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县如何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

来源:范文范 1.73W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决定我们国家的未来。目前区县学校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推动中存在许多的实际问题,我们要从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创新资源、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来推动工作,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区县如何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

关键词: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

国际竞争的基础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渐趋复杂的国内发展挑战,必须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出发,强化并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决定我们国家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我市各个区县都在大力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工作推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该如何立足实际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经历就如何加强区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提几点肤浅的建议。

一、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差。根据中国科协2018年进行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虽然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6.2%上升到了2018年的8.47%),但是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这一科学素质水平仅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20多年前的水平,而美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达到了17%的平均水平。根据预测,即使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也只能到10%左右,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当前20%-30%的指标差距甚大。造成这一现象与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体系缺失密切相关,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因小考、中考、高考教育的短视而不断被压抑,一方面,科学教育仍然大量地停留在课程或学科阶段,缺乏课程之间的融合以及与实际问题的对接。另一方面,科学教育更多地让位于高考考试科目的教学和强化,狭隘的应试教育既忽视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也占用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此外,在高考指挥棒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都以争“分”夺秒的精神过度强化题海战术和考试技巧,无暇顾及更为重要却一时难以量化显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而这恰恰是科技创新人才最需要最宝贵的核心素养之一。

此外,我国在高中阶段的自然学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结业考试中虽然已引入实验操作的考核内容,但所占比例太小,而且考核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以机械的操作步骤和技能为主,因此无法真正检验学生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探究能力潜力和方法。这就必然导致相关课程标准中虽然明确倡导了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核心科学素养,但是由于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中无法有效检测,因而也就很难达到引导学生强化科学素养以及提升科学能力的既定目标。实际上,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涉及科学教育以及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在内的综合系统。但是,区县的中小学往往只将专门的科学教育课程纳入科学教育体系,在其他与科学思想、科学思维等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仍然停留在学科知识和应试方法的掌握上。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就出现了离开基础教育后的大量公民普遍缺失创新意识的这一状况。

(二)创新资源缺。从助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区县的科学教育还任重道远。首先是教师资源欠缺,目前,区县各中小学校尚无专职的科技辅导员老师。现有的科技辅导员老师有两类,一类是由校内的科任教师兼任,但受专业面的限制,不适合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一类是邀请校外的科技人员担任,通过其去联系校外的专业科技人员对学生加以辅导,带领青少年参加科技实践活动,但这不是他们的主业,受精力的困扰,大多数科技人员都不能全心投入;其次是设施资源缺。青少年在进行科技创新时,所能利用的文件检索、资料收集、实验场地、实验器材、样品制作、成果保护等资源比较欠缺。部分区县科技馆的建设落后,目前都还没有建立科技馆、图书馆的建设有点流于形式,受到资金的影响管理人员较少、每年的图书资源更新很少,公共科普网络建设基本没有投入。这就形成了青少年不能到科技馆参观学习、感受不到科技的氛围。正是由于这些创新资源的紧缺,青少年不能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和科技带来的进步和发展就不能激发他们应有的科技创新意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活动少。区县目前的科技创新活动除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外,少有有其它的科技创新活动,缺少了活动这一载体青少年没有施展的平台和机会,这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三)激励措施弱。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只有奖状,没得奖金。仅有很少作品能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得到高考加分优待。

以上问题使得区县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很弱。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我县作品创新性低,很多学生参赛作品实际是辅导老师所作。在创新能力上中学生不如小学生,存在“小时天才、长大平庸”的尴尬。

二、对今后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关健时期,青少年时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他们乐于观察周围事物,喜欢提问题,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当前,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而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一)构建青少年科教融合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立足学科教学主阵地实施创新教育。要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纳入教研安排,把创新教育融合到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并建立教研制度予以保障。要引导学校做好科技创新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工作,开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在学科教学的常规活动中强化学生创造、思维、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以科技发展史、优秀科学家成长史为主要内容和各种科技探究活动为基础的青少年科普知识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地方课程教材的建设与开发,鼓励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改革,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探索的基础上,参与研究与编写有特色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材和其他科普读物,每年评选并支持出版一定数量的精品校本科技教材,在全市中小学免费发放或推荐使用;每年开展一次科普校本读物评奖活动。推动新型教育技术在创新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全面加强实践活动课程。利用VR/AR/MR等技术手段,积极构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创新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各中小学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创新教育学习计划,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广泛建立科技社团或科技兴趣小组,积极开展以创新教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的育人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创新资源。基本资源与基础设施是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物质保证。实施创新实验室建设工程。将创新实验室建设纳入学校建设规划。新建学校须规划建设创新实验室,支持现有学校根据学校科创工作规划新建改建创新实验室。特别是支持农村中小学在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中建设科技馆、创新实验室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90%的学校建有不少于一个项目的科技教育创新实验室。建立区域性创新实验室联盟,形成联盟互动机制,提升创新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校外教育实践基地。选择配备先进科研设备设施的高校、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创客空间、STEAM教育基地等校外机构,作为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组建科教融合组织联盟,建立开放共享平台机制,充分利用基地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实验条件优势,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创造便利条件。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科技设施更新,加强对专职人员的培训,重要场馆要免费向学生开放:各中小学要建好、用好科技活动室,县上要建设科技活动中心;创造发明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区县财政可以预算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订购各类科技书刊和购置各种活动器件,从而较好地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证。

(三)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引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五大学科竞赛教学名师、在市内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建立学科竞赛教学名师培养、选拔机制,相应县级学会成立竞赛专业委员会,开展学科竞赛师资培训和学生学科竞赛辅导。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创新类社会组织,开展教师科技创新培训、选拔和学生科技创新辅导。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教师进修科技类专业课程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列入继续教育的内容,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辅导教育,并加强枝能训练,培养中小学的后备师资;成立科技辅导员协会,为科技辅导教师在工作、进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以稳定科技教师队伍,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工作作积极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和能力。围绕科技创新大赛、五大学科竞赛等国家权威赛事,构建区县科技竞创新赛体系,强化相关科技社团职能,加大对相关科技社团的支持力度。打造各级各类学生创新展示平台,围绕全市每年科技教育活动主题,开展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中小学生科技节”、“院士专家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开展自然观察、社会考察、科学探究、参观游学等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以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课题、科技小论文、小读书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六小”评比活动。实践证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但没影响青少年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巩固了他们的学习基础,开阔了视野,在这些创新活还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较高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学生。

(五)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教融合工作评价机制,成立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评价机构,建立科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科教融合工作评价,对各地及相关部门科教融合实施情况进行通报,各级教育部门要将科教融合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考核体系,学校要把科教融合工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体系,要建立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工作督促和评估。

突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在普通高中特长特色招生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市高中特长特色招生中设置科技创新类项目,增加科技创新成果项目设置,合理设置科技创新成果有效期限,合理确定科技创新成果采信证明材料,增加科技创新类学生的招生数量,提高科技创新类学生在特长特色学生招生名额中的占比,引导家庭、学校、社会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加快我市科教融合工作推进步伐。一是要建立更新市级、县级激励与奖励系列政策,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成果予以适度的激励,并逐步倡导形成新型的科技活动参与的价值观。二是科技部门要青少年进行成果的固化与转化。奖励及资助青少年申报专利,帮助其进行成果转化;三是对创新典型及创新激励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此来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热引领青少年踏上科技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现代化》

[2] 陶行知—— 《陶行知 创造教育思想 》

[3] 李建军.创造发明学导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钱明辉等.研究性创新—— 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KJ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