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大盘点(通用多篇)

来源:范文范 3.25W

重阳节习俗大盘点(通用多篇)

重阳节的民间传统习俗 篇一

1、簪菊花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2、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

3、登高,旅游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4、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重阳糕:此糕也称菊糕、花糕、五色糕,是一种非常松软类的糕点。因重阳糕的“糕”与“高”同义,所以人们就以重阳糕来代替无法登高的遗憾,这也渐渐成了重阳节的食俗之一。

菊花酒:菊花是重阳时节开得最-本站§ 绚烂的花,赏菊花也是重阳习俗之一,而且重阳节乃是九月初九,九九等同久久,亦与“酒”同音,所以重阳佳节有饮菊花酒的食俗。

羊肉面:不得不说,重阳节食俗很重寓意,羊肉面的“羊”就是与重阳的“阳”谐音,所以成了重阳的食俗,且面一定得是白面,因为白添一笔为百,百减一笔乃九九,既应了九九重阳,又有长命百岁之意。

螃蟹:重阳吃螃蟹是最好的时节,这时螃蟹又大又肥美,而且肉质细腻,富含高蛋白,可以有效补充多种氨基酸。重阳吃螃蟹自是要吃母蟹,母蟹蟹黄很多,肉多味鲜,想想都要流出口水来了。

糍粑:糍粑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糕点,软糯香甜,当做好出锅后沾上芝麻和白糖一起吃,别提是有多美味了,而且糍粑除了做成糯糯的团子,还能炸成“油糍粑”,油糍粑有着金黄色的面貌,酥脆的表层和柔软的内心,吃上一口满嘴留香,可谓重阳佳节一道必备食品。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正是一年菊花盛开之时,这个时候是最佳的赏菊时期。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有什么寓意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如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重阳节的传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习俗大盘点 篇二

一、九日登山

一有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二有李白《九日登山》,可见登高是重阳节的风俗之一,重阳佳节,秋高气爽,登高可使人心旷神怡、健康祛病。

二、九日醉吟

所谓九日黄花酒,即是指菊花酒,农历九月,菊花争艳,因此九月又称菊月,菊花象征长寿,菊花酒寓意“吉祥酒”,在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为“菊花节”,重阳节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早已成为一种时尚。

三、佩茱萸

之所以王维诗曰: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因为在古代,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称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可以入药,能消积食,治寒热。所以,在古人重阳节佩茱萸希望可以辟邪求吉。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四、食重阳糕

重阳登高还与吃重阳糕有联系,因为“高”与“糕”谐音,所以重阳登高,重阳吃重阳糕,登高吃糕,有步步高升之吉祥寓意,此外,还用于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重阳节除了上述人人皆知的风俗习惯以外,各地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庆祝重阳佳节。如:在河北,重阳节有“追节”的习俗,即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在山东昌邑北部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所以有重阳节吃辣萝卜汤的习俗;又如江苏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等等。

重阳节不仅在中国有习俗,在国际上其他国家也有一些风俗,如:在韩国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的'习俗;在日本有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等风俗。

重阳节吃什么

一、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下面我们就介绍最简单的松糕做法。

原料:鸡蛋、白砂糖、自发粉、牛奶、红枣以及适应花生油等。

制作方法:1、取三个鸡蛋与糖和牛奶一起打至起泡;2、慢慢加入自发粉,轻轻搅拌均匀至糊状;3、静置30min,同时取锅烧水,当水开后,将糊浆倒入糕盆,在上面加上几粒红枣,再放到锅中蒸20~30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1、花生用最好用猪油;2、加入自发粉后切勿搅拌过度,以避免起筋;3、可用红糖粉代替白砂糖。

二、油酱毛蟹

原料:河蟹

辅料:姜末、水淀粉、葱花、干面粉、白糖、酱油、味精、黄酒、猪油等

制作方法:1、取洗净后的河蟹,斩下尖爪后将蟹肚朝上并切成两段,挖蟹鳃;2、在斩断处蘸上面粉;3、用油滑锅后再加适量的油烧至五成熟后将蟹以蘸面粉向朝下放入锅中煎至金黄色,为了使蟹受热均匀,翻一番再煎;4、当蟹煎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黄酒、酱油、白糖、清水等烧再烧,直至蟹肉全部熟透后加味精,收浓汤汁,并加水淀粉翻锅几下,浇上熟猪油即可。

三、花生陈皮猪脚汤

材料:花生、陈皮、猪脚、生姜

制作方法:1、将花生、陈皮洗净后浸泡片刻;2、洗净猪脚并斩件;3、将花生、陈皮、猪脚和生姜一起放进瓦煲中,加入3000毫升(约12碗)清水用武火煲沸后再用文火煲约3小时,最后加入适当的盐油等调料即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