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学论文多篇

来源:范文范 2.6W

生活化学论文多篇

生活中化学论文 篇一

一、日日相伴的化学品——食盐、碘化合物

我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它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Na+和Cl-在体内的作用是与K+等元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Na+与K+、Ca2+、Mg2+还有助于保持神经和肌肉的适当应激水平;NaCl和KCl对调节血液的适当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开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胆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里的钠盐和钾盐形成的。此外,适当浓度的Na+、K+和Cl-对于视网膜对光反应的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一化学的《碱金属》)

碘化钾、碘化钠、碘酸盐等含碘化合物,在实验室中是重要试剂;在食品和医疗上,它们又是重要的养分和药剂,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碘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正常人体内共含碘15mg~20mg,其中70%~80%浓集在甲状腺内。人体内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生理作用通过形成甲状腺激素而发生。因此,甲状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机能,均与碘有直接关系。人体缺乏碘可导致一系列生化紊乱及生理功能异常,如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地区,全国约有四亿人缺碘。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提供含碘(碘的化合物)食盐和其他食品(如高碘蛋),井水加碘,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等,其中以含碘食盐最为方便有效。1991年3月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2000年在中国大陆消除碘缺乏病。(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一化学的《卤族元素》)

二、人生五味子之一——醋(酸)

醋的化学名字叫乙酸,分子式为CH3COOH。醋不仅是一种调味品,而且还有很多用途:1、在烹调蔬菜时,放点醋不但味道鲜美,而且有保护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因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2、在煮排骨、鸡、鱼时,如果加一点醋,可以使骨中的钙质和磷质被大量溶解在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体对钙、磷的吸收率。3、患有低酸性胃病(胃酸分泌过少,如萎缩性胃炎)的人,如果经常用少量的醋作调味品,既可增进食欲,又可使疾病得到治疗。4、在鱼类不新鲜的情况下,加醋烹饪不仅可以解除腥味,而且可以杀灭细菌。5、醋可以作为预防痢疾的良药。痢疾病菌一遇上醋就一命呜呼,所以在夏季痢疾流行的季节,多吃点醋,可以增加肠胃内杀灭痢疾病菌的作用。6、醋还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将室内门窗关严,将醋倒在锅里漫火煮沸至干,便可以起到消灭病菌的作用。7、擦皮鞋时,滴上一滴醋,能使皮鞋光亮持久。8、铜、铝器用旧了,用醋涂擦后清洗,就能恢复光泽。9、杀鸡鸭前20分钟,给鸡鸭灌一些醋,拔毛就容易了。10、衣服上沾染了水果汁,用醋一泡,一搓就掉。11、用醋浸泡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达到除垢的目的。12、夏天毛巾易发生霉变而出异味,用少量的醋洗毛巾就可以消除异味。(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二化学的《烃的衍生物》)

三、自愿吸食的毒药——香烟

从化学角度介绍一下吸烟过程中产生有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危害。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1)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这些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3)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4)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均有致癌作用。(5)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6)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最近日本学者研究表明,烟雾中还含有迄今为止已知物质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二恶英"。它们会引发和恶化各种疾病,例如,癌症、肺炎、气管炎、高血压、骨质增生、各种心脑血管病、哮喘以及不育等病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全世界每年约有10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道粘膜容易受损,吸烟的危害性更大。据调查,小于15岁开始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高17倍。所以,我国中小学生守则规定学生不准吸烟。(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二化学的有机物中贯穿)

四、学习的助手——笔

1、铅笔芯是由石墨掺合一定比例的粘土制成的,当掺入粘土较多时铅笔芯硬度增大,笔上标有Hard的首写字母H。反之则石墨的比例增大,硬度减小,黑色增强,笔上标有Black的首写字母B。

2、圆珠笔:油墨是一种粘性油质,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类物质)、矿物油(分馏石油等矿物而得到的油质)、硬胶加入油烟等而调制成的。在使用圆珠笔时,不要在有油、有蜡的纸上写字,不然油、蜡嵌人钢珠沿边的铜碗内影响出油而写不出字来,还要避免笔的撞击、曝晒,不用时随手套好笔帽,以防止碰坏笔头、笔杆变型及笔芯漏油而污染物体。如遇天冷或久置未用。笔不出油时,可将笔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在纸上划动笔尖,即可写出字来。

3、钢笔:笔头用各含5%~10%的Cr、Ni合金组成的特种钢制成的笔。铬镍钢抗腐蚀性强,不易氧化,是一种不锈钢,该种笔的抗腐蚀性能好,但耐磨性能欠佳。

五、生活中得力助手:

(一)、除去衣服上的污渍:

下面向您介绍几种常见的污渍的简易的除去方法:

1、汗渍:方法一:将有汗渍的衣服在10%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涤。方法二: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2、油渍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待汽油(或酒精)挥发完后油渍也会随之消失。3、蓝墨水污渍:方法一: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蓝墨水污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方法二:将有蓝墨水污渍部位放在2%的草酸溶液中浸泡几分钟,然后用洗涤剂洗除。4、血渍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热则不易溶解,因此洗血渍不能用热水。方法一:将有血渍的部位用双氧水或者漂白粉水浸泡一会,然后搓洗。方法二:将萝卜切碎,撒上食盐搅拌均匀,十分钟之后挤出萝卜汁,将有血渍的部位用萝卜汁浸泡一会,然后搓洗。5、果汁渍新染上的果汁渍用食盐水浸泡后,再用肥皂搓洗。如果染上的时间较长了,则可以用洗汗渍的法一。6、铁锈渍:在热水中加入少许草酸,搅拌,使草酸全部溶解,将有铁锈渍的部位放在草酸溶液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肥皂搓洗。7、茶渍将有茶渍的部位放在饱和食盐水中浸泡,然后用肥皂搓洗。

(二)、水壶巧除垢

1、将空水壶放在火上,烧干水垢的水分,看到壶底水垢有裂纹时,将壶迅速取下放到冷水中,壶底水垢因热胀冷缩而脱落下来。2、在烧水的壶中放一团口罩布,水垢会被口罩布吸附,壶上就不易结水垢了。3、烧水的壶中有了水垢,可放入一些醋,再加水,烧开一会儿,水垢可除去。4、用铝壶烧水时,放一小勺小苏打,烧沸10分钟,水垢可除去。

(三)、快速彭胀馒头

在面粉中加入适当的白醋(CH3COOH)和苏打(Na2CO3)使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彭胀,松软可口。化学反应请大家想一想?

此外,通过高中化学理论中,还可鉴别“真丝”与“人造丝”、鉴别真假金银、食品中的防腐剂、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等。

总之,生活处处有化学。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留心观察,在生活中学习到知识。今后,让我们继续为“高中的化学理论在生活中应用”累积知识。

参考资料:

1、高中《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2、《高中化学学习指导与训练》,鹭江出版社。

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 篇二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厚重的理论基础上的,没有严格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就无法发展到今天,也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育之上需要理论,而在理论知识则需要方法论去解析,最后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手段上。也就是说,高质量的教育,是通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的。高中语文教育也是如此,没有良好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教学活动就会显得苍白,这也是为什么存在教育理论的原因。而当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进行教学时,也必须要在符合一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如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进行。所谓建构主义,其实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关于知识与学习的理论,主要研究什么是认识以及个体如何认识的问题。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教育就会存在不同的取向,如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观、学习观等会存在差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建立在个体对事物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在素质教育观下,发挥教学双方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题中之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的方式进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下是笔者在建构主义下的一些教学方法探索:

一、强调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

所谓学习,其实就是对自己尚未清楚或者了解的事物进行探索,从中学到相关的知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面对陌生事物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别是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处于个人意识的觉醒时期,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但是这种主观色彩往往会被应试教育所压制,因此,在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在个人知识结构的组织上,缺乏主动性和意识,这样的知识框架不是僵化的是就极易散架的,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下,应该要注意对学生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而这就涉及到本文所讲的建构主义,也就是“怎么认识”的问题。对高中学生而言,如何去认识问题,是学好知识的关键,而学好知识的关键就是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对高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引。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课本及自己对事物的观点权威化,不要给学生“老师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观点”的想法。如,教师在讲解《离骚(节选)》中,会对屈原的人格给予强烈的正面解析,教材本身也是对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正直人格进行赞颂的。但是,如果教师把这样的观点,强化输出到学生那里,学生就会失去自己的观点,就会认为课本上和老师,及一些练习资料中,都是这么说,然后答案就是唯一。教师应该引导学进行个人思考,学生从个人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解读,去认识的现象一定要重视,如有学生问“如果屈原得到重用,那楚国就会强大,那在当时的情况下,楚就会侵略其他国家,此时,生灵涂炭,屈原是否想过?”或者有学生问“屈原投河而死,始终也是愚忠。”对于这样的个人见解,教师是不应该否定的,毕竟这是学生建构个人认知的前提也是开始,对学生个体思考能力帮助极大。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各种观点进行融合,对问题进行两分法处理。这样学生在得到个人思考的同时,也在建构个人认知方法,也吸收了他人的观点,这无疑是帮助学生建构个人知识体系的良好开始。

二、鼓励学观察生活,从生活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知识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而要学习知识,就得从根基做起,就得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的观察和认知中,去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积累个人认知的素材,这是学生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去看待问题的,解决“如何认识”的关键。语文,不是问题教学,但是,语文却是充满想象,也充满疑问的学科。对语文而言,自由和开放是其特性,语文不像其他学科,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答案之分,很多时候只是认识深浅和是否合乎道德伦理之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语文知识开放化,就必须保证学生认识基础的多样性。也就是说,教师为了让学生避免模式和教条化的学习,应该让他们从个人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从个人生活视觉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认知的方向。但是,前提是教师要进行正确的指引和制约。如在学习《我的五样》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把文本内容当成参考向学生进行解读,而不能以“模范”、“典范”的角度出发,这样会抹掉学生个体意识,也会让学生的知识构建模式化,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从中自身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思考,观察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以此确立个人生活和学习目标,确立个人认知之上的“未来计划”。

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 篇三

关键词:心理学;情境认知;职业教育

情境认知理论在研究中存在多视角,而心理学视角下更加关注教育情境,即如何从学习情境建构中实现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此,可以将情境认知理论作为研究基础,从现有的认知学习实践中,将知识与活动、教育过程等作为情境认知的主要条件,利用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来丰富教育情境,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

一、情境认知理论中的学习方法

1.心理学中的活动理论与认知

认知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知识源自活动和情境,而习得的过程是从运用中来理解并掌握。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从知识的抽象与真实情境的联系中,以活动为背景,从文化情境构建中来传递知识,让学生从活动参与中来把握知识的内涵,学会运用知识。可见,从心理学来审视情境认知理论,从知识与语言发展一致性上,就语言所处的情境来组织教学内容,利用词语来构建不同的语境,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情境。同样,在这种条件下,学生从概念的理解中来认识原有的意义及变化,并从知识的活动中与情境的认知中来发展知识。环境成为知识形成的背景,也成为认知指向性的载体,能帮助学生从学习和使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2.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与认知

情境认知理论将学习看作是文化适应的过程,特别是从儿童心理学发展来看,通过有意、无意的观察与实践来接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如各类社会群体意识、信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文化,构成了周围环境文化体系。知识与文化是关联的,知识是对周围环境文化的反映,并在社会成员间的内部交流中形成。从文化、活动、概念之间的关系来看,学习的过程是基于文化情境来完成,而脱离了具体的文化情境,就无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学校教育环境来看,学校本身是文化环境的主体,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学习的直接因素,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模式下完成学习活动,接受形式化的测试和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从文化环境的适应中来激发自主性,更不能从学校教育中直接运用知识,尽管学生通过了考核,但并未真正获得知识的应用能力。

3.认知学徒制的心理学认知方式

学校教育实践将知识作为抽象而固定的文化本体,通常认为与教学活动、知识环境的关系不大,如学徒制教学模式将知识和学习作为核心,注重对学习情境的依赖,强调从具体的社会及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实践能力。也就是说,用真实的实践情境贯穿学习活动。心理学将学徒制教学看作是概念知识与事实知识相互关联的过程,从知识的工具性以及教育活动中的典型例证说明,探析概念与真实知识的关系,以此引导学生从多变的情境中习得知识,而这些多变的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还能从知识、概念建构中,从问题、事实的关联中构建知识网络,增进学生对教育活动的参与与认知。从学徒制教育实践中探讨活动情境与学习过程,主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养成上,关注认知与元认知技能,特别是具体学习经验的掌握,并利用专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知识的内化,在观察与实践中培养能力。

二、情境认知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1.职业教育要注重情境创设,突出项目化课程

从知识的产生及发展来看,真实的文化情境及具体的活动是构建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方向。知识源自活动并植根于真实的情境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职业教育目标及办学方向上考虑知识情境的真实性、结构性特点,并从课程知识的组织上明确职业教育的教育准则,体现职业教育与具体工作过程的联系。如在以项目化为主体的教学课程组织中,利用不同专业中的“项目”来建构教学情境,从项目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上明确具体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职业特点,融入知识情境,增强学生在真实情境世界中的知识体验。

2.建构职业教育情境,突显真实性

心理学中的情境认知理论注重学习主体与学习情境之间的多向互动,而学习者要从参与教学情境中来适应文化。因此,参与学习成为情境构建的关键,学习者要从情境参与中来获得经验,并在知识内化中及与不同学习主体之间的交流中来完成意义建构。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立足活动情境,学生参与教学环境,两者在共同参与中发现他人经验,如结合工作过程、项目任务等活动,在交流、协同、互动中锻炼职业能力,学习工作方法,培养工作能力。

3.借鉴学徒制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情境化思维的形成

学徒制教育模式是基于具体的教育活动,利用情境化教学思维来强调学生认知心理的养成,特别是通过师徒的共同参与,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学生元认知技能,师傅要从具体知识情境中分解知识和思维策略,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及练习,从知识运用中获得有效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师傅通过反思教学,从问题情境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及独立学习,启发学生从观察、参与中发现问题,特别是借助分段学习情境,将知识进行不同层级的建构,实现由易到难的递进提升,让不同学生在具体实操中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生活化学论文 篇四

新教材的编写中也体现了很多生活化的因素。如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从关注营养平衡、促进身心健康、探索生活材料、保护生存环境四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和相关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认识到化学发展对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的促进意义,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如选修2“化学与技术”模块从走进化学工业、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发展、化学与技术的发展四个方面,结合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常见化学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大有裨益。在其他模块中,也都渗透了生活化教学的思想,很多图片的情景创设是源于生活的,教材的“学与问”栏目中也提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化学,资料卡片、课后阅读资料中介绍了与化学有关的职业、化学材料的用途,等等。有的课的标题就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选修6第四单元课题二“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等等。

2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过分突出生活化情境创设,甚至流连忘返,没有及时提炼教学问题,导致喧宾夺主。比如在讲酯的知识时,有的教师播放了很多品种的花还有红烧肉的图片,足足花了五分钟导入,只是为了说明花和红烧肉中的成分是酯类物质。这样的导入就是不成功的,过多过长的生活化情景淡化了知识本位,这样的导入也不具备深入思考研究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用熟悉的生活情景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起到导入新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上课做好铺垫,而不是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地在臃肿的“生活化躯壳”里寻找需要的信息。教师应适当应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体验生活与知识的联系,感到学有所用。没有充分发挥生活化情境的作用,浅尝辄止,或为了生活化而凭空虚构,滥用情境。生活化教学可以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前导入、概念讲解举例、实验说明分析、课后作业布置等等。但很多老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解不到位,应用不灵活,基本就是用教材的情境导入后就没有深入挖掘,没有提出课程教学与教学相关的需要探究的问题,有虎头蛇尾之感。当然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生活化教学,如一些原子的结构特点、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电解总方程式的配平等内容,就是记忆性强或要求大量练习掌握技巧的内容,应该多花时间讲解并练习巩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生活化当成公开课甚至常规课的万能钥匙,为了赶时髦,体现新课程理念,就牵强附会地将所有内容创设成“生活化”;甚至凭空虚构事例,有的还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左,引起学生质疑,课堂效果反而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将生活情景自然巧妙地镶嵌在知识讲授中,避免突兀感。

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生活化学论文 篇五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生活中化学论文 篇六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