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介绍(新版多篇)

来源:范文范 1.19W

白居易介绍(新版多篇)

白居易介绍 篇一

中国古诗内容繁多,诗人各有千秋,每个诗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通过了解诗人,分析他们的诗。这样可一举两得,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况,又可以同时学会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太原人,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右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的讽谕诗。诗歌一开头便交代了写作背景,接着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随后,写到了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令人心酸的图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我又有什么功劳和德望?既不务农,也不采桑,可一年的俸禄竟有三百石,到年末,仓库里还存有余粮。默念着这些,私下里越发感到羞愧,乃至终日都不能把它遗忘。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在孤山寺北、贾亭之西,春水新涨,湖面刚刚漫平;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天空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水波连成一片,云彩显得是那样的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有几处地方,黄莺争着栖身在向阳的树枝上;谁家刚飞来的燕子正忙于啄泥衔草,营建新巢?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树上、地上,各种各样的花儿,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争已吐艳,渐渐地有让人眼花缭乱之势;遍地的小草,绿绿茵茵,刚刚能没过马蹄。乱花,显出蓓蕾初绽,并非极盛。渐欲,反映了花儿将盛未盛之时、对人欲迷未迷之状。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爱的还是湖东,在那白沙堤上,杨柳吐翠,绿树成阴。徜徉其间,总让人留连忘返,怎么游也游不够。尾联即景抒情,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最爱,潜台词是所有的景物都很可爱。白沙堤,即通常所说的白堤,又叫沙堤,或断桥堤。

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

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

《长相思·汴水流》 篇二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评说: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白居易介绍 篇三

《赠元稹》作品介绍

《赠元稹》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15首。古诗名句“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就是出自《赠元稹》这首诗。

《赠元稹》原文

《赠元稹》

作者:唐·白居易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赠元稹》注释

①作于元和元年(806)。

②七年句:白居易自贞元十五年(799)冬赴举,至元和元年为七年。

③左思《咏史八首》之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要津水,此喻指官场显位。

⑤处:全诗校:“一作要。”谖(xuān):忘。

⑥元、白订交约始于贞元末年,白氏《祭微之文》:“贞元季年,始定交分。”阑:全诗校:“一作兰。”

⑦同登科:白居易与元填于贞元十九年同应书判拔萃科登第。科,全诗校:“一作第。”

⑧同署官:白居易与元填于贞元十九年同授秘书省校书郎。

⑨方寸:心。

《赠元稹》赏析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诗人任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诗通篇谈论他与元稹的深厚友情及元稹的为人。

《赠元稹》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赠元稹》繁体对照

作者:唐·白居易

自我從宦遊,七年在長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于是,久處誓不谖。

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壹爲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爲同登科,不爲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白居易全文 篇四

[唐]白居易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责己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油油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珮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白居易全文 篇五

[唐]白居易

何处画功业,何处题诗篇。麒麟高阁上,女几小山前。

尔后多少时,四朝二十年。贼骨化为土,贼垒犁为田。

一从贼垒平,陈蔡民晏然。骡军成牛户,鬼火变人烟。

[蔡寇号骡子军。陈蔡间农骁锐者,人畜牛者呼

为牛户

生子已嫁娶,种桑亦丝绵。皆云公之德,欲报无由缘。

公今在何处,守都镇三川。旧宅留永乐,新居开集贤。

公今在何官,被衮珥貂蝉。战袍破犹在,髀肉生欲圆。

襟怀转萧洒,气力弥精坚。登山不拄杖,上马能掉鞭。

利泽浸入池,福降升自天。昔号天下将,今称地上仙。

勿追赤松游,勿拍洪崖肩。商山有遗老,可以奉周旋。

原序:裴侍中晋公出讨淮西时,过女几山下,刻石题诗,末句云:“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果如所言,克期平贼,由是淮蔡迄今底宁殆二十年,人安生业。夫嗟叹不足则咏歌之,故居易作诗二百言,继题公之篇末。欲使采诗者、修史者、后之往来观者知公之功德本末前后也。

任职 篇六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市)。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 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 年)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杭州人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边的一面,命名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第二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唐代官吏部门的一种)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白居易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往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分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大林寺桃花》 篇七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评说:《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而就是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早年生活(32岁以前 篇八

据史籍记载,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自述白起之后,白起24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白邕5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今陕西渭南),白建曾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白温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近代有学者认为白居易可能是胡人的后裔,一说龟兹王族后裔,然而也有反对意见。

白居易的祖父白锽,曾任枣、巩二县令。父亲白季庚,唐德宗建中年间任彭城令,对抗李正己的叛变有功,授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别驾等官职,并赐绯鱼袋,兼徐泗观察判官。后来历任衢州、襄州别驾。白居易的外祖母也是白氏出身,因此白居易的母亲陈氏,与白家之间本有血亲关系。

主要作品 篇九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 《问刘十九》《买花》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