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多篇)

来源:范文范 6.82K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多篇)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 篇一

十堰市红十字医院职工、中国红十字应急队队员陈光圆满完成了一个月在四川抗震救灾任务,于7月21日上午十点乘坐的K284列车顺利抵达十堰,红十字医院在火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这次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国红十字总会首次引进了国际联合会(即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星月会组合简称)支持的野外医院、供水系统、公众卫生、基础、营地等5支应急队(简称ERU),在地震紧急救援和灾民安置中发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为保证ERU的顺利交接和运行,同时也为培养ERU骨干力量,中国红十字总会决定以省为单位组建除野外医院外的中国红十字应急队,赴四川灾区实地接受国际联合会ERU专家的培训,并参与救灾工作。

一道电波,中国红十字应急队队员陈光整装待发

6月18日下午6点,中国红十字总会发出组派中国红十字应急队紧急通知,电波迅速传递到湖北省红十字会、十堰市红十字会、十堰市红十字医院,要求红十字医院立刻派员待命准备开赴前往国际联合会驻扎在四川灾区的ERU大本营营地工作,负责接受丹麦、英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ERU队员培训、协调ERU救援,主要从事ERU大本营基础营地建设、设备维护和运转。

红十字医院办公室根据前期自愿请缨要求到四川抗震救灾申请书,把目光落到了陈光身上,陈光,男,45岁,身体健康,医院维修班班长,从事水电、管道等维修维护工作多年,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作过硬,作风扎实,他在申请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做为红十字医院的一员,弘扬“仁道、博爱、奉献”精神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人人都有义务为灾区人民分忧、为灾区人民解难,我不怕任何困难,即使牺牲我也再所不惜,我恳请组织批准我到四川抗震救灾。

医院找到了陈光谈话,陈光欣然前往,并承诺:“一定尽最大努力搞好ERU营地维护工作,让ERU队员尽心尽力为灾区人民服好务,我决不辱红十字人的使命,一定为红十字医院争光。”

认真学习、刻苦专研,牢固掌握各项维护技术。

6月21日下午,陈光同志抵达四川绵竹市九龙镇国际联合会ERU抗震救灾营地,为了尽快适应工作,陈光顾不得旅途的疲惫,立即要求ERU安排具体任务,当他得知他主要负责营地发电、供水、公厕、浴室、帐篷及食堂等设备维修维护后,又马不停蹄的去熟悉营地的工作环境,了解相关设备维护、操作及管理,虚心向国际联合会ERU的国外专家学习工作流程和使用技术,尽快掌握ERU各项仪器设备操作,由于ERU所用设备均是外国制造,设备使用无中文说明书,带领的专家又是丹麦人,沟通、学习都十分困难,往往一个设备的一个问题都要用好几个小时才能搞清楚,他一边学习,一边认真做笔记,不懂就问,他尽量用最短时间掌握各项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使用,同时为他在对中国的ERU第二批队员培训、实现顺利交接具有重要的作用。

兢兢业业做事,得到了ERU的肯定

6月22日上午11:30分,烤箱在工作中突然发生故障,ERU丹麦人员通过电话咨询认为修复难度很大,准备放弃而购置二台小微波炉替代烤箱,陈光同志想到ERU队员中餐要么要推迟,要么要调整为其它食品,为了保障国际队员能准时吃上如意的中餐不影响工作,陈光坚持向丹麦方技术人员建议,将设备打开争取尽快修复,在陈光的努力下,烤箱很快修复,中餐准时开餐,国际联合会ERU人员对陈光竖起了大拇指。

营地最为繁琐的工作是四个节能型公厕的维护,需要定期添加循环水、配制试剂、排放污物,特别是排放污物时气味十分难闻,每次都需要5小时,陈光他从不叫苦、叫累、叫臭,他坚持着就是为了ERU队员无后顾之忧更好的为灾区人民服务。

为了保障发电机长正常运转,陈光除了每天为发电机采购柴油并进行补充外,还要认真观察发电机的油压、油位、水位、电压、电流等仪表,每天还要记录许多组数据,夜间还必须定时查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发电机的正常运行是保障营地办公、厕所、热水器、照明、食堂等正常运转生命线。

ERU营地帐篷种类多,每个帐篷重达500余公斤,每天都要多次检查是否漏气,底部固定是否结实,以防倒塌和吹翻。充气帐篷维护难度极大,由于充气帐篷体重重,漏气后篷内空间狭小又易吸贴在维护人员身上,一动浑身是汗又不透气。7月11日凌晨突降暴雨,由于篷顶积水太多加之余震不断而倒塌,陈光立即对倒塌帐篷进行排水、充气、加固,一个帐篷复位就用了整整3个小时。ERU队员既盼天晴又盼下雨,但晴天由于帐篷没有隔热层,篷内温度达40度以上,犹如蒸笼一般,夜间休息也只有10点钟以后才能入睡。雨天由于篷内空气不流通,湿度大,呼吸十分困难。但无论任何时候、出现任何情况,陈光都能做到保障有力,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良好运转,解除ERU队员后顾之忧。

由于陈光同志为人正直,干事踏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圆满完成了接受ERU培训和各项服务工作任务,并对中国红十字应急队第二批队员进行了很好指导、培训和交接,他的工作受到了所有ERU队员的好评,陈光多次得到中国红十字会赈济部副部长王平、湖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毛三元等领导的慰问和鼓励,ERU将陈光作为湖北省唯一重点对象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推荐为优秀队员。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 篇二

5.12地震使得德阳市旌阳区严重受损,其中柏隆、天元、扬嘉、孝泉的农房长效还本家财险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受灾面积巨大、数量极多。

作为营销部经理的黄灵同志,凭着职业敏感,很快就认识到我区,多个接近龙门山脉的乡镇受损情况严重。为了能够让灾民灾后尽快重建家园,在第一时间带队到各乡镇服务所不畏艰难,深入查勘。每天披星戴月早上六点半出发,傍晚六点半回办公室主持召开全天查勘总结会,终日与面包加矿泉水。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五月份的早晨,温热的阳光散发出炽热的气息。虽然刚刚经历特大地震使黄灵同志看上去略显疲惫,但在作了简短的工作安排后,振奋精神整装待发了。查勘的第一天,黄灵同志驱车近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村公路两旁遭地震破坏的房舍就开始不断地映入眼帘。一下车,附近的百姓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拉住他不停地诉说,如何在一瞬间的巨大震动后,亲人受伤、房舍倒塌、财产破损,自己遭受了多么重大的损失和打击。黄灵同志耐心地倾听着灾民的诉说,一边安慰,一边认真地记录着房屋主人的名字,门牌号码和房屋受损情况,为将来的理赔作数据准备。

柏隆是旌阳区查勘定损工作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地处山区,农户居住相当分散。地震之后,道路损毁严重,很多地方无法驱车前往,而且山路崎岖,危险重重。作为小组的队长,他不畏艰险,面对路边一处处坍塌的房屋和随时都会滚落下来的岩石,他十分平静,阻止其他队员前行,独自一人上前查勘拍摄,为理赔留下珍贵的映像资料。

查勘第四天,黄灵同志一到服务点,一位看上去约摸40多岁的当地农户迎面走来。在问明情况后,他还来不及稍息片刻,便立即驱车前往农户损毁的房屋查勘。地震后盘山公路更加难行,许多路段在抢修后,崎岖不平,一路颠簸,五脏六腑已经开始翻江倒海了。沿途尘土飞扬,更是让人避之不及。问到正在开车的黄灵同志每天吃这么多的灰尘什么感觉?他回头憨憨一笑,“吃惯了。”要查勘的农房位于一条45度的山间小路上,来回经过这条连军车都很难上下的小路,还真是别有一番惊险在心头。回来的路上,沿途失事车辆的残骸触目惊心地丢弃在杂草丛中,让人心中感受到阵阵悲凉。这样的路对黄灵同志来说,每天都会走上无数个来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为灾区群众送去了人保公司的关怀,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大灾无情,人保有爱”的庄严承诺。

有更多的农户的家在山里面,查勘车无法直接开到那里。需步行前往,黄灵同志及他带领的查勘理赔队员克服蜀道崎岖、忍饥挨饿等诸多困难,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奔波在一个又一个山头、田间。看着农户倒塌的房屋,黄灵同志都会感到阵阵心酸。查勘时,他还不住地安慰着农户,而他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望着长长的山路,问黄灵同志是不是每天都要走这么远的山路?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起第一次上山时,被农户“骗”说只有20多分钟的路程,结果是按照农户的脚力计算的,最后还是走了一个多小时。爽朗的笑声在阳光下久久回荡……

德阳天气闷热,在崎岖的村间小路走不上十分钟,就会汗流浃背,而且农村的卫生环境较差,空气中弥漫着动物粪便的味道,但是没有人顾虑这些,没有人关注这些,抹一把头上的汗水,大家只是不停地走,不停地拍摄记录,经过一所所村舍,翻过一道道山坡。很多需要拍摄的农房受损严重,围墙倒塌,墙体开裂,屋顶瓦片斑驳,甚至很多房屋已经列入危房行列,为了更好地记录损失状况,确定损失数据,黄灵同志带领的一线理赔人员不顾个人危险,多次在摇摇欲坠的屋檐下、岌岌可危的房墙边,手持相机拍摄。汗水顺着脖子流淌,沁湿了衣衫,眼镜被蒸腾的雾气附着,变得模糊。

5月29日在赶回德阳的路上,又遭遇了余震(回来后得知是青川又发生了5.4级地震),由于强烈的震感,黄灵同志片刻没有停歇,又返回当天查勘的孝泉镇,查勘农户生命及财产有无更大的损失。

黄灵同志就是这样为保户奔波,每天行走6、7小时,50多公里路,共查勘6500余家农户,挨家挨户、楼上楼下非常仔细地进行查勘登记,顾不上吃饭喝水,及时准备全面地掌握了受损资料,为理赔工作提供了准确真实的数据,充分体现了人保财险精神,谱写了一曲“人民保险为人民”的奉献之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