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

来源:范文范 7.73K

2017年,以贯彻实施《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为主线,大力开展市办实事技能证书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15506人,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415人。通过集中培训、实践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综合素养,培养了一批具辐射带动作用的带头人,为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人才支撑。

农民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贯彻实施《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政府令第251号,以下简称《办法》)于2017年2月1日施行。确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服务“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步入法制轨道。《办法》明确了市、区市、镇政府职责,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之常态化;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有效统筹农业、发展改革、财政、人社、教育、农机、畜牧等部门职责;要求区市设立培育专项资金,工作开展有了资金保障。规范了培训机构、培训计划和内容,出台认定基本标准和扶持政策范围,为各区市提供法律依据。 市农委下发贯彻实施《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的通知,有效促进区市落实各项规定和要求。

二、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市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

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四个事项――“教育培训”、“认定服务”、“扶持服务”和“优秀新型职业农民遴选”纳入市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多数区市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出台规范性文件《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公共服务规定》,规范发展市级示范基地和田间学校等承接主体,有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政府购买服务。2017年市农委下发文件公布了首批118处农民田间学校和16处市级示范基地。

三、完善培训体系,夯实培训基础。

本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机制、立足产业、精准培训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类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格局。发挥农广校、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在培训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以各类公益性涉农培训机构为主体、多种资源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西海岸新区在青岛绿色硅谷科技培训中心创建了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民田间学校,依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园区,采取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认定农民田间学校118处和市级示范基地16处,有效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此外各区市根据各自实际,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安排部分培训任务到农大以及有关培训机构,有效利用社会优秀培训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四、创新机制模式,注重培训实效。

坚持贴近农业发展实际、贴近农村时令需求、贴近农民实际生产需要的“三贴近”原则,结合农业生产规律和农民学习特点,采用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学习、参观考察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按照农业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安排以实现产业周期全覆盖。通过开展参与式、互动式培训,发展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在线管理考核,运用集中授课、典型介绍、案例教学、田间课堂、观摩研讨、技能实训、创业指导、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激发学员学习热情,提升培训效果。充分利用云上智农、12316短信平台、青岛市农业信息网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教育培训和移动互联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直通车的作用,送教上门,为学员经常性的技术知识更新、指导和服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跟踪服务,对重点对象,开展“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贴近帮扶指导。为学员搭建了相互联系的平台,引导和支持农民建立QQ群、微信群、联谊会等,促进学员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五、强化社会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是市政府面向农民、提高农民生产技能的普惠性举措,涉及培训人数多、领域广。为扩大培训宣传面,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出版科普期刊《农科参考》,免费发送到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合作社、农资企业以及农民学员手中,宣传培训动态。为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了人民群众“走进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见证民生项目”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业企业、社区群众等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代表们对培训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献言献策,为项目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9月12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公共模式助推农民职业化——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析》对我市做法进行了报道,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及时总结推广青岛市的好做法”。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