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学校方案通用多篇

来源:范文范 1.48W

家校共育学校方案通用多篇

家校共育学校方案 篇一

为深入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加强对“家校共育活动周”工作的指导,营造家校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决定在20xx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集中组织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周”。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响应上级各部门的号召,构建“家校联系”的教育平台,促进教育多元化,深入推动家校联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活动主题

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成长

三、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家校共建共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家委会建设,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的德育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教育优势力量。

2.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提升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动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初步形成家校共建共育强大合力,有效提升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3.通过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成熟,追求成为“孩子心目中理想的教师”。

四、家校共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许克键

副组长:

组员:褚寒英及全体班主任

五、实施方案: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和班主任个别交流,并征求班主任的意见,了解班主任的想法。

2.召开全校教师会,让大家有所了解,并进行分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

1.教师定期家访

深入开展“大家访”工作。教师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是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作为家长应热情接待。教师家访要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切忌家访时附带其它与孩子无关的事,而有损教师形象。家长要认真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及特长,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子良方,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每学期每个孩子至少家访一次。

建立教师常态化家访和家访回访制度,定期组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开展家访,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重点走访贫困家庭、村居(社区)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定期走访,广泛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及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完善家庭教育网络建设。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我校将不断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科学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平台、班级qq群等新闻媒介和沟通渠道,开展不同主题方式灵活多样的工作。

3.深入推进家委会建设。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家长委员会由班主任牵头,由班内家长推荐代表组成,充分体现民主,规范选举程序,杜绝出现家委会成员由学校或班主任指定的现象。班级家长委员代表家长的利益和愿望,对班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审查修订班级工作计划,参与班级教育科研活动,参与班级管理及教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督促班级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方法,达到最佳育人效果。加强家委会制度建设,科学制定家委会工作章程,规范家委会机构及成员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解决家委会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依法规范。

4.召开线上家长会

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也可介绍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老师和家长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相互通报,也可让学生参加,让他们亲身感受老师和家长都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操心,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自主教育的意识。

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定时的通知家长进行沙龙会议,这样按主题进行,针对孩子的问题,家长彼此间交流,能寻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5.开展家校共建活动。

家校共建活动是学校与家庭,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其主要形式和内容有以下几种:①亲子阅读②沙龙,交流家庭教育经验③绘本故事④郊游(远足)……家校共建融教师、家长、学生为一体,可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加深相互间的感情,有利于调动三方的积极性,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6.建“家长信箱”。

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家长,随时接受他们的监督,学校在大门外面挂一个“家长信箱”便于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反映,对本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映。德育处对家长反映的情况进行整理,会同相关部门及老师共同解决,争取做到公正、求实、快捷、有效。

家校共育学校方案 篇二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家校共育工作,增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合力,同时解决困难家庭、单亲家庭、流动务工人员家庭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力不从心的问题,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为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水平,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共同育人体系,促进学校和家庭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家校共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家校联系的途径

1、举办家长学校;

2.成立家长委员会;

3.召开家长会;

4.家长开放日;

5、家访;

6.开设网上家长学校专栏;

7.微信群沟通;

8、开展家校共建活动。

三、家校联系的措施

(一)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家长学校”,顾名思义,专门为家长开设的学校,意在提高家长育儿育人专业素养,提升家长综合素质,提升家长学校共育目标,达成共识,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谏力献言。有条件的特别是规模以上学校,均要建立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

(二)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政教处主任、教导处主任、年级组长及家长代表构成。由学校党支部书记主持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家长学校工作;家长代表负责收集家长对家长学校组织活动的信息反馈及对学校的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家长委员会每学年召开两次会议,学习有关文件特别是有关的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针对家教中的热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科研课题及个案研究。

(三)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分校级、年级、班级等。重点以年级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一学期至少二次,有计划、有内容、有考评。一年级一般在刚入学时,毕业班一般毕业前夕,其它年级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酌情定时。在家长会上老师和家长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相互通报,让他们亲身感受老师和家长都在关心他。

(四)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作为家长,往往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把家长请进来,进课堂听课;请部分家长与孩子参与活动;邀请每班从事专职工作学生家长为学生授课,优质课堂全校循环讲,最后形成特色课程;请家长参与实践活动策划、组织、管理等,参观班级布置,检查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翻阅学生作业,参加主题教育,观看学生成果展示等。让家长看到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开放课堂和食堂等,让家长参与进来,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和反馈,做好为学生的全面服务工作,一般要求每学期举行两次。

(五)教师定期家访。严格落实“十必访”十必谈:

1.生病学生必访,跟家长和学生交流生病了不要担心学习跟不上,要多休息,身体是最重要的,父母还是在孩子身边多陪同。

2.贫困学生必访,交流每天是怎么去上学的,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放学放假都有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理想与抱负,有什么困难。

3.学习困难的学生必访,交流人生观,道德观,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4.个异特性学生必访,交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开展多方面的教育,管理和引导,总之,对个性特异学生谈话要研究不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技巧,才能使谈话取得满意结果,达到教育目的。

5.新转入学生必访,交流给孩子多关爱,多关注,加强和家长多沟通,学生和家长都需要正确认识自己,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6.家庭有裂痕的学生必访,给予孩子鼓励和关爱,不抛弃,不放弃,他就一定能坚持下去。

7.外来务工子弟必访,交流使他们能在学校安心的学习,愉快的生活,健康的成长,使他们享受到与本地学生一样的待遇,较好的'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树立人生坐标为未来导航。

8.离异单亲家庭的学生必访,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9.留守儿童必访,要让孩子体谅父母,学会感恩,学会照顾好自己,体会到父母在外不易,要努力学习,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10.残疾学生必访,交流时要委婉点,给予鼓励,不要在学生面前对他疾言厉色,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谈将来有什么期望和打算。

教师家访要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切忌家访时不说与孩子无关的事。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及特长,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子良方,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要求班主任至少每学年对每位学生上门家访一次。

(六)开设网上家长学校专栏。各学校要利用网上平台设立家校联系专栏,责成专人负责不定时的发布学校有关信息,上传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接收家长对学校的反馈意见。

(七)微信群沟通。利用班主任建立班级微信群及时发布学校的有关活动成果及重大事宜。

(八)开展家校共建活动。家校共建活动是学校与家庭,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如:

1.举办亲子运动会;

2.举行“六一”亲子活动;

3.召开主题班、队会;

4.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如“清明节到烈士陵园参加祭奠活动”“亲子到田间地头参加劳作”。家校共建要实现融教师、家长、学生为一体,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加深相互间的感情,有利于调动三方的积极性,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九)开展课后服务和结对帮扶活动。针对家长文化程度低、教育辅导孩子困难或教育缺失的家庭,除采取上述家校联系措施之外,学校要开展课后服务和帮扶工作,针对家庭困难的家庭与学生,要开展结对帮扶助困活动,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课后服务和结对帮扶工作,凝聚家校共教合力,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四、保障机制

1、建立家校共育协调推进机制。区教育科技局在发挥本部门学校、教师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多方面联系有关部门如宣传、民政、妇联、共青团等机构的资源参与家校共育工作。

2、建立家校共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区财政支持年初将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经费与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预算,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指导,加大投入保障力度。

3、各学校要建立对帮扶教师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在年终绩效考核方案中进行计分奖励。

4、教育科技局将建立督导考核评估机制,对各校的帮扶实行动态随机考评,年终计入责任制考评。

家校共育学校方案 篇三

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深入推动家校联系工作的开展,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的育人网络,提升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动力,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初步形成家校共建共育强大合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特制定中科大附中“家校共育活动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发展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周活动,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家庭教育,推进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学生新学期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xx年8月20日——9月5日

四、活动要求:

1、各年级、各班级要组织宣传学校“家校共育活动周”活动方案,要组织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落实。

2、活动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活动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活动以学校组织和班级主动开展相结合,以班级组织活动为主。各班级要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注意发现典型案例,并做好案例的收集、整理、汇总等。

五、具体安排见附件

活动一:亲子阅读活动

1、对象:一、二年级学生及家长

2、时间:活动周期间

3、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寻找共同交流的语言密码,实现在家庭中共读共写共成长。

4、形式:统一要求,家庭实践

5、活动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读书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

(2)开展“我的读书笔记多精彩”活动。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记录下来,每班选出若干同学进行亲子读书笔记展评。

活动二:家访活动

1、对象:特殊群体学生

2、时间:活动周期间

3、目的: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家访拉近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努力消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

4、形式:实地走访

5、活动过程:

学校根据建立的班级特殊学生家庭档案,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短信交流、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活动三:“好家风,好家训”交流会

1、对象:三、四年级学生及家长

2、时间:活动周期间

3、形式:讲座或沙龙

4、目的:引导家长之间相互教育,相互示范,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家风家教建设深入发展。

5、活动过程:

(1)开展家风家训专题讲座,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家风好故事,传承家风文化,将养成良好习惯自觉践行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2)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家长撰写征文,学校评选出优秀作品汇编成集供家长学习。

(3)开展“我为家风代言”活动。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书法、手抄报、摄影等形式展示学生的家风文化,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活动四:如何陪伴孩子--亲子沟通的情绪自控

1、对象:五、六年级学生家长

2、时间:活动周期间

3、形式:讲座或沙龙

4、目的:引导家长们尊重青春期特点,正确看待亲子冲突,轻松陪伴孩子成长。

5、活动过程:

(1)专家解读青春期的特质。

(2)分享案例及技巧。

注意事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父母双方同时参与。

活动五:一年级家长系列培训

1、对象:一年级新生家长

2、时间:活动周期间

3、形式:讲座

4、目的:让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学习,提升自身的育儿能力,

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体会孩子学习的不易,做理解孩子的家长。

5、活动过程:

(1)学校制定课程培训计划。

(2)家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线上或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3)家长提交学习心得,对专家报告的质量给予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家校共育学校方案 篇四

研究和实践证明,学校、家庭和社区建立紧密的协作伙伴关系,将极大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家长的参与不但有助于学生在智力、社会发展、学业成就和行为改善等方面的发展,还将促进学校教育的效能,只有家校完美合作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理解、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宜春中学家校合作方案》,成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

一、成立宜春中学家校合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少平

副组长:

成员:

家校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家校合作办公室设政教处,负责协调落实有关工作。

二、工作目标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宜春中学能成为“家庭般的学校”,学校和所有教职员工都认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和家庭的个体差异,积极地谋求来自家庭的参与,并营造一个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家庭般的受欢迎的气氛。同时,宜春中学的每一个学生家庭都成为 “学校般的家庭”,每个家庭都认识到学习、学校和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并在促进子女学习方面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甚至使子女在家庭也像个在校学生那样表现。另外,积极寻求社区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教育的合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成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

1、家长委员会的职责

①参与学校管理。听取学校关于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就学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沟通,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②与学校共同做好德育工作。经常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和对学校、教师的看法,与学校和教师一起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进步,解决和化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做好思想工作。

③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选派家长委员列席学校校务、教务等会议,与学校一起组织家长听课、家长接待日,参与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帮助学校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工作。

④协助学校开展安全和健康教育。引导家长履行监护人责任,配合学校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支持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与学校共同做好保障学生安全工作,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⑤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协助学校开展家长教育指导,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发挥家长自我教育的优势,交流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⑥沟通学校与家庭。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定期沟通协调的议事机制,就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建立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的沟通、互动机制。

⑦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严禁利用家长委员会聚众闹事、违规收费以及要求学校开展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活动。

2、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

各班召开全体家长参加的家长会,在班主任组织和指导下推选班级家长委员会会长1名,委员4——8名。

①征集家长担任委员的志愿。采用多种形式向全体家长发布《宜春中学高X(X)班征集学生家长志愿的通知》,并进行回收。

②分析家长的反馈意见。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生源特征和家长志愿,与有初步意向的家长个别沟通,确定家长委员会会长和委员候选人;分析家长志愿的集中程度,以便将来在班级设立专业工作组,开展活动时,活动计划与更多家长的志愿相配。

③各班召开家长会,选举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

3、成立年级家长委员会

年级家长委员会由会长和委员组成,会长由学校家长委员会在相应年级的委员中选任,委员由本年级各班家长委员会的会长担任。

4、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

学校家长委员会设会长1名,副会长3名,委员36名。各年级将年级家长委员会会长和委员名单报政教处,并推荐12名年级家长委员会的委员担任学校家长委员会委员。

5、组建宜春中学家校合作联合行动委员会

学校成员:黄磊、黄金莲、梁恒亮

家长委员会成员:6名家长委员会委员

学生:学生会主席1名、团委学生干部1名

宜春中学家校合作联合行动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为学校家长委员会落实家校合作计划,在宏观上协调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学生社团和社区的关系。

6、各级家长委员会下设专业工作组

学校家长委员会暂设2个专业工作组,即志愿服务专业工作组、参与决策专业工作组。各年级、各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专业工作组,如: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工作组、改善学生行为规范工作组等。

7、家长委员会委员任期

家长委员会委员任期一般为三年,每学年可以适当改选,可连选连任。因毕业、转学等离校的学生家长,其委员会委员身份自动丧失;会长子女在其任期内离校时,需提前两周提出辞星,由家长委员会推选一名副会长代任,主持常务工作。辞职委员根据家长委员会工作的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改任名誉会长、顾问等职。

四、工作要求

1、家校合作要面向全体家庭,全校上下要达成共识,所有教师都要用合作、谦逊、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对待所有家长,开展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条幅、标语、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介表达学校对他们的欢迎,让所有家长充分感受到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诚意。

2、学校要建立高效的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性,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宣传、有总结。

3、家长委员会委员应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热心学校教育工作,富有奉献精神,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善于听取意见、办事公道、责任心强,能赢得广大家长的信赖。

4、各级家长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学校工作介绍,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督促学校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5、各级家长委员会在每学期结束前要对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和效果进行总结。配合学校开展评选优秀家长的表彰活动。各专业工作组在每学期结束前要为下一学年撰写行动计划,召开会议反思并调整行动计划。

家校共育学校方案 篇五

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责任的互动过程。为更好发挥家校合作作为现代教育管理重要环节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现代学校制度,

根据县政府下发的《南丰县加强家校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我县创建江西省第三批制度化家校合作示范县为契机,不断探索家校社合作好经验,切实提升全县家校社合作工作水平,结合我县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制度化家校合作示范县(校)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为指导,引领和带动全县的家校合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围绕学生成长,着眼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系统改善育人、办学和家庭三大环境。动员全体家庭积极参与子女教育;使学校办学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参与和支持;使家庭的家教更加科学,家风得到改善,进而促进民风和社区风气的改变,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良性互动。

二、工作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动员、组织和协调家庭和社区,与学校一道,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教育职责。

2.地位平等原则。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地位平等的合作伙伴,不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各自优势和独特作用,尊重彼此的利益和诉求。

3.尊重学生原则。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工作出发点,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诉求,保障所有学生及其家庭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4.弹性渗透原则。破除“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家校分工传统观念,家校合作的各方通过相互开放、相互服务和相互参与,为对方承担教育职责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教育合力。

5.活动多元原则。均衡开展“当好家长、在家学习、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参与决策、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的活动,既要有服务于学校的活动,更要有服务家庭的活动。结合本地家校社环境特点和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创新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

6.持续稳定原则。通过持续的行动,构建家校合作工作常态化的运作机制,共同推动家校合作走向制度化。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家校合作示范县建设,推动全县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新型关系和共同育人的教育大格局。经过2-3年的努力,在我县形成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持续规范、具有新型家校社关系的省级家校合作示范校。以示范校带动引领全县家校合作工作的制度化。

第一阶段(20xx年3月-5月),全面启动家校合作创建工作。开展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促进家校合作示范校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各校按照省教育厅家校合作示范校创建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工作计划,并报教育股备案,同时按计划全方位开展家校合作工作。

第二阶段(20xx年6月-12月),教体局组织力量对各校家校合作工作进行督导评估。不断发现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家庭和社会支持学校的舆论环境和格局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20xx年1月-12月),总结和推广家校合作示范创建工作的经验,形成家校合作的有效工作机制。家校社合作的教育格局和新型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落实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1.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孩子成长是家庭、学校交叠影响的结果。做好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家长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注重家庭生活环境、语言环境和行为方式对孩子成长的潜移默化影响,并与学校保持有效沟通,避免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形成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

2.指导家长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龄前儿童家长着重要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小学生家长要着重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中学生家长要着重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3.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帮助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不断创造家庭教育机会,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情况,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家校合作组织

1.完善学校内部家校合作工作机制。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家校合作工作小组,以校(园)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课老师为主体,做好家长教育、校家合作交流等组织协调相关工作;要确定一名分管德育的副校(园)长负责家校合作工作,并至少配备一名兼职家校合作指导教师,接受相关业务培训,负责具体指导服务工作。

2.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的通知》(赣教基字〔2012〕52号)要求,建立家长委员会,实现在《本站·》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全覆盖。中小学幼儿园要引导家长科学民主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工作、沟通家校信息、实行办学民主监督的作用。家长委员会要邀请有关专家、学校校长和相关教师、优秀父母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面向广大家长定期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3.支持办好家长学校。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相关组织共同办好家长学校。要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在继续做好传统家长面授培训的同时,应用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教学手段,创新家长教育工作方式。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

4.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牵头建立由校(园)方、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村)三方共同组成的家校合作联席会议,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家校合作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三方代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任务、家长志愿服务、家长教育、社区(村)资源利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问题进行研究,达成一致后分别按各自职责予以落实。

(三)进一步发挥教育部门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对家校合作工作的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配合妇联,加强与宣传、民政、卫生、团委、关工委等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校合作工作格局。要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工作的指导,将家校合作纳入教师专业培训内容,每学年组织负责家校合作教师、班主任等进行专题培训不少于4学时,开发和完善相关的培训课程体系。将学校安排的家校合作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

2.改革家长会召开形式。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改变期中传统的“成绩通报”式、“家长教育”式的家长会形式,变为期初、期中、期末和不定期家长会,以互通情况、沟通协作为模式,实现家长会传统角色和方式的转变,从单纯的老师主导转变为家长和老师平等参与,由单向说教转变为双向互动,充分体现尊重、平等、合作。积极尝试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示式、专家报告式、联谊式等形式,激发家长参与家长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全面推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各中小学幼儿园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开放日期间,全方位开放学校教育管理、后勤管理,允许家长推门听课、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在校级运动会要有亲子项目。

4.积极开展上门家访。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运用好上门家访教育方式,做到普访、随访、定访相结合;教师个别家访与任课教师集体家访相结合。不仅班主任要家访,学校领导和各任课教师也要家访,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要有1次面对面的家访。在坚持做好常规家访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的传统家访方式和“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家访方式相结合,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困难,拉近家校距离。

5.多措并举开展家长培训。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以校或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家长培训、1次家校合作研讨活动,把家校有效合作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教师对家长工作的研讨,分析家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有效解决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合作能力和育人水平。

6.引导争创“文明、书香、健康”家庭。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家庭建设,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家长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争创“文明家庭”;鼓励家长身体力行,引导孩子阅读与其成长阶段相适应的经典作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争创“书香家庭”;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争创“健康家庭”。

7.共同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通过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开展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指导。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让优秀家长现身说法、案例教学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家长参加家校合作志愿组织,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工作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实践、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中。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

8.共同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吸收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提出的合理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切实加强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要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安全管理政策文件和安全教育知识,落实家长或监护人的监护职责。按照《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要求,落实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的预防职责,从源头上积极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依法依规进行处置。要切实加强预防学生溺水教育,明确家长职责,落实好家长的监护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江西省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督促家长不让学生乘坐非法运营车辆,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工作;要引导家长关注子女人身安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四)进一步开展家校合作“六种类型”活动

1.当好家长。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建立视孩子为学生的家庭氛围,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为家长提供图书借阅,向家长推荐家庭教育资料和信息,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素养。

2.相互交流。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设好校讯通、家长微信群、家长志愿者平台和家长工作室,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开放日、亲师恳谈等每学年最少与每位学生家长正式见面一次,为家长提供学校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和到校的办事指南,与家长交流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政策规章、教学安排、活动日程、学校动态、意见建议等信息。充分利用电话、意见箱、家校联系册、公众号、微信、QQ、网站专栏等多种交流工具,推动学校、教师及家长多层面的互动。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以及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问题学生”、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志愿服务。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利用家长资源为学校服务,每个学校最少要组建一支家长志愿者服务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建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时应尊重不同类型家长的才能和参与意愿,招募并组织家长志愿者开展多样化的家长志愿活动,为家长志愿者参与活动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鼓励家长志愿者参与协助教师工作,在养成教育、研学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综合能力提升、控辍保学等方面配合学校工作,表彰和宣传优秀家长志愿者。

4.在家学习。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向家长提供有关材料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孩子的学习成就,为家长制定子女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成长规划提供指导和支持,向家长提供每门功课对子女的要求和期望,向家长反馈孩子的进步信息,有适合的互动式家庭作业,支持和鼓励亲子共同讨论学习问题和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5.参与决策。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学校有关重大事项,与全体家长有稳定的沟通、通报和议事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意见箱、QQ群、电子邮件等渠道,向家长征集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反馈,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学校、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

6.社区合作。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与社区(村委会)不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主动争取妇联、团委、关工委以及卫生、文化、文明办等部门的支持,积极争取社区(村委会)人力和物力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实现社区、学校资源共享,与家长一起,在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或创建活动,营造爱心社区和友好的教育氛围。

五、形成工作网络

1.构建家校合作社区支持体系。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工作,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2.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阵地,为城乡不同年龄段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家长提供及时便利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3.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支持、监督家庭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要特别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以城乡儿童活动场所为载体,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建好心理辅导室,配齐心理辅导教师,帮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建立学生家庭档案,对困境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动态管理,积极开展结对帮扶。鼓励留守儿童在外父母中的一方回到当地务工,逐步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倡导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员工参加学校组织的家校合作活动,支持志愿者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逐步培育形成家校合作的社会支持体系。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教育行政和学校两个层面成立家校合作领导小组,分别由教体局局长和学校校(园)长为组长,共同关注和推进家校合作,保证家校合作工作有效、均衡、长期推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园)长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问责,把家校合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领导机制,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加强日常管理和条件保障。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在资源利用、经费保障及教师家校合作工作专业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把制度化家校合作工作纳入到学校日常工作体系,做到有办公地点,有资料档案,有保障制度。

3.积极支持试点工作。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我县开展家校合作试点工作的契机,结合本地实际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家长素质,如何增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如何创新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指导解决家校合作工作中的实践问题,努力成为创新家校合作教育机制的示范者、引领者。

4.加强考核评估。县教体局将家校合作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评估体系,加重目标管理评估的分值,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家校合作工作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加大检查督办力度,促进家校合作工作常态化。

5.加强宣传引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鼓励家长参与子女教育,引导社会支持学校教育。要树立家校合作的先进典型,适时开展先进评选,树立一批优秀家长,充分获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优化学校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推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要及时总结推广制度化家校合作示范校创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家校社合作育人的氛围,逐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育人的大格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