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破裂的影响与思考

来源:范文范 1.46W

摘要:中苏关系由密切走向破裂,源于中苏两党在国际形势、工人运动和对斯大林的评价等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并反映到各自的发展战略中。发展战略的矛盾导致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最终导致同盟关系的破裂。从更深层次上看,中苏关系破裂是各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后,在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缺少理论创新与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中苏破裂的影响与思考

主题词:中苏关系 破裂 影响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同苏联结盟,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线一边。这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中苏结盟前十年,中苏两大社会主义国家,曾经相互支援和合作。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了156项大型工业项目,帮助我们建设起一个工业基础。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仅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中国也从各方面大力支持了苏联。在此期间,中国和苏联两国人民的友谊得到了很大发展。为什么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并最后走向分裂呢?

一、中苏关系破裂是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

首先,中苏关系恶化首先源于不平等的国家关系。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都来源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苏联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不是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各国共产党都得到过苏共的指导和各种援助。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以苏共为核心,形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苏联从历史文化上也继承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时表现得尤其明显。比如在产业体系上要求其它国家按照苏联的设计来发展,未能照顾其它国家的民族情感和利益。这一点在中苏关系上也有充分表现。例如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就非苏联本意,其当时是想继承与原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在中国的坚持下才签订了新的条约。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的表现,与帝国主义的表现如出一辙,深深刺激了中国。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从60年代中期起,中苏关系恶化了,“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

其次,中苏关系破裂也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原本没有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问题,其中随着资本主义高级阶段演变到共产主义国家是要消亡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是在不断探索中建立的,一方面受到共产主义政党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旧时帝国主义争霸中处理国家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与束缚。

第三,中国共产主义实践的自信也加剧了中苏关系破裂

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走了与西方社会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路,在一个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掌握了政权,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见解,并且获得了成功。这些有了中国与苏联谈判中据理力争的底气。随着中国道路的成功,对殖民地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强大影响,增强了中共在国际共运中的地位与话语权。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取得了与美国直接对抗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自信。

同时,受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对帝国主义损害中国利益有强烈戒心,同时又有复兴中华的深刻使命感,因此其独立自主的发展理念与苏联的社会主义一家为首的大家庭模式,具有内在冲突。

二、中苏关系破裂的影响巨大深远

中苏关系破裂是中国谋求自身在国际上和共产主义阵营中更高的地位的必然结果,其影响也是复杂的。

一方面从短期看,对于当时经济尚不发达、基础建设尚不完备的中国来说,是有很大弊端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直接影响当时的国家经济发展。由于中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苏联援助基础上的,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援华苏联专家1390名,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12个协定和两国科学院签订的1个议定书以及343个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废除了257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这使当时的中国工业化进程几乎停顿,大量基本建设项目停滞,国民经济发展失衡,直接叠加并扩大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1961中国经济增长为-31.0% ,1962 为-10.1%。

二是中苏论战是意识形态上“左”与“更左”之争。这使得苏联在意识形态上更加僵化的同时,也是导致中国出现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这也使得中国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上极左化,经济建设上单一化,错过了世界经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飞速发展期,1967 年经济增长为-9.6% ,1968年为-4.2%,人均GDP更是长期徘徊在200-300美元。同一时期,美国GDP增长率为9.2%,苏联人均GDP为1789美元。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不仅远落后于西方,也落后于苏联和东欧。

三是争夺共产主义领导权空耗国力。领导权之争使得中国在极端贫困的状态下,仍然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无偿大力支持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国,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负担。自1954年至1978年,中国向阿共提供援款75笔,协议金额为100多亿人民币(其中一般物资占28%强,军事物资占43%强,成套项目占25%强,现汇占2%强),阿成为我对外援助受援国人均数额最多的国家。1950-1978年中国共援越200多亿美元,兑换成黄金现在价值约五万多亿元人民币。1967年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5%,1972年达51亿多元,占财政支出的6.7%,1973年上升至7.2%,超出发达、富裕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但是,这种建立在意识形态而非国家利益上的支持,并没有产生长期有效的国家关系。例如1978年中越关系交恶

另一方面从长期看,中苏关系破裂也促使中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民族复兴之路。

一是更早地摆脱了苏联模式。从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开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就探索摆脱苏联模式。随着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及随后发生的十年内乱,从反面给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教训和教育,使得中国更早反思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近,改善关系,率先走上了全面改革开放的道路,避免了苏东悲剧的重演。

二是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苏论战期间,双方都是根据自以为是的公式和标准来衡量、鉴定、批驳对方的。正如邓小平在跟党内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 “一个党评论外国兄弟党的是非,往往根据的是已有的公式或者某些定型的方案,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 就算你用的公式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也难免犯错误。”正是在对历史教训汲取的基础上,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显然与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中苏破裂的教训具有密切关系。

三是全面树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间外交关系。通过总结过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绝不能凭借大国大党地位,称王称霸,对别国搞什么意识形态争论,去干涉别国内政。同时,正是因为汲取了中苏破裂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我们党才形成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项党际关系交往原则。80年代末,苏联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之际,由于我们有过去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正确的方针和作法,处理好了中苏间国家和党际关系,以后又比较顺利地过渡到中俄关系,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波折。

总之,深入研究中苏关系破裂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能够更清楚今天中国道路的来之不易,更需要珍惜国家与民族的独立。

参考文献:

【1】刘克明:《中苏关系40年的历史教训》,(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1期。

【2】朱瑞真:《中苏分裂的根源》,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编《战后中苏关系的走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3】骆晓会:《论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之恶化》,(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4】蒲国良:《赫普晓夫与毛泽东的性格冲突与中苏大论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5期。

【5】孙泽学、唐年新:《中苏同盟破裂根源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6】冯春龙:《论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求索》2003年第3期。

【7】〔俄〕库里克:《苏中分裂原因与后果》,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2000年版,第607页。

【8】曲星:《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的战略、理论与利益背景》,《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l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