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多篇)

来源:范文范 1.22W

元宵节的习俗(多篇)

元宵节的习俗 篇一

20xx年xx月xx日,天气晴,星期五

今天早晨和往常一样,7点钟我就起床,打水、洗脸、开大门,放鞭炮;然后自己烧了点面条吃罢早饭,闲来写一下日记。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赶上了“情人节”应该有点意义,电视上叫的特别让人感动。可是我们家孩子要上班在合肥不能回家,上班是大事,不能影响孩子的工作。对于我来说:元宵节是个黑暗的节日,孩子不能在家谈不上合家团圆;老婆又和你呕气,哪叫什么“情人节”,到可以叫做“冤家节”一年吵到头,心里总犯愁。素质问题没办法,只能忍着过日子,已经大半生了。

想到外面和朋友拜访一下,可是家里老婆“大雨、小雨加地震”闹得你不敢出门,快60岁的人了,还要这样没有自由,他们还把你当做年轻人一样对待,只看到你的工资,看不到你的精神生活,和我差不多大的年龄的人已经有好几个都走了。他们不顾及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只把你当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一年到头不就这样开码?他们不知道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遇上这样的环境这是太憋人呀!我是一个失去精神自由的'人,怎能安排自己的将来生活。

元宵节的习俗 篇二

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与土元十五的中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三个合称“三元”,分属于天、地、水,“三官”的诞辰。因元宵是节日食品而得名。元宵节又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我们乡村的元宵节非常的热闹。看,有舞龙灯的、有逛庙会的、有放水灯。

乡村的元宵节主要活动是观赏花灯,所以又称“灯节”。在这个节日里还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灶火、猜灯谜等习俗。

在这天晚上有的人 还 放许愿灯,放水灯,再把自己家里的灯全开起来,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灯都开起来?是不是太浪费电了?”妈妈说:“不浪费,那叫‘满堂红’。”哦!原来如此,在这元宵节的时候,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地方的村民舞龙灯,可热闹了。我们还在桥头两端点上灯。有些大人会一起打牌,搓麻将,闹到很晚很晚的才肯罢休。

在元宵节的这天晚上,电视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精彩节目插放,有小品、舞蹈、歌曲,反正应有尽有。于是,我又天天盼望过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我喜欢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 篇三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喜欢的话可以收藏本栏目哦汇总

揭秘:元宵节习俗大全

今天晚上,我和我的家人去看花灯。

大街上的人可真多呀!人们互相拥挤着,用“人山人海”一词来形容这场面一点也不过分!

哇!好漂亮的一只金老鼠啊!瞧这只老鼠,通身发黄,灯泡般的大眼睛,金鼠背上有两个金元宝,金老鼠摇头晃脑,好像在说:“祝大家财源滚滚,万事如意!”两条小鲤鱼也跃出水面向人们祝贺!前面的五个小和尚在敲锣打鼓迎新春,哈哈!好一幅“金鼠送宝”呀!

“快看哪!是嫦娥!”我大叫到。月宫仙子嫦娥在个干吗?原来她在追人造卫星呢!可怎么追也追不上!旁边有一架火箭,火箭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中国航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祖国的发展,飞天已不是个梦想,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各国遥遥领先,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祝祖国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

“哇!福娃也来了!”我说。五只奥运吉祥物——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欢聚一堂!它们站在一个旋转的轮子上,向人们招手。轮子上刻画的是奥运会精彩的瞬间!张怡宁奋力打乒乓球,郭晶晶夺得奥运金牌,飞人刘翔的跨栏。xx年,奥运将在首都北京举行。让我们期待奥运的成功吧!

“姐姐快看,是米老鼠”弟弟高兴的说。六只米老鼠正在举行拔河比赛呢!米老鼠一前一后那个大大的春字,不正喻意着春的来临吗?

哇噻!好逼真的一条巨龙!巨龙腾云驾雾,高高在上,巨龙盘旋着,两条一摇一摆的鲤鱼也看着巨龙,栩栩如生的巨龙让人望而生畏。

这不是小鲤鱼跳龙门吗?看!一条小鲤鱼破着风浪来到龙门。它告诉我们有恒心,持之以恒,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回家路上,我还想着那些花灯给我的深刻的启示。

元宵节的习俗 篇四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唐代中国的元宵节为期10天,所以要狂欢10昼夜。过去每逢元宵节,北京可谓万人空巷,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书生学士还是老人小孩,一概上街观灯。各个店铺均自发地挂出各种花灯,有的还挂出灯谜,猜中的奖赏一些鲜果、小吃等物。那几天酒肆茶楼和其他娱乐场所的生意也都很红火。虽然中国没有狂欢节的说法,但元宵节实质上就是中国的狂欢节。 元宵节灯会最热闹 要说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

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并有茶楼酒肆供游人饮宴作乐。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据史书记载,其中最繁华、规模最大者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正阳门、厂甸。

老北京最热衷于挂花灯的是店铺,以糕点铺、布铺、绸缎庄为主,它们挂出大小、高矮、方圆形式不等的花灯,有传统的纱绢、玻璃、羊角灯及西洋灯款式之别。上面绘有古代传说故事,如列国、三国、西游、封神、红楼、水浒、聊斋、精忠传、三侠五义等,或花卉(兰、菊、梅、竹),或飞禽走兽(鸾、凤、龙、虎、虫、鱼)等无不颜色鲜美、妙态传真。早年地安门外大街的聚盛公干果铺,还经常搞冰灯展览,惹来大批群众围观。

上元夜,无论官宦贵人、平民百姓均不约而同地上街观灯。商户趁机将商品降价促销,老百姓既看了花灯又可以借此机会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市面更有临时商贩售卖走马灯、吉利灯、气死风灯以及狮、狗、羊、兔等动物形象的纸灯,供人购买。儿童们纷纷提着买来的灯笼四处游逛玩耍,形成提灯逛灯之景。

元宵节的习俗 篇五

元宵节始于20xx多年前的秦朝。西汉汉文帝(前179——前157年)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西汉汉武帝(前140——前135年)时,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西汉前104年司马迁建议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东汉汉明帝(58——75年)时,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元宵节正值农产品收获之后、农闲时段、春节末期。广大农民办灯展、猜灯谜、舞龙耍狮、踩高跷、敲鼓扭秧歌,等等,同时,还流传着一些有关正月十五的俗语。

“过大年,老少欢,好吃又好玩,一直乐到正月半。”是说,过年快乐,乐到正月十五,就该结束了。正月十五过后,应当准备春耕了。

“元宵走一走,病灾远远溜。”说的是,元宵节有一信仰性活动: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到郊外去,或走墙边,或过桥,或渡危,直到夜半归。目的是驱病除灾。认为“走一走”能够祛病延年。此活动俗称“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等等。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说,如果上年八月十五“云遮月”(即阴天),预兆来年的正月十五“雪打灯”(即下雪)。“云遮月”和“雪打灯”,都是预兆风调雨顺,有好的年景。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半月啦。”是指责一些人办事拖延的歇后语。

“不怕十五下,就怕十六阴。”是天气谚语。说的是,农历的十五下雨、下雪没有多大关系,如果农历的十六日下雨、下雪,将会有10天、半个月的连续阴雨天。

“正月十五日要‘看好灯’”。是封建迷信行为。说的是,正月十五日是“灯节”,新媳妇结婚3年内,忌“看乱灯”: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新媳妇,在娘家过,就每年都在娘家;在婆家过,就每年都在婆家,结婚3年内不能乱,不能有时在娘家、有时在婆家。有“看错灯,死公公;看错火,死婆婆”之说。

元宵节的习俗 篇六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元宵节的夜晚,家中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上一次,由于我经验不足,煮成了一锅黑水,。)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中,我只说一句,元宵节快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