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目不识丁的经典造句

来源:范文范 2.2W

关于成语目不识丁的经典造句

人们以讹传讹,变成了习惯,大家也完全懂得了这成语的含义,事实上“目不识丁”的说法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一种“约定俗成.知道有哪些目不识丁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目不识丁的造句,供大家参考。

一、目不识丁含义

目不识丁(mùbùshídīng),指连丁字都不识,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构成主谓结构。历史上曾有关于目不识丁的争议,认为丁字应为“个”字,“丁”不过是古人的讹传;同时,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目不识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现过目不识丁的皇帝。

二、目不识丁典故

以前,有个财主姓丁,他有一个儿子,都十多岁了,还什么都不懂,请了好几个先生,就是教不会他一个字。丁财主心里可急坏了,一天他出榜文,声称若谁教会丁少爷一个字赏银十两。

一位老秀才见了,心想:这孩子再笨,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姓吧?况且,这个“丁”字笔画简单,又好写,又好认,我怎么会教不会他一个“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财主家后,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爷学习“丁”字,一晃就过了九天,丁财主要考丁少爷。老秀才怕丁少爷忘了,特意准备了一个钉子,让少爷拿着,说:“万一忘了,看看手里的东西,就想起来了,懂吗?”少爷点了点头。

秀才领着少爷去见丁财主,写了一个“丁”字说:“小少爷,这个字怎么念?”

谁知少爷看了半晌,还是想不起这是个啥字。秀才赶紧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

少爷低头一看,说:“一根铁棒棒。”

秀才一听,气得直跺脚:“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识‘丁'不要紧,我的十两银子可完了。”

从此,“目不识丁”这名俗语便传开了。

三、目不识丁造句

1.原来目不识丁的他,经过两年学习已经可以读报纸了。

2.别看他目不识丁,说起话来却有板有眼。

3.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

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4.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对牛弹琴。

5.我爷爷没念过书,目不识丁。

6.加缪的母亲沉默寡言、目不识丁,她和家人共同抚养两个儿子,住在阿尔及利亚的一套小公寓里,没有厕所也没有自来水。

7.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

8.现代教育如此普及,还有目不识丁纺人吗?

9.按规定,即使目不识丁的村民也需要指出哪个部队的人到他们家行凶,然后到军事基地去指认常常需要在危险的路段跋涉几百公里。

10.他目不识丁,你写字条给他有什麽用?

11.来到这异国都市,面对满街外文,我变成目不识丁纺人了。

12.老婆婆目不识丁,但歌仔戏文却可全本地背诵。

13.在孟买市外的贫民窟达拉维,目不识丁的母亲阿茹娜坐在面积狭小的一居室里这是全家10口人的住地。

14.我本目不识丁,今天所以会写字,是参加成人补教学来的。

15.这是甲骨文的"丁"字?啊!我果然是目不识丁了。

16.爷爷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念过书,目不识丁。

17.他在公众中演讲时事态和场合往往不一致,不是因为他目不识丁,而是他在努力克制自己不要随便承诺。

18.然而,由于其贫困的选民目不识丁,很多非洲国家显然倾向于通过发补助来竞选,因此选举很容易被操纵。

19.他是个文盲,目不识丁,你就别为难他了。

20.由於时局动荡,有些人因为失学而目不识丁。

21.他可能目不识丁,连报纸拿反了都不知道。

22.为政者必须知道,国家越多目不识丁纺国民,就越难强盛。

23.北凉托孤将,目不识丁喜吃书,穿蟒袍,率撼山,守寒土。

24.真正的艺术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哪怕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能看出一副作品的好与坏。

25.明明是目不识丁,可是不管什么《四书五经》,律词韵意,八股文章,一入他的耳朵就再也忘不掉,哪里还是个傻子,便是比文曲星下凡都差不离。

26.牛仙客只是一个边地的武臣,而且目不识丁,如若重用,恐怕有负众望。

27.穷民之无力者荒嬉颓废,目不识丁,竟罔知天地古今为何物,而蔑伦悖理之事因之层出不穷。

28.你无法想象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一觉醒来后,脱口便出的就是达数百万言的《格萨尔王传》。

29.更有甚者,当他说话时,你会感觉到他可以怡然自得的和你目不识丁的伯父在村庄的树下阴凉处谈论部长级别的政策。

30.许多小册子号召读者与他人讨论其中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大声朗读给目不识丁的人们听。

31.本受托教你读书写字,不盼你为扫眉才女,不栉进士,只求能知书达理,不致目不识丁,而你如此顽劣不勤。

32.一想到李玄霸,宇文便郁闷不已,按后世书籍上所说,李玄霸那小子生的瘦骨如柴,目不识丁,却是天生的神力通天,单是从他那对八百斤的锤子就可看出端倪。

33.古来能在政治上成气候的人,有时不是学富五车的书生,也不是祖宗功德荫庇下的贵胄子弟,而是那些粗衣粝食、文化浅,甚至目不识丁的豪杰。

34.凡属贵臣望族以及诗礼之大家,俱遵王制;

其倡、优、隶、卒及目不识丁之小户,听其自便。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