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案(精品多篇)

来源:范文范 1.32W

两小儿辩日教案(精品多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一

最新热门公司春游活动方案范文   一、活动主题:

  白天好还是晚上好

  二、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辩论,养成专心倾听别人讲述的良好习惯,懂得遵守一定的规则。

  2、通过辩论,让幼儿不仅在听、说、前阅读等语言技能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

  3、能从多角度考虑思考问题,想出与别人不同的论据,发展思维的求异性、创造性、敏捷性。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讨论的经验

  2、教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初步的了解

  3、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入话题。

  请幼儿说说:“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白天和晚上的特点?

  3、引入话题,分组讨论

  将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交流观点及理由

  4、讲解规则,展开辩论

  (1)两组幼儿轮流发言

  (2)一次理由充分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枚奖牌

  (3)一方发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驳,理由充足的,同样可以赢得一枚奖牌

  (幼儿辩论中,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幼儿交代清楚幼儿的观点和理由,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

  5、交流小结辩论会的情况,并评选“金牌辩手”

  五、结束语:

  作为正反双方的小朋友说的都很有道理,都能积极发言,不管是认为白天好还是晚上好的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认为都非常好。通过此次辩论会,让孩子们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培养了孩子们的质疑精神,因此这样的辩论因在幼儿园多多举办。

  最新热门公司春游活动方案范文

  一、活动时间:2012年3月27日28日(视天气情况调整时间)。

  二、活动地点:新民生态农庄和芷江莽塘溪(两地选一)。

  三、人员安排:两批人员,采取先自行报名选地,后再做人员调整。

  四、春游负责人:张中权、杨荣、杨长春及各店长和场长。

  张中权带队,主要负责春游线路、休息用餐时间、乘车船安排,保证人员春游安全、有序、有趣。

  杨荣、杨长春主持协调,主要负责人员的物品订购、车辆预订、饮食安排、摄影游戏等。

  五、活动准备:1、中巴车一台;2、横幅:背篓人家优秀员工春游(还有背篓人家手举牌);3、饮用水;4、扩音喇叭。5、照相机。

  六、活动安排:

  (一)3月27日芷江春游安排:

  上午8:30报名参加芷江春游人员在西都银座店统一集合,准备乘车——

  上午8:40准时启程前往芷江漭塘溪。

  上午10:00左右到芷江漭塘溪风景区,乘船游览漭塘溪其中一景区。

  上午11:30参观芷江受降坊。

  中午12:00在路边特色芷江鸭店就餐(亦可安排在风雨桥头就餐)。

  下午14:00芷江风雨桥、鼓楼及天后宫拍照。

  下午16:00集合乘车返回公司。

  (二)3月28日新民庄春游安排:

  上午9:00报名参加荆坪春游人员在新民餐厅统一集合,准备乘车——上午9:10准时启程前往农庄春游。

  上午10:00左右到达农庄,组织参观养殖厂,农庄。

  上午12:30后组织烧烤、拓展训练(分组进行寻宝游戏)。

  下午14:00游荆坪古村。

  下午16:00集合乘车返回公司。

  七、春游人员注意事项:

  1、参与活动人员名单由各店负责人统筹安排(总部办公室人员、养殖场和新菜研发基地自行报名),在3月20日前以书面形式报总部办公室营销策划部。

  2、参加春游的可以带朋友,费用aa制,所带朋友人数于3月25前报策划部。

  3、所有春游人员尽量穿工作服和旅游鞋或易于登山的鞋子,根据天气情况佩带防晒帽参加活动。

  4、天气炎热,有身体不适或晕车现象的人员应提前告知负责人。

  5、春游人员在开展游览活动中应分(养殖组、宝山组、混合组)小组开展活动,组长由店长或领班担任。注意游览途中人员安全,出现突发事件请拨打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

最新热门公司春游活动方案范文   一、活动主题:

  “团结互助,增进友谊”集体春游活动

  二、活动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次春游活动,在领略优美景色的同时,既可以促进员工间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也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能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加强员工间的集体意识,怀着感恩的心积极的投入到未来的工作当中。热爱公司,热爱身边的每一位同事,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13日(星期五)下午1:30左右—晚上8:00左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四、活动地点:

  澳多奇农庄

  五、活动内容:

  踏青/烧烤

  六、活动对象:

  公司全体人员

  地点优势:地点距离公司近,往返路程方便,有利于组织员工活动。园内空间充裕,景色怡人,场地宽阔可进行户外拓展活动、比赛等。

  七、活动流程:

  下午

  1:00统一集合,准备乘车

  1:30准时启程前往澳多奇农庄

  1:50左右到达澳多奇

  2:20踏青(游览区、行知文化园、二十四孝子等)并进行小游戏(十人九足、一块五毛、善解人意等),游戏期间每人发放纪念品,并合影留意

  6:00烤全羊——8点左右集合坐车回家。

  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游戏内容

  1、十人九足比赛

  参赛人员:全体成员

  场地要求:一片空旷的大场地

  游戏规则:共分成5队,每对6人(根据活动当天到场人数而定。),每对排成一横排,相邻的人把腿系在一起,一起跑向终点(15米左右),最后用时最少且不犯规的一队获胜。

  获胜队奖品:每人一把精美遮阳伞。

  活动目的:培养队员的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2、一块五毛参赛人员:全体成员

  一个女生代表一块,一个男生代表五毛!裁判说几块几,你们就应该迅速的找人来组成这个数字···那么剩下的没能组成这个数字的人就输了。依次进行下去,剩下的最后一组获胜。

  获胜队奖品:每人一瓶精美洗发液。活动目的:培养队员合作精神以及反应能力。3、善解人意参赛人员:全体成员

  游戏规则:以部门为单位,每组6人,分成5组(根据当天人数而定),每组排成一纵列。人与人之间不能说话,只能靠动作表达意思。每组只有第一个人能看到词语,靠动作表达,依次传递给下一个人,由最后一个人写出来。共进行3组。答对最多或者最接近正确答案最多(包括意思和字数等)并且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

  获胜队奖品:每人一个精美保温杯子。

  活动目的:培养员工间的合作精神,增进队员的友谊。

  烧烤活动

  由公司负责人和景区相关工作人员统一安排和管理。

  注意事项

  参与活动人员名单由行政统筹安排。

  参与活动人员尽量穿着宽松的服装和运动鞋,根据天气情况佩带防嗮帽参加活动,以免出现中暑情况。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二

1.会写“辩”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 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名句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交流资料。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名句导入,引出课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音、语速和语气)

(2)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指导书写“辩”字: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

3.教师领读,提升能力。

(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分小组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把文章读通读顺尤为重要。本环节按照“试读—范读—指导朗读—练读”的步骤进行,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1.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课件:

(1)解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l 问其故。

l 及日中则如盘盂。

l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l 孰为汝多知乎?

l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l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l 孰为汝多知乎?

3.理解全文的意思。

4.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

l 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l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l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争论的问题:

人物

观点

依据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3)对话交流,填上表。

①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争论的是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课件出示:

小儿甲小儿乙

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③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视觉)

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触觉)

小结:他们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说明各自的观点。

(4)过渡语: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

【设计意图】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更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圈点勾画,渗透着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只是点拨,做一个引领者,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1.汇报交流,领悟寓意。

(1)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不能决也)

(2)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课件出示动画)

课件出示:

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上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

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学法: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反复认真读课文——联系注释说文意——研读交流悟道理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两个小儿各自的观点,知道他们不同观点的依据,明白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结论不一样的道理。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阅读主题丛书《日近长安远》

1.学生借助注释及译文默读《日近长安远》

2.完成下表。

问题:

观点

依据

3. 晋明帝为什么两次回答不一样?(考很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说远是从客观考虑,说近是从个人情感角度考虑。晋明帝对京都思念却无法回归,太阳还可以看见,但京都却无法亲近。

三、板书

板书设计一: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日初 沧沧凉凉

板书设计二: 两小儿辩日 一儿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说说你了解的孔子

(学生交流,教师以课件进行补充)

2.咱们学过孔子的哪些名言?

(回顾孔子名言)

3.就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却被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给难倒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辩”

师:注意观察这个“辩”,它的中间部分是什么?和他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2.对于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3.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读通,解意,悟理,背诵)

三、读文

1.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互相听听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配乐朗读

3.指导学生读好关键字,读出停顿和韵律

四、解意

1.谁能以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孔子不能决也”

(1)“决”是什么意思?

(2)让孔子不能决断的事是什么?(两小儿辩斗)

3.什么是辩斗?辩斗需要什么?(观点和理由)

4.在文中用“______”画出两小儿的观点,“~~~~~~”画出两小儿的理由。

5.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1)小儿甲:日初近,日中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近

(2)图片辅助理解“车盖”和“盘盂”的区别

创设情境辅助理解“沧沧凉凉”和“探汤”的区别

(3)引导学生带动作读两小儿辩驳的理由,注意读出对比

五、辩斗

1.两小儿说的是不是事实?(是)

2.可他们各执一词,各有各的理由,谁又说服不了谁,就要据理力争,用文中的话就叫做——辩斗

3.同桌之间互相辩斗

4.指名上台演示,指导学生加入一定的神态、动作加强语气

5.全班分两组进行辩斗

六、悟理

1.就在他们俩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时,谁来了?他有结论吗?

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什么态度?

3.体会两小儿的“笑”是怎样的笑?

4.孔子为何不下结论,引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再次齐读。

5.你佩服这两个小孩吗?理由?(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善思好问)

6.引导:孔子“不能决”是一种智慧,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善思好问也是一种智慧。

七、拓展

1.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假设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该如何回答他们?

2.补充相关常识

(1)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2)“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3. 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你可以用本站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

4. 拓展阅读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这本书的内容为神话传说,全书共虚构了十五个神话故事,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都出自于此,每个故事的形式以问答的方式呈现。这些玄幻的故事并不是的故弄玄虚,而是告诉人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应用固执、传统的思维禁锢人们的思想,从而开拓人们的思想。

八、板书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日初            日中

小儿甲   近(车盖)       远(盘盂)

孔子不能决也

小儿乙    远(沧沧凉凉)   近(探汤)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三

会议要求工委和机关干部职工要按照工作实施方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党规、廉洁准则、处分条例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履职能力。整治工作将个人“四查”、单位“五查”作为重点,认真查找是否存在“对群众办事冷漠、对上级布置的任务敷衍应付,工作不在状态、不敢担当”等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要进行梳理,开列问题清单,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认真整改,解决教育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努力打造一支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为确保集中整治取得成效,会议对专项整治工作作了具体安排:一是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教育网站和教育专刊大力宣传,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严格按照工作实施方案,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对整治工作组织不力、敷衍塞责、落实效果不好,对问题整改不重视、走过场、不到位的党员和干部,将充分应用“四种形态”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通海成功举办 第十一届校长论坛

本刊讯(通讯员 张姚波) 日前,通海县第十一届校长论坛在县政府新区会堂举行。县教育局机关全体人员,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各校骨干教师近8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通海县教育局局长王晓婷表示,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向各位老师、全体教育工作者传递一个理念:不要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教师的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希望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崇高的使命,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全国著名物理特级教师、北京实验学校校长曾军良,为与会代表作了两场精彩的专题讲座:“魅力课堂”“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创新”,阐述了什么是魅力课堂、魅力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区别、如何打造魅力课堂、如何做一个魅力教师、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创新等。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参加论坛有收获,有启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践行魅力课堂的理念,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宣威市西宁中心学校 辩论式评课增强教研实效

本刊讯 (通讯员 潘维香)近日,宣威市西宁街道中心学校在靖外明德小学开展了四年级数学常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首次采用辩论式评课,促进了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共同提高。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四

MMUN是联合国唯一的模联示范项目,换句话说,这是唯一被官方认可的模拟联合国项目,相对于MMUN活动而言,其他的模联活动只是民间组织活动。一年一度的MMUN为期3天,参与峰会的各国青少年经过层层选拔,作为世界各国的“外交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或者日内瓦)模拟联合国运作方式和议事规则,针对全球热点的政治、经济、环境、教育、社会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演讲、辩论和表决,投票通过后提交联合国总部。MMUN活动最后的表决在联合国总部进行,这使得代表们能够身临其境,更加真实地感受各国外交官的工作环境,而且投票表决的结果递交给现任联合国秘书长,保存于联合国档案馆,也使此项活动超越了游戏的性质,让青少年发出自己的声音,真正对世界产生影响。

MMUN活动的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及初高中学生(9—16岁)。蒙氏的教育理念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理性、正义和道德的敏感期,此时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生命变化的体验,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和平与理解的种子,越早植入,就越容易生根发芽。

就思维与口语表达等能力而言,小学生与中学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根据这种情况,MMUN的委员会议题分为低年级与高年级两个组,使所有的学生能在一种相对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活动,有效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MMUN活动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协作,不会通过比赛把孩子强制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促使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建立信心,充分地表达自我。

在传统的模联活动中,只有最优秀的孩子才可以参与,主要考查学生的学术水平、辩论能力。而MMUN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展示区,让有唱歌、跳舞、乐器、书法、绘画等特长的孩子,都能有所发挥。而且MMUN活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等着学生们去做:如可以使班会像联合国委员会会议那样进行;阅读外国文学;了解其他国家的传统和文化;研究各国食品、各国服装、各国音乐、各国舞蹈;寻源我们语言中的外来语;交蒙台梭利笔友;交换留学生;参观联合国等。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五

江青找辩护律师,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特别法庭即将开庭之际。文章真实记录了江青委托辩护律师的过程,也反映了江青的整个人格与思想变化。

张思之、朱华荣律师会见江青

1980年10月23日,江青对监所提出要求,说:“想请律师替我说话。”11月10日,江青再次要求“会见律师”。12日“两案办”指定张思之、朱华荣两位律师担任江青的辩护人,但按《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还须征求被告人的同意并经她本人委托。这次会见江青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征求江青的意见,是否同意为她指定的辩护人。如果同意就办理委托手续。在律师组的讨论中,大家认为江青主动提出要求律师为其辩护,对于这次审判工作,恢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形象都是有利的。张、朱两律师经过考虑,认为只能抱着这样的信念:“左”的祸害必须消除,律师制度必须恢复和发展,在这次大审判中必须充分体现宪法规定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告人有辩护权”的原则。因此,不论江青有多大罪恶,民愤有多大,她应该毫无例外地享有在《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辩护权及其他诉讼权利。作为律师,有责任依照法律的规定为其辩护,并由此一步一步地进入了角色。

1980年11月13日早上8时,张、朱两位律师早已穿好了特制的律师专用银灰色中山装,与其他两位律师一道,准时驶向秦城监狱。

车行大约两个小时,到达秦城监狱。会见室安排在离江青羁押室不到百米的一个房间里,摆好了桌椅、茶具,在向着房门对面两米多远处,设置了一张长方形桌子,桌后并排放着两把靠椅,显然是供律师使用的;在桌子前面约1米处放有一把椅子,是准备给江青的。侧面另有一小桌,上设茶具。整个布置,简明得体,恰如其分。

律师坐定,两位女法警将江青带来会见。江青随着两位女法警进入会见室,两法警随即退出,江青还貌似恭顺地站在椅子后边,微微地前倾了一下上身,尔后下意识地理了一下头发,规规矩矩地直立不动了。张思之招呼她坐下,她点了点头,故意显得斯文懂礼、从容不迫,所以并不抢先说话。于是张思之向她说明:我们两人是律师,特别法庭向我们介绍,你要求请律师辩护,有什么要求或者问题,凡是跟你的案子有关系的,可以同我们说。她应声道:“噢,你们是律师。我向特别法庭提过,我要委托史良作我的律师,还有周建人和刘大杰,法庭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张思之回答她:“特别法庭的意见,我们没听到;但我们作为律师,可以告诉你,你的要求很不恰当。史良、周建人现在不是律师,年事已高,不可能为你辩护。”她嘟嚷了一句什么,从表情看,似有不满,情不自禁地挥一下左手,把手掌放在耳朵后面,说道:“请你把声音提高点,声音太低,我听不清。我的耳朵不好,有毛病,是多年用镭治病搞坏的。”张思之稍停了一下,对她说:“可以。你接着就请律师的事往下说。”“我请史良,是因为,我想,她敢替我辩护。”她这样一停一顿地说着,“至于你们,……”她到此故意止住,用一种令人感到狡黠的眼光看着律师,不再说下去。但她非常聪明,也许是悟到了什么,跟着来了一句:“检察人员不止一次对我说,‘谁敢替你辩护呢?’”律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4条的规定,对她解说了律师的责任,有意告诉她:对于我们,不发生敢或不敢的问题。

“我的案子复杂啊!”她说。

“是有复杂的一面,但又有不复杂的另一面。”

“替我这个案子辩,不容易噢!得学好多东西啊!你们得学‘九大’的报告,‘五一六通知’,还有‘十六条’,不学习那些党的重要文件,不可能替我辩!”

这显然是一种公开的挑衅。张思之不得不告诫她:“你扯得太远了。律师办案子,哪些文件应当学,哪些不必看,我们自会安排。现在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你必须明确表态,是否委托律师辩护。”

江青接过话茬说:“我是想请律师的,我打算请史良,我认识她。还打算请刘大杰教授,过去主席接见他时认识的。还想请周建人。我也打算请李敏,李讷被林彪一伙逼成精神病,不行了。我对法律还不很精通,加上在法庭上一激动会说不出话来,想请一位法律顾问,替我说话。”说完又立刻补充一句,强调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什么事都精通。”张思之回答:“这个要求,没有法律根据。替你说话,不是律师的职责。你的要求出格了。”朱华荣补充说道:“你如果委托律师作辩护人,你有什么法律问题都可以问,他会给你解答的,这也可以说是起到了‘顾问’的作用。”

“那好,现在请你们解释一下:什么是公诉?我的案子是谁起诉的?”江青说。朱华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0条向她说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充分确凿,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就会作出起诉决定,以检察机关的名义按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由于你的案情特别重大,所以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决定,专门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向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提起公诉。江青听得十分认真。律师的话音刚落,她立即说:“检察人员还没有和我把事情说完哩,怎么就起诉了?这本来是党内的事情,怎么会起诉?”江青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讲:“现在我是被开除了党籍,这是他们把我开除的……”张思之立即向她说明:现在你的问题不是什么党内问题了,而是经审查核实你的行为已触犯了刑律,构成反革命罪而被起诉了。江青一听,突然提高嗓门喊道:“起诉我是反革命,谁是反革命?我要控诉公安部,对我搞‘突然袭击’,他们哪里是侦查,是法西斯‘绑架’,把我扔在地下室水泥地上,6个小时没人管,6个小时……”她愈讲愈离谱。张思之只好打断她的话,明确告诉她:“关于你所说的‘控告’,在你没有正式委托,也没有请求特别法庭指定我们作为你的辩护律师以前,我们不能作出回答,甚至可以说,我们的谈话也将难以继续下去。”听完这段话,江青狠狠地瞪了张思之一眼,而后带有怒气地说:“我最怕人家打断我说话,一打断我就紧张。我是个病人,我怕紧张,你这态度……”“度”字方出,她似乎觉出了什么,极不自然地说了一句:“可能与你的职业有关吧?”

律师没有跟着她的话题走,再次告诉她: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到底是否想请律师为她辩护。而且必须马上解决这个问题,作出结论,没有商量余地。她似乎也有她的一定之规,回答道:“我委托法庭指定……”跟着解释一句:“委托也好,指定也好,这是小问题,你们说是吗?”张思之耐着性子说道:“问题是不大,但为了我们便于执行职务,你应当明确,或者是委托,或者是请法庭指定。”此时已无法躲闪,她于是岔开了话题:“请你们,是要你们跟他们辩,可不是跟我辩。他们,叶、邓,立场跟我不一样。一样,我就不到这里来了。”说到这里,面露得意之色。律师感到她有点忘乎所以,张思之提高了嗓音,说:“你这通儿话,离题太远了!”不料她立刻做出了反应:“你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嘛!我是病人,我怕你的声浪的震动。”好一个“声浪的震动”!朱华荣有点儿激动,反驳道:“你刚才一再说耳朵不好使,要求我们说话大声点儿,怎么又变了呢?”

“现在距离这么近,我可以听到。”江青说。

朱华荣跟着说:“既然都听到了,现在就请你把你的结论告诉我们,请律师,还是不请。”

江青的情绪变换,来得真快,这时,居然红了眼圈。低了脑袋,轻声细语地告诉律师:“我是想请个顾问,可不是以犯人身份委托。”朱华荣似含安抚地对她说:“你对起诉书的意见,你的其他意见。我们只有与你建立委托关系之后才能考虑。”她说:“你要是相信他们那个起诉书,怎么能替我辩护呢?”朱说:“这是第二步的事。”她这时突然冒出一句:“你们是那边的人,那就不能作我的律师!”张思之立即回了一句:“那好,你的意思是,不请我们作你的律师了。对吧?”江青却又表示一时不能决定,说是要好好考虑一下。朱华荣最后说:“希望能尽快一点儿作出决定,因为离开庭的时间不多了,要做好辩护还会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张思之接着说:“你必须在今天下午3点钟之前答复我们。”江青回绝:“那不行,我还要睡午觉!”张坚持:“不行。我们只能等到3点。”她万般无奈,吐出两个字:“好吧!”又说,“请让我与所里的人商量一下。”

约莫半个多小时后,监狱的王政委来告诉大家,江青还是想请律师作辩护人,但她不想要姓张的,说“那是个什么‘长’字号的,(对她)态度不好。是叶、邓的人”。表示想要姓朱的。

傅志人、朱华荣律师会见江青

在张思之、朱华荣二律师会见江青后,特别法庭重新指派北京市律师协会秘书长傅志人律师为江青的辩护人。

1980年11月16日,律师第二次到秦城监狱会见江青。上午8时30分,傅志人、朱华荣两位律师已就座在秦城监狱的一间宽敞的会议室里。最近几天,江青每天好几次催促要会见律师。两位律师在会见室坐定后,警卫人员就将江青带来。江青身着黑色可体的服装,乌黑浓密的头发富有光泽,一副黑框眼镜遮住一对大眼睛,傲慢的眼神似乎有些做作,白皙的脸庞没有一丝皱纹。从外表看,谁也不会相信这已是66岁高龄、而且身陷囹圄多年的老妪。看来江青在保健养颜方面确实下了功夫。

江青进门面带笑容,带着起诉书和一个牛皮纸的文件袋,客气地向律师点头致意。她刚坐下,又忽地站起来,绕过面前的大会议桌,走到墙角;从小桌上拿起暖水瓶倒了两杯开水,放在两位律师面前。出于礼貌,傅律师在接水时,向她点了点头。演员出身的江青擅长表演,但今天的表演从倒水开始,却是两位律师始料未及的。这个举动大概不只是为了表现江青的礼貌素养,更可能是为了拉近谈话双方的情感距离。

谈话从朱律师向江青介绍傅律师开始。她边听边以审视的目光打量傅律师。傲慢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分迷惘的神情,或许她在琢磨:这个秘书长真会为我说话吗?听完朱律师的介绍,江青说:“今天我聘请你们,不是以犯人的身份。我认为由我以个人身份聘请更好些。这样更主动一些,对外也更好一些。当然,我请你们作律师,不是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给我包打赢官司,我要求你们给我辩护,帮我说话。我写了很多东西,也要给我的律师看。”

在江青的开场白后,朱华荣律师也阐明了来意:“律师是根据事实与法律来进行辩护的。为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今天我们想对起诉书中所列事实,听听你的看法。另外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要咨询的,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尽力帮助。”

“我想请问:什么时候开庭?”江青问道,“审理是要好几天,还是一天就结束?还想请问:法庭是在城内还是在城外?因为我长时间坐汽车,头会发晕的。”

“对于你提出的问题,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我们会向有关部门转达的,你可以放心。如果没有别的问题,我们还是围绕起诉书来听听你的意见。”律师回答。

江青却绕开了律师的话题,说:“我的问题,要从‘文化大革命’来谈。我同主席结婚时,主席就不让我管社会上的事,给主席当秘书,每天给他报告国际上的事情,当然也研究一些政策问题。主席和我结婚时所说‘党和行政你不要管’,我一直是遵守的。我管社会上的事,主要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三分错误就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毛主席作了结论,并自己承担了错误的责任,很伟大,也不追究下面。我在‘文化大革命’中是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办事的,希望你们学习一下‘九大’政治报告和‘十大’文件。‘九大’政治报告虽然是林彪作的,实际上不是林彪写的,林彪写的没有用,叫林彪念,林彪不愿意,后来勉强念了,把字念错了好几处。……”江青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

律师的身份使得傅、朱二人不得不耐着性子听江青讲。但如果任她这样漫无边际地侃下去,二位律师此行的目的就要落空。无奈朱律师不得不插话:“对不起,你讲的这些话,是不是离起诉书所指控的事实太远了。还是请你针对起诉书来谈,你看好不好。”

江青听后,停了下来,把头上戴的列宁帽取下,又捋了一下头上的黑发。说道:“我要指出,你们要是那个司令部里边的,那就不能作我的辩护人,所以你不要打断我。”又说:“起诉书将我和林彪列在一起,真有点不伦不类,林彪是迫害我的,我是反对林彪的。”“检察院起诉书中所说我的罪,都基本上是‘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文化大革命’经过两次重大路线斗争。在这些斗争中,我是执行毛主席党中央的决定的。在执行中,工作上有毛病,只能算错误,不能算犯罪。”

“你这样讲太抽象,太不具体,是不是讲具体点。”律师想让她根据起诉书进一步谈具体问题。

“具体了还了得!”江青马上打断律师的话,“那个起诉书完全否定了毛主席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科学总结:七分成绩,三分错误。七分成绩了不得啦,任何运动也不可能百分之百……

“现在给我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他们把‘文化大革命’的缺点错误突出夸大,掩盖一切。按照他们的立场,什么罪都可以定。但我认为我是没罪的,我认为真理在我这里,我要经受这种考验,我要保持我的晚节,我认为我是遵照马恩列斯毛主席的教导来做事的,我是捍卫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

“现在追究责任,责任问题是毛主席自己估价过的,他自己承担责任。现在又来追究责任,怎么办呢?就扣到我的头上。但是,错误的责任都是主席的,可以说我没什么责任……

“1966年12月,有一次我在人民大会堂讲话,是我一生唯一一次写了稿子叫毛主席批准的,内容是合法的……”

江青终于还说出一句真话来:原来江青在“文化大革命”中到处的讲话、接见、指示,除了这一次之外,都不是毛主席批准的。

“……当时一些群众组织揪住不放的人,是我救了他们。以前的材料中有这件事,而这回在起诉书中就没有了。”她继续说道。

“起诉书上没有的,就不要说了。没有控告你的,你不要去管它。”

“你们知道,我的立场与他们的立场是不一样的,要一样我就不到这里来了。”江青为了躲开律师的话题,故意把话扯远。

“这个我们知道。”两位律师同时说。

“按照宪法、国法,党的纪律,我都没罪。这个,你不要打断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不许说是毛主席党中央的决定,‘文化大革命’也不许说,那只有把嘴封上,由你来定罪好了。”

“林彪、江青成了一个集团,目的是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这个案子不能成立。‘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决定的,‘五一六’通知中提出要反对不读书不看报的那些人……”江青的话又转回“文化大革命”,“这样就不伦不类,好像党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主席自己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听到这儿,朱律师想乘机把话题拉回,说:“你这个理解是不妥的,没有人这样评价毛主席,都是你笼统分析的,你最好还是针对起诉书来讲,这对你有好处。”

“我不要这样的好处!”听到律师竟敢批驳她,江青大怒,气氛紧张。为缓和气氛,朱律师解释道:“作为律师只能根据事实与法律来进行辩护,所以请你把谈话落在起诉书上,看你在事实上以及法律上有什么意见。事实是客观的,谁也不能否认,谁也不能改变,谁也不能捏造。”

“起诉书上都是捏造!”气急败坏的江青信口说道。

“那好,你就说哪些是捏造的,说具体点儿。”朱律师顺水推舟。

这时江青不断用手指划着起诉书逐行地阅览着,她的这本起诉书上用铅笔密密麻麻地写了不少地方,然后指着起诉书第3页上关于她诬陷、迫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的指控,对“林彪把雷英夫写的信和诬陷刘少奇的材料送给江青‘酌转’毛泽东主席”这段话中的‘酌转’两字提出意见说:“‘酌转’不能说明我有罪。”

接着江青又对起诉书第5页中,指控江青、康生密谋诬陷、迫害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成员一节中关于“1968年7月21日,康生亲笔写了一封绝密信。信封上署名:‘要件即呈江青同志亲启’。信中说:‘送上你要的名单’……有88名被分别诬陷为‘特务’、‘叛徒’、‘里通外国分子’、‘反党分子’”等一段指控提出意见说道:“康老写材料‘呈’我,这是一种习惯用法,并不是把我当成上级或有什么特殊关系,把这也作为罪状,是没有常识的做法,就想拿这些小玩意来整倒我!”

朱华荣律师听后,感到她根本没有把起诉书看懂,也不知她有意或无意地在这些地方作无关的搅缠,就向她提示和解释道:“当然,‘酌转’或‘呈江青’这只是说明你同林彪、或和康生有过联系,还不能证明你有罪。但是,关键要看你替林彪‘酌转’的材料内容是什么?以及康生给你写的信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林彪要将这些材料交给你‘酌转’,康生又为什么写信给你,而你的态度是什么?其中很多问题与你有关。你要辩护,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才行。如果只抓住‘酌转’或‘呈江青同志’这些小地方来进行辩护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江青再次叫起来:“我不要什么‘好处’。”

朱华荣感到也许用“好处”两字引起了江青误会,于是改变表达方式说:“这样辩护是没有抓住重点,没有说服力的,必须要面对其中有关联的重要问题。”

江青考虑了一下,说:“康老写给我的八大中央委员的名单,是他自告奋勇写给我的,我并未向他要过,当时我正在筹备召开党的九大会议,我对八大中央委员情况不很熟悉,曾向总理要过名单,康老知道了,因他熟悉情况,就写了两份材料,一份交给了周总理,另一份交给我了。我收到这信很紧张,我交给毛主席,主席拒绝看,我就问,是否找总理,主席答应了。我就去找总理,总理正在人民大会堂有事。我见到总理说:康老有一封信给我,总理看后说:给我的信,内容也是一样的。我问:你怎样处理?总理说:去问一下康老并当着康老的面,烧掉!我俩就一起去了……”

跟着急忙辩解道:“这是一种正常的工作关系,谈不上犯罪。况且,‘文化大革命’要打倒一批人,这是中央决定的,而从起诉书上看起来都是我一个人干的。中央成立了专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并不是我,而看起来好像全是我……”说到这儿,江青稍作停顿,突然又瞪起眼睛对律师喊:“如果你们完全相信他们这种说法、这种指控,怎么能帮我辩护、替我说话呢?比如说,说我同林彪一起谋害毛主席,你们相信吗?”

9时50分,江青要去卫生间。

利用江青去卫生间这段时间,两位律师交换了一下看法。江青对这次审判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她认为她只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执行者,有错,无罪。因此她坚决回避起诉书所指控的具体罪行。如果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没有新进展,就适时结束这次会见。

半个多小时以后,江青才回来,第一句话就是:“说我同林彪一起谋害毛主席,你们相信吗?”她的脑子很好,去卫生间后的第一句话,和去卫生间前的最后一句话,一字不差。

“……我的身体不太好,如不能讲话时,要有人代我讲话的,我的脑子受过伤,血压也不稳定,时常发作,脑力、体力上过分使用是不行的。所以需要有人帮我讲话。”她要求律师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帮她说话,作她的代言人:(1)在法庭上记不起词时;(2)当自己发病不能讲话时;(3)情绪紧张,控制不住自己时。

傅志人律师决定给江青做法律启蒙。为了慎重,傅律师先归纳了她的说法,他说:“你说你身体不太好,有时讲话困难,因而要有人代你讲话,而且最好按文字材料说。是这个意思吗?”

“是呀,是呀。”

“看来有必要向你做个解释。你所说的让律师以你的名义,按你的意思,作为你的代言人进行诉讼,是民事行为。现在向你提起的是指控你有罪的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没有制度,而且绝对不允许有行为出现。即使在当事人因健康等特殊原因不能出庭时,审判可以延期也不允许任何人。这是因为,第一,刑事诉讼要决定被告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第二,被告人的陈述是刑事证据的一种;第三,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是量刑的酌定情节之一。以上三点决定了刑事被告人是有着严格的个人性质的,是其他任何人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的。刑事诉讼中律师的辩护,是以辩护人的独立诉讼地位进行辩护。所以你让我们以民事的方式,进行刑事辩护,是你对法律的误解,也是我们无法做到的,更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听到这儿,江青神态茫然,耸耸肩膀,双手一摊,说:“那就没有办法了。”

傅志人律师又耐心地说:“为了保障你的辩护权,如果你愿意委托我们作为你的辩护人,我们可以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对你有利的辩护意见。但是只能作为辩护人,不能作为代言人。”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六

2014年8月22日念斌案第5次宣判。念斌的姐姐念建兰在电话里喊了一声“张律师”之后泣不成声,这让张燕生女士条件反射般地紧张起来。过去6年,每一次听完对念斌的死刑判决,念建兰都疯了似的给她打电话,嚎哭声令她如遭锤击。又一次听到宣判现场传来的哭声,张燕生几乎乱了方寸,“又死刑了吗?是不是又给判死刑了?”几秒钟后,她听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回答:“念斌出来了,念斌回家了。”

2006年,福建省平潭县村民念斌被怀疑投毒致死邻家两名儿童。此后8年,他历经10次审判,4次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终于在今年8月迎来无罪释放的终审判决。

念斌案占据了律师张燕生20年职业生涯中宝贵的6年。这期间,她付出了难以量化的智慧、辛劳和情感,承受了一名中国刑辩律师可能遭受的所有愤怒、沮丧和绝望。最初,张燕生只为保全一个年轻人的性命而履行辩护义务,但到后来,这场战斗的意义升级了,她把自己作为律师的职业荣誉当作筹码加了进来,2012年后,由于念家无力支付律师费,她决定免费为念斌辩护,因为“死磕已经是我本人的需要了”。

更重要的是,张燕生通过对已有定罪证据的分析和判断,确信念斌无罪,因此“绝对不能容忍冤案”。2014年11月,3个月前宣告结束的念斌案忽然有了新动向―并不是辩护律师和当事人所期待的对违法、违纪的警察启动追责的消息,相反,念斌被当做犯罪嫌疑人限制出境。念斌询问才得知自己在9月1日―他获得自由的第11天―已被福建警方重新列为犯罪嫌疑人,理由是发现了新的证据,虽然具体不方便透露。张燕生对此震惊,但并不担心,“只要他们(指福建公安)能秉公执法。”但也难掩愤怒,“有谁相信他们‘找到了’新证?这个行为除了‘泄愤’还能有其他什么解释呢?”

《人物》记者曾在采访中问过张燕生,如果2014年8月22日,她接到的是念斌第5次死刑判决,会怎么样?她回答说,自己还会接着往下打,毫无疑问。可什么时候才算完?她不知道,唯一能确定的是,“不会停下来。”对于可能开启的念斌案第二季,她也不打算回避。

对是非观洁癖般的坚持可以从她童年时倔强的性格中找到源头。10岁左右,她曾因父母把某个并非由她造成的错误安在她身上而离家出走。她无法接受这个不存在的“罪名”,在深夜沿着一条河流走出数公里才被家人追回。

“这一穴打过去,难以翻身”

回到念斌一案,张燕生的这种执着具体表现在证据审查上,她认为,正是自己和其律师团在重新梳理证据中的重要发现促使法庭最终纠正了此案。

最后一次开庭前,张燕生用小四号字体梳理了一个长达数米的文档,把案卷中每个侦查人员的每项行动都按照时间排列下来。于是,她发现了某核心办案人员屡屡在同一个时段现身不同的工作现场,在看守所提审念斌的同时也在医院访问证人,同时也在采访死者家人,最多的时候分身5处。

以同样笨拙的方式,张燕生和她的同伴们发现了侦查录像的问题。水壶被怀疑是念斌投毒的关键物证。检方前后数次更改提检水壶的时间,最终咬定在8月8日送检。她从两小时的录像中揪出了其中一帧图像,图像显示在念斌被带到现场指认的8月10号,水壶仍在原地。这就是说,检方并未将物证送检却出具了鉴定报告。

类似瑕疵比比皆是:通过对比字迹,张燕生又发现几份鉴定报告中检验人员的姓名由他人代签。通过一帧帧查看念斌的认罪录像,律师们发现问询的警察居然未卜先知。后来证明这段录像被人为剪辑过,缺失1个多小时。

张燕生把刑辩律师研究案子比作考古。像考古学家与年代久远的头盖骨跨时空对话一样,律师进行的证据审查也是一场场旷日持久的对话。“我每次在解读这些东西,包括他们(指办案公安)装订卷宗,为什么取舍,取舍掉这个,而拿掉那个,为什么掩盖掉这个,而拿出另外一个东西,我跟他(指办案公安负责人)有很多的对话,我一直在跟他对话。”通过念斌案的证据审查,张燕生总结了两条经验,“凡是违反逻辑的,必有问题”,以及,“绝对不要低估警察。”

将检方证据链最终击垮是一个待解的谜团。根据一组质谱图显示,两位儿童死者的血液、尿液、呕吐物中都明确有氟乙酸盐(fluoroacetate,鼠药的成分),而胃中却没有。张燕生找到的北京专家指出这个问题蹊跷,但未能给出解释。

终审第一次庭审结束后,福建高院在大半年内没有任何动静,判决迟迟不下。张燕生心里记挂着疑团,担心法院借此维持死刑判决。焦灼僵持中,她和念建兰决定去香港进一步求证未解之谜。他们找到了香港权威毒物鉴定专家莫景权,后者给出的调查结论决定了案件的最终走向。

香港专家莫景权的结论:“基于整体分析的结果, 由于现场 (如粉末、黄色液体, 以及用以煮食的水等等)以及呕吐物中皆未有发现氟乙酸盐, 本案件并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氟乙酸盐曾被使用过。”但为何检方在死者血液、尿液、呕吐物这3个关键物证中检验出了这种化学物质?香港专家对于谜团也作出解释,结论是爆炸性的:血液、尿液、呕吐物这3个证明死者死于氟乙酸盐的最关键的物证检验中,血液和呕吐物的质谱图竟是一图两用,两张图的检验数据完全一致,检验时间分秒不差,在尿液检测中,检验人员用标准样本替代了尿液实物做检测。张燕生这才记起,此前一位北京的专家曾对这份尿液质谱图发出疑问,说这几乎是一个标准图,纯净得连杂质都没有,浓度也惊人地高。疑团解开了。

这一结论连同对质谱图的分析内容被放入最终向法庭提交的辩护词当中,成了念斌无罪的铁证。“这是一个死穴,”张燕生说,“这一穴打过去,(他们)难以翻身。”已有的证据只能证明发生了一起中毒事件,由于并不存在氟乙酸盐(鼠药的成分),念斌用氟乙酸盐投毒的指控自然无法成立。检方的证据体系就此瓦解。

刑辩的绝境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对福建高院作出的死刑判决未予核准,念斌获得了一丝生机。然而,案件打回重审之后,福建中级人民法院罕见地又一次作出死刑判决。

那段时间是张燕生为念斌辩护6年以来最抑郁沮丧的时刻。中国法学会邀她讲课,讲“有效的刑事辩护”,她去了,但把演讲的主题改为“刑辩的绝境”。一直以来,她相信凭借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辩护技术、抽丝剥茧的办案态度就能发现问题,成功辩护。念斌案中的重重障碍逼她正视了现实―即使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这些义务,依然不能左右案件毫厘。法院没有独立审判权,律师无法左右实质上影响决定判决的背后力量。在那次演讲中,她提及念斌案时愤怒之至,泪如雨下,说“刑事辩护实际进入了一种绝境之中”,“(律师)完全没有用,就是一个摆设”。

律师的专业力量在巨大的司法惯性前微不足道,意识到这个后,张燕生把法庭上的战斗扩大到了庭外。她决定加强辩护力量,技术派刑辩律师斯伟江在此时加入辩护,和张燕生共同担当念斌的刑事辩护人。对于两人的分工配合,张燕生打了个比方,“他是狙击手,我是送弹药的”。她通过深入的证据审查备好了炮弹,而后者在庭审中弹无虚发。更多的职业律师受其感召,成为张燕生的援军,李肖霖、张磊、公孙雪作为附带民事诉讼人也加入这场战斗。

随后,张燕生组织多次专家论证会讨论案情和辩护思路,又通过组建念斌案律师团,将这个普通的地方刑事案件挤入公共议事日程。30多位律师先后响应,他们观察、声援此案,并提供专业上和道义上的支持。至此,念斌案获得了全国性的舆论关注。

“其实真正促使法庭、法官能够纠正这个案件的,最根本的是证据。”张燕生说。2013年7月和2014年6月,念斌的辩护律师团在福建高院组织的最后两次庭审中,发出了致命的攻势,直接导致检方证据链的全盘崩溃。2014年8月22日,念斌案第5次判决,结果是无罪释放,历经8年,此案彻底翻转。回忆那个胜利的时刻,张燕生红了眼眶,说自己没有办法以全然欢庆的姿态面对结果。8年来,自己的当事人在绝望中度日如年,身心俱损,父母含恨而终,已然家破人亡。“如果这是一场正常的案件,2008年的2月,念斌就该宣告无罪了,对吧?”

判决生效的当天,念斌的辩护律师团发表了3点声明。第一点就感谢了福建高院、最高法院和国家冤案的大环境。这是律师们的共识,一方面,念斌在迎来无罪判决前还活着,本身就受益于国家司法大环境的点滴改善。2007年1月1日起,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法院,否则他应该已经在4年前福建高院维持原判后被执行了死刑。最高法未核准这一判决,为他“挡下了关键一刀”。2010年,最高法院相关规定,对排除非法证据等作了要求。2013年1月1日起新刑事诉讼法施行,又确立了强制出庭作证制度。这么一来,警察、证人、鉴定专家不得不出庭接受辩方律师的质问。“警察出庭导致念斌的开庭的那个,原来第一次认罪的录像被我们弄出来翻掉了,他的鉴定人出庭就被我们问出来他的鉴定程序不合法……他的专家再出庭,发现他的专家的结论也靠不住。”斯伟江对《人物》例举说。念斌在案件中每一个决定性环节都赶上了好运气。

另一方面,辩护律师们希望鼓励法官在公正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因此愿意把功劳和荣誉首先归于他们。虽然一个更自信的法院原本轮不到律师来鼓励。律师们认为,福建高院在2013年7月和2014年6月组织的最后两次庭审,基本履行了以审判而非侦查为中心的原则。这在重大刑事案件中具有典型意义,正因为法庭给控辩双方充足的交锋时间,律师们才有机会发挥作用。

至于念斌案能否作为典型给同类案件开路、示范,辩护律师们倒没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在公检法合力的流水线上,念斌只是一个例外。“(念斌)是被律师拼命地揪着、使劲地高喊,高喊这是个坏的,这是个坏的,做错的,这个是不合格的产品,那么是在大声呼喊当中,让所有人都看见了这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被法官不得已把他拿了下来。”张燕生说。

“你好高啊,怎么会高出这么多来”

作为一个成功范例,念斌案的翻转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人心。张燕生和她的战友们为那些仍在漫长诉讼中跋涉的人们,示范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价值,也让人们对司法体系的自我纠错功能抱有期待。与此同时,念斌案的翻转给那些始终没能迎来公正判决的人们扔去一根救命稻草,律师张燕生也被认定同样有能力终结他们的冤屈。念斌无罪释放后,她接到的辩护邀请爆发式地增长,甚至有人背着铺盖卷跑到她律所门前躺着,希望她能为自己申20年前的冤屈。这些都被张燕生拒绝了―她今年已经60岁了,再没有精力去应对另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6年过去,张燕生到了考虑退休的年纪,虽然尚未确定离开时刻。念斌案结束后,她久久未能缓过劲儿来,除了长时间的满负荷工作,还因为她对此案投入了极深的情感。长达6年的互相扶持,念斌姐弟跟张燕生产生了亲人般的感情。在念建兰眼中,张燕生充满力量,人格高贵,不仅救了她弟弟的命,也救了她本人的。最绝望的时候,她曾考虑用极端手段实现心中的正义。张燕生耐心劝阻她,给她做心理辅导,“上访之路只是墙上画了一个门”、“相信这个世间是有真理的,是有法律的。”

念建兰如今无条件地维护张燕生,“张律师任何人不能亵渎(她),不能去说她,我无法容忍,你可以说我,怎么说都行,但是你不能(说她)。”当张燕生等在庭审中遭受攻击,她气愤到要求当庭解聘律师,以让张燕生免于遭到身体上的暴力和言辞上的辱骂。

在念斌的回忆中,张燕生每次去看守所会见他,都不太谈论案情,而是教他如何在戴着手铐脚镣的情况下活动手腕,锻炼肌肉,或者像鼓励小孩子一样对他紧紧攥着拳头喊“加油”。临走时还会跟他长时间、用力地握手。张燕生还曾亲自飞去福建小心翼翼地跟念斌11岁的儿子解释,他的父亲是怎样的人,遭遇了什么。为了向孩子表明父亲并未抛弃他,她请自己家的保姆小张模仿念斌的字迹,写信鼓励孩子。她在情感上极大地卷入此案,有同行批评她,说作为律师不该把自己混同于当事人家属。面对《人物》,张燕生只淡淡地回应道:“我觉得他们很难理解。”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七

师:今天我们用“读”这种方法来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读”字)请全班同学先齐读课文。(全班第一次齐读课文。学生有些字音出错,多媒体显示第一部分:识文)师:好像在一些字的读音上我们发生了歧义,在初读文言文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字音问题,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几个字。(多媒体显示文中几个重要的字,学生读,教师指导)师:请齐读字词两遍!(学生齐读字词两遍)师:请同学们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全班第二次齐读课文)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课文,文中除了逗号、句号外,还有几个特殊符号,你找到了吗?生1:有引号。师:引号在这里的作用是?生1:引用别人说的话。师: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所引用的人的身份。生2:还有叹号和问号。师:很好!问句有好几种,疑问、设问、反问,在这里的问句属于哪一种?生2:反问!师:你觉得该怎样读这句?生2:这是小孩子说的,所以要读出小孩子的感觉,还要有强烈的反问语气。师:那请你为我们示范一下!生2:(不好意思)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反问的语气还不够,再加强一些!生2:(声音大些)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很好!有感叹号的这句应读出什么样的情感?生3:应该是有些得意,因为他觉得他把孔子都难住了!师:你的思维真的很活跃!值得表扬!齐读这句两遍。请全班同学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齐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一定的语气。(全班第三次齐读课文)

二、二读说文

师:我们把读的难度加大,听说过同步翻译机吗?同桌之问玩个游戏,一人有感情地读文章,一人口头翻译这句话,看谁读得好,译得好,给你们一点时间准备,我们一会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师:时间到,我们从这组同学开始吧!(随即抽取学生)生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生2:孔子去东边游玩,看见两个小孩子辩论太阳,问他们辩论的原因。师:你们为大家开了个好头啊!我想问一下,孔子是去游玩吗?生:不是!是游历!师:对了!中国古代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孔子的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游学。两个小孩在辩论太阳的什么?生: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师:把这两点加上,刚才的翻译就更完美了。生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生4: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到中午时距离人远。生5: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生6: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中午时距离人近。师:同学们注意,这位同学在翻译时将文章省略的部分也翻了出来,非常好!生7: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8: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盖,等到中午小得像盘子,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师:远的怎么样小?同学们把这句翻译再完善一下。生:看上去!师:真棒!补充正确!生9: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生10: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感觉热而远的感觉凉吗?师:反应很灵敏,居然加了“感觉”两个字,很好。生11: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生12:孔子不能够决断。两个小孩笑道:“谁说你智慧多呢?”师:太棒了!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力量太强大了!给自己一点掌声!还有没有同学对文意有疑问?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借用书下注释,并调动以前所学的知识,这会让我们的翻译更加轻松。比如“去”字,古今异义,过去我们学习它要翻译为“离开”,本文要翻译为“距离”。让我们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全班第四次齐读课文)

三、三读辩斗

师: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了,请问这篇文章在讲什么?生1:两个小孩子在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师:很好。我们又如何让我们的读中体现辩的特点呢?我们来换种方式学课文,回到2500年前,体会下两小儿激烈的辩斗场面。首先要明确他们各自辩论的观点和理由。为了方便区分,给他们取名为甲乙。请同学告诉我:甲乙儿的观点是什么?他们的理由又是什么?生2:甲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3:乙儿的观点是: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你能不能把乙儿的观点模式变得和甲儿一样呢?生3:可以。一儿曰: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师:真好!谢谢!文言文语感不错。在甲乙两儿的对话中,有两组关键词是整场辩斗的核心,谁找到了?生:(齐声)车盖和盘盂,沧沧凉凉和探汤。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词,有什么共同特点?生4:它们都是反义词。车盖是从大小上对比,探汤是从冷热上对比。师:不错。再看,这两组词又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太阳?谁来说说?生5:我知道了老师!一个是从视觉角度描写太阳,一个是从触觉角度描写太阳。师:太好了!谢谢你们的回答!男生注意听老师的问题:甲儿的观点是……他站在视觉的角度提出理由……女生注意听老师的问题:乙儿的观点是……他站在触觉的角度提出理由……(学生齐声同答,此问题重复两遍)师:思路还算清晰,但没有斗起来啊!老师为你们提点要求:是斗不是打;是斗不能笑,要严肃坚持自己的观点;加入动作、口语,扩充斗的内容。推荐你们班思维最敏捷的男生女生来斗一斗!(生推荐两位学生,分别充当甲乙儿辩斗)

男生:嗯(挠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女生:……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男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女生:听我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男生:我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女生:我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男生:那好嘛,你说了算。(全班窃笑,掌声鼓励)师:不错不错。但是斗得还不够!下面请你们班最有幽默感的同学上来和我斗一斗!是谁?生:我来!师:好!有勇气!现在我不是老师了!我是小甲!你害怕吗?害怕就赶快下去吧!你看这么多人看着呢!生:我不怕(大笑),要下你下去,我不下!师:你这个小朋友!今天我定要和你斗个分明啊!来吧!我说小乙老兄啊——(师用手抚摸同学的脑袋,生大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生:(笑)小甲啊,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师: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摆摆手,并用手比划车盖和盘盂的大小)生:非然也(学生拍拍老师的肩膀,下面学生大笑)。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学生做发抖状和挥汗状)师:你说的不对!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加快语速)生:NoNoNo!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也学老师加快语速)师:你胡说!明明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做推拉状)生:你才胡说!明明就是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手叉腰)师:你少哕嗦!乱讲!远的小近的大!生:你才啰嗦!我没乱讲!明明就是凉的远热的近!(拉袖子做打架状)师:感谢你的精彩演绎!我确实斗不过你啊!气场很强大!(全班掌声)全班起立!我们还没下课呢。全班进行辩斗。左边是甲儿,右边是乙儿。注意听老师的指令,并反复体会文章的核心句。甲儿曰,乙儿曰——甲儿坚持曰,乙儿坚持曰——甲儿不服曰,乙儿再次反驳曰——甲儿扯着嗓子曰,乙儿手叉腰曰——甲儿拍着桌子日,乙儿跺着脚曰——甲儿手指乙儿曰,乙儿也手指甲儿曰(全班学生按照教师指令反复诵读文章核心句,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师:累吗?生:(大声)累死了!师:终于结束了一场无休止的辩斗,两个孩子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什么?生:因为他们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师: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待问题,要多角度思考,才有可能得到较为全面的答案。让我们带着这点理性的思考再次齐读课文。(全班第五次齐读课文)

四、四读析人

师:虽然两小儿并未分出胜负,但他们的优点都落在了我们眼里,两小儿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生1:他们都很善于观察事物,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师:很好!你能用一个字总结他们的性格特点吗?生1:嗯,我觉得应该是“察”。师:很好!还有吗?生2:我觉得他们都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持之以恒,不会随便就相信别人的观点,很认真,不是随便玩玩的。我觉得可以用“真”字概括。生3:他们还敢笑孔子。师:这种笑应该是得意的笑。笑的背后是什么?生4:他们不轻易相信,哪怕是权威人物!师:敢于挑战权威!用哪个字总结?生4:我觉得用“勇”吧?或者“真”也行,真性情嘛!师:当两人争论不休时?孔子来了。孔子是谁啊!儒《www.》家学派的创始人,大学问家,至圣啊!他这个有大智慧的人,能决断吗?生:(齐声)不能。师:为何孔子不能决?请同学们仔细思考。生1:因为当时受科学知识的限制,他没有办法解释。师:有道理。但今天我想换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假设老师是孔子,我站在你们两个中间,我能否这样说:嗯,小甲是对的。小乙是错的。生:(齐声)不能!师:为什么我不能这样?我要维护我孔子的名声啊!生2:不能!因为他这样骗别人反而会损坏自己的名声,不能不懂装懂!师:你说的太对了!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孔子不是不能决,而是不愿决。不能乱决,不可违心决。对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我们不可以乱说,从这点来看你们觉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3:很真实的人,实事求是的人。师:如果让你用《(论语)十则》里的一句话来表达此时的观点,你会说——。生:(齐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如果让我用一个字去概括孔子的精神品质,我会用“真”字。(板书真字)

同学们,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要学会抓住文章中刻画人物的关键字句,比如“笑”字,“问”字,“游”字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分析更加有理有据。让我们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读课文。(全班第六次齐读课文)

五、五读启智

师:最后,让我们看看这节课都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多媒体显示读一真一智几个字)通过这节课,我们初步掌握了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在读中赏,在读中悟,在读中析;读是一种手段、一种基础,促进我们更好地[论文写作 ]学习。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一种精神品质——真,既是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对待问题的认真,也是孔子的真实与真诚,同时更是我们的真读书、真做人。这些都是智慧!请大家看“智”这个字,是由知和日组成的,就是告诉我们,每天都要更新自己的所学,每天都要反思自己的所知,这样,才能最终开启智慧的大门!请大家带着这点智最后齐读课文!(全班第七次齐读课文)

执教感言:1.设计理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重点:善用教学方法,把教师从盲目重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同时解放孩子的身心,使其快乐健康地成长。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作为基点,学习就成了一种令人厌恶的任务。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大胆设计了这节课,目的就是放下文言文的坐而论道,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游戏的方式对文本进行阅读,真正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趣味与智慧,从而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2.教学思路。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吸取了余映潮老师阅读教学中的“板块教学模式”,并借鉴了国内多位知名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结合诵读欣赏教学的特点,经学校备课组反复琢磨,将整堂课分为五个环节。

一读识文,用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二读说文,分角色朗读,开火车朗读,一人朗读,一人口泽;三读辩理,同桌互辩,男女生竞赛辩斗,师生辩斗,大组之间辩论读书;四读析人,在集体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同学分析人物形象,找出人物描写的词句;五读启智,集体朗读,分析文中的智慧火花;最后诵读,全班齐声背读课文。我围绕“读”,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对课文反复朗读,在读中悟、读中赏、读中析、读中诵。让孩子在多次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完成文言文字音、词意、句意的理解;随詹通过朗读,启发学生寻找文章中存在的反义关系和观察角度,从而达到分析文章的目的:并加入辩斗环节,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理解诵读的目的;在析人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总结人物角色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最后教师归纳学习方法——读,精神品质——真,通过读的方法,体会“真读书,真做人”的道理,目的在于告诉同学除了要学习知识,更要增长智慧,并在最后的读书声中完成教学。文言文教学应讲究多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先完成最基础的自学,然后在老师有梯度的问题中,逐渐提升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少教多学。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能多一些趣味性的探究和人文性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授。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八

看来,“棍棒教育”把握得是否有分寸,是定性对错的依据,不过度,便是正确。这个“分寸”其实是非常可怕的,用得“过度”,可能是夺人性命;不“过度”则至少也是让孩子的身心伤痕累累。假如不是致人死命,这位父亲及其所有热衷暴力教育的家长们,都不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一切针对孩子的暴力行为。

如此带有强烈专制、独裁色彩的家庭暴力教育,其实施者,如今有了两个很时髦的称呼,分别叫“狼爸”与“虎妈”。都知道,这两个称呼起源于两个家长,这两个人,分别出了一本书,各自吹嘘其狼性(虎性)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孩子考上名校了。这在本来就有着“棍棒之下出孝子”之传统观念的中国社会,掀起了热烈讨论。当然,

“狼爸”与“虎妈”的追随者也是相当可观的,这从两位家长著书的销量可见一斑。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都试图从书中寻找棍棒的操作经验。

不得不说,此类狼性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病毒。这种病毒,轻则杀伤孩子们的自尊心与创造精神,重则将人杀死。咱们不妨回顾一下最近两年“病毒杀人”的典型事例:2010年3月8日,上海一位母亲为教育5岁女儿,将其打伤,后不治身亡:2010年12月16日,兰州一位父亲为教育9岁儿子,将其捆绑殴打致死;2011年8月31日,西安一对夫妻联手捆绑13岁儿子进行教育,不慎将其打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