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多篇

来源:范文范 2.39W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多篇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篇一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找中心句,仅仅围绕中心句展开教学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直接出示重点段,由云雀的心愿“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引出课文的中心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顺势抛出了“森林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一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制造了悬念,做出了引领。 课文内容是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展开的,了解森林的重要性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理解森林文中所讲述的森林的三个作用,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2、制作课件,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教学中我根据需要适时补充了相关资料,如沙尘暴越来越频繁的文字资料,沙尘暴天气图片,98年洪涝灾害时的录像,98年洪灾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据资料,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课前,学生们也做足了准备功夫,收集了很多有关森林的资料,在学完课文中所讲述的森林的三个作用后,我追问学生“难道森林只有这么几个作用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它还有其它什么作用呢?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完毕后以小组展开汇报,深入理解森林重要性。然后顺势提出“既然森林如此重要,那么我们作为小学森又能为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从自身、从小事谈一谈,呼吁学生把语言转化为行动,为祖国的绿化事业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以读促讲,注重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对话描写为主要形式,寓环保道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教学中,我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读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有机完成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充分发挥了它的易操作性、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寰烁备讲二合一中的探照灯功能,把课题中的“心愿”两个字特写出来,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愿,然后引出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在复习环节,我采用软件中的标识功能,把学生找出的重点句用不同的个性化的线条标识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森林的蓄水功能时,率先完成的小组可以上台来帮老师完成表格,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电子白板的意识和能力;当学生完成当堂训练后,我随意抽取了一份学生的作业,利用实物展示仪当堂和学生进行交流、判阅,为接下来学生的互判做出引领;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我使用了软件中的“白板遮盖”功能,根据需要随时把屏幕切换成黑屏,让学生能更专注的学习,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篇二

上完了三节课后,指导教师与听课的成员对我这次的教学进行总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这篇课文的导入环节做得不是很好,有点生硬。指导教师还说在教学中应给多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说,让他们学会从课文找知识、从课文掌握知识。事后我自己也对《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这次教学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不当,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把导入设计成让学生来猜猜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一设计是想让他们带着他们所猜的心愿来阅读课文,看看云雀的心愿和他们所猜的是不是一致?结果令我想不到的是学生们根本就不用猜就直接把云雀的心愿说出来了。出这一问题主要是学生们在预习课文时已经知道云雀的心愿了,这显然引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2)没有让学生说,而是代替了学生说。

在对课文进行分段落时,没有放手给学生。这一部分的教学都是学生在我的牵引下跟着我的思路把答案说出来的,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因而这三次课下来都是我所说的多,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自己去归纳段落和段落大意,把机会让给学生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那么教学效果也许就会好些。

(3)忽视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知识、掌握知识。

这次教学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要从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去培养的。比如先举手后回答问题、要善于从课文中找知识等。这些我都在教学中无意识地忽视了。如有一处提问学生:“描写云雀的心愿是在哪个段落?”学生回答:“第十四段。”学生回答到这我就停止往下问而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如果我能继续追问“哪些句子是写云雀的心愿的?划出相关的句子。”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而且也能使他们加强记忆力,从而掌握课文的知识。

(4) 朗读指导不当,过多地采用自由读、小组读的形式,忽视了全班齐读。

学生在自由读、小组读的时候没有做到真正地投入感情,也没能从朗读中体会出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性。这主要是我在教学中没能很好地起到范读的作用。

这次的教学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习惯、学情、班级常规等情况来设计的重要性。《云雀的心愿》的教学 设计没能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自己也没有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没能调动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太少了,以及缺少教学技巧而造成的。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篇三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话。读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给了我本人一个科学发展观。所以,我认为教学这一课,我们应该把科学发展观的小理念还给孩子,让他们懂得科学,懂得发展。

云雀是什么样的一个鸟?我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找到了解释:鸟,赤褐色,有黑色斑纹,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飞,叫声嘹亮动听。从这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种随意的假想,并没有违反一些规则。如果云雀自身不具备飞得高的特点,文中的“那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实”(这是一种虚构的真实),而课文中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对话很美,仔细想一想,用我们大脑去听听,感觉有种嘹亮动听的存在,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我想从这一点上,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上不可以乱想,自己写动物要把其特点表现出来。而认识这种意义上的“真实”,其实也是科学的引导。

课文通过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多场景对话,向师生讲述着一种美好的心愿——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一课有三个知识是要学生掌握的,一是绿洲是怎么变成沙漠的,二是森林水库,三是“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云雀妈妈”就是一个科学家,她把科学的知识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明白这两个最基本的东西,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东西,明白这一些,其实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就明白人们许多做法的错误。

学习这一课,其实自然可以联系到这个单元所学过的那三篇文章,一篇是《特殊的葬礼》、二是《沙漠中的绿洲》、三是《古诗两首》。想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主题。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所以在教学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课是一种总结,所以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确定的科学发展观上。我们不要说孩子小,我们应该把这个概念给学生,我们应该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明白学习这一单元我们的目的在哪里。“葬礼”的引领,让同学们沉重过,“沙漠中的绿洲”让同学们慨叹过,《古诗两首》让孩子享受过古代孩子的那种乐趣,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就是共同完成这个心愿。

怎么完成?拥有科学发展观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拥有科学发展,行动起来,那个葬礼才不在有。完成是要有代价的,沙漠中的绿洲告诉我们这些代价,但花了代价是需要的,这既是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对人类的呼唤,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后代的生存,就应该去完成这个心愿。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篇四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 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突破重点句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引领全文教学,从而让孩子们了解森林的作用,认识保护森林的重要。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当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时,我以此导入全文的教学“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让我们跟着小云雀和它妈妈一起去看看吧。”。接下来小组同学根据课前预习进行讨论交流。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学生们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展开了回答: (一)保护土地 通过视频了解目前土地沙漠化正在越演越烈,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然后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生很容易从云雀妈妈的话语中得到答案,——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最后请他们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学完这一部分之后,我开始引导进行学法的总结:通过抓关系认识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同时也归纳了森林的作用,最后又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 (二)合作学习——蓄水防洪 接下来,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描写大河的这一部分,气氛非常好,每个人都参与了其中。在交流的时候,也能够抓住“水位很高”、“浑黄”、“脱缰的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等词语体会此时大河的凶猛、凶险、所带来的灾难之大,用一个词来表示就是“泛滥成灾”。 (三)自主学习——调节气温 有了前面学法的铺垫,再加上这一部分本身就比较简洁,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但我相信,长此以往坚持学法的指导,学生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篇五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家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什么称森林是空调器”。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们的对话,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学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检查时再出示相应的课件,让学生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再出示相应的课件检查读的情况。我觉得通过课件让学生先感受云雀的心情,再指导读——同桌互读——自己读,体现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是读得相当不错了,但我指导读的'时候每一次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篇六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15个自然段,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圣诞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

这节课,我旨在让学生在课堂初始,学会运用总分叙述的方法理解“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认识森林的重要,并能够运用“可以??也可以??”进行说话;课中能通过朗读去体会云雀母子的情感,继而进行角色迁移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使学生完成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相对以往的教学,本课时教学我有了几点改变:一是明显的详略区分,二是在引导过程中语言较为精炼了,三是教学目标把握得更为准确,有训练的重点。

然而,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大,最为突出的是引导太过于细化而繁琐,导致课时目标未能完整实现。

过于细化的引导主要在引导学生运用部分叙述“森林水库”这一环节。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森林为什么是个

大水库”,在简单指导说明方法后便放手让学生进行说话,学生当时便有些茫然不通,即便后来有学生起来进行说话也只是照着课文念出来,并没有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接着我引领学生进行原因的概括后学生自由地说,随后又指名反馈,但效果仍不如人意。最后我带着学生一起概括性地说后让学生自由说以巩固,才有了明显的效果。如此下来便消耗了大半的时间,使得后面的教学显得特别的紧张。

反思这一环节,最终的原因在于我——一个课堂引导者的作用没有突显出来。新课标要求课堂虽然要以生为主体,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但老师的引导却不可淡化。如果这一环节中,一开始就由我带着学生一层一层地概括并引导说话,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也不需要再指名说、指导说、集体说、再引导说,最后自由说这么反反复复的,这要减少了许多的课时。

不足之处不止这点,对于未能实现学生情感迁移的引导以及学生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我很遗憾,而我的语言也还要再精炼一些。这些都需要我在不断地反思中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