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毕业论文(多篇)

来源:范文范 1.2W

数控毕业论文(多篇)

数控专业论文 篇一

关键词 数控 理论与实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Numerical Control Professional

ZHANG Xiaohong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61000)

Abstract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pply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faculty, curriculum, training conditions, and other supporting materials.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application

现阶段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已经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大体上概括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这些教学方法来看,单科独立式专业课体系,已不再适应现代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以职业发展为前提下,出现了综合化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企业对劳动者的具体要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融合,把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化,既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组织学校的教学,通过合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企业用人的需求。从现阶段的教学效果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师队伍双师型、课程设置模块化、实训基地企业化、自主研发实训教材。

1 教师队伍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界定:一是必须持有双证。即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所教专业相应等级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二是应具有“双素质”。即应有人民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及渊博的专业文化素质,应具备相应行业的职业道德及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本领。三是应具有“双能力”。即教育科研能力,行业管理和技术革新能力。数控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从专业技术上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工艺分析及手动编程教学能力;实际操作数控设备能力;维护与维修机床能力;自动编程教学能力;仿真加工能力;教材研究开发能力。从综合素质上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行业职业的认识、基础知识能力,并能应用于不同性质和层次的教学环节中;善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创新的技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现阶段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送专业教师到各数控设备公司培训,结合数控机床生产、研究开发等,让教师参与其中,让教师的理论知识充实到公司技术创新当中;加强校企合作,派专业教师项岗锻炼,到企业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在工作中的不足等。

2 课程设置模块化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应适应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需求,也要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需求的需要;应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围绕岗位需求和品德修养等内容进行,以服务社会为基点。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学校教学条件、职业教育规律进行优化,把学生实际掌握操作能力最大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针对现有的岗位需求来设置模块化,又必须具有一定课堂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点在于:可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便于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并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非重点内容,把培养综合能力所需知识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把新课程用模块化教学的形式进行设置,确定教学大纲,在大纲里必须确定每个模块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特定技能。从工种上分可分为金工实训教学模块、数控车实训模块,数控铣实训模块、加工中心实训模块。以数控铣实训模块为例:此模块的目标确定让学生达到数控铣操作工高级工技能水平,使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市级、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此模块包括绪论、简单轮廓类零件的加工、典型零件的孔加工、型腔件与槽类零件的加工、计算机自动编程等项目来实施教学。

3 实训基地企业化

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际工作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它关系到学生经过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后专业能力的养成,而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专业实习的质量保证。依托数控专业能力形成的实习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在校实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培进行培养。数控加工实训的教学要有与数控专业和在校生人数规模相适应的设备和学习场地。把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规划作为参考,强调企业的生产空间和生产时间,这就要求保证作为课堂的实训场地要有各类工位,和与生产相配套的必要的教学设施。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教、学、做”合一课程建设的要求,建设能够满足在校生实践训练、教师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与再就业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借鉴企业管理方法,形成企业的职业氛围,可以形成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培养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调试及维修等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同时,学习了解数控机床的电器控制原理和主要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数控系统的简单调试与电气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

4 自主研发实训教材

我校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调整了课程中的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比例,并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观点,根据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推出了教师以课程测评的形式,教师根据所教授的课程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教材。在选择课程的实项目时,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方向考虑,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岗位需求、再根据本校实训场地的工位进行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构建,将理论课程的知识点分解到实践教学任务中去。对内容的选取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学校实训条件、竞赛必需要用为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实训教材中。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不断探讨,灵活应用,为我校职业能力测试的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教学改革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改革需要融入更多的新职教理念,更多的教育方法,更快地转变思路,拓展思维。我们在进行职业能力测评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都可以在数控技术专业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建森,李自鹏。高职实训教学法中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初探。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2] 尹相坤,李水晟。专业课程模块化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数控毕业论文 篇二

学院:机电及自动化专业班级:20xx级机械电子1班

课题名称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与仿真

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作风。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熟悉有关技术文件,运用国家标准、手册、资料等工具书进行(如设计计算,数据处理,工程制图)、编写技术文件等独立工作能力。

(4)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自己对数控机床有更为充分、细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学习轴类零件加工的加工方法、加工方案以及cad/cam软件的应用。。在开始编程前,必须要对零件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详细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以最终确定哪些是零件的技术关键,哪些是数控加工的难点以及数控程序编制的难易程度。本次毕业设计的关键问题有以下五个:

(1)零件的机构及加工工艺分析

(2)加工方案的选择及工艺路线的制定

(3)数控机床所用刀具的选择以及对刀操作

(4)数控机床车削加工程序的编写和检验

(5)加工轨迹的模拟-学习新的数控机床加工模拟软件

5、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

研究思路:

(1)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和草图,并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审查;

(2)拟定并确定数控机床的冷加工方案;

(3)确定各工序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4)确定各主要工序的定位方法、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5)确定切削用量,编写加工程序,填写工艺卡片;

(6)用相应的软件模拟数控加工过程;

(7)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并准备答辩。

研究方法:

(1)学习软件:深入学习autocad软件并用软件进行绘图,学习数控机床加工模拟软件;

(3)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零件加工工艺,剖析零件加工时合理的装夹方法;

(4)创新设计:在现有的资料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开发研究,创作出自己的加工方案;

(5)完成论文:绘制工序简图,制作加工动作模拟,填写工艺卡片,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6)准备答辩:准备并完善毕业设计的相关材料,准备毕业答辩。

数控专业论文 篇三

高中起点理工农医类中,专科(五科)最低控制分数线260分,专科(六科)290分,本科(六科)320分。

高中起点本、专科艺术类、史论编导类中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均不计数学成绩。其中,文科艺术类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151分,艺术类本科210分,史论编导类专科227分;理科艺术类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125分,艺术类本科179分,史论编导类专科187分。

高中起点本、专科体育类中,文科专科(五科)最低控制分数线189分,本科(六科)263分;理科专科(五科)最低控制分数线156分,本科(六科)224分。

数控专业论文 篇四

关键词:数控专业 现状分析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7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自动化、精密化、高速化、柔性化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数控专业的兴起也正是时展的需要,各个学校正是预见到数控专业出现的必要盲目的开设或者扩大专业的设置,在硬件、软件条件没有完全跟上的情况下必定会导致数控专业教学的滞后,限制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数控专业的发展现状

1.1 数控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社会对于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催生了大量职业学校开设此专业。在这些学校里许多学校根本没有能力购置足够的数控机床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部分学校甚至只有一、两台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就开设数控专业。如果按人均在设备上的实习时间计算,现有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实习教学的需要。盲目的为追求经济利益或者社会利益,导致学生根本不能熟练的掌握数控操作,限制了学生在数控专业学习上的发展和进步。

1.2 教材偏重理论,部分内容不适合中职学生学习

数控专业是一门涉及数控编程、数控原理、数控机床、自动控制技术、电气驱动伺服技术、位置检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其它专业知识较多,而现行的许多中职数控专业教材过分重视学科体系和学术性,轻视实践环节,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内容晦涩难懂。

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数控专业教学在课堂上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配备足够教学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等常用的数控设备。如果没有相应的实习实验课程与之配套,就会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课程学习效果较差。

1.3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数控专业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学科,数控专业的教师大都是从机电专业转行而来,教学水平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人员较少。由于全国数控人才的严重紧缺,导致学校招聘教师困难,到学校应聘的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学校教学需要。他们也同样存在理论知识较强,实际操作能力与经验欠缺的情况,所以数控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的教师力量依旧薄弱,这也从一方面限制了数控专业教学的发展。

1.4 数控专业培养方向滞后于目前企业对于数控人才的需求

目前的中职数控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朝着操作工的方向去培养的,但是经过前几年数控专业教学的蓬勃发展,输出的毕业生完全能够满足企业对操作工的需求量。现在的企业中更多的是需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或者能够熟练掌握CADCAM软件进行加工的人才,现有的中职学校虽然也有开设CADCAM软件课程,例如:MasterCAM、UG、Solidworks等,但此类软件课程要么滞后于企业生产所需,要么开设课程课时较少,学生不能熟练掌握。使得大部分学生只能成为待遇相对较差的操作工,造成学生对就业不满意,企业依旧缺乏所需的设计型或能够熟练掌握CADCAM软件数控专业人才。

2 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的建议

2.1 充分利用现有装备条件,做好数控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数控机床,提高机床的使用率,合理的安排学生实习时间段,争取做到数控机床利用率最大化。如果数控设备严重缺乏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实现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学习实践技能,双轨制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学校和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与企业沟通,不但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的数控生产加工,在加工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这样的校企结合的方式更多的了解当前数控加工专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建立新的培养方向,及时把握数控专业发展的时代脉搏。有条件的学校也应该加大学生的技能训练力度,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实习、训练、摸索才能真正掌握数控加工的技能。

2.2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特点自主编写合适的教材和实训手册

数控专业的教材在编写时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内容专业性强,部分内容晦涩难懂,并没有进行对学生的分层次编写,这使得学生们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不适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各个中职学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及本地域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类型编写适合自己教材。对于超出中职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点应当适当删除,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内容,以加工任务为课题,在课题中穿插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的组织教材编写。此外,编写《实训操作手册》时,要实施精细化教学。编写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数控机床实训操作流程,整理从“开机到出产品”过程中的每一步动作,教学时再进行适当的讲解,要求学生刚开始时严格按照以上流程操作。这样,学生很快能够操作数控机床,从而提高实习实训的效率。

2.3 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对现有师资的培训,采用的是校内培训为主,送出培训为辅的原则,通过自学、互学、以老带新和集中培训的方式,在短期内尽快提高现有教师的数控专业水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同时,还要在假期送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一方面学习数控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学习企业的文化,以满足数控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2.4 加强与企业的对接,紧跟数控专业的发展脚步,采用定制培养方式

学校的专业发展通常都滞后于社会生产若干年,从学校出去的学生进入企业还要进行再次培训才能上岗,这对企业、对学校和学生三方都造成了不便。使得企业不满意学生、学生不满意学校、学校受到质疑。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中职学校必须走出去,加强和企业联系,紧跟数控专业的发展脚步,本着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完成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还可以针对企业的生产加工模式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定制人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数控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教育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与之适应的专业人才。在新形势下数控专业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专业化队伍。

参考文献

数控毕业论文 篇五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生存在学习基础普遍薄弱,行为习惯较差,专业课管理难度较大等特点,我校是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也是安康市机械类技能大赛的赛点,所以提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专业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虽然《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在县级已结题,但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发现针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如何设计项目子课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我校数控车专业课进一步研究项目教学,打破我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做中学,做中教”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为我校打造高效课堂作尝试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项目教学是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按数控车操作工分为8个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学生岗位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通过由课题组教师设置的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在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训练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实现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行为养成的一体化,促进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的一体化,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方法:

拟在201 级数控技术专业开展项目教学,抽取20xx级一个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践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数控车实践教学中尝试项目教学法。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学习项目教学---课题研究资料---修订课题研究各种制度

2.项目制定:选取适合数控车教学的典型案例

3.项目计划:抽取试点班学生参与项目实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4.项目实施:运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理念,开展各项目实施

5.成果展示:项目完成后,形成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建立学生强大自信心。

6.总结与推广:将项目教学法的经验推广到其他专业

三、措施

1.加强各项目成员的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2. 及时进行总结和整理资料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结题报告1份,全面反映课题组成员研究过程、措施、方法和研究成果。

论文:反映课题组成员研究心得

随笔:反映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反映数控车项目设计的具体过程

课件:反映数控车项目设计的具体实施

案例:反映数控车项目设计的典型案例

作品:反映数控车项目实施时学生技能成果

反思:反映数控车项目实施时题组成员的总结

照片:反映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的场景

证书:反映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业务能力的提高

数控毕业论文 篇六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数控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对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也促使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计数控技术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一两年数控专业高职毕业生切合专业的就业率并不很高。

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数控人才,另一方面数控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人才使用方面,企业和人才本身都不满意,社会上还是缺口较大,其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说明我们高职教育在教学机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与企业沟通、合作,没有按企业的愿望培养人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多方面的,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强;学生技能力很弱,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差;学生没有专长和一技之长,没有特色;学生定位不准,不愿立足一线,缺乏吃苦耐劳和为企业奉献精神;学校就业和就业指导体系不力。

一、制造业呼唤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人员就短缺60多万人。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上奇缺,而且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即他们的知能结构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时期,生源基础变化较快,企业对人才层次要求上移,使用重心下移的情况下,由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方案调整没能及时跟上社会变化,没有一套适时的高质量教材,此外,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上还显得不够。

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呼唤我国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技术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

1.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快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出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机械制造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改革的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有特色的高职数控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以企业活动为主线” ,研究其职业分布和学生就业方向;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知识够用为度”来架构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毕业生将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一技之长或一专多能,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1.学生现状剖析:(1)专业能力不强。除了其基础较差之外,还有很多原因。(2)技能不足。(3)定位不准。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一定要做管理人员,没有立足一线的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干脏、累、苦的工作,不愿到小企业和条件差的企业;缺乏奉献精神,不愿立足企业,与企业同甘共苦,只讲索取,不讲奋斗、拼搏、奉献;对企业文化和环境的认识不够,缺乏安全生产、节约、合作、严格遵守纪律等认识,难以适应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管理太严。(4)就业指导和专业教育不力。目前很多学校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就业指导体系。

2.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针对学生现状,根据企业岗位群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为目的,针对性的对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技能训练方法和内容、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就业指导、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加强。改变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满足企业用人要求。(2)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来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专业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核心专业课程。确定以能力为中心来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强化技能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将专业课提前,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课,(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05页)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可提前就业,缓解集中就业的压力。(3)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撰写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课程的校本教材并完善实训指导书;在进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撰写专业主干课的校本教材。完成适合本专业图册和主干课程的题库建设。建设几门校级精品课。(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6)校内、校外实训场地建设。根据培养目标,新建、扩建和完善一些实训场,为学生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成满足学生企业生产管理环境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层次实习要求实习基地。 加强产、学结合,通过参与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7)完善职业素质教育和就业体系。落实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让他们在专业教育时就传递怎样做人、做事的知识,在实践中严格要求,使之潜移默化。积极拓展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基地,设定专人负责学生就业和就业跟踪工作,并发动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参与。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将逐步完善有关配套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制度。

2.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职能,加强教学改革研究;

3.结合专业立项,做好本专业教学改革工作。

4.加强和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力度,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梓平。改革课程体系 加强技能训练 提高综合素质[J].青海大学学报, 20xx.

[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xx.

[3]王建平。高职《数控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

数控专业论文 篇七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教学方案,双师型教师

对职业院校《数控系统原理》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本人进行了探索。在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学生对数控编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从而构建行动导向的知识模块。在总结过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希望能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学好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获得理论基础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数控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没有生动的事例可以讲解数控专业,也没有经典的故事可供引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同时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例如:生动形象的比喻问题:刀具的补偿概念是数控编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学生对于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好像知道了,但是应用时就往往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深度上不够。 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述刀具的半径补偿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做比喻让学生不但记住指令而且能够理解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通过比喻不但使学生在思想上理解了刀具半径补偿的概念,而且由于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实际应用上更能灵活多变的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提高加工效率。 小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被引入到数控教学中,教鞭、粉笔盒、钢笔、书本、讲台等都可以作为道具,同时数控系统、数控编程中的很多理论都可以采用计算机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二、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合并数控专业,而是从知识体系上的融合,具体根据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的需要,设计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方式,以及融合的比例。例如有些课上实训后开始讲授理论,如讲授数控加工刀具时,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学生通过理论讲解并现场使用,马上就理解了原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实习教学是数控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数控加工牵涉到机床、夹具、刀具、工艺路线、切削参数及编程方面的知识,由于数控设备少,我们可先在普通设备上培训有关知识,避免一开始就就让大批学生涌向数量不多的数控机床,等到相关知识准备好了,需要进行程序运行时才上数控机床,这就大大减少了数控机床的工作量,从而缓解了设备不足的压力。因此,我建议实习应按普通机床加工(如普车、普铣)→仿真模拟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三步进行,其中,普车普铣旨在让学生掌握主要的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夹方法。训练其对不同材料,不同零件,采用何种工艺路线,及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及切削深度条件对工件的形位精度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切削加工参数和工艺路线制定的感性认识。仿真模拟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编程指令和机床面板的熟练程度,为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因指令不熟而损坏数控设备。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现有的教具进行多元化教学

在讲述数控编程时,我们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图纸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如果只用工件的图纸的话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图纸毕竟不能完全的把零件的所有特点表达的非常的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所编写的程序的加工结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在提供给学生图纸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已加工的工件的话数控专业,效果就比较好了。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需要将零件的图纸和零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程序运行的结果就是这个工件了,即省了很多时间对零件的特点进行讲述,又把被动的讲述变成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学会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特点确定加工方式,能根据工件的最后几何形状主动思考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解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件,但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却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换成主动思考的角度了。这一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方法,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数控教师进行再培养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数控专业又是一门工程实践性的学科,且发展很快,对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师而言,应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示范者。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这一环节的训练,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该专业的特点,在理论上还需加强专业学习,把教材钻深钻透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作到台上能讲,台下能做,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地把这一门课上好。而要做到这些,任课老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老师一方面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老师尽快向双师型过渡,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培养,更为重要。学校应尽量为教师的理论提高创造必要条件,争取多让老师参加社会或高校的理论培训和学术交流,让教师能熟悉和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在实践上,学校也应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操作,参加实习指导,为教师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条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数控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第一线为目的。数控编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数控专业,能够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够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忠实的愿望。困则思变,只有在不断的变化和尝试中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的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的探讨主题。

参考文献

[1]顾华。数控加工与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钱东东。实用数控编程与操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善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数控专业论文 篇八

论文关键词:一体化,数控,探索

随着越来越多高精尖技术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使用,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科技装备,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的数控机床的使用率还不如欧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凸现,数控机床的使用率将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随着数控机床普及率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大量懂得数控编程与机床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中等职业学校便面临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数控技术工人的新的挑战。

传统的中职数控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数控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相对分开,各成一体。导致学生跟着理论老师学完一个学期的理论之后,利用期末集中到数控车间跟着实践老师再学习实践。因为数控技术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积极性普遍不高。通常一本书的理论学完了,真正掌握的学生很少。而期末到车间实践的时候,很多学会的东西也已经忘了很多。这样一来,导致学生觉得数控技术难学,普遍抱有恐惧心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症结后,我校从2005年开学以数控专业为试点教育教学论文,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即把数控专业学生第二年所学的专业课分成数控车削技术、数控铣削技术、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若干素质技能模块。将这些素质模块全部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进,每一个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由一个老师全部完成。学生在学习每一模块时,先由老师讲解当天所学理论,学生掌握后就直接到车间实验室进行实践练习。经过近几年的试点,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显著改善。

但是随着这几年一体化教学的展开,其中的不足也在教学中显现出来。数控专业学生所学的素质技能模块彼此相对独立,学生由于个人兴趣不同等原因,往往只对其中的几个模块感兴趣,而对剩余的模块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学习过程中的偏科。这样一来,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便失去了意义。为此,我校机械系的教师以近五年一体化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对数控一体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我们从学生在技能模块学习中偏科的问题着手,分析学生偏科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学生个人的兴趣不同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致。因此,在假期中,我系老师积极探索,把学生第二学年所学习的若干模块进行了整体规划。以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两个模块为主线,把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模块的内容穿插在数控车削技术与数控铣削技术的学习中。

具体实施的步骤分为:首先,数控专业的学生升入二年级学习后,我系老师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素质技能模块学习前的动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动员大会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整个技能模块学习的总目标。总目标的实施依靠具体项目进行落实。具体的项目是由我系老师在假期中经过细致筛选,以数控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为考核依据,设计出的由轴类零件和平面轮廓零件组成的配合工件。通过把配合工件的内容分解,其中的知识点主要由学生将要学习的技能模块组成。接下来,学生在进行每个模块学习的第一节课里,专业老师都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学生所学模块在整个总体项目中所占的地位,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完成所分配的目标。

在CAD/CAM模块的学习中,老师会把学生要完成的总的配合工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首先从直观感受到学习完所有模块后所要完成的配合工件的造型。然后,老师会把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进行逐步分解,最终分解成学生所要学习CAD/CAM模块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白,通过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学习,逐步深化,最终才能完成整体的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学生通过对CAD/CAM模块中零件的实体造型有了了解后教育教学论文,在钳工技术的学习中,首先从要完成的配合零件的毛坯入手。老师发给每名学生原始毛坯。学生通过学习钳工技术的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研磨、测量等知识后,对原始毛坯进行加工,以保证在数控车削和数控铣削加工中对毛坯的精度质量要求。得到达到精度要求的毛坯后,学生就开始在数控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从数控机床的组成、基本操作、数控程序编制、自动加工和精度控制等知识点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学习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同时,同步开始电器与PLC的学习。电器与PLC主要包括各种电器元件、控制电路和PLC编程。而这些知识点恰恰涉及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电器控制部分。在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操作的同时理解机床动作的原理,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学生根据第二学年开始时的总项目介绍,逐步随着一体化教学的进行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总目标划分了若干小的模块化目标。当学生由于兴趣或其他原因完不成其中某一模块学习时,就会造成后面的模块学习无法进行,进而影响了整个总体目标的达成。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还引入了团队竞争,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当完成一个基本模块学习实践后,各个小组会进行评比排名。基于以上两点,学生在学习中偏科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往有大幅提高。学生考取两个或多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也有大幅提高。

事实证明我校在一体化教学中引入总项目引领各个分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尝试非常成功。但毕竟只是尝试,肯定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与完善。只有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始终立于国际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文堂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之我见[J] 职业教育研究,2004,2

[2]马春峰,于宏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