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古诗精品多篇

来源:范文范 3.06W

雪古诗精品多篇

雪古诗 篇一

1、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

2、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

3、满地霜华浓似雪。—王国维

4、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刘禹锡

5、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裛泪。—彭元逊

6、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

7、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

8、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李清照

9、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吴文英

10、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毛熙震

11、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12、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13、一朵江梅春……望断江南音信绝。—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

14、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5、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16、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17、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18、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19、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20、梦十里、梅花霁雪。归来也,恹恹心事,自共素娥说。—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21、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22、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23、却月凌风度雪清。何郎高咏照花明。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犹胜远隔潇湘水,忽到窗前梦不成。——孔榘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24、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25、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翠丛深窅。无人处、数蕊弄春犹小。幽姿谩好。遥相望、含情一笑。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26、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菲。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在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祢,十里荼种。——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27、雪絮雕章,梅粉华妆。小芒台、榧机罗缃素,铜蟾砚滴。金雕琴荐,玉燕钗梁。五马徘徊长路,漫非意,凤求凰。认兰情、自有怜才处,似题桥贵客,栽花潘令,真画眉郎。——贺铸《画眉郎·雪絮雕章》

2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29、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0、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雪诗原文及赏析 篇二

满庭芳·堠雪翻鸦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注释

堠,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阴磷: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

金笳:指铜笛之类。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蛮触: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

混同江:指松花江。

注释

堠雪三句:堠 , 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汉书·匈奴传》扬雄谏书云:“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注:“孟康曰:‘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皆东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

阴磷: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

金笳:指铜笛之类。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须知三句:谓要知道古今的世事犹如棋局,或胜或负,翻覆无常。

蛮触:《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有“触蛮 之争”之语,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之争蜗角中。”

混同江:指松花江。

赏析

唐柳宗元有“满庭芳草积 ”句,唐吴融有“满庭芳草易黄昏”句,故此调名之缘有或柳诗或吴诗之不同说法。此调又名《锁阳台》、《江南好》、《话桐乡》、《满庭霜》、《转调满庭芳》、《潇湘夜雨》、《满庭花》等。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本首为其一体,上、下片各十句,共九十五字。各片之第三、五、七、十句押韵,均平声韵。 此篇前景后情,以赋法铺写。其下*本站 *片全为议论,虽不免质实,但气势壮观,真情四射,仍是生动感人的。上片前五句景语,写古战场的荒寒阴森,以“总堪悲”绾住。下句转进,先说有“中宵起舞”的爱国之心,但“那有村鸡”一句折转,表明无由以报,徒增伤感。再接以金笳声声烘托,则更令人添悲增慨。下片承前之情之景转为议论,表达了满怀哀怨和痛苦。诗人以为“古今事”都是虚无的、短暂的,古来的一切纷争,一切功业,到头来除了“剩得几行青史”,“断碣残碑”之外,余皆成空。这虽是消极的意绪,但从中亦可窥见诗人长期积于心中的苦情。这种“苦情”,有人认为纳兰对家族被灭往事的隐恨(见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可备一说。

雪古诗 篇三

1)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2)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咏东海》

3)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4)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梨花》

5)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6)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北风行》

7)燕塞雪,片片大如拳。——《望江南·燕塞雪》

8)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送僧南归》

9)浴凫飞鹭澄波绿。——《菩萨蛮·梅雪》

10)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高阳台·除夜》

11)月下夜风寒,雪里梅花笑。——《五绝·咏梅》

12)拨雪寻春,烧灯续昼。——《踏莎行·元夕》

13)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送人从军》

14)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望蓟门》

15)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苑中遇雪》

1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

17)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久别离》

18)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雪》

19)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二首·其一》

20)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满路花·冬》

21)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赤谷》

22)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癸卯岁十二月中作》

23)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24)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南归阻雪》

25)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寄杨五桂州谭》

2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27)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南归阻雪》

28)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早冬》

29)靖康耻,犹未雪。——《满江红·写怀》

30)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观放白鹰·其一》

3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雪诗原文及赏析 篇四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翻译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注释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赏析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创作背景

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雪诗原文及赏析 篇五

雪诗原文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雪诗赏析

张孜生当唐末上极其腐朽的懿宗、僖宗时代。他写过一些抨击时政、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遭到当权者的追捕,被迫改名换姓,渡淮南逃。他的诗大都散佚,仅存的就是这一首《雪诗》诗分三层: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诗以“长安”开头,表明所写的内容是唐朝京都的见闻。“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到何种程度呢?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以下,以“其中”二字过渡,从大雪天的迷茫景象写到大雪天“豪贵家”的享乐生活。“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下华丽。“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了“红炉”“罗幂”两件设施。“红炉”可以驱寒,“罗幂”用以挡风。红炉“爇(燃烧)”而“到处”,言其多也;罗幂“下”而“周回(周围)”,言其密也。这表明室外雪再大,风再猛,天再寒,而椒房之内,仍然春光融融一片。“暖手调金丝”四句,写“豪贵家”征歌逐舞、酣饮狂欢的筵席场面:歌女们温软的纤手弹奏着迷人的乐曲,姬妾们斟上一杯杯琼浆美酒。室外雪花纷飞狂舞,室内人们也在醉歌狂舞,直至人疲身倦,歌舞仍然无休无止,一滴滴香汗从佳人们的俊脸上流淌下来……。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手脚生皴劈”,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这两句扣住大雪天“鸟雀难相觅”这一特定环境,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这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岂知”,很有份量,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作者愤怒之情,表露无遗。《雪诗》在前二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前两幅是静状,后一幅是动态,都写得色彩秾丽,生动逼真,而在篇末,“岂知”一转,翻出新意,揭示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扩展、深化了主题思想。对比是《雪诗》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全诗用入声韵,读来给人一种急切悲愤而又郁结难伸之情,感人肺腑。

雪诗原文及赏析 篇六

雪梅·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翻译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译文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简析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