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一就是唯一》读书笔记

来源:范文范 2.87W

目录

《不是第一就是唯一》读书笔记
第一篇:《不是第一就是唯一》读书笔记第二篇:《学生第一》读书笔记第三篇:《生命第一》读书笔记第四篇:2014年第一学期读书笔记第五篇:《学生第一》读书实践笔记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不是第一就是唯一》读书笔记

细读燕杰老师的大作《不是第一就是唯一》,你会发现该书的内容都是心灵的抒发、激情的迸发、语言的美化、智慧的火花、哲理的精华、思想的升华。

如果您有时间,看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燕杰老师新作《不是第一就是唯一》您就会深深感受到李燕杰老师独一无二的演讲智慧、演讲精髓、演讲魂魄和演讲大爱。《不是第一就是唯一》既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演讲教程,又是一篇趣事集锦、一部励志佳作、一锅心灵鸡汤、一场文化盛宴、一册诗词集萃、一次人生苦旅,更是一部充满人间大爱、大美的极具正能量的演讲诗篇。

在《不是第一就是唯一》书中,我们都会感受到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大写的 “爱”!从《塑造美的心灵》到《总有一种方式让你脱颖而出》;从《天地人》到《精气神》;从《真善美》到《大道有言》等等,燕杰老师的演讲中都围绕和突出了“爱”。燕杰老师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和平、爱家人、爱人类一切美好的事物。正是因为拥有了这博大的爱,燕杰老师才会担纲“国家巡回演讲大使”的重任,才会成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才会被尊称为“爱与美”的传道士,才会成为中国演讲教育艺术界的“常青树”,才会被亿万人民称为“点燃心灵之火的人”,才会被联合国和平基金会称谓“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正如燕杰老师经常说的那样:“一个好的演讲家,应当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一个只爱自己的人,既不能奉献,也不能得到爱,这种人更不可能成为好的演讲家。”燕杰老师之所以情注讲坛,风范一品,心系学苑,文德双馨;燕杰老师之所以弘扬人间正气,启迪智慧心灵,褒扬后生晚辈,奖掖优秀人才,功绩风扬寰宇,爱心润泽天下;燕杰老师之所以为千万人明示人生之真谛,在全社会树立大美之典范;就是因为燕杰老师是一位“大爱无外,大爱无内,大爱无私,大爱无畏,大爱无悔”的大写的人。

演讲是一种最高级、最完善、最典雅,最有审美价值、最有欣赏价值、最有使用价值的语言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呼唤爱、赞美爱、传递爱、弘扬爱的最有效的方式。作为演讲泰斗的燕杰老师为了传递演讲的大爱,在该书中分条缕析,介绍了大量实用的演讲技巧,从上台前的精心准备到演讲中的注意事项,从给力的手势到舒展的态势,从讲话的发声到演讲的内涵,从氛围的营造到语言的简洁,从前瞻性到机敏性,从“气场”到“磁场”,从滔滔不绝的引经据典到风流俏皮的通俗流行。有雅有俗,有继承有发扬,可谓面面俱到。

燕杰老师把推行爱,推行真善美作为自己的担当与义务,他是中国当代文化教育的传播使者,在《不是第一就是唯一》的书中,我们看到了一名伟大的中国演讲家善行世界的大爱。在人类上下五千的演讲史中,演讲精英不乏其人,演讲大师也层出不穷,但像燕杰老师这样具有大爱,文理汇通、中西贯通、通晓传统、融会贯通,将整个中华文化的精髓吸收、浓缩于七尺之身的演讲泰斗,实属罕见。因为燕杰老师的演讲在大爱、大美的前提下,还兼具李白的豪气,文天祥的正气,李清照的灵气,贝多芬的骨气,郭沫若的才气,政治家的大气,艺术家的名气,所以说,燕杰老师在中国演讲界中既是第一,又是唯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德高望重,博才多识的李燕杰老师,依然用他睿智的思想,博爱的情怀教育影响着当今社会的我们。

品味燕杰老师的演讲艺术,你仿佛就是身处思想的天空、诗歌的海洋、排比的森林、哲理的高山、故事的河流、幽默的油田之中。一句话,燕杰老师的演讲尽善尽美、美不胜收、美轮美奂,这真是:大美至真,大美至善,大美至纯,大美至刚,大美至柔,大美至伟。

爱哉,燕杰老师!美哉,燕杰老师的演讲艺术!壮哉,燕杰老师的精彩人生,不是第一,就是唯一!

第二篇:《学生第一》读书笔记

在这个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学生第一》这部收录了学校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着作,书中有很多图文并茂、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每一个都让我有感触,感受最深的就是书中十一中学孩子们的自信、阳光、热情、智慧,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荣誉感其实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得到快乐的学习机会、健康的成长环境,愉悦的课堂氛围,宽泛的知识源泉及在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去经验和锻炼的方式方法。这本书我越读越觉的自己幸运,幸运,为能在求实这个注重人性化的学校任教;幸运,为能有这样一批批天使般的学生。幸运,为有一个个教育家的教诲……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有诉说不完的幸福和喜悦。

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样:“如果校长敢于乐于把自己放在一个边角、后排的位置,就会使整个照片的位置全都成为好的位置了。”从李希贵校长话语中可以看出校长的位置在哪里。优秀的学校一定是尊敬和关爱每位教师、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的学校。在《学生第一》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同事们”,背后满满地写着全校教师的名字,每一幅照片的图片说明也都写下了师生的名字,充分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而且,李校长不仅记住了每位教师的名字,也给予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举措极大地唤醒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教育家情怀,使教师在获得事业成就的同时,也收获了幸福的生活。其实,真正优秀的学校,总是把对人的尊重放在第一位,学生、教师和校长都是第一的,他们彼此尊重,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进而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教师幸福了,学生快乐了。想想我们在求实的待遇,哪一天我们不是幸福的?我们为有这样的学校而幸福。

但是学校有了学生,才有生机和活力,有了学生,学校和老师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得到体现。书中的66个故事,每一个都充满着创新、智慧、积极、导向,在这 66个小故事中,精彩的诠释着李希贵校长的办学思想——“学生第一”, 66个小故事让我感受到这是一所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开学护照、校园机会榜、学生影院、学生大使团、带学生参加重要活动等多姿多彩的社会活动,为培养自信、阳光的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让我感受到孩子们才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这一切使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位教育界名师的话:“我并没有高人一等的教学经验,我最擅长的就是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所有的孩子的坠落就是‘厌学’开始的,我最自豪的就是教过的学生中没有一个自暴自弃,品行不端的。这些不是正合我们求实中学不谋而合吗?每一学期我们每个学科都举行着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让每位学生的才能都能尽可能的被展现,我想这就是优秀学校的相同之处:学生第一!

记的我曾经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侧夜难眠,后来我发现在无力改变整个现状时,就只能改变我自己的教学方式。”面对当前生物学科教学形式的缺陷(封闭式学校信息闭塞,学生地区差异较大,社会实践活动较难统一开展),我会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多让学生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教案的设计和生物实验的活动中,在课堂上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不压抑他们的天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尽量避免用枯燥、低效、压抑的作业填满孩子们的时间,我要让我的学生在我的生物课堂上快乐起来、自信起来。

李校长说:“只有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好的想法;也只有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真实问题的解决中来,是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校长有约,共进午餐”,让孩子们的想法得到表达的场所,得到激励,并且努力使那些合理的、富有创意的想法在校园里变成现实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想只要我们在正确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求实一定会有更稳固、快速的发展。

第三篇:《生命第一》读书笔记

《生命第一》读书笔记

作为铁路运输工作者,不仅仅要确保运输畅通,更重要的是要确保运输安全。就安全工作来讲,当然事故预防是第一位的,要知道事前百分之一的预防,远远胜过事后百分之九十九的整改。

“祸患常积于忽微”。祸患常常都是由于一些小的事情疏忽积累起来的。“防微者,销患之本”,由此可见隐患治理也是有效的预防机制,它也是最为常见的预防形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安全工作就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隐患,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渐,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你放过隐患,隐患不会放过你。隐患治理是安全工作拖不起的大事。作为车站值班员,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一定要立即采取行动,不能立即消除或者不能独立消除安全隐患的,立即向车站值班干部汇报。同时不(转载需注明来源)能在那里坐等车站领导来解决问题,要知道很有可能在车站领导赶来的过程之中事故都已经发生了,所以必要是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然后等领导来了再按程序解决根本问题。

总之,作为车站值班员,一个班的班组长,一定要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保持安全警惕心,确保一个班安全有序生产,做到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第四篇:2014年第一学期读书笔记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笔记

假期读了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之前并没有怀有热情,抱着翻一翻的态度。但是一开始读,一下子被吸引,有时候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我读的时候,每页都是细细的读,在我看来,这本书对我们来说,很有实质意义,很实用很实用。

我了解到,王晓春原是北京市一名语文教师,退休之后投身教科研工作,近一年来由于其分析入理、科学严谨的案例点评,在网上教育论坛迅速成为教师们的“引路长者”,广受一线教师的赞誉与尊重。其中,王晓春在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开设的案例点评专栏受到了众多网友的极大关注,成为班主任论坛的一大亮点。这本书中的许多案例也就是来自于这个专栏。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在另一则案例的点评中,王晓春提出来处理学生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二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对于老师喜欢求助的现象,王晓春分析说,“求助有两种类型。一种求助是‘完成任务’型的,其着眼点是‘学来一点招数,解决眼前问题’。这无可厚非,但我以为是浅层次的。另一种求助是‘提高素质’型的,其着眼点不是完成眼前的任务,而是‘反思我的工作,学到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我们把习惯‘审视自己思维方式’的教师称之为‘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才是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员。”

有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一切就ok了。针对这种倾向,王老师尖锐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说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王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难道不是大部分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一种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然后提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更重要的是,王老师反复强调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反省型的教师,才是真正的专业化的教师。在这些案例中,王老师以自己的专业眼光分析了许多我们习焉不察的现象背后的思维方式。有网友问王老师:“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的学生?”王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问题本身进行了思考分析:

如果你老老实实地沿着这个提问的思路想下去,你可能上当。

因为问题的提法本身是一个圈套。当然,未必是提问者有意设置一个圈套,他已经习惯这样提问了,或者干脆说,他已经习惯在圈套中生存了。

请仔细玩味这个问题的每一个字:如何对付上课说闲皮话的学生?

您会发现问题本身就已经暗含着结论了。作者在提问的时候,已经把这些结论偷偷地强加于你了。你一不小心,就会走进他的封闭思路。

这个问题暗含的结论有:

1.学生说的话是“闲皮话”。这就肯定了学生的错误,否定了教师可能有错误和责任。教师被悄悄择开来。

2.“如何对付”,限定了你的思路。也就是说,你不要问学生为什么会说“闲皮话”,只要说怎么办。不必研究,管就是了。

恕我直言,这是一种典型的封闭型的、教师自我中心的、非反思型的、非研究型的提问方式。

与此相对的,开放型的、非主观的、反思型的、研究型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学生上课为什么会说闲皮话?

这样一问,你起码要考虑师生两个方面的原因,无法把责任都归于学生,这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好处可就大了。

读到如此睿智的分析,不亦乐乎!

每每看到这本书里面那些鲜活的案例,心中的那些愤懑就会少点,虽然教育生活中总是存在缺憾,但每一次的缺憾都能让我们再次的成长.教师之间的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等,有时候想一口气读完它,有时候想反复地读某一个案例,觉得老师的无奈,老师的智慧,老师的爱心,都在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中得到全新的,更深的认识.

这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案例所展示的教育场景是我们所熟悉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王老师寓严谨于轻松幽默的文风。王老师治学的严谨周密,在教育在线是公认的,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态度平和,唯真是从,没有情绪化的言辞。但是写出来的文字却从不故作高深,而是深入浅出,从容不迫,透彻明白,同时又幽默风趣,读来仿佛与王老师面对面交谈,有如坐春风之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益。

对于一名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好书,并能学会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对于老师是要学习的,学习那些有经验的老师,但有很多老师并没有学到点子上,由此我想起了在很久以前听过高林生讲过的一句话,像我者,亡!学我者,胜!呵呵,想想自己也是这样的,所谓学,真的叫“学”了,一直以来都没有学到别人的真正的精髓所在,都是属于最浅显的模仿,属于人云亦云那种,因为我们作为小学的老师,在刚上班时,缺少经验,什么都不懂,所以也只能这样模仿了,后来由于自己懈怠思想严重,也没有再想去怎样怎样的学习,直到现在看到了这本书,觉得自己的眼前豁然开朗。

班主任工作经常让人感到头痛,但王老师却一直强调要做一个“阳光的班主任”,而做一个阳光的班主任的前提,则是不断地研究教育现象,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抱着研究的眼光,才能够从伤人伤己的情绪化的反应中解脱出来,气定神闲地做好班主任。而且王老师特别强调班主任要学会做减法,要考虑在班务工作中哪些工作可以不做,而不像通常所考虑的哪些工作要去做。仅仅是思维方式的这么一个转变,就可以让真正有悟性的班主任从永无止息的劳役中解放出来,大大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含量,从而真正地享受教育。

从王老师这里,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王晓春老师前言中做案例点评时所遵循的原则颇有意味,现摘抄如下:

1、横向,不就事论事,在教育大背景下研究教学,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2、纵向,追踪学生和教师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个人成长史的根源和历史根源。我特别重视家庭影响,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因为学生的问题,几乎来自己家庭。

3、对教师的案例陈述采取分析态度,不盲目跟着教师的思路跑,保持研究者的主体性和独立视角。以我的经验,老师陈述的事实,往往是经过他的眼睛和头脑筛选过的,甚至问题的提法都可能包含着既定的教育理念,点评者如果不能跳出这些圈子,很难看清庐山真面目。

4、侧重梳理思路。任何教育行为都有某种理论假设在前,不管教育者本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特别注意找到教师教育行为的理论假设,对它加以分析。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子上解决转变教育观念的问题。

5、先问”为什么”,假设多种可能性。老师遇到个案,一般劈头就问“怎么办”,这是不行的,因为你没搞清楚原因,只能乱办。所以我们必须先和老师一起,分析事情可能的原因。分析原因时,我注意做多种假设,因为”单打一”的归因方式,失误的可能性较大。遇事假设多种多种原因,这是教师的基本功。现在教师这种基本功普遍比较差,必须反复练习。

6、要出招。个案点评虽然重在梳理思路,但是梳理之后,最好还是给老师出点主意,提点可操作的具体建议,否则不解渴。你否定了人家的理论假设,就要拿出自己的新假设;你否定了人家的做法,就要拿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做法。

7、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网络有一很大的优势,可以互动。我特别注意根据老师提供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或纠正自己原来的看法,改变做法。也就是说,这种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段落,没有终结。

感悟:

做班主任越来越感觉到有时候在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时,自己的教育方法显得有些机械单一了。虽然班级现状基本上比较稳定,而一些譬如行为习惯较差、懒散、好动等特殊学生却成为工作的难点。对其的教育似乎到了一种山穷水尽的地步,很难有所新意和突破。细细想来,自己在教育方法方式上方面显得机械单一,很多时候都受自己片面的经验或急功近利的管的思想所限制,教育观念并不高明,相应该带来的教育行为及方式的有效性降低。自己阅读他的书,思想有所触动。尤其是以上的几条原则更让我明白如何更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些初步的设想犹然而生心中。

1、遇到问题时,不凡先冷静思考,仔细调查,获得更可靠更全面的第一手材料,切忌以自己的主观经验或情绪感受下结论,提对策。这是一种经验主义主观主义情绪影响的思考方式,对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不会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只会积累一些狭隘的经验。

2、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不是仅为怎么做,而是首先搞清楚是什么,其次对于一件事情要尽可能地提出多种假设可能的原因,在实际教育实践中调查思考,摸清学生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否则如同不问病情,胡乱投医、用药一般,只会收效甚微甚至会适得其反。

3、爱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缺少智慧机械单一的关爱其教育水平并不高明。也许有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学生的个性特征横向方面需要考虑,个体在不同的情境及时间条件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而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揣摩的。我们不能完全打着爱的旗号实施一些低效的做法。

4、指导家庭教育犹为重要。家庭的状况、家长的思想观念、受教育的程度等原因都会影响到孩子在家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好有效地家校联系势在必行,而现实情况却往往不尽人意,家长工作忙及不重视加上自身水平受限制也是影响一些问题学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并不是一味出现问题后才设法去堵塞,在此之前,发现问题有所萌芽抬头就应该与家长共同做好其思想教育工作,把相应的问题尽可能地提出一些有效的办法。

5、科学的精神及方法态度需要培养。我们要力图避免“单一归因“的教育模式,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思考及设计解决方案。当然,这个过程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会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但为了使我们的教育效率高一些,我们应该平时积极树立科学的意识,全面地思考分析,不断地反思总结。在这其中,尤其是第二个为什么?我们应该小心翼翼细致全面地提出多种假设的原因,然后结合实际大胆地验证,找到实质所在,才能开出高效些的“药方”!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细致深入的工作,仅靠原有的一些经验和水平是远远不能胜任的。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家庭的影响,面对形色各异的学生,我们只有多一些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才会尽可能有效地完成相关的教育工作。当然,理论毕竟是纸上的,只有内化为具体的行为实践同时又能不断地反思总结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才会有所进步!

读着这本书,沉浸在老师的喜与忧,老师的爱心和关心中,发现里面有许多案例和我们平日遇到的都有些相似,自己再遇到什么困难时,应该多想想这本书所给我的启发,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的!

读王晓春老师的书,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该如何做新时代的教师?我想,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做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作为教师,应珍视自信,不因一时挫折而丧失自信。只要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被摧毁,他就一定能够成功。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做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真正高明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各方面因素的教师。

做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

做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做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园的民主方式、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社会责任感;校园的民主方式、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方式。

做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做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

我想,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应时常扪心自问:“对于孩子那稚嫩的心灵,我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并把自己的教育现象、感受、思考这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那将是一笔何等可观的财富啊!

第五篇:《学生第一》读书实践笔记

《学生第一》读书实践笔记

最近,阅读了李希贵校长根据自己近几年在学校里的实践和思考编撰的《学生第一》这本书,当第一次看书中的一些具体的事例,就感觉与自己的教学生活那样熟悉,如此的相似,但更多还是对自己今后教育工作的启迪和指导。

李校长和同事在教学中努力诠释着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努力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和乐园,为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培养能力和自我管理之下尽情的去做自己所热衷的事情,使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成为李校长和他的老师们眼中了不起的孩子。因为他们自信、阳光、勇于承担;他们睿智、机敏,纵横捭阖,有着智慧的的韬略;他们热情友好,乐于助人,有着仁爱的情怀。这不正是当代的社会人所应具有的品质吗。看到这里很羡慕,我真的羡慕在北京市十一学校就读的孩子们,校长和老师们为他们创造了如此宽松,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为老师们的付出感到敬佩。

书中的校园泼水节,让我颇感亲切,一位领导,一位老师能与孩子关系融洽,打成一片,孩子怎能不喜欢这样的领导、这样的老师呢,他们又怎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讲的课呢?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则信其道”吧!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很高的教育境界。看到十一学校的师生在泼水节中尽情泼洒着幸运之水、吉祥之水、健康之水、奖赏之水、友谊之水、让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十一学校的师生、生生关系之间的融洽。这有何尝不像我平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带领全班同

学在操场进行跳绳比赛、男女生接力比赛,孩子们只要看到老师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总是异常的兴奋,积极性也是如此之高,有时老师的点滴付出,可能在我的孩子那里会赢得更大的尊重,师生融洽的关系是我教学中永远不变的的追求。

反思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窃喜自己在暂困生辅导方面也融入了李校长所倡导的学生第一的理念。记得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一名叫潘某的女孩子,刚与她接触时,她看老师的目光总是怯怯的,从不会主动与老师讲话,就是同老师对话,也不敢正视老师,这是明显的对自己没有信心,自卑心较重的表现。作为她的班主任,我平时给予她更多的是关注和尊重,课堂上从不放弃让她展示的任何机会,就是回答错了问题也并不喝斥,善于从她身上发现闪光点,及时鼓励,进步了,及时表扬,平时主动与她进行交流,了解她的一些想法,从而在教育她时能够对症下药。对她要比其他的同学多了一份耐心,不急于求成,逐渐在全班同学面前为她树立了威信。因为她从学习上尝到了甜头,所以渐渐对学习有了信心,由原先的不完成作业,变得作业认真及时地完成,人也由原先的默默无闻,变得能够主动与我交流了,我从她那双有神的大眼睛中看到了阳光。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以爱为本”,把爱心像阳光般无私地撒向学生,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尤其是这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只是把潘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在教育过程中给她以充分的耐心和尊重 ,她的进步真得很令人惊喜,不仅成绩由原先的不及格变为门门都是优,而且人也活泼多

了,这难道不令人高兴吗?

教学是一门艺术,李校长的学生第一的理念,我非常的赞成,并且从书中我又有了新的收获和动力,我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多思多想,将教师工作做得更好!

hao小编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读书笔记第一学年第一篇

教师修养第一、二章读书笔记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第一哲学沉思集》

读书笔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