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来源:范文范 7.52K

近日浅读钱穆先生所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感悟如下。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整体而言,本书系统论述了自汉朝至清朝的政治、人事、经济和军事制度,语言平实,内容精辟。本书对于汉唐政治论述最为精彩,对于明清的论述却有失客观。尤其是对于清朝几乎全盘否定,“私货”较多,这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所致。

关于经济制度,关键就是土地与赋税。客观来讲,自汉以后,中国土地公有化的尝试大体都失败了,土地兼并基本不可逆转。当代的中国,原则还是保持了土地公有制,政策空间大、政策工具多,但是近20年来基本处于裹足不前、“遮遮掩掩”的状态,相关制度尚不如明朝“鱼鳞图”先进。针对房地产问题,大体上还是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政命令与市场管控措施,没有采用变革制度的改革手段解决,即不敢改,更不想改。

而赋税制度的难点在于如何向富人收税,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起到“节制资本”,甚至“引导资本”的作用。客观来讲,历朝历代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向富人收税”的问题,甚至还出现“政府租税愈轻、地主愈便宜”,农民给地主交租愈多的情况(当下广东也有此趋势)。个人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点有二:一是需要有强势政府,消除“皇权不下县”,保持政府对“毛细血管”的控制;二是有系统精确的“册籍制度”,因为很多朝代税改的起因都是“册籍混乱”导致政府收不上税,可以推广使用区块链技术彻底解决“人为造假”“年久失真”等难点问题。

关于人事制度,关键是解决官员怎么来、怎么上的问题。从最初的贵族世袭、到举孝廉、到九品中正制、再到唐以后的科举制,整体趋势是扩大人选范围、竞争性选拔、标准化考试。这也给我们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供了思路,比如建立更大范围的人才市场、破除人才流动的制度性壁垒、巩固并深化竞争上岗制度、将组织遴选与量化考核向结合等。当然,本书对于八股文制度的抨击有失偏颇。八股文本质上是一种标准化考试,仅靠“八股取士”与孟董提的“逢提必竞”一样,都是一项制度走向绝对化、极端化的表现,但制度本身并无问题。

关于政治制度,关键是如何处理君权与相权。明清两朝虽无名义上的宰相,但后期的张居正、李鸿章等人已近乎“宰相”。这一项内容相对敏感,不做展开。

另外,本书有很多金句,简要摘录如下:

“惟其一切制度都不会永久好下去,才使我们在政治上要继续努力,永久改进。”

“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大体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策”

“但究竟此制仅为一时的救弊措施。如同某药治某病,病愈即不宜再服。否则药以治病,亦以起病。”(评九品中正制)

“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制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制度愈繁密,人才愈束缚。”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