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县长父亲》读后感

来源:范文范 9.91K

前不久,《我的县长父亲》获德州廉洁主题征文一等奖被广大网友转发,略带有“调侃”的味道,可是《我的县长父亲》能有什么“坏心眼儿”呢?,最多沾了一点点袁华同学的光,获奖信息被删实属遗憾,但研读这篇文章满眼都是“人民公仆”伟岸形象,应为其“伸冤”。

《我的县长父亲》读后感

“蒙冤”的背后是风气与敏感的胶着。本以为“炫父”的桥段只会出现在电影之中,没想到艺术照进了现实,获奖名单一出,大伙是同仇敌忾,立马开始群嘲,就因为这个谣言的标题,德州作协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舆论之下德州服软了,连夜删除获奖文章。但不少网友阅读全文后发现,这根本不是借着县长的威名获奖的“关系户”,而是一篇情真意切的佳作。那么仅凭标题就大肆渲染随意抹黑这样真的好吗?让人民的好县长蒙受委屈实属应该吗?在这背后“听风是雨”的网络环境属实让人堪忧,而有的同志一听到“有舆情”,删消息是第一时间的条件反射,不回应是解决问题的万用手段,没有及时用“实事”为《我的县长父亲》正名,似乎这一切都存在微妙的“默契”。

“伸冤”的背后是正气与廉洁的加持。县长本人59载的人生旅途中,当过县长、做过饮食员、干过掏粪工,一生几起几落,没给子女留下财富,却留下129本工作日记,“无情”看望生病的妻子,忙着和百姓秋收;明知战线吃紧,“狠心”送儿子上战场,因为“有国才有家”;“因为我是党的人”使得儿媳妇一生是为临时工。一本本工作日记记载着这位好干部清贫、奉献的一生,是重要的当地史料,也让此次事件成为一个“大乌龙”。百姓和“官”之间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好官”百姓永远记在心里,“孬官”百姓将无限编排,一时误解不足为虑,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因正气和廉洁的加持让我们的好县长于志明实至名归。

“喊冤”的背后是信念与初心的本色。于志明县长的事迹给了我们感动与震撼,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作为新时代选调生,他的精神值得每个人推崇,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赓续“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放弃“小我”,追求“大我”,做到“无我”,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勇于跨越跨越前进道路上的“泸定桥”“夹金山”,敢于征服奋进征途中的“雪山”“草地”,敢当挺身而出的“斗士”,敢蹬荆棘密布的“雷区”,时刻保持“在线”状态,持续拧紧责任“发条”,永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守住守劳拒腐防变防线,保持共产党人本色,方能行稳致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