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材质疑点,创造性使用教材

来源:范文范 1.74W

解读教材质疑点,创造性使用教材

解读教材质疑点,创造性使用教材

作者:张春梅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实验小学校

通过教学实践和对整册教材的解读,感到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章 “统计”后面的“打电话”这一内容与统计这一章节的内容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却和第七章《数学广角》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依据新的教材观,我认为把“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调整到《数学广角》后面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便于学生掌握、运用。

“打电话”和《数学广角》----找次品这两部分内容在编者的编排意图上,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和教学目标上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在编排意图上,“打电话”和“找次品”这两个教学内容都体现了同一种思想----最优化的思想。打电话是用最短的时间通知最多的人,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分组方案中发现: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继续通知后面的队员,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才是最快的方案;找次品是要用天平称最少的次数找出次品,这就要让学生掌握把待测物品每一次都平均分成三份,不能平均分的也要使多的一份和少的一份数量只相差“1”,这都是最优化思想的体现。同时,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从而感悟到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在呈现方式上,无论“打电话”还是“找次品”所呈现的教学情境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打电话”呈现的是暑假里,一个15人的合唱团突然接到紧急演出任务,需要教师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当然就要设计一个最省时的方案;“找次品”为我们呈现了两个生活情境,一是设法从五瓶钙片中找出少了三片的那一瓶,二是设法从一些零件中找出稍重或稍轻一点的零件。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情境的一个再现,都是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我们教师组织教材提供了方便。

在教学目标上,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共分为四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打电话”和“找次品”这两个教学内容在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的达成上是相同的,它们都很重视“数学化”,都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模式。打电话中,教师一个一个地通知和分组通知方案,找次品中,5瓶钙片找出一瓶次品和一些零件找出一个次品,都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这两个教学内容在问题解决这一目标的达成上也是相同的,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操作、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再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找出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在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掌握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它们在情感态度这一目标的达成上,都是让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从而深刻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把“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调整到《数学广角》后面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我们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用教材教这个层面上,而应更多的考虑到如何使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