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多篇

来源:范文范 3.14W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多篇

致良知读后感 篇一

接触《致良知》也是从这开始有所了解阳明先生,刚开始学习《致良知》时不看好此书,觉得无甚用处,之后为阳明先生的学术思想,他的立德、立言所深深折服,从而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而深深信服,在此感谢阳明先生,感谢师傅为我们传经送宝。

《致良知》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阳明先生的“心道德事”“明心与净心”思想学说。其中写道“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名族强”读到此时,想起我们做团餐,想到我们中快餐饮,我们中快餐饮已有24年的发展历程,想到公司计划用77年时间成为有崇高感的伟大公司,我想我们公司成为伟大公司也一定会创造优秀的文化,各级员工对成为伟大的公司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像阳明先生的明心与净心。

明心即是立志,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真正做到心中拥有无尽宝藏。我们广大员工也一样能明心立志,立志相信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让自己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净心”就是在起心动念处净化心灵,不明和贪欲去除的越多,建设心灵品质就越高,开发心灵宝藏就越多“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没有明心,净心就没有动力,没有净心,明心就无法深入”读到这时深深给我以警示,做任何事必须做到明心与净心为一体,也希望公司广大员工做到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公司各个部门各级员工真正是为自家孩子做饭菜一样充满爱心的工作,真心用母爱做服务,用良心做食堂,让我们公司提倡的“只用有品牌的真材料,只做有品位的放心吃”“引领团餐潮流,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与空话。

言有尽而意无穷,衷心祝愿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感谢阳明先生。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 篇二

当今社会人们的脚步越来越急促,放下了书籍紧接着代替他们的是手机电脑,没有了以前人们对书籍的。追求,有的只是名利与金钱手机与游戏的诱惑,现在的社会能静下来做事的人是少之又少。现代人存在的问题很多,脑袋里装的也很多,有些是习惯了忙碌,做事也心急,就连吃饭睡觉心也不安,总想着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不再有修心养性的心态。

现在的人们对金钱名利的追求也让着实人害怕,有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经意间给孩子们灌输了不好的的想法,比如攀比,他们嘴上跟孩子说着不要攀比,可是一些做法却暴露了他们的攀比。他们不注意孩子们的想法,以至于孩子们在学校或是公开的场所肆意攀比,没有现代孩子该有的个性。他们也失去了孩童时代该有的天真纯洁,只是社会和他们自己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太多不好的习惯。所以做人不能处处攀比,要以诚待人,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现在人们的相处也是很可怜,没有交心的相处也遇不到古人们嘴里的知音,有的只是各种为了生活凑在一起各种打拼,也很少有人再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聚在一起,即使是聚在一起来也只是抱着手机,就产生了特别尴尬的距离。所以就出现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史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抱着手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现在的心理,在外面与朋友是这样。有些人在家里面对父母与孩子也是这样,社会的氛围越来越差,也是应了一句话越长大越孤单。不过这不是现代人所期望的,现代人应该做的是坦诚对人,诚信交友,与人用心相处,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做任何事都不能强求,事事要做到努力就好,不要太过于较真,做事多看看过程,一些时候其实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只要自己尽力了,就顺其自然不给自己结果上的压力与烦恼。虽然惰性人人都有但是不能顺着惰性来,那样一个人做事就不再坚持,要想做好自己做好事情就要跟自己的惰性作对,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觉得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要学习王明阳的精神同时也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多和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打交道,学习他们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短处,也要时时克制自己不让自己做无用的事。工作时就认真工作,把心静下来,人们也常说一心不可二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中不能过于傲气,要一傲一谦,张弛有度。在工作中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团体,既然是团体就不能相互诋毁,就要团结,勇于创新让企业的灵魂一直生存下去,这样的企业才会永垂不朽。

——刘海丽

致良知读后感 篇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如果你的事业没有足够有力的大义名分,发展动力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竭。因此,就会觉得自己很累,想要放下肩上的重担。此时一旦企业遇到困难,很可能就会退缩。优秀的精神,可学而至。精神代表品质和境界;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均可学而至。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本质,都是庄严己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我们身为员工自然要为公司立心,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我们本心强大,自然不畏艰险。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 篇四

致良知,是使心本有之良知得以“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这样,人就可以为贤为圣。圣贤功夫从庙堂、书斋走向市井、村落。这就是他所谓的“满街是圣人”的含义。他提出:“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又说:“四民异业而同道”。由他提出的这些儒学的经济伦理是前所未有的。显然是当时“士农工商”四民职业观松动的一个注解,也是他企图打破传统的“荣宦游而耻工贾”的价值观之举。正因为如此,他的致良知说,为商人、窑工、樵夫、灶丁、田夫等民众所乐于接受。不少人投其门下,并为弘扬与发展其学说作出了贡献。他的高足王艮继承与发展了他的学说,创立泰州学派。王艮承于师又不同于师。他说“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他较之于其师,走得更远,而距野老村夫更近了。其徒陶匠韩贞“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从之游者千余。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毕,又之一村”。泰州学派后学李贽又把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加以发挥。他引入“迩言”的概念,以此来概括反映百姓日常生活情趣、心态的流行通俗话语。认为“迩言”才是“真圣人之言”,亦即王艮所说的“百姓日用”。他肯定先儒所讳言、反对的对“利”、“欲”的追求,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又提出“夫私者,人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私”既是“心”,自然亦即“理”。在这里,李贽把穿衣吃饭等人生的基本要求、人对物质和精神的欲望、对私利的追求等,都视之为道,合乎天理。剥下了程朱一派新儒加于“道”、“天理”之上的圣光,还其赤裸裸的日常生活的情态。在当时,实是一种惊天动地之举。尽管他被当道者所迫害至死,但他极大限度地把儒学俗世化和社会化了。

所以,我觉得阳明心学不能简单以唯心唯物论之,(范文先生网)我们更主要的要从中取其精华。而明朗之阳光君所写书字字珠玑,正好给我解惑,如大海之中的灯塔,引领我向前迈了一大步。在此,将自己对此书的感悟记录下来。

——刘通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