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秋芳老师《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有感

来源:范文范 1.77W

五一假期,本人有幸拜读了文秋芳老师的《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感触颇深,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读文秋芳老师《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有感

文秋芳老师将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探索期(1949-1977 年);2.发展期(1978-1998 年);3.加速期(1999-2011 年);4.新时期(2012 年至今),并从外语语种专业、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六个方面对上述四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逐一讨论。

一. 外语语种、专业的变化

探索期的外语专业主要是俄语和英语;在发展期,外语通用语种专业迅速增加,英语专业尤为明显,20 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只300 多所,1998 年增加到790所;在加速期,“英语热”持续升温,截至2007 年底,全国已有 899 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在新时期,“英语热”开始降温,“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非通用语专业的发展。语种数量的增加反映着国家培养新语言人才资源能力的提升这是国家语言能力逐步增强的重要标志。

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因此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跟随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扩大内涵。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逐步变得更全面、更合理。

1. 探索期,外语教育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外语人才。所谓高级外语人才就是拥有三个基本功的应用性的技能型人才。

2. 发展期的前期仍以技能型外语人才为主,中期对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效探索,后期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文件的明确支持。加速期前一阶段,复合型人才目标持续得到推崇。截至1999年, 我国已有110 余所理工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2000 年颁发的英语专业新大纲中清楚写明,培养目标是复合型英语人才。

3.在新时期,学界并未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共识。部分学者认为应转型到英语专门用途方向,培养新工科的国际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各地应该根据自身办学历史与现有条件在实践多元人才,即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就业意向,培养不同类型的外语人才,既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也培养专门人才,如口译、笔译、外语教师,还为我国语言、文学、翻译与国别区域研究队伍输送后备力量。文老师认为,在市场经济推动下,某些后期扩招的外语专业质量不达标,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市场规律,它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专业。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随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但不能一刀切。

三. 外语课程目标的变化

1. 探索期强调“双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 发展期从强调“双基”过渡到培养交际能力;

3. 加速期从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转变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4. 新时期从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加速期所说的综合素质培养,涉及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处于中心地位,在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时,还要改变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学习策略,切实实现“全人教育”。

文秋芳老师提出大学外语课程目标的关键能力培养,其中包括6 种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语言能力处于中心地位,是所有关键能力的基础,其他 5 种能力与语言能力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这 6 种能力中,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能力分别对应《课标》中的 4 种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学生踏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必备能力。

四.外语教学内容的变化

1.探索期的外语教学内容以本土文化为主。

2.发展期的教学内容以目标语文化为主,很多学者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这一观点对早期外语教学内容的纠偏有积极意义。

3.加速期开始重视多元文化的学习。多元文化如何能和谐共处,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又保持各自特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

4.新时期从多元文化的学习转变为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并重,尤其增强了本土文化内容,要求学生既能把世界介绍给中国,也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文化意识”是外语学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应遵循双向文化交流的理念,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求在比较视角下学会理解和欣赏中外文化的异同。

五. 外语教学方法的变化

总体上说,我国外语教学方法的变化经历了从引进与模仿到探索与创新的过程。

1.探索期早期的高校外语教学采用的是以课文为中心的精读和泛读教学法。自1964年开始,北京外国语学院率先引进了听说法,并编写了基于听说法的教材 ,“无论高低年级都出现了新的面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2.发展期的高校外语教学仍旧以引进为主。1979年广外开始试行交际法,笔者发现交际法的基本原则至今仍不过时,之所以未收到预期效果,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我国广大英语教师本身的英语水平未能满足交际法的要求,很多人从未走出过国门,也少有与外国人交际的真实体验。教师缺乏交际能力,如何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呢?

3.在加速期,教育部推广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逐步在全国外语课堂中运用。进入新时期,我国学者有意识地推广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法。文秋芳带领的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团队经过十多年打磨,在理论和实践双向互动中,构建了“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体系,多所学校已就这一方法开展教学实践的尝试。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成效。

六. 外语教学手段的变化

新时期,多媒体教室逐步被智慧课堂所代替。课前,教师只需一键导入课程,就可轻松完成备课;同样,教师只需轻轻点击按键,即可让录播系统、光能黑板、交互大屏与物联设备等进入上课状态。上课期间,投屏共享可供教学演示,也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实时同步。与此同时,学生每人都有与互联网相联的手机,录音、收音、阅读、观看视频,无所不能,泛在化外语学习已成为常态。2014 年 10 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发布Unipus。这种集多种数字化材料为一体的网络外语教学平台,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外语慕课、微课、测试库、备课材料等应有尽有,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

七. 心得体会

1.专业发展总目标

以学校总体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为依据,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地位,以师范认证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不断提高全院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保证及根本。立足吉林,服务全国,以培养能够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英语教师和参与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发展总目标。

2.基本思路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基础设施,更新师资队伍,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做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合理、教学理念先进化,教师队伍精英化,课程体系更优化、教学内容更精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先进;注重突出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构建出一个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形成自身的育人特色。

3. 具体措施

①加强专业建设的宏观布局工作

专业建设是专业发展的统领性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工程。科学规划专业建设,是专业求发展、成特色的战略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对专业建设的领导,找准专业定位。首先,成立由学院主要领导、专家、教研室主任组成的专业建设规划论证小组,负责英语及德语专业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其次,根据学校应用型大学定位与自身的办学实际和发展潜力,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找准英语及德语专业未来五至十年的规划,合理定位专业发展的方向。第三,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做到与时俱进,时刻关注行业内发展前沿动态。

②持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应随着专业建设规划的不断调整而不断优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应充分考虑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学习过程与方法;同时人才培养目标应充分考虑将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处于中心地位,在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时,还要改变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学习策略,切实实现“全人教育”。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六种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语言能力处于中心地位,是所有关键能力的基础,其他5 种能力与语言能力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这六种能力中,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能力分别对应《课标》中的四种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学生踏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必备能力。

③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统筹兼顾,做好专业教师及大外教师的合理分配,做到能进能出;内培外引,大力推进博士、硕士的培养、引进工程;积极推行优秀教师激励机制,制定规划,提出具体要求,定期考核,动态管理;适当采取专业教师政策倾斜制度,创造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加速优秀人才的成长进程;对学术骨干、教学带头人、优秀主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实行奖励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术骨干、教学带头人、优秀主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国内外重点高校访学,交流、进修,以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逐步形成稳定的各方向教学团队,以团队为载体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

④完善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切实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任何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首先习得相关理论知识,进而在实践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实践相关理论知识,为在未来的的工作岗位上正确而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理论知识学习的后续延伸,相关实践环节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因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能否如期实现培养目标及达到毕业要求。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