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症状和调理方法(精品多篇)

来源:范文范 1.25W

脾虚的症状和调理方法(精品多篇)

症状 篇一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症状 篇二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脾虚的调理方法 篇三

一、脾在人体的作用

脾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有造血、过滤、清除衰老血细胞以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脾含血量丰富,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给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所以脾又被誉为“人体血库。

中医里常把脾胃放到一起说,即脾经和胃经,气血都是由脾胃将食物消化运输而来的,因此脾胃又被称为“后天之本。大家都很喜欢亲和友好、善解人意的人,没有人喜欢脾气大的人,因此我们常常被教育“脾气要小一点。但是在中医里,脾气“小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脾虚的人会导致气血不足,人就会出现乏力易疲劳、寡言少语、面黄肌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等症状。人们常说的“黄脸婆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

二、睡觉流口水代表脾虚

有人认为口水就是唾液,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这两种液体是不一样的。有个成语叫“垂涎三尺,这里的“涎就是指口水,“垂涎三尺意思是人对某种食物或好东西非常羡慕,以至于不自觉地留下了口水。因此,口水是人体自主地分泌出来的。而唾液是人为有意识地吐出来的。

中医中有“五脏化液的理论,具体来说就是“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换句话说就是口水是由脾产生的。正常情况下嘴巴是闭合的,所以口水不会流出,但是中医里还有“脾主肌肉,开窍于口的说法,脾虚的时候会导致肌肉松弛而失去张力和弹性。尽管平时我们会有意识地闭嘴把口水挡住而不至于溢出,但是当我们睡着的时候,嘴巴就因为不能受控制而不自主地张开了,于是口水就不自觉地流了出来。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就要知道:如果睡觉时流口水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解决自己脾虚的问题了。

三、调理脾虚的方法

养生的意义就在于防患于未然,当我们从细小的事情上发现我们可能身体出现了问题时,就应该开始警惕了。但是“是药三分毒,脾虚的情况刚出现时我们没有必要立即吃药,只需要靠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生活习惯来调节。

1、薏米山药粥

脾五行归土,因此我们常见的来自土里的食物都是治疗脾虚的食物,比如土豆、红薯、山药等。在这里给大家推荐的主要食物是:薏米山药粥,它治疗脾虚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食材都很常见,是脾虚的朋友保健的佳品。

2、常给舌头作运动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如果经常给舌头做运动,可以起到健脾固齿的效果。平时没事的时候您可以静坐养神,去除杂念,嘴巴微微张开,将舌头尽可能伸长,保持5秒后缩回,如此反复36次。

3、规律的作息和饮食

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对脾胃的影响非常重要,尤其是脾虚的人,更应该注重一日三餐的规律。脾虚是慢性疾病,并不是仅靠药物和食物就能治好的,只有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才能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疗脾虚,您在为脾虚而烦恼的时候不要忘了身体健康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4、按摩太白穴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是脾经的原穴,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按摩此处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5、忌吃辛辣的食物

吃过量的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导致脾胃化热生火,久则热积于肠胃,诱发或加重脾虚。因此,大家平时应少吃辣椒、大蒜、生葱等,也应减少饮酒。

舌苔有变化 篇四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脾虚的症状 篇五

症状一

脾虚者吃什么水果好 篇六

1、苹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中气不足,腹泻,便秘等。

2、香蕉:味甘,性寒。有清热润肠之功。用于实证便秘。

3、橙子:味酸,性凉。有健脾和胃,止呕宽胸之功。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呕吐,便秘等。

4、石榴:味甘、微酸、涩,性温。能生津止渴,收涩止泻。甜石榴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小儿疳积;酸石榴可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石榴皮杀虫、驱虫,治虫积腹痛。

5、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内停。

6、木瓜: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于胃痛,消化不良等。

7、花生:又名长生果。能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不和,胃腹胀满,不思饮食者。

8、榧子:又名香榧子。味甘涩,性平。可杀虫,润肠通便,消食化积。适用于小儿黄瘦疳积,对蛔虫、蛲虫、钩虫等虫积腹痛有效。

9、柠檬:味酸甘,性寒平。有祛暑止渴,和胃生津之功,可解暑热,除烦渴,增进食欲,止呕恶,下气和胃。用于治疗胃脘不适。

10、椰子:味甘,性温。椰子肉补虚,强壮身体,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黄瘦;还可驱虫,对绦虫、姜片虫有效。

11、无花果: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清热润肠之功。用于食欲不振,便秘,泻痢等症。

12、栗子:又名板栗。味甘,性温。可健脾养胃。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经常腹泻的小儿。

13、大枣:味甘,性温平。有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津止渴,强神壮力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纳食不香,大便稀溏,气血不足,贫血缺血,面黄肌瘦,睡眠不安者。

小儿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过多,食入过多则助湿生热,胃胀中满,损坏牙齿。

脾虚的调理方法 篇七

1、脾虚泄泻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病理: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对症疗方: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2、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病机病理: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呕。

对症疗方:香砂六君子汤: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十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钱、水煎服。

3、脾虚带下

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对症疗方:完带汤,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4、脾虚出血

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病机病理: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对症疗方:荠菜红枣汤:荠菜(鲜品100克,干品荠菜花30克),大枣15枚。调味品适量。制法:荠菜摘洗干净,先加水煮汤,初沸时加入大枣,煮熟,调味,即可食用。分2-3次吃完,要连服15日以上。

5、脾虚经闭

症见: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

病机病理: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治法:补脾胃、养气血。

对症疗方:山药粥:其制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6、脾虚多涎

症见: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

病机病理:《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法:补益脾气

对症疗方: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0.6克、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症状 篇八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