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贵在创新(精选多篇)

来源:范文范 2.15W

第一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贵在创新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贵在创新(精选多篇)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贵在创新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谈一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和创新问题。

关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若干认识和实践问题,第一,是我们对企业的属性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底什么是企业?企业是通过生产有效的产品服务,以收抵支取赢利的经济组织,目的是生产利润。但是今天,我们从仿生学的意义上再考察一下,我们发现企

业同时也是生命的机体,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希望、有追求的生命体。作为一个生命体,它存在的目的,就不是单一的生产利润、生产产品。企业存在的目的,我认为它是生产快乐、创造幸福的组织。作为一个生命体,就不光是有一个物质层面的东西,它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因此,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看看企业,就能理解我们做文化的一个最本质的东西。企业有追求,企业有理想,企业有愿景,所以我们需要做文化。既然我们把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有它的遗传基因的,企业的这种遗传基因是什么呢?我们说企业的遗传基因,就是企业的文化。日本人曾经对100年来进入前100家的大企业作过分析,发现大企业生命的周期,平均不到40年、30多年,为什么有些企业,做到了50年、80年、100年,而另外一些企业只做到了20年、15年?虽然规模做的很大,却只是昙花一现。为什么企业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企业的寿命长短,不取决于企业的资本,不取决于企业的技术,也不取决于企业意识的市场,而取决于企业一直灌输的信念、某种价值观、某种风格某种传统、某种习惯、某种经营特色、某种管理的特色,而这些实(敬请期待本站推出更好文章:)际上就是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大家可能会说,你这个定义太抽象了。关键要理解这个动态平衡系统,它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动态平衡。这三个要素第一个是技术力,所谓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技术的要素。当然我这里指的技术包括先进的技术、特有的工艺流程、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经营技术、先进的供应链,都属于大的技术力范畴。这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个与技术力相适应的还有管理力,管理力是促使技术更好发挥作用的一种力量。从总体评价我们中国的企业,现在技术力和管理力水平还不相适应,我们管理还落后于技术。所以有些经济学家判断,假如说中国现在的管理力水平达到今天的技术力水平,我们的劳动生产力大概还有3到5的提升空间,说明我们管理力还比较落后。管理能够使人和机器之间产生更好的匹配,使企业内部的资源达到最优的整合,产生最大的效能,这就是这种力量,所以它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要素。我记得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以后,阿波罗计划的一个负责人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使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登上月球,实现人类最伟大的的梦想,我们为此项工程没有发明一项崭新的技术,只是把人类已有的航天、航空、火箭、电子技术很好地整合起来的结果。他为这个工程没有发明新技术,而是把已有的技术管理起来了。当时美国政府投资400亿美元,动员了12所大学研究机构参与研发,数10家公司参与研发制造,最后实现了人类的梦想。这是靠的管理力。那么光有这两个力量够不够呢?不够。第三个,就是我们今天谈到的文化力。文化力是推动技术管理不断创新的力量,是内在的一种精神推动力。大家说这个东西是虚的,关键还要看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我想不是这样的。在当今这种信息化的社会里,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会过时,管理的力量也是会转移的,不可能长期持有。只有不断去创新、更新技术,优化管理、提升层次,才能使企业保持基业常青,所以这就是文化特殊的力量。

我想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有这样三个要素所构成的,技术力、管理力、文化力,三者相互适应,处在不同层面,有机组合,动态平衡。这种力量形成以后才是你想拆也拆不开、想带也带不走、想溜也溜不走的这样一种力量。当然这种力量不好模仿,也是其它力量所不能替代的。

第三,文化力与执行力的问题。我们很多人说,文化怎么能变成具体执行的东西?文化怎么落地?我只想讲一点,我们做企业文化,搞文化建设,是想确立我们企业的愿景,我们的信念、我们的追求、我们的智慧集合起来,我们的精神、作风这些东西,这是文化的东西。文化力必须延伸为可执行可衡量的目标、标准、规范,最终我们规范高效地执行目标、标准、规范,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变成执行力。所以我们有些文化理念的口号如果不能延伸,不能变成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目标、标准和规范,就是空洞的。所以我想文化力最终得变成执行力,否则的话起不了作用。

第四,知识所有文化与资本所有文化的关系问题。这也是近来我们在很多企业当中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家知道,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成长,企业当中的权力关系在发生变化。知识所有者在企业权力关系中的地位在上升,资本所有者相应地在企业权力关系中的地位在逐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贵在创新

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

邮政事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主要经营国内和国际邮件寄递、报刊等出版物发行、邮政汇兑、邮政储蓄、邮政物流、邮票发行等业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国内惟一同时拥有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

中国邮政

于大连市南部海滨风景区南端,是一个以海洋动物展示、表演为主,集旅游观光体验、科普教育、文艺演出、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海洋公园。建园十年来,老虎滩海洋公园从大连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大连旅游界的旗舰品牌,这都得益于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活动中凝结、积淀起来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力量,也就是我们独具特色的“虎滩文化”。如何突破企业目前发展的瓶颈期,把老虎滩海洋公园做成一个国内领先、世界著名的品牌;又怎样让员工认同企业的这个发展理念,建立起统一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用企业文化力去推动海洋公园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因此,把企业文化提升到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地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创新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观。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是以海洋景点旅游服务为主的服务型公园。公园旅游服务设施有极地馆、珊瑚馆、海兽馆、欢乐剧场、四维影院、鸟语林、侏罗纪、海盗村、游船观光、空中索道、海上飞降、滑水表演等精品项目。年接待游客在200万人左右。海洋公园的战略定位是:“跻身世界级海洋公园的最前列。”这一战略定位的形成,是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园经营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它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前瞻性,因此在公园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极大地鼓舞了职工热爱公园、建设公园的热情和斗志。公园制定了“海洋旅游服务型公园文化”建设战略,提出海洋旅游服务型公园文化,是以海洋景点旅游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形成旅游服务共同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公园文化。它是公园在旅游服务管理经营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第二,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

海洋公园一直致力于运用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指导公园的改造建设,使公园的景点建设和旅游服务等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地向前走,成为同行业的骄傲。公园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先后被大连市授予先进单位、旅游先进单位和“大连十佳景区”称号,荣获辽宁省建设厅“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辽宁省“五十佳”景区称号,荣获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点)、建设部“全国风景管理区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实践表明,企业观念新了,就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企业只有常变革才能够“成长”。去年,我们根据公园的环境变化和公园内部的变革,适时地对公园文化进行了创新。制定了公园新的战略目标:跻身世界级海洋公园的最前列。公园的发展战略是:重塑虎滩新形象,多元互动,全面发展。公园精神是:大海无边,兴园无限。公园核心价值观是:团结、敬业、创新、优质、诚信。还有公园道德理念、公园服务理念等,形成了公园新的理念体系。为公园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开拓进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规定了行动准则。

第三,企业文化创新要培育一支富有爱心的职工队伍。

公园文化建设表明,“爱”就是力量,“爱”就是创造力。以公园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实现富有爱心的职工队伍建设。“团结、敬业、创新、优质、诚信”是职工队伍的精神支柱,“创建一流景区,提供一流服务”是职工队伍建设的目的。而这所有的一切,可以用一个“爱”字来诠释。一是“自爱”。它体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精神。例如,公园园区管理所的保洁工郇庆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不怕困难,就是在摔伤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工作。她说,我是公园一名职工,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汇集成团队的力量,形成公园不断发展的动力。二是“互爱”。它体现了职工之间互相帮

助、互相关心、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精神。例如,鸟语林有个大龄青年,公园领导多次为他牵线搭桥,终于使他喜结良缘,婚礼也是公园给操办的。再如,园务部职工张富智患肝病,病情十分严重,曾一度昏迷,不省人事。治疗过程中,共花去十多万元医药费。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全园职工捐款3万余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为了使帮助特困职工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公园建立了“爱心互助基金”,以职工捐款、公园行政补贴的形式保证正常运转。三是“关爱”。关爱就是对人的关心爱护。例如,公园游艇公司常年资助特困学生上学,其中共产党员宋永利一人就资助了4名学生。票务部、机关也先后资助了多名特困学生上学。尤其是公园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资助一名特困学生读完大学。另外,公园还投资20万元建起了极地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失学儿童有书读,让更多的困难孩子有人关爱。爱使公园增强了凝聚力,爱使公园形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职工队伍。近几年来,公园上的新设施、服务的新项目,在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工作下,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并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系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总经理

第三篇:文化建设贵在创新

朱铁志:文化建设贵在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全党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题、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号召全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继经济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重要决定之后,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用一届中央全会来研究部署文化建设问题,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它明确透露出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一贯原则,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在为高增长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奇迹相比,我们的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互联网上,汉语信息所占比重很小,我国内地生成的网络信息比重更是微乎其微。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整个世界文化格局中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真正具有世界影响的还谈不上,文化“走出去”战略依然任重道远。在国内,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并没有自然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素质和文化水准,在一些地方和一部分人中,还呈现出反向发展的趋势。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见死不救的冷漠心理、肤浅庸俗的审美趣味,呈现出有所蔓延的态势。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就整体而言,与迅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不相称,与我国日益强大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与人民群众对两个文明齐头并进的热切期待不相称。文化的发展如果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表明发展的严重失衡,而且预示着价值失范、道德失落、社会失序、人民失信。如果这样的担忧成为现实,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再高,又有什么意义。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重新确立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规范,不仅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是亡羊补牢、桑榆未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将这一命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使这一“共同思想基础”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高度认同、自觉践行的实际行动,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普遍奉行的行为准则,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创造,使之通俗化、大众化,简单易记、朗朗上口,沉淀为人们的“本能”和“潜意识”。

这需要思想理论工作者艰苦的劳动和精心的创造。文化建设贵在创新,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创新离不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自觉是前提,自信是过程,自强是结果。正如云杉同志所说,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历史进步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始终坚持文化的自觉、自信,才能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种“自觉”和“自信”源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源于我们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源于我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认同;源于我们对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相连、理性吸收;源于我们对外来文

化的科学扬弃和兼容并包。相信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创造,我们一定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进程中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第四篇:浅谈创新国有科技型企业文化建设

跳出误区 突破盲区

——浅谈创新国有科技型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范畴,标志着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纵观国内外诸多实例,从国外比较著名的大公司如lbm公司到近年来业绩辉煌的国内知名企业如青岛海尔等,无一例外地都有一套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勿庸置疑,企业文化及其建设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然而,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怎样创新建设企业文化等等,对于我们正处于转型期的国有科技型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且是一个应深入思考亟待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转变观念:跳出误区,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企业文化”一词,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老字号的国有大企业来说并不陌生。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股企业文化热席卷全球,并引入国内,再度成为我们国有企业关注的焦点时,企业文化这个曾经视为国有企业传统政治优势的精神文明领域的概念,已进入经济管理学的理论范畴,而且引发了企业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笔者认为,这种变革对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实质上是企业管理理念的历史性跨越。那么如何认识理解“跨越”?怎样正确把握“跨越”?应该说这是所有国有企业,创新建设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事实上,近年来一些国有大企业之所以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大精力搞企业文化建设,结果并不理想,其主要症结就是观念滞后。认识盲目。例如一些企业忽视本企业优秀文化的挖掘和培育,片面追求企业外在形象的包装,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是老一套;也有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图省事、走捷径,东引入一个理念,西移植一个制度,相互模仿,彼此雷同,不仅丢掉了本企业的个性和特色,而且又形成了新的“两张皮”的问题。

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自身状况的分析来看,也暴露出一些国有企业的共性问题。华北院作为国有市政工程大型综合甲级设计研究院,建院50余年来,曾为开创和发展我国城市燃气、给水排水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伴随着企业发展,经过几代华北院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以“团结、拼搏、求实、高效”为核心的华北院文化。它作为华北院人的旗帜,承载着华北院的历史辉煌。但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特定历史的原因,华北院文化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弱化,企业发展缓慢、经营收入多年徘徊不前。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通过转企改革,在短短近四年里,华北院经营收入由2014年的8000余万元跃升到2014年的2.5亿元,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这一巨大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源于院党委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始终把“面向市场,转变观念”作为引导发展的首要前提来抓。同时必须看到,华北院经济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没有根本性解决,诸如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和手段等仍沿袭或遗存着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及建设仍处于传统的框框里,对企业文化及建设的认识更是朦胧、模糊,一些老职工认为搞企业文化是营造政治氛围,青年职工就往往与文娱体育活动相联系。由此可见,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决非是朝定夕改,一蹴而就的简单工程。

从哲学的角度看,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与企业这一特定领域同生并存的客观现象,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并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经营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以此进行论证,

得出一个十分明晰的结论,即:企业文化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和内在同一性的特质。而观念转变和理念的更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过程的长与短、快与慢,从根本上取决于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跨越,就能够思想统一、准备充分,跳出认识上的误区,从而为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勇于改革。突破盲区,是创新华北院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对华北院而言,转变观念,理清模糊认识,只是开启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闸门,要寻求真正的突破,必须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机制,应对传统的管理方式、陈旧僵化的思维方式的挑战。

首先要深刻理解、正确把握企业文化的新理念的基本内涵。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企业文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其基本内涵可从四个层面加以概括。一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激励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二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将企业传统的制度管理、科学管理上升到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层面,这一变革标志着企业管理进入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三是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体系,是以倡导爱国爱企、无私奉献为追求,以内强员工素质、外树企业形象为主干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建设。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根植于企业员工群体共同价值观上,溶入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之中。

第二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全过程,突破过去那种党委部门订规划,基层支部作传达,唱独角戏的思维定式和组织形式。着力解决好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领导急、机关忙、基层看,上下不联动、左右不互动、前后不衔接、盲区大、死角多的问题。大力宣传和培育人本管理新理念和现代企业文化观,积极营造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使企业文化及建设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和内在支配力量,成为实现企业员工的个人需求、自身发展的动力之源、支撑之基,成为企业上下共同依存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要机制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全球化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运行规则,知识经济时代更凸显了知识资本的巨大作用。因此,变革过去那种自上而下单向封闭型企业文化建设机制,创新构建上下互动多向开放型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既是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知识资本主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华北院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实践表明。改革是创新的突破口,是创新动力之源。为推进华北院文化建设机制的改革和创新,2014年,院党委以迎“七一”表彰大会为契机,创新改革了传统党员表彰大会的组织形式,增加了职工文艺联欢的内容,组织发动全院干部职工参与文艺节目的编排和演出,会演中节目之精采,气氛之热烈,特别是会后反响之大,影响力之深都超出了预想,不仅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职工爱企强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引发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思考。2014年初,华北院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院年度工作报告,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才建设、科技创新、信息工程并列为华北院改革发展的四大工程体系,并据此组织编制了华北院文化建设规划实施纲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又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了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从而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员参与、党政齐抓共管的新机制。(本文作者系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党委工作部部长)南杰

第五篇: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国企深化改革进程的加快,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不重视企业文化创新的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如近年某些国有企业种种背离市场规则的现象:虚假繁荣、虚假财务报表等问题。现代企业的经营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逐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从企业管理的层面来说,国有企业除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外,还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创新中的强心力作用,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创新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一、 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借鉴和吸收先进文化,考虑企业所处的国内外的经济环境,结合其实际,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塑造具有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的企业文化,提升绿色营销、服务营销、战略营销等现代营销理念,建立以提高企业整体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型组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文化等,以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遵循的共同意识,是企业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确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它本质上是一种促进或阻碍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 1

文化管理模式。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创新就是国有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把新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要素重新组合,引入国有企业特有的文化体系并具有新功能的创造性过程。是围绕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用新的价值观和视野来谋划和建构新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创造型组织,为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 国有企业文化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有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相适应

国有企业在自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集权思想、官本倾向、关系哲学、派系分争等企业潜规则,不利于企业文化创新。同时,企业文化创新通常是自上而下的,一是因为它是涉及企业内部各级机构的全局性变革,二是克服企业旧有文化的反弹阻力需要强大的权力支撑。所以,企业领导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创新的启动、并影响着其发展方向和进程。国有企业中存在着领导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近年来任命的一些年轻领导也多因资历不深而以守成者居多。更有甚者,有的国有企业账面“连年亏损”,普通员工已连续多年不涨工资,领导者却拿着丰厚的年薪。国有企业员工的潜能发挥与领导层的素质有很高的相关度。所以,如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达成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契合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

2、国有企业文化学习建设过程中存在误区

在我国企业文化学习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等等。同时,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并没有得到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国有企业文化往往是传统文化在企业的缩影。

3、国有企业各级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由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使然,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硬件建设,重视技术或产品开发,但漠视组织文化创新工作;有些高层管理者虽然在文化创新中全程参与,但由于内心并不认可这项工作,在对待组织文化创新的相关问题上,其态度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不一致。另外,许多国有企业管理者通过自学或系统学习管理知识,逐渐认识到组织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组织文化建设上缺乏工作经验;另一类情况则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虽然完成观念更新,但在组织文化创新的工作实践上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工作出现偏差。突出表现在:一是处理精神层与物质层的关系上厚此薄彼,没有或只有薄弱的精神层内涵,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物质层建设中,甚至简单地将组织文化创新等同于组织形象塑造。二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精神层与制度层的关系,精神层中宣传并极力推进的和制度层实施的内容,两者不一致,使企业内出现错误导向使新型组织文化推广受阻。

因此,应当认清国有企业竞争环境,创新国有企业文化,通过塑造和

建立起一系列与规范的、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相适应的理念,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 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对策

传承不意味着拒绝创新,最好的传承就在于创新。尤其对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创新显得更为重要。对原有的国有企业文化进行创新,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对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在要求。

1、建立崭新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

以“大讨论”和全员教育活动为基本载体,以培育共同价值观为核心,转变观念,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理念体系。按照国有企业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创新大讨论,如开展全员危机意识和精品意识教育活动。这些教育和讨论有不同的主题、内容,但环环都扣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目的是为了解决职工市场意识淡薄、竞争观念不强的问题。可以分批次、分时间带领员工走出去开阔眼界,感受市场。带领员工感受先进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管理、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以及工厂环境,通过相互之间的真诚交流,突破由传统企业模式构筑起的“围墙”,让职工看到自己产品的用途,听到用户对产品的评判,看到自己产品的差距所在,从而找到工作努力的方向。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采取电视等形象化教育手段,比如,拍摄电视专题片,同时在职工中组织危机意识大家谈。让职工切身感受到什么是一流企业,也让职工感受到先进企业的差距主要不在

设备上,而是在思想观念和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上。同时,发掘职工中的典型事例,起到宣传教育作用。这些教育措施将会对提高职工素质、制度观念,形成新的思维理念起到积极作用,让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在全体职工的思想中牢固树立起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2、营造有利于员工学习的文化氛围

企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终身追求,成为整个组织密不可分的职能。同时,企业要培养员工充满自信、勇于竞争、好学不倦的精神,鼓励员工挑战传统,摒弃现有的经验和做法,对那些陈旧的理论和经营管理方式提出质疑、挑战和创新,并提倡员工通过创新进行学习,如开展“学习与创新”论坛,创建学习型组织,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学习与创新”论坛可以提炼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经验、新的成果,让“学习与创新”论坛成为提高各级干部思想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举措。“学习与创新”论坛可设有多种形式,如,有以诚信开拓市场的典型,有追求零缺陷管理的典型,有提高职工素质适应技术改造需要的典型等,能够为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说服力的操作实例。同时,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激励机制,既对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肯定,又要进一步激励员工从企业的发展出发,为企业进行更加卓有成效的学习创新。通过这种创新和学习不断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3、以管理创新为主要动力,不断推进管理升级

一切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和规范为前提,这样才能使员工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的遵循。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与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保证以规范的公司制形式实施生产经营运作,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秩序井然。同时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公司体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装备产能、技术水平、营销采购策略、文化建设和信息化等工作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行集中一贯制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形成企业决策层集权、管理层分权、执行层授权的权力分层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目标与过程控制的有机结合,保证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同时,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开展科技创新,出精品创品牌优秀企业文化最终要体现在优质产品上,产品是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在建设先进国有企业文化过程中,把开发生产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高附加值产品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在培育先进理念的过程中,把规范企业识别系统作为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全面推进tpm管理活动,生产现场、作业环境、保养维护运行质量、队伍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持续改善。规范企业识别系统不仅使企业视觉系统整齐鲜明,也使员工“事事追求卓越”的意识得到提升,做任何事情不但要做得对、做得好,还要做得美。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