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文化的误区和落实(精选多篇)

来源:范文范 2.66W

第一篇:谈企业文化的误区和落实

谈企业文化的误区和落实(精选多篇)

谈企业文化的误区和落实

文化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任何事情都带着文化的细胞,当然这个文化细胞,它的老实人说真话谈企业文化 我这几年已经做过将近600场的培训,接触过不下1000位企业家,深度拜访过近200家企业,前后做过40多家企业的顾问,我非常遗憾地发现,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是非常片面的。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常常理解为简单的三个东西的相加:一是老板提出的一个口号,二是企业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包含着老板的个人好恶的一些故事,三是企业的各种员工文化生活的活动。老实说这种理解过于肤浅,它跟管理不搭架。企业文化是什么,不需要用定义来解说,只需要说一个现象就够了,企业文化好比植物的土壤和人呼吸的空气,植物生长有土壤,人活在空气里,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企业文化的存在完全符合全息理论特征。大家知道中医的耳针技术,一根小小的银针只在一个耳朵上扎,你身体的任何部位的不适,都可以通过扎耳针得以解决和缓解。一个人的耳朵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人身体各个部分的相关信息。企业也一样,企业任何一个细胞,都负载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企业做任何一件事,都能体现出你企业的文化特征。如果有比较好的管理意识,希望投资同时带来管dna是什么呢,就是你这个老板的个人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做事风格。咨询公司来为你做企业文化,那只能是扯淡,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咨询公司只能帮助你做文化提炼的工作,帮你用一些工具,适当修饰、提炼、总结,或者格式化。

真正的企业文化,不在于概括得多漂亮,也不讲究时髦而人云亦云。我非常奇怪一件事:中国人开始都讲“又快又好”,有一天晚上,突然全国人民都改成“又好又快”。我就奇怪了,中国人怎么这么聪明呢,一天全部改过来,真的搞懂了吗?不可能,哪能全国人民一晚上全部搞懂了,直到现在,我相信还有人没有完全搞懂。冯仑的书,题目叫《野蛮生长》,我不管这个书的内容,就看这个题目,绝对是“又快又好”的思路。有的行业一开始就是跑马圈地,就是铺摊子,就是占领制高点。

其实,中国确实有大批的企业存在严重的小聪明的文化,走捷径,找秘诀,从来就不认为企业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它自己成长的经历和过程。曾经有人头头是道地跟学员讲要把梳子卖给和尚,我一直认为这纯粹是小聪明。你可能卖出了一把“和尚梳”,唤起了他对红尘对过去的恋情的回忆,你卖成了,但是能说明什么,能说明这是营销吗?只能能说明你简单的忽悠取得了一次成功,但它不是营销;就算你卖了一百把梳子给和尚,和尚拿回去,作为庙里的“香客梳”,转卖给香客,或者配着香一起卖出去,你成功了,但是它仍然不是营销,因为营销是在为顾客解决问题,和尚本来就不应该带着香和梳子去做买卖,这本身就不是和尚的价值,你把一个企业的营销引进了一个死胡同,引进了一个违背道德的方向,所以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你也不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组织;就算你卖出了一千把“功德梳”,让所有在寺庙捐钱的人都能拿一把梳子,这仍然不是营销,你把世俗的文化引入了佛门,你离佛越来越远,你玷污了佛堂,所以你没有干好事,更不要说你这是事业。

在企业管理上也一样,如果自以为聪明的去寻找提高效率的捷径和绝招,往往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对效率的伤害,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它内在的规律。这样,不仅白白浪费了我们追求的时光,也使我们距离科学管理越来越远。在企业管理当中,简单和复杂,总是相伴而行的,当我们总是把事情处理的很简单,或者想的非常简单的事情,最后我们的管理反而复杂起来。你越老老实实,越勤勤恳恳,越本本真真地做人做事做企业,你才有可能成功。小聪明可以获得一些利益,而放弃了大智慧的追求,放弃长期沉淀式的思考和自悟,你就离道越来越远,所以道家经常讲一句话,知识越多,离道-

越远。你以小聪明的方式获取很多的知识来忽悠这个世界,你当然离道非常非常的遥远。我认为,中国企业,首先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但你首先必须抛弃这种小聪明的捷径,因为这样是做不长久的。要考虑公司的文化是什么,你要对企业文化的长久性、持续性作思考,符合社会的道德方向去思考。

企业文化天天都在说,所有的企业都在谈,几乎所有人都挂在嘴上,但是真正懂的人实在不是太多。一个企业的文化,其实用不着罗嗦,也用不着怎么漂亮,关键是你认准的东西是不是你真的这么想,也就是说你是否口是心非。目前为止,我看到过最漂亮的一条标语只有十二个字,“把路放在心上,把心放在路上”,一家高速公路企业写的。虽然从文学上来讲,这很不像真正的对偶句,甚至不能叫对联,但是这种东西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如果真的这么做,这家高速公路公司的文化就太高了。所以,企业文化不是你说的写的够漂亮,关键是你口心一致,而且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保持协调。

第二篇:结合中山烟草实际谈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结合中山烟草实际谈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中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谭政更新日期:2014年3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 颜色:浅 深 红| 打印】

烟草在线专稿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一些成功的企业开始了“以文化管企业”的实践,“文化”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股重要力量。在烟草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形式不同的文化元素,且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重点也不一样。自国家局2014年下发《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以来,行业内各相关企业纷纷加快了企业文化建设步伐,打开了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广东省中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中山烟草)坚持“为了企业,源于员工,不等不靠,自主创新”的原则,围绕建设“精品中山烟草”发展主题,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创新道路。笔者作为企业的一员,见证并参与了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下面,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误区。

一、企业文化建设常见误区

(一)将企业文化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的识别系统(cis)

企业识别系统(cis)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提炼理念、提出口号、规范行为、统一标识、组织文体活动等等。cis系统的成功构建,能很好地凝聚人心、提高士气,有效地改善组织效率,能使一个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其他企业,凸显企业的个性,因此往往有人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cis。其实,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cis的建设必不可少,但它并非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因素的总和,它表现为cis但又高于cis。因此,cis仅是企业文化的传递途径之一,是将文化内涵外化的其中一个载体而已,将它等同于企业文化是片面的。

(二)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建党原则,也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的制胜法宝,直至现今,思想政治工作仍在行政机关、军队、国有企业等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烟草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确定正确发展方向、引导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等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同属于思想意识形态的范畴,都在员工的思想中得以体现,因此有人将上述两者等同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政工工作,或者将文化建设纳入政工工作范围,通过政工工作即可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这种观点明显混淆了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政工工作主要解决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它的范围、作用与企业文化有相交之处,但并不完全相等。

(三)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老板文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就是领导者文化。对于部分私有企业来说这也许说得通,因为私企的老板从自身的追求出发去创业、闯业,其个人价值观、人格魅力等贯穿在企业存在的全过程,

企业是其追求个人理想的实体媒介,这些企业的文化受老板个人思想影响很深,是在老板的个人价值观直接指引下形成企业的文化。但在国有企业,特别是烟草企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而是以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己任,“两个至上”就是烟草企业共同的、最大的追求,而且领导班子会因任期届满而变动,种种客观因素决定了烟草企业文化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领导的意志。

(四)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

一谈到企业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开展文体活动,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组织活动相对简单,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同时也传递了诸如团结、协作、拼搏等信号,从而使很多人将企业的文体活动简单地等同于企业文化。或许,有些人在概念上不一定会将两者混同,但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将文体活动作为主要工作去抓,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工作,使得企业文化单纯地表现为各种文体活动。诚然,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不可忽略的载体,将文化理念揉合在文体活动中,通过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予以传递,使员工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内化,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宣贯、落地。但是,如果将企业文化完全等同于文体活动的简单相加,又是存在部分取代整体、片面取代全局的误差。

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还表现在领导论、模仿论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误区,究其成因都是由于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引起的,都具有认识不完整、执行太单一的共性。

二、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经过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了解,对几大主要误区有了较为深刻认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中山烟草详细规划、系统部署以避免陷入误区,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能更好地突显成效,下面结合具体工作浅谈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一)领导重视,正确导航

上面谈到企业文化不完全等同于老板文化,但领导重视又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正确处理领导意志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度”的问题。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中山烟草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积极参与。2014年是中山市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年”,在年初工作会议暨企业文化动员会议上,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分别上台讲话,明确提出了“借文化提升活力,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的工作要求,从而吹响了系统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号角。局长、总经理周亮同志多次在大会上阐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文化建设的目标,从宏观上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各领导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工作,周亮局长(总经理(来自好范 文网:))亲自为企业之歌作词;在文化建设攻坚阶段,分管副局长亲自担任攻坚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圆满开展攻坚工作;在文化理念构建阶段,领导班子与攻坚小组召开座谈会,分别就理念框架提出了各自的设想,而且详细阐述了所主张的文化基调的内涵,对中山烟草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构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领导的躬身参与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全过程,但领导又并非“一言堂”,而是在确定了基本方向后,交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具体工作,领导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建议,并积极参与其中。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山烟草建设出了真正来源于企业、贴合于企业的文化,避免陷入领导文化取代企业文化的误区。

(二)以我为主,不等不靠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又回归企业,因此,在当前开展系统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要从自身需求出发,以内部队伍为主要力量,以外部力量为辅助。不能依赖专业咨询公司全盘包揽,更不能在聘请咨询公司后就当起“甩手掌柜”,任其天马行空,自由发挥。

正是由于牢牢把握住以我为主的宗旨,中山烟草企业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从“精品中山烟草”调研到企业文化建设攻坚,从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到企业之歌创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是由局(公司)内部员工集体、自主完成。

在“精品中山烟草”调研阶段,局(公司)成立了课题调研小组,对中山烟草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调研小组根据局长、总经理周亮同志首倡的“精品中山烟草”发展构想、“小城市有大作为”的定位,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工作,形成了一份八万多字的《“精品中山烟草”课题调研报告》,成为“精品中山烟草”系统工程的重要参考。2014年8月,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遭遇瓶颈,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解决文化建设主要困难,局(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课题攻坚小组”,以年轻大学生为骨干成员,经过4个月的攻坚工作,顺利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搭建起“和·博”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自主创作企业歌曲《和·博之歌》、策划举办局(公司)首届企业文化节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山烟草企业文化建设进程。

(三)系统规划,有的放矢

要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自身需要怎样的文化、怎样去建设文化、分哪几个步骤实现文化建设目标,要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好详细的规划,而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扎堆开展同一类型的活动,否则很容易陷入将单一类型的工作等同于企业文化的误区。

在摸清企业文化现状,确定文化建设方向后,中山烟草及时制定了《中山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对今后三年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推进步骤、主要工作措施等进行了规划,并规定了每年年初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当年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系统部署,以保持文化建设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在这种工作系统性思想的指导下,中山市局(公司)将2014年定为“企业文化建设年”,印发《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顺利地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攻坚、举办首届企业文化节、创作企业歌曲《和·博之歌》、出版《企业文化手册》、举行企业文化成果发布会暨首届合唱比赛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四)全员工程,集体参与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发展历史的积淀,它最直接体现在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当中。在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子,以全体员工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将其打造成为一项真正的全员工程。中山烟草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十分注重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共同打造属于每一位员工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多次组织员工座谈,通过积极的探讨、思想的碰撞,使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在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得以体现。各种文化建设活动都将员工的参与度、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以人为本,全员响应。

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将企业内部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文化共识提炼出来,通过多种载体予以再现,进而使其得以升华,在加深员工认同度的同时,发挥文化的无形约

束力、指引力,使企业的管理更为高效、企业的运作更为顺畅,从而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实践过程。当我们牢固抓住这一本质,顺应形势发展,想方设法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便能避免陷入误区,而驶上快车道。当前,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快展开,中山烟草的实践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我们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定能取得更大进步,全体干部员工的智慧和汗水定能浇灌出更加美丽的文化之花。

第三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浅谈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s)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又称公司文化,组织行为、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使得西方世界乃至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一大批美国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为了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秘密,远赴日本进行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美日两国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其文化背景导致的企业文化的不同。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以醒目的标题报道“企业文化”,掀起了全球性的“企业文化热”。1984年,企业文化传播到中国,很快得到了中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认同和响应。成功的企业必然得益于成功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企业文化,原因在于先进的企业文化比落后的企业文化更能适应竞争的要求,更具有生命力。在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我想引用一个亲年学者的阐述:“这里的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人们对利润的心理;不是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感情;不是管理活动,而是造成管理方式的原因??总之,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般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在素质,是企业员工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培育起来并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企业文化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关系定位也体现出了文化对于企业运营的重要性。虽然现在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搞得如火如荼,但是企业对企业文化管理的认识有所欠缺,导致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更愿意关注能够带来切实利益的方面。以致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管理出现了误区。

第一,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贴在墙上的口号。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就是给企业做几条响亮的口号,或者仅仅是提炼一些晦涩难懂的企业理念、信条。然后把它贴在墙上,写在纸上,喊在口上。企业文化没有与企业战略、企业远景目标相结合,没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没有落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上,始终高高的浮在空中,称为虚无缥缈的口号。

第二,企业文化不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常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国有企业当中也要有政工部门,负责开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目的还

是增强员工对于党的信仰,能够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企业文化则要基于企业战略,要支持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要指导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所以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第三,企业文化不只是文体活动。文体活动对改善企业员工身心健康,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却不等同于企业文化,只能说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体现之一。

第四,企业文化不等同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企业需要有一个形象识别系统来传播企业文化。严格意义上来说,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管理理论,而是基于美学基础之上的一种企业形象宣传手法,它的本质还是以企业的对外形象为主。所以,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不能画等号的。这些种种误区归纳起来,其实就是认为企业文化不能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充其量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附带品。其实,企业文化虽然不是企业做事的方法或工具,但是却是企业做事的准则和思路。这个准则和思路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决策的各个方面,这个影响是强大的、决定性的、可感知的、可测量的。

那么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文化应该是什么,它是如何起到作用的。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企业文化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文化也可以作为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因为,两者有着一种共性:无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是企业文化,都是不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代替的。比如麦当劳的“麦当劳叔叔”,的小丑形象赢得了世界各国小朋友的心,而成年人更倾向选择成熟的肯德鸡的老头“桑德斯上校”,可口可乐公司,凭借在二战期间服务美军的特殊历史文化,使得可口可乐遍布全球。虽然,此后有过许多企业模仿他们,甚至在产品的质量上几乎能跟它们抗衡,但是最后还是没能存活下来,追究其原因,不难让我们感觉到,吃麦当劳的汉堡是在享受着一种文化氛围,它是不能被其它快餐所取代的,当你喝着可口可乐,你会觉得你很时尚,其它牌子的可乐它就不是正宗的可乐,这就是文化的效应,而也正因为这种文化的效应,后来的百事可乐,虽然可乐的

质量跟可口可乐的质量几乎是一样的,也不得不通过大量品牌广告效应才能占得市场一席之地。

对于企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以及企业文化如何为企业赢得竞争力,我想举个成功企业的案例来说明一下。

日本的sony公司成立于1945年,当时的“索尼”资金只有500余美元,人员不过20多人,是一个手工制作的小作坊,但是经过近60年的发展,索尼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电子设备制造公司,旗下70多个子公司,共3000多家工厂分布在17个国家,拥有14万多名职工,年销售额高达上百亿美元。sony之所以成功,其中一点就是其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索尼创新型的企业文化首先体现在技术创新,从晶体管收音机到md机和具有独特性能彩色电视机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索尼一直是全球电子技术创新的先导者之一。也正是凭借自己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才有了“索尼产品永远是最新的”商界美誉。

索尼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更重要地是体现在管理者的“技术创新”上。索尼公司的技术创新的战略决策和持续实施在根本上是公司领导决策者战略管理的结果。作为索尼公司的领导者盛天昭夫很早就认为:索尼公司的技术创新是管理者创新的一个延伸,公司管理人员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为了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索尼改进了一些日本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比如实行终身雇佣和年工序列制度,职工按年龄、工龄计算工资,逐年提刑薪。这种制度带给索尼的结果就是员工的无限忠诚和源源不断的先进技术的出现。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需要重新审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踏实加强企业文化管理,真正的从文化里要效益,从文化里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

第四篇:跨越企业文化认识误区

跨越企业文化认识误区

文/郭剑(北大纵横)

“文化”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着认识误区。企业应学会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容,并发挥出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来。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不少企业开始了“以文化管企业”的实践,“文化”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重形式、轻内涵,存在着认识误区。如,有些管理者误将企业文化视为企业精神,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传统文化,混淆了企业文化的本质等。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是管理的生命线,因此,企业应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容,避免陷入认识误区,并发挥出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来。

误区一: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形象识别(ci)

现阶段国内不少企业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形象识别。基于这一认识,这些企业将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看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这也正是它们在言及企业文化时必谈“mi、bi、vi”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在社会上作为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信仰等等内容。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同的价值理念和受此价值理念指导的行为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并不完全等同于仅仅是表象,是初始,是局部。企业文化建设从ci入手是可以的,但如果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ci设计,则设计出来的企业文化难免会成为一种对外对内的摆设。但是企业文化不是秀给别人看的,有哪个优秀企业的文化是作秀做出来的呢?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过去28年里连续赢利的航空公司。尽管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只有一个理念:“以爱构建的航空公司”,但难得的是这一理念得到公司数十年如一日

的坚持,并且从ceo到普通员工都对这一理念身体力行,从而使消费者更充分地感受到这家公司“爱的氛围和爱的行动”。

误区二:企业文化是全员文化

企业文化最终应成为被全体员工共同接受和遵守的价值理念、行为机制和行为模式。然而,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并非全体员工,而是企业的核心领导人。可以说,企业文化便是企业家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背后总有一位或几位优秀的企业领导人。

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企业文化的形成呈现出由核心领导人向核心管理层、中坚力量、普通员工逐层推进的特点,这点在创业型企业中尤为明显。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核心领导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为核心领导人所大力倡导,而普通员工更大程度上是对这个核心企业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以及在既有基础上对它的延续和发展。

柳传志、张瑞敏、王石、李东生在各自行业被看做是教父级的人物,联想、海尔、万科、tcl的企业文化都被深深刻上各自领导人的印记。柳传志的“拐弯理论”、“屋体理论”等成为联想文化的精髓;张瑞敏的“球体爬坡论”、“出海理论”、“赛马机制”等哲理性思考成为海尔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文化;王石的职业经理人理念造就了万科令业界瞩目的职业经理人文化;李东生的“大道无术”成为tcl不事张扬之中节节取胜的法宝。

误区三:就企业文化论企业文化,将文化孤立于战略、组织、团队之外

一个公司由优秀到伟大,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组成要素便是公司文化,而使公司文化能有效发挥价值的关键在于公司战略、组织、团队的有效支持。孤立地谈论企业文化,将其脱离于公司其他管理元素之外;大而统之地认为文化无所不包,不需要其他管理元素的支持;在不明确企业战略的情况下便可以完成企业文化设计,在管理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等都是眼下我们见怪不怪的现状。

成功的企业无不是战略、组织、团队、文化四个要素的有机融合与互动。其中,文化是公司的价值核心和理念精髓,是制定公司战略、构建公司架构、指导团队建设的理念基础。文化必须落地,而文化落地需要一整套的战略和制度支持,需要被团队真正地理解、接受、认同和实践。战略、组

织、团队、文化形成企业的四个支点,它们有效构建起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且相互之间必须相互适应,相互匹配。离开战略、组织、团队三个维度的有效支持与协同,文化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被尊为中国企业界教父的联想集团(3.57,0.01,0.28%)总裁柳传志将管理的核心要素归纳为“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其中“带队伍”的核心便在于以文化塑造团队,足见战略、团队、文化相互配合、有机统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误区四: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设计

许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请人设计出来的,设计的语言越漂亮越好。基于这种思想,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将设计作为核心,追求语言的华丽,追求口号的响亮,这也正是为什么十个企业中有六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雷同的的原因。

其实,企业文化是对企业领导人和企业员工价值理念的深层发掘和提炼,而非不着边际的空洞设计;是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积累而成,并由企业核心层向外围逐渐延伸、扩展,最终为企业员工所接受;企业文化并非语言越漂亮越好,越拔高越好,企业文化不仅要叫得响,而且更要用得着、分得出、立得住;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设计环节的重要性远远低于实施环节,不能有效实施的设计必然是失败的设计,具体的设计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始终不辍地、持续一贯地对企业文化加以坚持和实践,要反反复复地、不厌其烦地对员工进行宣导和贯彻。

以联想和万科为例。联想文化中“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办企业就是办人”、“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等看似有点“乡土”的语言却是联想文化的特色,是联想文化的精髓,是联想人所津津乐道的文化。同样,万科远远超脱于企业自身之外,在房地产业大谈利润、空谈品牌、奢谈文化的背景下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倡导“健康丰盛人生”的理念,最终造就了万科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尽管并非有独特企业文化的企业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企业一定有文化。在这些成功企业的文化中,既找不出设计的痕迹和华丽的语言来,也找不出与他人雷同的地方。这些企业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文化成为了它们独特的象征。

误区五:企业文化建设是职能部门的事情,领导人不必过多关心

多数企业的领导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自己关系不大,只需将其作为一项工作分派下去即可。但事实上,离开了领导人的核心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

领导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码发挥着三个核心作用:

一是领导人所认可的企业的价值理念、目标设定、战略思考、经营动机、管理方针等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领导人应当成为企业真正的精神领袖和形象代言人,就像我们谈到联想必然想到柳传志,谈到万科必然想到王石一样。

二是领导人应当身体力行地向员工宣导企业文化的精髓,推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实践。企业应当通过高层—中层—基层的顺序逐层感染和影响员工,使企业文化的根基越来越牢靠。三是领导人应当亲自推动建立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体系。

杰克-韦尔奇为我们提供了以文化认同为依据,选拔、培养、使用和激励人才的绝好例子。根据他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按照对公司文化的认同程度、实现目标和取得业绩两个维度将人才分为四类,根据类别确定四类人才的不同去向。第一类人才对公司文化认同程度高,并且能够完满地实现工作目标和取得优秀业绩,毫无疑义属于公司的明星类人才,应当放手使用和给以充分激励。第二类人才虽然能够完满地实现工作目标和取得优秀业绩,但由于对公司文化不认同,应当毫不犹豫地及时放弃。第三类人才既对公司文化不认同,又不能有效实现目标和取得业绩,毫无疑义应当放弃。第四类人才虽然不能有效实现目标和取得业绩,但对公司文化认同程度高,应当加以培养,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促使其向第一类人才转化。

误区六:企业文化的“唯变论”与“不变论”

在企业文化“变”与“不变”的问题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误区:一是将企业文化奉为圭臬,认为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甚至每一个理念、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不应当被改变。二是认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企业的一切都应当不断改变,企业文化当然也不例外。

在誉满全球的企业研究力作《基业长青》中,对企业文化的变化与否总结出了八字真言“保存核心,刺激进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当始终保持不变,该书所研究的18家著名企业中都虔诚地保持着它们的核心理念,它们的核心价值基础坚如磐石、始终不变。部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已经历百年而一成不变。同时,这些企业在稳保核心理念之余,也展现出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不断改变却不会有损于其所珍视的核心理念。

例如:惠普核心理念中的“尊重和关心每个员工”、沃尔玛核心理念中的“超出顾客的期望”、波音核心理念中的“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默克核心理念中“我们从事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3m核心理念中“尊重个人的首创精神”等均是这些企业恒久不变的部分,但是所有这些基于核心理念指导下的非核心做法却是不断改变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当保持不变,而除了核心价值观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可变并必须改变的。

第五篇:企业文化培训的误区

企业文化培训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企业或者公司实体,对新招进的人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课件内容中肯定有“企业文化”,比如什么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人才观价值观等,其实这些都是企业总结出来的硬件教条,在对新人的培训中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作为施训人员首先是自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反映的是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①从本质上说,它包括职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等;②从外在表现上说,它包括各种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娱乐联谊活动等。

企业文化由三大要素结构,即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制度文化要素、企业精神文化要素。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培训时应该从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来培训,因此施训人在培训企业文化时一开始就是一个错。那么怎么样给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呢?

首先是让新员工了解公司的产品或者作业流程。当一个实体招进新人后,我认为不需要急于给他们做企业文化培训,即便你辛辛苦苦的培训了也起不到什么效果,没有什么作用,他们压根儿也体会不到。你想呀,新人刚进入你的公司,他们对你的公司什么都不了解,你就培训企业文化的经营宗旨经营理念的,什么玩意儿,新人根本体会不到。首先应该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产品或者作业流程,熟知公司有哪些产品,简单的作业流程是什么,他的起初工作是做什么,做这些工作需要哪些简单的工作技巧和方式方法,我认为这是培训最起码的第一步。

其次是交给他们怎么做人。作为一个企业或者公司实体,新人的到来他们并不了解工作环境,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新公司,他们的很多东西都是非常理想化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区别是很大的,比如有的新人一进公司就表现得非常个性,可是别人总认为这个人不合群,而他自己也想不通错在哪里;或者看到公司一点不如意的地方,就认为你这个公司很不规范甚至很黑什么的,工作中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影响退队势气。

其实每个企业的人文环境是不一样的,但是做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因此对新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首先是培训产品公司产品和工作流程以及简单的方法,其次就是培训新员工怎么样做人。新员工先要学会做好人,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待新人融入你的团队后,就应该开始做能人,充分展现个人才华,发挥出个人专业才能,成为队友眼中佩服的适合工作岗位的能手。

再次才进入真正的企业文化培训。新人一般工作到2到3个月后,对你的企业或者公司实体应该是有所了解了,认为不适合自己发展的造就逃之夭夭了,留下来的基本都认可你的公司了,也有了一些工作体会和感受了,这个时侯再进行真正的企业文化培训,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参观公司生产线、搞一个活动竞赛等,让这些新人带着一份亲人般的爱心,以及一颗对亲人的感恩的心来学习企业的宗旨、经营理念、用人观价值观等,才能使你的文化培训效果产生巨大的作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