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名人陶行知的故事【多篇】

来源:范文范 2.63W

中国教育名人陶行知的故事【多篇】

陶行知的故事 篇一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故事 篇二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见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问怎样回事。朋友夫人指着一块被拆的乱七八糟的手表,气呼呼地说:“陶先生,这块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

陶先生听了笑了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之后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呢?”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坏呢?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了有滴答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在响……”

陶先生说:”你很好奇,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跟我一齐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问:“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样拆,又去怎样修,怎样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齐到了一家钟表店。

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1元6角修理费。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要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见识。“师傅同意了。

陶先生与孩子站在一旁,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

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滴嗒声,孩子高兴的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读《陶行知》有感 篇三

关于陶行知本人,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读到此,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足以可见陶公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之深远。于是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

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将一生奉献于中国教育事业,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中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为了更加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我阅读了有关他的著作《陶行知谈教育》,希望从此中获得有关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

这本书开篇描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在教学合一中阐述了此理论提出的理由,即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对现在的教育有着很大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读新教育的释义、目的、方法、新学校、新学生、新教员、新课程、新教材、新教育的考成这几方面的内容让我在北方的冬日里,有了如沐春风的感觉。新教育的需要须符合时代所需;学生须自己去学,使其更好的生活;教员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课程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教材应灵活运用;考成应按目的,以此减少精神和材力的浪费。关于教育的要素,陶行知先生都具体论述了应如何做,这对现在的教师进行工作时有着很大帮助。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讲述了学生自治的需要、好处、自治不妥的危害、自治的范围、学生自治与学校的关系、自治的注意要点。充分说明了自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进行自治,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帮助他人进行自治的方法。

在活的教育中,陶行知说:“教育儿童和承认儿童是活的,首先要能揣摩儿童的心理”。儿童有活的能力,教育应该满足儿童不同时期不同的需要。现在有很多老师她们用曾经的一套教学方法去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班级的儿童,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方式。教学方法应该是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的,面对不同的儿童要有不同的方式,而不是认为只有一种就可以面对所有儿童。

在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中,陶行知认为应少谈责任,多谈机会。教育者所得的机会,是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毫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这其中论述的内容于我们有很大启示。比如他认为男女都应受同等的教育,城乡教育应平均,老年人也应受教育。作为一名家在乡村的女学生,我非常感谢陶行知先生,是他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诉诸世人,也是他将乡村教育的问题展现。教育者应该用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去找机会,去发展机会。

教育与科学的方法,陶行知认为科学的教育方法分为五个步骤:第一觉得有困难;第二晓得困难所在;第三有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第四选择最为正确的方法;最后一步实验一番。其实,这不仅可以用在教育方面,在我看来它还可以用在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生活中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面对困难不要恐惧,勇于面对,即使一次不成功,只要多试几次,总会成功。

在平民教育中论述了平民教育的效能、问题范围、中国平民教育的经过、平民教育现行系统等诸多方面。现在的中国已经是施行九年义务教育了,但也不要忘记平民教育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平民教育使我们每一个人明智,是教育提高了我们国人的素质,使中国成为发展大国。

学生的精神,在陶行知看来有三点:学生求学须具科学的精神;要改造社会必须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作为一名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做到一个学生的职责,面对一知半解的问题,我没有一问再问,而是认为知道这么点就可以了;在学习的路途中我缺乏耐心,如若努力了一段时间没有获得回报,我便放弃了,有点过于急进,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途,怎能急功近利。我以后要改正这些缺点,面对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待学习始终报以热情,而不是三分钟热度,学习效果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努力。

学做一个人中陶行知认为完整的人需含三种要素: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职业。就前两种来说,其实,正是当代大多数学生的痛病,缺乏良好的体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固化,缺乏主见。我们应具备自己的思想,做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人,而不是成为他人思想的搬运工。要勤锻炼,而不是整日沉迷于手机之上。

我之学校观,陶行知认为学校应以生活为中心,师生共甘苦,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这种观点在当时是一种进步,学校其实就相当于学生的另一个家,因此校园环境应该是温馨的,而不是令人憎恶的,师生应该是朋友,而不是学生看见老师犹如老鼠见了猫,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而不是紧张的,学校生活是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而不是与社会生活脱离。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另一观点,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同意这种观点,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得到知识,而不是因为有了知识才去实践,前人的知识是以实践为基础得到的,到了今天才有了我们以知识为基础去实践,可究其根源还是以行为始,知是行之成。

以教人者教己其实也就是说教学生,老师必须先具备所要教的知识,因此,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当自己具备一桶水甚至更多水的时候,你才可以有资格去给学生一滴水的知识量。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念,教育应该是供给人所需要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是重要且主要的活动,在现在,我们常说要在生活中进行教育,通过生活中的事情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

陶行知先生还讲述了师范生的两个变化,一个是变个孙悟空,另一个是变个小孩子。变孙悟空是说学习孙悟空学习之前先有明确的目的,变小孩子是为了与小孩子成为朋友,学校成为乐园。这给作为师范生的我有很大帮助,我必须明确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成为教师不会误人子弟,也必须了解成为老师后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将自己代入到学生的角色中,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在教学做合一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说中国的教科书虽在技术上有很大进步,但从根本上一点儿变化都没。因此教材必须活,大自然,大社会也可以作为教材。

陶行知也提到了儿童科学教育和创造教育。民主与科学的追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核心观念和基本价值,二十一世纪更是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陶行知认为小学教师应该负起造成科学的中国,因为要建设科学的中国,第一步要使得中国人个个都知道科学。但我认为中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负起这种责任,首先你可以向儿童展示科学,其次,激起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最后,逐步教给儿童关于科学的知识。在科学教育时,要始终秉持一个原则,也就是陶行知提到的应当用科学来养生,不应当用科学来杀生。关于创造教育,陶行知说教育最重要的是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因此,我们不只要学,更要将学会的东西变为行动,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还提到了教育的新生、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现代教育之路、生活教育现代化和老法子的普及教育。这里重要的是生活教育现代化,生活就是教育,因此处处有教育,生活是发生改变的,因此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接下来陶行知先生论述了教育应攻克的二十七个难关,这也说明了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逐渐完善教育,我们不怕问题,而是怕找不到问题在哪。

陶行知先生还提到了生活教育的特质和填鸭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通过陶行知先生的讲述我们可以辨别真假生活教育。而填鸭教育着重讲填鸭,让我明白了很多,尤其是那句被人填死的学生有多少啊!因此教育一定要慎重。

陶行知先生还讲述了育才学生所具有的二十三常能、社会大学和创造的儿童教育。二十三常能其实就是适应社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而社会大学现在很少提及了,早已被高等教育所覆盖。创造的儿童教育是说在儿童自身基础上,通过环境培养加强其创造力,并提出了五大解放。就现今而言,创新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要培养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发挥她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还提到了对儿童教育的十点建议和两种对儿童身心有害的极端心理,如果按照建议来执行并且避免两种极端心理,就会创造儿童的乐园。现在大多数家长信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将儿童推向地狱,这种思想不可取,儿童的童年应该是欢乐的,有时候想一想长大后就有烦恼,那么为什么还要剥夺孩子短暂的欢乐呢,为什么不让儿童在欢乐的氛围里茁壮成长呢?作为家长,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孩子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远比知识重要,况且,如果身体强健,心情愉悦更有助于儿童的学习。

陶行知先生还提到了伪知识阶段和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伪知识就是不从经验里发出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在1939年7月创办的,以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这也与我们熟知的那句话相应和:上帝为你关掉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我们都知道瞎子的耳朵异常灵敏,因此,不要去贬低任何人,也不要妄自菲薄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优点,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取长补短,树立自信的人格。

一代教育名师陶行知,“两千面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在这篇著作中,无不能感受到他全新的教育理念、炽热的教育激情和崇高的人格精神。这给一个即将站上讲台的新老师提供了指导,也更让我坚定了信心,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不断充实知识,提高能力,我期待看到孩子烂漫的笑脸和闪闪发光的眼睛。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读罢《陶行知教育文集》,掩卷沉思,我觉得获益匪浅。教育就是“用生命唤醒生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教师如果缺少对学生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怎样实践爱的教育呢?“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

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由此我认为,我们现代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不仅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成为学生心灵的慰藉者,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

《陶行知》读后感 篇四

无法忘记那个秋风吹过,略有一些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扬。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的流泪,这一切都我的亲手造成的。

曾经的我们亲密无间,从小一块长大,上学,直到那一天——中考的前夕。你还记得你向我询问吗?

我们并肩走在路上畅想未来。

也许相处的时间长了,彼此的志趣也被同化了,你我不某而合,我们发誓要共同跨入“重点高中”的校门。

如果不能,我们就报读“职中”。那会儿我们还在憧憬未来,你我共同的未来。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消逝,中考——成绩的下达,你我都与“重点高中”擦肩而过,双双落榜了。回到家中,经不住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亲朋好友的告诫,于是我对报读“职中”的决心动摇了,我依旧没有告诉你,我已经改变的主意,默默的独自一人去报读了一所县“普通高中”。

当你被我欺骗,却依然一无所知,依旧幻想着你我未来的美好。.。.。.

终于有一天,你兴奋的捧着你“职中”的通知书来找到我时,见到的却是我那县高中的通知书,你脸色黯然,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就这样你我各去一方。那个秋天,我终于鼓足了勇气去找你,却只得悻悻而归,我无言,伫立在风中随着飘零的树叶一同无奈。这原本伤感的季节让我渲染的更加的伤感,无奈,无奈——

如今,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忏诲,我没有理由不写下这个让我永远无法忘记的过错。由此,我不仅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更重要的是我竟然忘了我的处世原则——诚信!

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看见你时,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去和你打一声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我自己。忏诲已在我心中积的太多了,我这样表达出来,你也许根本无从知道,但我也真心的希望你能谅解我,你使我倍受谴责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

读《陶行知》有感 篇五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今天,我认真地读了他的文章《生活即教育》感触非常大,印象很深刻,不禁提笔写起了感想。

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

"综合实践"这门学科的开设就十分符合陶行知的理论。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次出现。综合实践的教研员也经常要求我们一线的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要一味地参考课本,完全可以抛弃这个枷锁。内容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疑问的身边小事。教学时,可以邀请社会人事(例如:家长,专家等)共同参与学习,这就是"教学相长"也。教学时间不一定在课内,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学地点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让我们走出去,亲密地去接触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总之要调动一切机制,服务于教学。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去年,我搞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真正发现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惊人的。许多时候不是教师指导学生,而是学生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学生展现了各种能力,有的学生配合老师做好社会调查,有的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有的学生自己设计服装,有的学生自己动手做手套,还有学生用碎布设计缝制了一条连衣裙……各种来源于生活内容的教育是真正受学生喜欢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最后,我想: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非本文所能道尽的。只要我们心中有想法,并付之于行动,进行生活的教育,就一定会成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