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法偱理,扬清去浊

来源:范文范 1.13W

读罢《史记·循吏列传》,孙叔敖、子产、公仪休……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引人深思。《太史公自序》曰:“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也正是从《史记》开始,历代的史书中均著有“循吏列传”。何为循吏?太史公将其高度概括为“奉法循理”,而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汉书注》中进一步解释说,“循”为“顺也”,即“上顺公法,下顺人情”。用现代汉语来说,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对上和对下负责都做得好的官吏,就是“循吏”。太史公的一个“循”字,简洁扼要,说出了古今官吏所应遵循的为官致仕之道。同时,“上顺公法,下顺民情”更应该是我们当代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信念之源。

奉法偱理,扬清去浊

第一,上顺公法,对上负责,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千秋大业。

这里的“上”,我们不应狭隘的理解为对上级,而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讲,官吏者为什么会产生?就是为了管理国家、治理国家的需要,所以为官的职责,就是管理好、治理好国家。用现代的话来说,做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旦官员贪污成风,吏治腐败,那么这个国家也就离灭亡之日不远了。所以说,反腐倡廉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千秋大业。

历史上不少优秀杰出的封建帝王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严加整顿,加大治腐反贪的力度。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严厉整肃吏治,对贪官污吏坚决治罪,决不宽恕。朱元璋的雷厉风行,使当时的官吏“一时守令畏法”,不敢贪渎,使明朝走过了初创的最艰难时间。元世祖忽必烈雄才大略,“马上得国马下治”,他看到了国家统一后蒙古宗亲贵族的贪欲,也意识到这种贪欲的后果以及对国家的危害。所以,他自己“躬行俭素,思复淳风”,注意节俭,力倡淳朴之风。同时,他也要求其他的人这样做。他的行为,对当时的宗亲贵族和各级官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厉行节俭,恢复淳朴之风,对元朝基业的开创奠定了积极的作用。这两位皇帝,都是历史上的有为之君。他们的反贪、倡俭,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王朝的统治需要。或者说,他们的心里,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意识。正如朱元璋对文武百官所说的:“往昔朕在民间,见州县官吏多不爱恤百姓,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对小民疾苦无动于衷,我恨透了。”他自己正是乘着这样的乱世,才得以揭竿而起,问鼎中原的。亲身的经历,使他对官员腐败而导致国家灭亡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所以登上帝位之后,他才会那么严厉地治理贪腐之风。

朱元璋的故事对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要有启发的。我想,危机意识,应该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牢牢谨记的。你的贪腐,不仅在把你自己,更是在把我们的党和国家一步步地推向悬崖的边缘。贪污腐败的官员,是党和国家的蛀虫,一点点地腐蚀着国家的正常管理秩序,危害着党和国家,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引以为耻的。对上负责,胸怀天下,有危机意识,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

第二,下顺人情,对下负责,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关系着黎民百姓生活的疾苦。

这里的“下”,指的就是老百姓。印象最深刻的有句老话:“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老百姓信任你,才把治理国家的权力交到你的手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心中应该时刻有一种为民的意识。

“持一身正气,国贼权奸齐丧胆。感两袖清风,黎民寒士尽倾心。”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包青天”一生的功绩。包拯是北宋名臣,以清廉著称,他“为官清如水,不持一砚归”,传为历史佳话。他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一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被后世尊为清官的楷模和典范。同为北宋名臣,司马光官高位显,本可坐拥万贯家财,但是他心系苍生,对奢华贪腐之风极为憎恨,一生节俭、清贫。面对贪腐之风给百姓造成的灾害,他上书疾呼“敢以奢丽之物相矜高,贡献遗赂以求悦媚者,亦明治其罪”。“身穿麻葛粗布,剩得薄田三顷”,却“泽流万古千秋”,这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褒赞。这两位先贤,秉承儒学的精髓,勤政爱民,心系苍生,他们做官,为的是天下的百姓,谋得是天下苍生的幸福,而非一己的私利。这种宽广的胸襟、崇高的节操,让我们个别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利欲熏心,忘记为官之本的党员干部汗颜、羞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官为民,百姓拥戴;当官贪腐,百姓憎恶,最终会用疾风暴雨夺回你手中的权力。所以,宋代理学家程颢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为政之根本在于民,伟大的共产党先驱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共产党人带领群众起来闹革命,推翻腐朽政权,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让深陷于水深火热中的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美满的生活。为民的思想,早早的就镌刻在共产党人的思想里。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指出:“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在此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民,人民群众的利益大于天,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牢牢遵循的。“遗忘是最大的背叛”,忘记这一点,就意味对党的背叛。只有心中时时牵系着人民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历史贤哲扬清弃浊、反腐倡廉的故事,严肃的廉政理念与鲜活的人物形象有机融合,迸发出强烈的冲击力,给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带来深刻的感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党内确实存在着腐败现象,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有些党员干部,身居高位如陈良宇、郑筱萸之流,却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丧失原则,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和宗旨的事情,最终身败名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尽管我们党对惩治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有一小部分人经受不了诱惑,铤而走险,腐败类型由生活腐化型向贪婪攫取型转变。这,是令人痛心疾首的!西魏时期的廉吏苏焯认为,为官要“先治心”,只有“心如清水”,才能“行如白玉”。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内因是关键,外因只是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反腐倡廉的根子在思想,在世界观、人生观,在于有没有浩然正气。内心思想坚定,有原则,有信念,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和腐蚀,才能面对诱惑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