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的散文【精品多篇】

来源:范文范 2.51W

秋雨的散文【精品多篇】

关于秋雨的散文 篇一

秋风秋雨忆秋思,海角天涯永相依

秋风乍起惊归雁,青痕万丈秋水寒;

桂雨蒙蒙舞涟漪,幽然梦醒桂香绵。

风是静默的,如影随形,却饱含着游子悠悠的眷念之意;

雨是潇潇的,化水无痕,却包藏着母亲温软的关爱之情。

身处果熟瓜香的秋色满园,

我已习惯于独自闭目深思:

尽管曲径通幽,亦难解晚秋深邃的心绪,

任凭天马行空,亦难懂深秋纷繁的思虑,

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情感,竟有如驰骋西部的骏马,

肆意宣泄,一发而不可收拾。

总喜欢一个人静坐亭间,任细雨淅沥着无尽的苍穹,

仰望恢宏的夜空,任时光于上天泪水中飞快的退去。

当蒙蒙的雨色,一点点渗透了酷热的空气,

当苍茫的灰暗,一分分湮没了噪杂的世界,

我的情感,也有如断线的雨滴,激起心底壮阔的波澜,

于瞬间席卷周身的每一处情绪,回荡良久而无法平息。

当呜咽的秋风拂过河岸柔弱的垂柳,

当层叠的波纹掠过河水秀丽的面颊,

细小的水珠如同跳落心间那迷人的音符,

与心底难舍的乡愁交互共鸣,

定格为似曾相识的一个个熟悉的画面,

终止于思绪飘落时一段段美好的瞬间。

今日有雨露霏霏,把酒杯中意难收;

望断楼高深几尺,凋落黄花不知愁。

心潮涌跃间,我将珍藏千年的灵感全部释放:

任模糊的云影轻携初春醉人的馨香,

任温润的心弦唤醒夏末动人的故事;

任燕子的薄翅掠过丛林翠绿的门楣,

任悦耳的渔歌激荡于崇山峻岭之间。

凝视着摇曳风中的那瓣纤弱玫瑰,

竟有若伊人眸中滑落的一抹泪痕,

相思如心中的一阙清词,悠远香醇,

花蕊在叹息中飘落,暗香在凋零中远行。

秋风起时花无意,秋雨落地静无声,

每每于风起时静思,对你的思念无从剪断。

当爱已成往事,请让我赤忱的心,

伴你走过风雨摇曳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关于秋雨的散文 篇二

一场秋雨淅淅沥沥地敲开黎明的静寂,带来一阵阵凉丝丝的风。滴滴答答的雨声轻吟着像从远古飘来的《催眠曲》令人们徜徉在梦乡里不肯离去。

连日的闷热、烦躁被一场秋雨给洗涤得温馨、惬意。

枕着一帘雨幕缱绻在梦乡里,与温柔邂逅手拉手在街头漫步,欣赏着似曾相识的景物。穿梭在幸福的巷子中,沐浴着和煦的春风,那份久违的甜蜜在脸上绽放……

突然,一阵汽车的引擎声打破梦境,那些美好的梦断送在黎明的喧闹中。不情愿地起床,嘴里嘟嘟囔囔:可惜了好梦!

其实梦境有些模糊,具体细节也说不清楚,但那种温馨、畅快却是红尘中少有的。美好的梦是不是都是那样有浪漫的开头却没有完美的结尾?现实中的无奈却总像一场秋雨淅淅沥沥地没完没了。

站在窗口欣赏着秋雨,顺便欣赏窗前的景致。之前曾写过几篇关于窗前景致的小文。如今,小树依然,在潇潇秋雨中吐着绿意。叽叽喳喳的小鸟在浓密的树枝上跳来跳去。有几只胆大的落在了我的窗口,和我目不转睛地对视。哦,景色依然,可心情却非昨!

深深地吸了口气,吮吸着雨丝的甘甜。目光锁定在昔日五颜六色的小花池,多日不见绿意依然盎然,在秋雨中风韵不减当年。可惜了那些黄橙橙的菊花,辜负了那一株株红的似火的鸡冠,被那些菜蔬所替代。如今网络时代时兴种菜,那些管理小花池的“大妈”们也紧跟时尚种上了菜。这在沈阳也算时髦现象。路过几个小区大都种上了菜!现实和网络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分也分不开,网络时兴的事情在现实中也迅速蔓延。时尚如一场秋雨淅淅沥沥倒好如果狂野起来也可以泛滥成灾。

目视着小树,遥想当年,身高超过四楼还差一步就遮天!曾记得那一年某个傍晚被邻居喊住,言称齐钱要把窗前碍事的小树砍翻,耐心地说服没有动摇那些人的意志!心疼的我啊一夜没合眼,十个指尖敲击着键盘为小树喊冤。苍天有眼,只是拦腰砍断。望着小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心中的泪水早已流干。几度春秋,几度严寒。小树不屈的性格,倔强地伸展着腰身,如今枝叶茂密。曾远离的小鸟也重返家园。

伫立窗口望着小树发呆,莫名的惆怅席卷全身并控制着中枢神经进而渗入到每一个细胞。

黎明的那道曙光被厚厚的乌云遮挡,淅淅沥沥的秋雨在此刻显得有些凄凉!也许衣衫单薄不禁微寒突然打了个寒颤,微凉让这个黎明体会什么是秋天!

刚刚的心情还沉浸在一场梦境中,感受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洒脱。这会儿的心情却被潇潇秋雨敲击得七零八落……

秋雨,滴滴答答地下着时紧时慢,城市开始喧闹。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

出行不会因为有雨而搁浅,嬉笑不会因为有雨而收敛,痛苦不会有雨而遮掩,愤怒不会因为有雨而欢颜。

此刻我的心却再次潮湿起来,是秋雨吗?

关于秋雨的散文 篇三

霏霏细雨,你可曾入了秋的梦境;绵绵相思,你可否带来我的一帘幽梦;飘飘洒洒的秋雨,如丝,如雾,如烟,一袭花雨,可曾驱走夏的酷热,带来久违的凉意;一卷西风,可否夹着缕缕相思的味道,将我的秋思邮寄。

---题记 文/晨夕若梦

在一场细雨中,在秋雨轻轻呢喃的呼唤中,秋袭着一身色彩斑斓的外衣,悄悄地粉墨登场了。我喜欢这样的季节,喜欢静坐在秋的怀抱里,倚在窗前听秋雨滴答,你所到之处,你用色笔涂鸦,秋雨带来一盒色彩缤纷的颜料,层林尽染,你把整个世界装点的五彩缤纷。

你看, 你把银杏树染黄了,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把蒲扇,扇走了夏日的炙热,带走了我的`忧愁与烦恼。

你把红色给了枫叶, 红红的枫叶,你是秋天里最美的色彩,你用生命和洋溢的热情装点了秋的美丽。洋洋洒洒,漫天飞舞的红枫叶,随风而落,随风而息,秋风来时你并无悲意,你用生命拥抱着大地,落叶归根,生命轮回升华的起点。

轻轻的细雨,落在湖面上,溅起阵阵旖旎,一片红叶顺流而下,带着对你深情的牵挂与思念,记忆里太多的温馨,回忆,带着幸福的旋律,在这清凉的季节里随风而舞。

我守在秋的色彩里,在秋雨里默默行走,任凭细雨打在脸庞,一段思绪,将情感轻轻编织,久久挥之不去,任由记忆深藏在心底。

采撷一片秋叶,吟咏一首意韵情长的诗篇,我执一支素笔,写下秋的诗情画意。流年渐远,在秋的静美中,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一起赏枫叶,品秋菊。

饮一壶思念的美酒,你的柔情,你的细语,缱绻在心头,轻舞笔间的轻盈飘逸。

喜欢沐浴在秋风中,感受一缕秋的凉意,感受一缕秋风吹过枝头,静静聆听一片树叶飒飒作响的声音,这声音是秋的旋律,随风而舞的树叶,是一种生命的舞姿。

岁月匆匆,还记得在这最美的季节里与你相遇,与你眼神交汇的那一刻今生不会忘记,若可,今生只愿与你,情相惜,手相牵,恋你,读你,念你。

秋风起,细雨飘, 东窗小菊绽笑脸,院中桂花满径香。弥漫在空气中的花香,把心底的思念和寂寞带走。

此刻的花为谁而舞,雨为谁而流泪,“西来秋雨扣窗棂,小寄哀思痛诉情”。聚散分离,你我天各一方,心中的爱与怀想,浅薄了我的记忆。

最美的季节,安守于一朵花的清香雅致,流年的天高水长,低眉倾听岁月里如歌的美丽。懂得,生命里的一份感动,一次回首,一段情怀,一生守候!

关于秋雨的散文 篇四

任何人的作品,作家也好,学者也好,画家也罢,推而广之,一切可以称得上艺术作品的东西,文字的,形象的,可视可感的一切艺术产物,都会打上作者自身的烙印。余秋雨先生也不会例外。

最初接触余秋雨的散文,是十多年以前,那次去南京,长江大桥、总统府、梅花山、中山陵、喣园一路玩下来,兴致颇高!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江南的风情,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南京横跨长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可是我第一次看到了南方的茶园,红土,第一次听到了江南的风情小调,在春意盎然的时刻,走路有些疲累之际,一首江南小曲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那次去南京美中不足有两个遗憾,一个是我平生最爱的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的那么多种类的梅树,竟相开放,可是我们的留影一张也没有冲洗出来——梅花山上兜售的胶卷是伪劣的,真是大意,那时还没有多少伪劣商品的防范意识,其一;二是我在南京的一家书店里买的余秋雨的散文《秋雨散文》是翻版书。

应该说,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我最欣赏有三点:一是其语言,他的语言往往凝重而深沉,引人深思;二是对待文化与历史的严肃的思索,透露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历史使命感;三是能够走出象牙塔,不拘泥于史料,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和思索。这是我们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致力于写作的年轻人应该引起重视的。文学是人学,应该关注生命、关注生存、关注一些重大的题材。当然文学家艺术家也要吃饭,可是知识分子的灵魂不能丢,这样我们的文学事业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会早日腾飞,我们的祖国才会早日立于世界前列。

后来,我陆续购得了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文化苦旅》,也买回了《余秋雨现象批判》、《艺术散文创作论》等等相关书籍,说到底,我曾经有一个阶段很关注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也许在那时的文坛,似乎缺少一种文化的厚重感,这从我订阅的《文学报》、《文学自由谈》等文学类刊物上就可以窥见一斑,当然,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不能这样说,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我认为应该是。

受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在一个时期,文学似乎贬值了,有多少文人纷纷下海经商,文学似乎不那么严肃了,而和商品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少人往往从利益考虑,从经济角度出发去写一些迎合某一类读者群的“作品”。所以,那时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的出现,仿佛给“炎热的文坛”吹来一股凉意的“秋风”,让人耳目一新!

可是不久我就发现,余秋雨的散文,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学术性、文化性的记游,严峻的,剖析的,有时又觉得故作高深,完全是一种冷峻的理性审视的回望与批判,是一种对历史的追问和反思,它不同于一般的散文,缺乏审美性、艺术性、缺乏真实感,不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也缺乏一种散文的内核,就是我们常说的心与心的交流与共鸣,更谈不上是艺术散文,说他是在误导一些文学青年,尤其是爱好散文的文学青年,一点也不为过。至少余秋雨的散文不能算是散文的标杆!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沿袭已久的中学与大学教育,似乎缺少了一种人文的情怀,一种民族的质朴的真诚的东西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样的教育与校园氛围,就会让我们的孩子的眼睛由“澄明”而变得“浑浊”,这将是我们一个民族的悲哀!

“大学课堂上讲授的是错误的散文理论,散文评论界何以能对当代中国散文作出正确的价值评判?试想,大学教授们推崇的是伪散文,散文作家又有谁能突破误导,进入真正的心灵言说状态?”

“散文创作依赖于一个健康的灵魂。希望通过一些反思,引起人们的思考,为散文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灵磁场。”

“有了人才有散文!唯有人的精神的确立,而后才会有散文”

“有了散文才会有更好的人,有了更好的人才会有更好的散文!”

“余秋雨现象”也希望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尤其是致力于散文创作的青年写作者们!

关于秋雨的散文 篇五

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顺着脚印走罢,但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不知这行脚印,能保存多久?

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才踩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我在浙东山区长大,在幼童时已能欢快地翻越大山。累了,一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这儿可万万使不得蛮劲。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要腾腾腾地快步登山,那就不要到这儿来。有的是栈道,有的是石阶,千万人走过了的,还会有千万人走。只是,那儿不给你留下脚印,属于你自己的脚印。来了,那就认了罢,为沙漠行走者的公规,为这些美丽的脚印。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它总在的,不看也在。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干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完全不必担心栖宿,西天的夕阳还十分灿烂。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凤,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为什么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要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其它洞窟?站在这儿,我懂了。我把自身的顶端与山的顶端合在一起,心中鸣起了天乐般的梵呗。

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矙一过,此时才敢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坐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你怎么也跑到这里!

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荫下。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

我胡乱想着,随即又愁云满面。怎么走近它呢?我站立峰巅,它委身山底;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此时此刻,刚才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急急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咬一咬牙,狠一狠心。总要出点事了,且把脖子缩紧,歪扭着脸上肌肉把脚伸下去。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才两脚,已嗤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不前摔,也不后仰,一时变作了高加索山头上的普罗米修斯。再稍用力,如入慢镜头,跨步着舞蹈,只十来下就到了山底。实在惊呆了:那么艰难地爬了几个时辰,下来只是几步!想想刚才伸脚时的悲壮决心,哑然失笑。康德所说的滑稽,正恰是这种情景。

来不及多想康德了,急急向泉水奔去。一湾不算太小,长可三四百步,中间最宽处,相当一条中等河道。水面之下,飘动着丛丛水草,使水色绿得更浓。竟有三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带出两翼长长的波纹。真不知它们如何飞越万里关山,找到这儿。水边有树,不少已虬根曲绕,该有数百岁高龄。总之,一切清泉静池所应该有的,这儿都有了。至此,这湾泉水在我眼中又变成了独行侠,在荒漠的天地中,全靠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人的世界。

树后有一陋屋,正迟疑,步出一位老尼。手持悬项佛珠,满脸皱纹布得细密而宁静。她告诉我,这儿本来有寺,毁于20年前。我不能想象她的生活来源,讷讷动问,她指了指屋后一路,淡淡说:会有人送来。我想问她的事情自然很多,例如为何孤身一人,长守此地?什么年岁,初来这里?终于觉得对于佛家,这种追问过于钝拙,掩口作罢。眼光又转向这脉静池。答案应该都在这里。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因此,老尼的孤守不无道理。当她在陋室里听够了一整夜惊心动魄的风沙呼啸,明晨,即可借明静的水色把耳根洗净。当她看够了泉水的湛绿,抬头,即可望望粲然的沙壁。

——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皆在敦煌县境内。

关于秋雨的散文 篇六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未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此刻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此外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翱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本身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澜声,丛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安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日,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