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

来源:范文范 1W

最近几年,我国针对“素养”一词的讨论非常热烈。这一术语已经成为我国众多杂志期刊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之一。但是对于“素养”的研究十分浅显,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见解,理解得很模糊,是以有需要首先追溯其起源及演变。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

在我国,“素养”可以追溯到《汉书·李寻传》一书中“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我们就能的出来,两者还是有非常大的不一样的。

“素养”不仅仅局限在“能力”,而是包.含“认知能力”的各个方面,是面对和处理繁杂事物的中展现出的综.合性品质,这种综合性品质是个体应对将来的挑.战、保持持续发展的奠基。

我国提出地理素养这一概念的时间较晚,不同研究者对地理素养的解释也有所不同。袁孝亭教授认为地理素养是,在接受了长时间的地理方面的教育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相对稳定的一种心理状态。

其中地理知识即学习者所需建立的知识系统,它体现在地理学习的方方面面,维系着学生的地理思维、左右了学生的地理判断能力,是学生地理活动的重要支柱。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对地理素养这一概念的阐述虽不同,但都围绕一个核心,即个体在参加社会经济活动及个人决策时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

1. 区域认知: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第二大特点,区域认知则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运用自然地理原理、规律,分析人地关系和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区域认知是指人们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这是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特征其意义在于受教育者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区域认知过程和原理进行知识。迁移,以分析所处情景的区位条件。

2.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的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人们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①能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从地理要素综合分析的角度,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产生,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②理解多维发展变化,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和演化。③能够因地制宜,从综合的角度分析,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3. 人地协调观念: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正确的人地观念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人地观念具体反映在看待“人与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关系”、“人与地的协调程度”等问题所持的科学观点和态度上。

4.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其具体表现为:能够在野外复杂环境中运用各种地理工具确定方位,并概述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够在野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运用地理知识和常识安全生存并不断趋利避害,具有独立思考、积极适应和自我认知能力。

三、地理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

人教版必修二2.2《城市化》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的学习以第一章人口为基础,又为必修二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章在整个必修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具体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综合思维: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3、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4、人地协调观:运用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重难点

1、重点:运用资料,分析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难点:结合实例,说明城镇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美国宇航局(NASA)的卫星遥感图记录了自1984年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不断扩展。苏州和无锡等邻近城市与上海缓慢合并,从而形成一个特大城市群。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现象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新课讲授:

一、城镇化的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读《图2.12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 2014年)》,为什么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这三个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却很高?

(20世纪二十年代,拉美国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虽然拉美国家具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但拉美国家的城市化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脱节的,表现为“过度城市化”。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首位城市畸形发展,以及城市中的贫困失业等问题。)

城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这是城镇化的主流。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示意:

城镇化的意义: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请根据“世界城镇人口的增长及预测图”绘制世界城镇化发展及预测曲线。

当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城市占有比例的相对增加。这一点可引用以下数据来说明: 1960年,世界上有114个城市的人口在100万以上,其中62个城市在发达国家,52 个在发展中国家; 1980年,百万人口城市的总数增加到222个,发达国家有103个,发展中国家有119个;到2025年,预计世界百万人口城市总数达639个,其中153个在发达国家,486个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比较: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起步早,在1851 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起步晚,大部分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

新技术革命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

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城镇化发展趋向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环境方面的原因,人口从大城市向环境质量较好的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

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世界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镇环境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在城镇中,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条件,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较大影响。城镇的功能日趋复杂,只要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几种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3)城市畸形发展,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多。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伦敦城市群是当今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从1960 年代开始,英国强力治理伦敦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和泰晤士河流域污染,经过数十年的治理,伦敦市摘掉了“雾都”的帽子,泰晤士河恢复成为一条洁净的河流。

伦敦有哪些治理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②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及居民的居住条件;

③进行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的治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④加强绿化建设,净化空气、增加湿度、降低噪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更新、分析等。

【应用案例】

2017年6月12日8时30分许,正值周一交通早高峰,广东佛山禅城各主干道车水马龙。一辆小车突然停在路中间,车上一位女子抱着孩子嚎啕大哭向交警求援。原来,该女子是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生病便独自驾车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可万万没想到孩子在路上突然病情加重。了解情况后,交警随即向禅城公安智能指挥中心汇报。指挥中心民警立即通过监控了解现场情况,并为其指定了向医院行进的路线。禅城公安通过监控视频实时追踪车辆通行轨迹,并为她开辟“生命绿灯”,将车辆途经的所有路口均开启通行绿波带。

随后,该车沿途经过了多处高峰期繁忙路段,将孩子安全送抵医院。整个过程仅用了5分钟左右,较早晚高峰正常速度节约了10多分钟,为抢救孩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结构】

四、结语

1、依据统计分析,结合实际状况,总结出了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出现的几点不足:

(1)学校不够重视。仍然重视分数,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学生接受地理教育的时间非常少,所以培养效果不佳。

(3)素养要素之间不均衡。由于地理课中的培养有所侧重,学生的素养发展不均衡,出现较大的偏差。

(4)地理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尤其在教学方法上。

2、针对发现的不足,分别从学校、教师、价值和学生自身四个角度,给出了建议:

(1)学校方面:营造环境、开展野外考察、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2)教师方面。更新教育理论、提升教学技能加强新知识的储备。形成融洽的氛围、引发学生对地理科目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技能、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3)家长方面:改变观念、配合教师工作。

(4)学生方面:注意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提升自己。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