把这两句读一读。

那诗人当时途径天门山挥毫写下这千古绝唱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

(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眼前这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男生读)

2、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女生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天门山,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李白!想到李白,你就一定会想到今天学的这首诗《望天门山》,你一定也会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天门中断楚江开……”全班一起朗诵。(配乐)

总结: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愿同学们能熟读经典,成为传承文化的使者。

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

(六)总结拓展,积累运用

(方法一)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另一首是《天门山》ppt出示

(方法二)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除了今天学得这首望天门山,还有他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都抒发了这种感情。

总结:同学们,我们祖国江山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七)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开借注释

回看插图

出想画面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实录:

【课前】: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学生自由地读)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这些诗,长江在你眼里是怎样的?

生:这些诗句都是写长江,读完后,我感觉到长江磅礴的气势。

生:我感到了长江之水的惆怅;

生:我领略了“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

【开课】

教师课件出示一幅《望天门山》的狂草书法作品。)

师:看得出吧?这是哪一首诗?

生: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从“孤帆”这两个字看出来的。

师:有“孤帆”这两个字,但不是这首诗;

生:是毛泽东的《长征》

师:不对

生:是李白的《望天门山》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一句里有一个“中断”,还有“楚”字特别清楚,所以我猜是《望天门山》。

师:对,就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大家读一读。

(生看着书法作品,读诗)

师:觉得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

生:好,行笔很舒畅,让人感受到了诗里的气势。

生:我觉得不好,因为太潦草,简直就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生:看不懂才叫艺术,一种诗歌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

师:对,不要表面上看草书,其实表达了一种感情,也表现了一种的功底,没有楷书的功底,是写不出这样的草书来的。

师:你们对这首诗已经熟到能背了,我们一起来默写这首诗。我在黑板上默,你们在下面纸上默。

(师生共默〈望天门山〉,老师默到一半,就有学生示意已经默完)

师:今天,姜是嫩的辣,超过老师了。我来检查你们是否默得好,有没有错别字。

(师下位检查,并提出评价意见)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大家读读李白的简介。

(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师:李白的简介,大家要抓住关键词记住它。哪几个是关键词。

生:色彩瑰丽,大胆想象。

生:浪漫主义诗人和诗仙

师:好,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这几个关键词记下来。(学生记写关键词)

师: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

(学生自己自学,轻读,思考)

生:“天门”什么意思?

生:“天门”就是这坐山的名字。

师:好像——

生:天上的门。

师:可见——

生: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

师:所以叫——

生:天门山

生:楚江是指长江吗?

生:楚江是指把流经古代的楚国的这一段长江。

师:对,流经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齐读。

(学生齐读)

师:读完后,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首诗的磅礴的气势。

生:我觉得这首诗有磅礴,也有温柔。比如,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就让人感到温柔。

师:这个地方温柔吗?“孤帆一片”从“日边来”,让人感觉这长江水是从——

生:是从天上来。

师:水从天上来,这种气势温柔吗?

(板书:江水天来)

师:讲得很好,让我们来读读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

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显得画面协调,境界极为开阔。

(学生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哪里可以看出?

生:主是“天门中断楚江开”,次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远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首诗表现了这种汹涌奔腾,吞吐山河的气势,诗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特别是这个“开”字,让我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

(板书:吞吐山河)

师:还有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也可以看出,就是这个“回”字

师:怎么说?

生:水一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一带回旋。

师: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

生:变得更急了。

师: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

生:(思考了一会)缓了。

师: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

生:回过来。

师: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

(板书:急流回荡)

师:还有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吗?

生:我不能肯定这句算不算,“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大家读一遍这句,然后看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

生:我似乎看到了,两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

师:这座山比我高,我比你更高,似乎在比赛,在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能看得出气势吗?

生:能。

(教师板书:雄山对峙)

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但最后一句没有把握感情,声音掉下来了)

师:对于这首诗,后人评价非常高,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对这首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课件:乾隆皇帝曾赞此诗曰:“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师:言尽意不尽,到底什么意没有尽呢?大家来看这个“碧”字,奔放的长江水多有气势啊,一个“碧”多小气啊。再说,长江一路卷沙携石从上游奔泻下来,水应该是混黄的,为什么却是“碧”水呢?

(学生思考)

生:用这个“碧”字,是为了反衬天门山的气势,就好像一个人要显得高,必须要拉一个矮子来对比。

生:老师,我从这个“碧”字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写于春天万木葱绿的季节。

师:此话怎讲?

生:春夏之交,山是绿的,树是绿的,倒映在水里也是绿的,诗人又是远望的,在诗人的眼里到处是“绿”的,所以是碧水。

师:讲得好,乾隆皇帝说的意未尽的地方确实是意未尽。同学们,后人最这首诗研究得很深,也争论得比较激烈,比如,“孤帆一片”到底是诗人的船还是他看到的别人的船;再比如,诗人是站在船上远望的,还是站在岸上远望。惟独,就没有对写于什么季节争论过,你是发表“写于春天”论调的第一人。

(学生鼓掌)

师:让我们来读两句李白另外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

(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学生读。

师:读完后,你似乎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很难过的李白。

生:我似乎读出了一种感伤。

师:是啊,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喝酒,很感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把这两句再读一遍)

师:同样是“孤帆”,让我们读读这首诗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种感伤的情绪呢?

生:(读完)没有感伤,没有难过。

师:为什么在这里却没有呢?请大家看看主要是因为哪个“字”?

生:(不少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是“日”字。

师:何解?

生:“日”就是太阳,太阳代表是温暖,所以感觉“孤帆”就不孤了。

师:为什么李白会感到“孤帆不孤”呢?让我们一起读一段资料。(教师读)

(课件: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他才高八斗,气冲霄汉;但他又率真洒脱,狂放傲岸。

他敢叫天子久等,敢叫皇帝的宠臣高力士脱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有“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远大理想,但却“十谒(yè)朱门九不开”。)

师:读完了,你知道才高八斗、浪漫豪放的李白为什么会感到孤单吗?

生:因为他狂放傲岸;

生:因为他率真洒脱。

师:对,李白有远大的理想,但没有人器重,所以不得志。正因为这样,表面上浪漫、豪放的李白,心里却是非常痛苦的,非常忧郁的,非常孤寂的。他的许多诗,都有“孤”字。

师: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热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后一句该怎么读?

生:要李白内心的激动读出来。

生:要声音高昂一些。

师:对,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最后一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李白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的诗的生涯里很鲜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让我们一起读着这首诗,这篇文结课。

(课件:《天门山》、《天门山铭》)

天门山铭李白

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两山错落,如鲸张鳞。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围车轮。光射岛屿,气凌星辰。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国泰呈瑞,时讹返珍。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天险之地,匪德无亲。

天门山李白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飘渺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诗的兴趣,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配乐,课前欣赏祖国山河美景。

一、问题导入,释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风光,三清山令人神往,长江风光无限旖旎,庐山瀑布气势磅礴,黄山云海云雾缭绕……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板书)

4、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首山水名诗——望天门山(教师板题,望天门山)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欣赏山水美景。(教师板书:望)

5、释题:“望”就是远远地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哪些美景呢?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看清要求,自由读读古诗两遍。(课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正音。

3、初步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手势,标画节奏。

5、师生合作叠读诗歌,体会诗歌一唱三叹之美。

三、展示交流

1、感受诗歌的景美。

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望天门山》这首诗一句一景,就像一幅水墨画。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课件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指名汇报)

2、巍巍天门山,滔滔楚江水,还有孤帆红日,这么美的景物,谁来读一读诗文?

3、学习第一、二句。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让你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抓住断字感受江水的气势)当李白看到浩荡的楚江水劈山而去,不禁发出这样的吟诵(生读,读出气势)

4、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

5、一边想象画面再读。并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说出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红日、白帆、碧水、青山,李白的心和山水已相融在一起。诗人扬帆而下,望此美景,不禁吟诵……孩子们,读到这里,你能不能体会到当时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样心情?大诗人李白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师总结:(一千多年过去了,天门山还是那样的险峻雄伟,长江水还是那样碧绿多情,如果你有机会到那里旅游,你也会像李白一样,深情吟诵……同学们,今天也让这些字,这首诗,这支歌,这座山留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诵读……(学生配乐读诗。)

四、巩固拓展

1、总结学法。

师:孩子们,善于总结与反思的人才能学得更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学习《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学习方法,然后在学其他古诗的时候运用它,那么你就做到了举一反三。

学生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的学法。

1)初读。(读准字音)

2)再读。(读出节奏)

3)想象。(想象画面)

4)悟情。(体会表达情感)我们刚才说过,李白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也写过一首山水诗。现在,请用你们刚才总结的。学法自学《望庐山瀑布》。

2、学生总结方法,自学《望庐山瀑布》《终南山望余雪》。

3、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

2、孔子曾说过:不读诗,无以言。诗歌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诗歌是一首动听优美的歌,诗歌是灵动的文字与涌动的情愫美妙结合,在诗人的笔下,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在课外也去搜集一些,运用在这堂课里你所学到读诗方法,让诗歌浸润你们充满童真的心灵吧!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阅读经典诵读《望岳》,习的一主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

师生合作背诵单元导语(提示关键承接读)

师:第六单元首页的那首小诗每当老师读起,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让我们合作背出那首小诗,我来提示,你来接,女生前,男生后,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女生),澎湃的大海(男生);师:有辽阔的草原(女生),茂密的森林(男生);师:有宁静的山村(女生),繁华的都市(男生)师: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风景(男女生一起)。

二、诵读激情,导入新知

诵读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读中点评)

师:是啊!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的诗词歌赋表达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师:XXX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就是李白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点评:是那滚滚的长江之水。师:XXX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是苏轼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点评:是那千姿百态的庐山。

师:女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还是《望庐山瀑布》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点评:是那气势恢宏的瀑布。

师:男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宿建德江》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师点评:是江水倒映月亮的景象。

三、学习“一主”

一)初步感知

1、点明主题,板书课题

师: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李白笔下的《望天门山》

2、书写古诗,初步感知

师:我把《望天门山》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模仿老师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要写的工整、漂亮。(师板书,学生模仿写)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3、教师范读,感知节奏

师:诗是有节奏的,仔细倾听老师诵读,在你书写的古诗中画出节奏来,谁愿意在黑板上画(指名一名学生板演,师范读学生在倾听中画出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点评:哪位同学和黑板上同学画的一样(纷纷举手)你是正确的。

4、初读古诗,感知诗韵

师:按照这样的节奏,看着老师的手势,大家试着读一读,注意一定要看指挥。(师根据古诗节奏及韵律指挥学生一起试读)

二)细读古诗,理解感知

1、找出古诗所描述的景物。

师: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你都读出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师随机在板书中圈出来,并随即解释碧水,楚江等)

2、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师:(课件出示古诗插图)假使你站在船头,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急速而来,你会看到(指名回答)

生1:我会看到江水一直往前流,流到天门山的时候又转回来了。师:那就是诗句中的(生1诵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你们也会看到(全体诵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你还会看到(指名回答)

生2:我还会看到长江水把天门山分成了两半。

师:也就是诗句中的(生2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女孩子也会看到(女生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男孩子也会看到(男生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小船距离青山越来越近,你还看到了(指名回答)

生3:我还看到了两岸的青山慢慢的都长出来了。

师:就是诗句中所写的(生3诵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请大家告诉我就是诗句中的(全体诵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条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来,哪一句告诉我们。

生齐诵读: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从远及近一路走来,远远的就看到了很多,故此题名(生接:望天门山)而不是看天门山。

3、情感诵读

师: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的画面(指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是(学生表达心情)

生1:快乐的。

生2:喜悦的。

生3:兴奋的。

师:让你的心情在诵读中尽显大家一起(全体诵读)

师:山谷中也回荡了我们的喜悦,女生就是那山谷回音,男生一起(男女生轮读)

4、对比读,深入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师:碧水、青山、红日、白帆这些本无生命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想活了一样,这都源于李白那时那刻的心情。这首诗是李白25岁怀着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家乡,沿长江远游。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是激动,是兴奋。

师:可是,事与愿违,后来李白有机会为朝廷效力两年,但并没有被重用。他的雄心壮志无处可报,那时的心情异常苦闷。

师: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山水,心情苦闷时,他想渡过黄河河流被冰

堵满了,渡不了;要登太行山,山路被大雪覆盖了,他登不了。他在《行路难》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

一二组同学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师:同样写山水,心情愉快时,楚江敞开胸怀,青山相对出迎,(课件出示)

三四组同学读——天门中断楚江开,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同样写孤帆,孤单寂寞时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喝酒,很感伤。他写下了(课件出示)

一二组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样写孤帆心情愉悦时孤帆不孤带着太阳的温暖而来,他写下了(课件出示)

三四组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品读,深入理解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是李白心情的写照,不仅是风景给他带来的快乐,还有他实现理想的兴奋,此刻的你们就是李白,请你放飞心情。(全体诵读)

6、总结学法

师:一首《望天门山》大家一定有所收获,把你的收获填写在积累卡上。(学生填写后全班交流反馈,在投影展示)

四、两翼学习

师:青年时代的诗人杜甫像李白一样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也曾以一首《望岳》寄托自己的情感请大家用心去感受

五、布置作业

师:经典诵读中有一首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与这两首古诗有相同之处,大家自学完成,填写积累卡。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远-----近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 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

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三。品读体验 1、“天门中断楚江开”, “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3、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诗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的。船在前进,才能感觉到两岸青山相对出。)

对啊,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诗吧。(出示课件:后两行诗。)

4、老师想请一位叔叔给同学读一读整首诗,愿意听吗?(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就是诗人,正随着汹涌的长江水乘舟而来。

睁开眼睛,谁说说你们刚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两岸的青山,像是两位热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近天门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随着水流摇摆着,发出哗哗的巨响。不光长江有气势,而且天门山也非常雄伟。)

想象力真丰富。大家体会得真好。

5、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四、巩固延伸

1、书写生字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理念: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是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注重过程的优美,情感的投入,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主动地走进古诗,走近诗人。同时,将多媒体课件与古诗巧妙融合,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品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望天门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诗兴

1、激趣导入: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每一首诗都是一幅优美的画,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画,猜一猜是哪首诗?

(多媒体显示8首古诗图画:(《春晓》《山行》 《夜宿山寺》 《望庐山瀑布》 《静夜思》  《小儿垂钓》  《江雪》 《赠汪伦》)

师:同学们猜诗很准确,背得也不错,老师为了奖励你们,这节课就带大家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那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

【意图: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创设古诗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有的说他是个豪迈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浪漫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大气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非常有才气的诗人;有的说他设个敢大胆想象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爱喝酒的诗人……)

3、资料展示:

师:真不简单,同学们竟然对李白了解得这么多,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李白的资料,请同学们看看吧:(课件展示李白的资料: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热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因此被称为"诗仙"。 )

【意图:资料的交流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愿望!】

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诗意

1、学法指导。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交流: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了解诗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然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师巡视,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4、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诗的大意。(指名概述诗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精炼优美的语言描述诗的意思。)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进一步感受诗意。

【意图: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古诗的大意,在讨论交流中展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1、多美的诗啊!此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你呢?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诵,并用心地描绘着诗中的意境。

2、交流反馈。

①这幅图上有哪些景物?(青山、碧水、孤帆、红日)

②山是怎样的山?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在滔滔长江水的冲击下,天门山被拦腰截成两断。)

③水是怎样的水?出示: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向东奔流而来,回旋后向北流去;江水奔腾向东,激起波涛汹涌的回旋壮观。)

④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的青山——高耸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⑤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伫立在来自天边的孤帆上,多么令人心飞神驰;乘船迎天门而去,眼前是浩浩荡荡的急流翻腾着漩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

⑥是呀,天门山夹江对峙,形势多么险要;长江东流,到天门山突然转弯向北流去又是多么壮观。李白笔下的青山、碧水、孤帆、远景,构成了一幅多么壮丽的山水画呀!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望天门山》吧!

7 刚才我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天门山那奇特的美景,但总觉得无法将诗人笔下的景色尽情展现。现在,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壮观、美丽的景象呢?(播放多媒体课件,师配以解说)

8欣赏了这绝美的景色,老师的心醉了,同学们,你们有何感受呢?

(学生可能会说:天门山雄伟壮丽的景色真让人向往;长江水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长大后我要去看看长江;李白不愧被称为诗仙,写下了这么美的诗篇……学生只要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就给以鼓励性的评价,如:你的想法就是不同一般;你的想法好特别;你的想法真有个性等)

9我们品味了诗境,感悟了诗情,这么美的诗,你们能背一背吗?(生背诵古诗)

【意图: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手段,运用示范朗读、激励性语言、多媒体课件的渲染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朗读情景,让学生读懂诗意,读出诗情,读出诗的韵味。】

四、积累古诗,课外拓展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搜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我们在下次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上举行一次古诗擂台赛,看谁在相同的时间里背诵的古诗最多。

[意图:将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板书设计:

↗ 碧 水

望天门山                   美

↘青 山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望天门山》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师:在上课前,首先来欣赏几句名诗。

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指名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诗句都是写长江。

师:通过读这些诗,长江在你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生:我感到了长江之水的惆怅;

生:我领略了“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

生:读完后,我感觉到长江磅礴的气势。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跟长江有关的诗歌。(师板书课题:望天门山)(生齐读。)

3、谁理解了这题目的意思?(指名说)

生:看天门山。

师:“看”和“望”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理解:向远处看就叫“望”。)

师:同学们可能要觉得奇怪了——刚刚老师明明是说跟长江有关的诗,现在怎么变成山了?(停了停)别急,请听老师细细说来: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课件出示:安徽省地理图)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时候,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志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东西梁山,也就是我们诗题中的“天门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课件出示课题)这首诗既描写了天门山的高耸险峻,也描写了长江的汹涌奔腾。

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准备好了吗?(生答:准备好了。)好,开始吧。

(课件出示诗歌,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齐读。(预设评价:读得不错,如果能把每个字音咬准就更好了;读得真不错,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

3、师:想把它读得更有味道吗?

生:想。

师:那首先得弄明白这首诗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听清要求:先找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歌的意思,并互相说一说。记住了吗?(生:记住了)那好,开始吧。

(生合作学习)

4、你们读懂了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吗?(指名说)(随机板书: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师:嗯,找得很准,看来同学们很用心地去读了这首诗,那能读懂它吗?

生:能。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说)

师:这只是我们对这首诗的粗浅认识,后人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评价呢?我们来看看吧。

5、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

(学生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从诗里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特别是这个“开”字,让你想象到什么?(板书:开)

生:让我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山河)

师:你能读出这种吞吐山河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还有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也可以看出。

师:特别是这句里的哪个字?

生:就是这个“回”字。

师:怎么说?(板书:回)

生:水一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一带回旋。

师: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

生:变得更急了。

师: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

生:缓了。

师: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

生:回过来。

师: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 (板书:急流回荡)

你能读出这种急流回荡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谁能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还有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吗?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里面有个字把静止不动的山写活了,是──

生:出。(板书:出)

师:是呀,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这是何等的壮观啊!

东西梁山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师手指插图)能看得出气势吗?

生:能。

师: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下这种气势──(教师板书:雄山对峙)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吗?(如果没有学生说,师就引导)“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表现雄壮、磅礴的气势,还是表现温柔、平静的感觉呢?

预设1:

生:温柔、平静的。因为“日”给人温暖的感觉。

师: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温柔吗?

生:不温柔,很雄壮。

预设2:

生:雄壮。

师: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

生: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当然雄壮啦!

(板书:江水天来)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6、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师手指板书)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

课件出示诗歌。(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我来试试好吗?(生:好)

但老师有个请求,就是我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课件播放音乐,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8、师小结:从诗歌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壮)(板书:雄壮)

你想说些什么?

9、这么狂放豪迈、充满激情的诗歌,想不想永远把它留在心里?(生:想)那就给你们两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同学们,长江水的汹涌奔腾,天门山的高耸对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课件出示:《天门山》、《天门山铭》)师与学生一起读。

2、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也想来展示展示,可以吗?

(课件出示描写祖国风光的诗。)

四、布置作业。

将《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篇九

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石镜小学 毕君儿

教材简说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新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就选编了这首气势浩大的《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作者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本诗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三,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你有什么感想

(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五)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a—读出节奏感。

b—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

(六)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

1,古诗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2,借助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适当时间与同学,老师交流汇报)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