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精品多篇

来源:范文范 1.94W

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精品多篇

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篇一

摘要:

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男女朋友之间关系处理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刻不容缓。本文从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找到如何调试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调试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生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1]大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辅导员,应该积极正面的去教育引导,消除不良心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众效应,其实也是羊群效应,由于受群体的影响,个人的思想观念或者动作行为,向大多数人的方向变化。羊群的**很散漫,*时在一起也是胡乱地撞来撞去,一旦头羊动了起来,其他的羊就会不假思索地紧随其后,全然不顾前方有没有危险。其实,谈恋爱也一样,不管自己的理想与择偶标准,看见周围的同学***,就有一种抓紧谈恋爱的冲动,特别是同寝室的同学,彼此影响更大。据**,有16.8%的人谈恋爱是因为“别人都谈恋爱,自己不谈很没面子”[2].

二是追求虚荣。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大学里能谈上恋爱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是有本事、有能力的象征。相反,没有恋爱则是一种**的表现。特别是有些女大学生,认为有男生追求、爱慕、庇护,才表明自己有魅力;追求自己的人越多,越感到自豪、荣耀。

三是功利心态。读大学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毕业后又将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择偶标准日渐功利化,希望找到一个有钱有势的对象,以此来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他们把金钱和地位放在第一位,其它的基本不考虑或者考虑的很少。在大学生中,我们经常听到“和他(她)谈恋爱,我很满足,他(她)总是给我买一些贵重的礼物”“其实我爱的不是他(她),而是他(她)的金钱和地位,他(她)可以通过关系给我安排工作。”这里,爱情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了。

四是摆脱孤独和寂寞。一方面,大学生远离家乡和父母到异地读书,进入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渴望与人交往和亲近。如果这时有异性对他很好,就会很自然的把对家人的依赖,转为对异性的依赖上,以此来摆脱孤独和寂寞,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种情况女生多于男生;另一方面,大学生相对中学生比较**,学习负担不是很重,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有的学生因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而精神空虚,于是想找一个恋爱对象来摆脱空虚,寄托自己感情,这种情况男生多于女生。

五是安全需求。所谓安全需求,表现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如果这些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就会避免焦虑和恐惧。“当这种需要未得到相应满足时,它就会对个体的行为起支配作用,使行为的目标统统指向安全。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可能仅仅为安全而活着。”[3]当代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安全指数不高。正因此如此,他们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所谈恋爱的人身**。

2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分析

2.1生理因素

青春期是性机能发育成长期,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发育成熟,刺激脑垂体分泌性腺激素,促使生殖器官的性腺发育,从而分泌出性激素。性激素的主要功能在于刺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激发副性特征的发育。由于性激素分泌增多,性机能迅速发展,男()女开始强烈意识到两性差别和性意识的觉醒,通常称之为“情窦初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霭理士(HenryHavelockEllis)在他的《性心理学》中对爱情进行了生物学和心理学总结,他认为:“恋爱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双重的。第一重的发展是由于性本能向全身放射……第二重的发展是由于性冲动和其他性质多少相连的心理因素发生了混合。”[4]他的论述证明,爱情是在特殊的生物基础上发生的。

2.2心理因素

所谓爱情产生的心理因素,正如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对人类爱情所述:“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受人的遗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里所指的“遗传”是人的生理因素---性本能,后天因素是指建立在共同目标基础上的情感。具体来说,构成爱情心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异性之间的互相倾慕。一般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互相倾慕,异性之间的互相倾慕,是爱情产生的内在心理因素。

二是共同的人生观。主要表现为思想感情的一致,有共同的人生态度和志向。这是产生真挚爱情的关键。

三是双方心理相容。主要包括心理**、心理互补两个方面,这是协调恋人间关系的最好方法。心理**,是双方思想感情、心理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充分了解与适应。

四是遵循忠贞原则。爱情包含性爱和情爱两个部分,因为有了这两个因素,爱情也具有了排他性,忠贞便成了爱情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社会因素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们通过网络会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更新观念,**思想。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免不了会带来一些危害,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影响更大。我们在浏览网页时,经常会自动弹出一些低级下流、黄色颓废的不堪入目的图片,这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性**”和“性**”,进而导致大学生恋爱取向的错位,甚至会走上违法**的道路。

现实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可以在读书期间结婚,更不用说谈恋爱了。在校园内,卿卿我我的现象随处可见,这对于还没有男(女)朋友的学生而言,这无非是一种刺激,一种压力。为了摆脱形单影只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异性,甚至为了成功不择**。还有社会是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实用**、享乐**、拜金**不断对大学生进行侵蚀,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

3恋爱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3.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观是指大学生对待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以及对恋爱行为好坏做出的基本判断。[5]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首先,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双方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倾慕,渴望对方能够成为终身伴侣。互相给予、互相提高、共同追求、心心相印,这就是爱情之所以美好无比的秘密之所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收获甜蜜的爱情,那么在择偶时就应该按照“互相给予、互相提高、共同追求、心心相印”这个标准去衡量。金钱、**、地位不仅不是爱情的标准,有时候还会腐蚀爱情,使得爱情变质。谁都喜欢高富帅、白富美,但这不是爱情的第一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因为灵魂美的人更可爱。就像列夫·托尔斯泰(LevNikolayevichTolstoy)说的:“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3.2处理好爱情与各方面的关系

爱情与友情的关系

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异性朋友之间,亲密度超越了友情界限,就会向爱情发展;但是,如果恋人间失去爱情,那么友情是否还能存在将会是悬念了。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如果不得不在爱情与友情间做出判断或选择时,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去爱!爱情,不仅仅是诚实、坚贞、美好的,更应该是慎重、理智和严肃的。只有这种爱情,才能带来幸福和快乐,否则,还是选择友情继续吧!

3.3完善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加强挫折教育

恋爱并不都是甜蜜的,有时也会略带苦涩。比如:暗恋、多角恋、失恋等。暗恋只是一厢情愿,若要发展成爱情,必须向对方敞开心扉。若担心被拒绝,最好是先潜伏到对方的身边,通过观察搞清对方的情况,然后,再化暗为明,制造巧遇,寻找合适的话题,为以后相处开个好头。其实,一切暗恋要想有好的结果,最终都是明恋,必须有勇气向对方表白,否则趁早作罢。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不是三个或者多个。若一旦发生多个,应该冷静理智地去处理,立刻终止这种行为,急流勇退,切莫“脚踏两只船”。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3.

〔2〕林丽菲。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动机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1):53.

〔3〕马斯洛着。马斯洛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54.

〔4〕霭理士。性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97.449.

〔5〕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24.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篇二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由于独立性差和难以及时转换角色而引起的空虚、无聊、烦躁;由于不能正确掌握学习方法而引起的厌学、困惑;由于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引起性格上的孤僻及与人难以融洽相处;由于没有正确的恋爱观而引起的单相思、失恋;由于面临毕业时的择业问题而引起的焦虑、自卑等等现象。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着重从消除心理障碍和发展自身潜能方面入手,引导其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一、及时转换角色,积极适应生活

大学新生在读中学时由于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刚刚跨人大学校园很难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很难从中学生的角色及时转换过来,再加上他们对大学管理模式、学习方式、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方面的变化缺乏理论上的认识和实践上的体验,心理上对这种变化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对此,应帮助新生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使之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可以从引导新生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发展和完善自我方面着手。在帮助学生确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提醒大学生,其目标既应符合客观事实,又要符合自己的现实条件。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生活便会显得有意义。同时,当总的目标确立后,还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人努力的实际,把它分解成若干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有可操作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生活观念和习惯不尽相同,在一起生活学习,难免会有摩擦。因此,在集体生活中要获得集体的认同,必须尊重他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们和睦相处。

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无限增长与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之间的矛盾及特点,学习方法问题就成了摆在大学生面前的突出问题。大学里学科种类繁多,老师只起领路人的作用,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去自学。习惯于中学时代按部就班地被动学习的大学生,若不及时调整就会有学习困难,这对在中学时学习还好的大学生而言,心理上无疑是一个重创。许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投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一段时间后,即出现厌学情绪。

针对以上情况,首先。应从学习方法人手,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逆向思维学习法;创造性学习法;整体和部分学习法;合理地安排时间等。其次,要注重培养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最近结果不太感兴趣,但对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感兴趣),对学习任务理解越深刻,越易产生兴趣。最后,要明确的是,学习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活动,任何知识的学习、经验的获得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三、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与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校里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室友关系、老乡关系等等,对大学生而言,将以前相对单纯的交往模式打破了,现在面临着怎样主动与他人建立人际互动关系的问题。很多人在观念上一时转变不过来,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障碍。或过于羞怯自我封闭,或自以为是成为孤傲一族,尤其在遇到人际挫折时,不知如何是好〕面对个体的人际交往障碍,要帮助学生找到症结所在。

大学生人际交往往往出现两个极端,即要么自卑感特重,要么自负感特强。自卑者一般表现为忧郁、孤独、退缩、避让,不敢主动交往,怕当众出丑,怕失去自尊和面子;自负者往往表现出过分的争强好胜,自负的学生大部分是因害怕暴露内心的软弱和自身的某些缺陷,而总是采取盛气凌人的姿态加以掩饰所致。这两种极端的表现都是由自卑感引起的,对此,教师要“长善救失”,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发现并培养自己的优点。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庞杂纷争的大千世界,又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认识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即易做出成绩、获得成功。

另外,在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接纳。只有善待自己的人,也才能善待别人。所以还要学习一些社交礼仪、社交技巧方面的知识,在了解不同风俗人情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我们要求在与人交往时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调整心态,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四、正确面对感情,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培养爱的能力

大学生谈恋爱作为客观存在已不容忽视,但多数学生由于没有建立健康的婚恋观,在两性交往中跟着感觉走,存在的问题也相应增多。从两人相识后的互猜心态到相恋后的相互适应;从单相思的焦虑到失恋的痛苦,个体往往由于自尊心的缘故不愿向人倾诉自己的苦恼,积累的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许多不良后果。由此,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培养健康稳定的恋爱行为,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这首先体现在对爱的能力的学习之中。也就是说要想获得爱的能力必须不断学习,充实、提升自己。其次,在恋爱中要保持人格的独立性。因为独立性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有独立人格的人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使自己轻易改头换面,他们首先拥有的是对生活的信念以及充实的生活,之后他们才拥有爱。因此,若想获得完美的爱情,必须保持个性的独立。最后,要能理智地对待恋爱挫折。恋爱挫折的主要表现为失恋。失恋后,可以用“理智调节”、“转移调节”和“激励调节”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五、调整心态,主动出击,克服择业障碍

由于客观现状及主观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等原因,就业现状往往不尽如人意,如很多毕业生表现出择业前信心不足,焦虑不安,择业后又对自己的选择心有不甘,觉得可能还有更好的机会被错过了,更有甚者面对用人单位的拒绝、失望,表现出愤怒,缺乏理智,做出过激行为。

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具备的心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视社会现实。“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决定了人是社会人,人离开社会将无法生存,更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只有了解社会现状,才能更好地正视社会、适应社会,进而发展自身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我国就目前来说,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又不可能使每个人都非常满意。供需形势也不平衡,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和第一线急需人才。另外,我国的就业市场还不太规范,还需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自主权扩大以后,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些都是社会现实,大学生应该积极面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第二,敢于竞争。当今时代,竞争机制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学习生活一开始,同学之间便开始了学习成绩的竞争,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绩,升人好的中学和大学。到了大学阶段,竞争更加激烈,评三好学生、评奖学金、评优秀毕业生、推荐研究生等无一不和竞争联系在一起。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只有敢于竞争,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敢于竞争,就要有积极的竟争意识。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要敢想、敢说、敢干,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竞争,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性格、爱好,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第三,放眼未来。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虽是双向选择,但由于种种原因,学非所用的事时有发生。有不少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要么是专业不对口,要么是专业对口但地域偏僻或工作在基层,再者就是地域优越但专业又不对口。对于这些问题,大学生应有充分的估计,要从长远计议,正视现实,适应现实,放眼未来。要看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是自己生活的起点,只有全身心地投人其中,才能使自己成长、发展、充实、满足,从而实现人生的目的,实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大学生最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大展宏图。

第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要及时修正自己的期望值,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出击,即使是一再失败也要讲究策略,一味的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只要正确了解社会、正确认识自己,认准自己的位置,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

以上是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提出的几点建议,我们认为,问题的解决应该着重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手,使其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激励等几个方面。良好的自我意识表现在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有恰当公正的自我评价;有深刻丰富的自我体验和有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自我激励状态。

第二,有稳定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需要满足与否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如果需要得到满足,即易产生积极良好的激动状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易产生消极低落的激动状态。大学生稳定的情绪情感状态应该表现在对其深刻的理解上和能清晰把握及主动控制方面,所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即此意。

第三,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能充分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行动服从社会的要求,且在行动中不轻易接受外界影响,也不拒绝一切有益的意见。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遇事能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及达到的方法,能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作决定。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在执行决定时能坚持到底,在行动中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坚韧的毅力,勇往直前,顽强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能克制住自己的恐惧、懒惰、害羞等消极的情绪和冲动,不论胜利还是失败都能激励自己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篇三

1.1恋爱观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恋爱观是指人们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在择偶标准、情感处理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看法和认知以及对待爱情的行为倾向方面的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肯定了“现实中的个人”是一切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也是有关社会历史理论的出发点i。恋爱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社会价值体系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

1.2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指标分析。研究微信聊天工具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与道德教育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恋爱观的维度进行分析。

(1)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爱情与道德是相伴而生的,爱情是基于的道德之上的,在中国具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道德观念了。通过微信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可以在用户在不见面的情况,使双方能够自由的交流。从理论上讲,这时候双方的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更纯粹,由于微信信息沟通功能的便捷,彼此的关心与问候得以实现,更容易建立起双方之间的精神依赖。

(2)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从文化程度的角度来说大学文化还是比较高的,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深度还算比较高的。微信作为社交网络交流工具,其重要特点是“社区化”,对某一话题的探讨与共同关注,是双方有进行继续交流意愿的基础,而这其中往往是对品德、兴趣、性格的考虑。

(3)恋爱目的。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人,由于学习的压力,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逐渐趋于成熟,大学生对恋爱的目的也有很大的改变。少了以恋爱为游戏的态度,对恋爱的目的也趋于单纯化。在利用微信添加好友时,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或者手机QQ上的好友,这样添加的好友都是自己认识的,对于大学来说无论是出入寻找“比翼双飞”的“小伙伴”,还是学习与人相处的目的,这些功能帮其实现。

(4)婚姻家庭观。传统的恋爱观认为,恋爱是以结婚为前提的。因此,对恋爱观的考量必须包含其婚姻家庭观。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其他人相比还是较多的,其对婚姻家庭观大学生更趋向追求结婚为目的、对待婚姻男女双方更要忠诚。在目前的微信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网页发图片、附文字记录自己的恋爱生活,这些内容也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而这些文字图片资料会成为记录,这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婚姻观的形成,即婚姻意味着忠诚和责任。

2、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的现状调查分析

2.1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针对A市3所高校的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而研究对象必须是有过通过微信交友成功经历的大学生,从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恋爱的目的以及婚姻家庭观四个方面来调查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二是选取A市对应的3所大学高校的男女大学生和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的方式来了解老师对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与道德教育问题的看法。

2.2调查结果

2.2.1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总计发放500份问卷,回收了470份,回收率94%,剔除回答不完善的问卷后,有效答卷456份,问卷有效率达97%。调查结果如下(见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可通过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积极影响,总体赞同比例占74.08%,而在恋爱观的四个维度当中,大学生认可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最大的是对恋爱对象的选择,占82.38%,其次是赞同对爱情的认识的影响占73.91%,而认可微信影响大学生对婚姻家庭观以及恋爱目的表示赞同的比例分别是73.89%和66.13%。从二级指标来看,对性格合拍的恋爱对象表示赞同的大学最多,这个比例高达91.23%,其次是有共同志趣这一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占89.62%,对寻找学习的动力这一选题表示赞同的最少,只有58.13%。

3、道德教育视角下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措施

3.1通过微信互动平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各方面的信息的传播和传递不再是单项式模式,它已经被一种精心搭建的互动和分享的平台所代替。在此平台上,媒介的接触越来越人性化。因此,微信作为聊天工具中的一种,其对道德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传统的道德教育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利用微信传输图片、文字的功能向学生传输教育的思想,无面对面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然的交流环境,以减轻面对面交流的压力。在微信环境中,思想教育者也可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状态、个人的恋爱观等信息,为学生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利用微信从“大众”向“聚众”转变,针对学生遇到的个人为题通过微信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增强大学生对特定的道德教育信息的信赖度,使微信作为载体传播和推广思想教育工作。

3.2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在谈论大学生恋爱观的时候我们也是否真正想过怎样才能改善和完善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在现在大学生的恋爱中,大学生懂得恋爱是志同道合的人的一种相互欣赏,在双方互相谅解与彼此忠诚的前提下真正的做到文明爱情。所以在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教育中我们真正做得是需要对大学生恋爱观的一种引导。把现在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道德融入平时的思想教育之中,以传统灌输与现在的教育方式相结合这样对于大学生来说会起到很有成效的效果。在这种教育中不仅要让大学生们感觉到恋爱的严肃性,更需要在这种引导之下使得现在的大学生们懂得恋爱不单单是一种权利,更要使现在的大学生们懂得恋爱需要两个人要以高度谨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爱情。爱情双方是平等的,所以在恋爱的过程中,现在大学生需要懂得自由不等于放纵,恋爱不等于束缚,在恋爱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天长地久不单单需要两个人无尽的厮守,更需要在正确的实践做正确的事,认识到学习为学生的本位,今天的学习是明天厮守的保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