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管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来源:范文范 3.09W

第一篇:《心灵管理》读书笔记

《心灵管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英国哲学家站莫斯。埃伦有一本著作《原因和结果的法则》,如此述说心灵管理:

人的心灵像庭园。这庭园,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以放任它荒芜,无论耕耘还是荒芜,庭园院不会空白。如果自己的庭园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园。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园,除去杂草,播种美丽的草花,不断培育。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就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园,将不纯的思想一扫而光,然后栽上清纯的,正确的思想,并将它培育下去。我们选择正确的思想,并让它在头脑里扎根,我们就能升华为高尚的人。我们选择错误的思想,并让它在头脑里扎根,我们就会坠落为禽兽。播种在心灵中的一切思想的种子,只会生长出同类的东西,或迟或早,它们必将开出行为之花,结出环境之果。好思想结善果,坏思想结恶果。

每次读完这段话我都会陷入深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如何度过这段有限的人生才是正确的?看着周边的同事和朋友,热心关注于养生节目,养生书籍,或者因为单位的某一次体检项目不合格,眉头紧锁,忧心忡忡,我就在想,难道健康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吗?有时候和朋友小聚,谈论最多的就是谁谁又有什么项目,又考了什么证书,又赚了多少钱,瞧人家多聪明,多能干,多有出息,那一刻我又会不经意的问自己,难道才智管理最重要吗?其实细细想想,我们哭着降临这个世界,来的目的就是忍受人间的凄苦,品尝人生五味。我们笑着离开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我们经历过这段旅程,然后释然、顿悟后离开。来时分文没有,走时无牵无挂。

来到这个世上走了一趟,能留下的也许就剩下灵魂了。而所谓的灵魂其实不就是心灵管理吗?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儿时的我们单纯的像一张白纸,那时的行为就是“人何为正确”,世界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对于人的区分只有好人与坏人。渐渐地我们踏入这个社会,看见的,听到的,内心想到的逐渐成为“自我”。一切出发点都以“自我”为中心,能否升官发财,能否名利双收,能否对自己有利。眼中只有“自我”时,我们心灵的那张白纸也逐渐由白色变成五颜六色直到最终的黑色。

当自我无限膨胀时,个人的占有欲望会变得贪得无厌。不信你看多少位青年才俊锒铛入狱,只因钱不够花,权不够用;不信你瞧,多少人忙忙碌碌只为金银满山,哪怕丧尽天良,祸害子孙;不信你瞅,山不再绿水不再清,天不再蓝,城市雾霾聚拢不散,只因企业要生产,政府要税收,环境要污染。无限的欲望,让企业变得不择手段,毫无诚信。地沟油,毒馒头,瘦肉精,红心鸭蛋……无限的欲望让政府官员沦为“硕鼠”,住豪宅,开好车,喝好酒,吃盛宴,出入有司机接送,公文有秘书代劳,生活有保姆伺候,花销有手下孝敬。见了上司摇尾乞怜,阿谀奉承,见了百姓横眉冷对,呲牙咧嘴。最终豪宅变成四面墙,美酒变成白开水,公文变成悔罪书,秘书变成狱中友,保姆变身教导员,盛宴变成窝窝头。

人的一生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每次读稻盛和夫的著作,我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其实稻盛和夫的著作我已经读过很多本,有《活法》《干法》《六项精进》《经营十二条》《人为什么活着》《敬天爱人》《创造收益1.2.3》《阿米巴经营》《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坚守底线》《提高心性,拓展经营》《稻盛和夫》,算上这本《心灵管理》总共有13本了。最初的读书动机仅仅是因为想要了解经营的实质,特别是稻盛和夫创办了京瓷和kddi两个集团企业位居世界500强之内;65岁时,他依然投入佛门,并对佛教的精髓“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做出了深入的解释,进一步完善了经营哲学内涵。xx年2月,已经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出任濒临破产的日航董事,并让日航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扭亏为盈。可以说他同时掌管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并且全部盈利。与其说是一个神话,不如说商场上不败的传奇。如今他开始在全球各地建立盛和塾,推广自己的经营哲学。

由最初的经营哲学到如今的心灵管理,究其原因其实是对自我灵魂的救赎。“人,何为正确。”“自我”与“真我”,“利己”与“利他”包含的真理并非莫测高深。做人与处事,没有私欲出于公心,就会得到身边人的赞赏和信任。由此聚集强大的磁场,也可以理解为人脉圈子。由于你出于公心,出发点是利他的,而不是利己的,朋友就愿意与你相处,由此实现共赢。同样由于你的出于公心,公司员工就会信服你,愿意与你一起实现企业的共同愿景,甘心情愿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勇于付出。此刻员工就是自燃型的员工,他会比老板更用心自己的企业,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阿米巴经营理念就是在经营哲学基础上,推出的一套管理会计理念。阿米巴就像是孙悟空身上的毫毛,变身为无数个向你一样热心企业发展的管理者。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化身为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班组或领班就是这个经营实体的管理者,他们会主动关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他们部门的成本核算。但前提是管理者首先是“利他”信念的坚定支持者,因为 “利他”不“利己”才能出于公心核算本部门运营成本,并将公司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由于调动公司各个部门的每一个环节,就像激发了身体里的激情细胞,管理者的理念和愿景被同时调动起来,统一起来,怎能战无不胜呢?

心灵管理将经营哲学推广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内心深处。如果说我们的心灵是一座花园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就是这个花园里辛勤劳作的园丁,如果我们忽视了对心灵花园的管理,我们的内心就会荒芜,长满杂草。眼中就只有“自我”,并以自我为中心,处处计较,精于算计,最终像红楼梦中的二奶奶,反倒算计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如果我们内心时刻反省自己的内心,不让杂草在心灵花园扎根,我们内心就会多一些“真我”,想问题,办事情就会从“人,何为正确?”为出发点,让自己的心灵磁场汇聚更多正能量,由此得到心灵的净化,灵魂的救赎,最终磨砺心智,实现道德高尚的境界。

第二篇:心灵地图读书笔记

心灵地图

追求爱和成长之路

斯科特*派克著张定绮译

我们的心灵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当中摸索成长的道路。

第一部分 纪律

面对难题

人生困难重重,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一旦我们真正了解而且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不会那么耿耿于怀,人生也就显得不那么多灾多难了。

生活的真正难处在于: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是一段非常痛苦的过程。

规避问题与痛苦的动机是一切心理疾病之源。荣格指出:神经官能症是正当痛苦的替代品。 在逃避问题所产生的痛苦时,我们也错失了问题带来的成长机会。

促使心灵健全发展的唯一方法是体认受苦的价值。

纪律是解决人生难题最主要的工具,我所谓的纪律是一套面对痛苦的积极原则,分为四要点:不逞一时之快、承担责任、终于真相、保持平衡。它们背后的原动力是----爱

不逞一时之快

就是重新安排生活中痛苦与快乐的顺序。

先面对痛苦,把问题解决,事后享受到的快乐会更大。这也是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

自律的起点

爱心胜过一切

“如果父母愿意陪我受苦,受苦一定不是坏事,我也该承担起自己的痛苦才对”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自觉有人珍惜的孩子,自然就会珍惜自己,这种认知可贵甚于黄金。它直接源于父母的爱。

当一个人肯定自我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而照顾自己也就是自律的真正意义。

一碰到问题就希望立刻把它解决,可说是最原始,也最具破坏性的反应。

承担责任

“这是我的问题,我来解决”

我们必须现扛起解决问题的担子,才能解决问题。

神经官能症患者强加给自己过多的责任,老是把“我应该”或“我不应该”挂在嘴边显示他们一切都要听从外来力量操纵;人格失调患者却凡事不肯负责,坚持调整的应是外在世界,拒绝任何自我反省。

变化多端的人生中,评估自己该为什么事负责,是个永远存在的难题。为能基于良心做适当的选择,当事人必须不断自我反省。这过程相当痛苦,而好逸恶劳却是人的天性。

人格失调者几乎千篇一律都是不称职的父母。

“如果你不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做自己的主人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困难之处,就在于行为的后果会带来痛苦。

我同意世上存在这迫害的力量,可是我们握有如何面对这些力量的选择权。

忠于真相

我们企图操纵周围的世界,使它配合我们经过长时间已经形成的一副具有世界观的地图。 放弃过时的地图

感情转移现象:童年时代形成的,在当时适用的观念与反应,被不当的转移到成人世界里。 挑战自我本性

心理学家所受的教诲告诉他们,如果不先认清自己内心的冲突与感情转移,就不可能了解病人的冲突与感情转移。

唯一确定自己心灵地图是否符合真相的方法是接受其它制图者的批评与挑战。

说真话的游戏

心理治疗就是一场“说真话的游戏”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病人面对谎言。心理问题的病根千篇一律,都在于自欺与欺人的谎话交织成一片绵密的网,只有靠绝对诚实的气氛才能消灭。

保持平衡

平衡是一种弹性的纪律。

以生气为例,要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成功,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也要有生气而不表达出来的能力。更甚者还要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生气的情绪。

必须在各种相互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秒的平衡,才有成熟健康的心理,这需要不断的调适,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

沮丧是一种信号

由于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成长,而放弃过去的自我是心灵成长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因放弃而感到沮丧是一种相当正常而健康的现象。只有当某些事情干预放弃的过程时,它才会变的不正常或不健康,使得过去无法完成,沮丧一直延续,无法化解。

沮丧是一种信号,代表着为追求成功与适应,必须有重大的改变。

涵容人生境界

涵容基本上是在肯定自我、保持稳定与放弃自我以换取更大更新的知识中,取得一个平衡。

涵容说明了放弃与遵守纪律的主要结果:你会获得的永远比能放弃的更多。自律就是一种扩充自我的过程。

第二部分 爱

爱是为了滋长个人和他人心灵成长,一种发乎真诚意愿的行动;不但需要努力,也要有勇气做后盾。除了持续投入奉献外,更需要运用智慧。

“唯有两个坚强而独立的个人,才能建立美满的婚姻”

养宠物的出发点是希望他们永远不要长大,陪伴着我们。

人生唯一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充分享受人生中的不安全感。

生命的本质就是改变、不断的成长与衰退。

童年时代未得到父母间爱的投入的人,成年后往往会发生“先发制人的遗弃对方”的并发症。

第三部分心灵的宗教

对人生的了解就是我们的宗教,每个人都有一个宗教。最有活力和最适合我们的宗教必须从现实的试炼中产生,经过亲自质疑,才真正属于我们。

世界观的体现

每个人都有一个宗教。对世界的本质都有一套特定的观念与信念。通常,一个人的宗教与世界观充其量只有一部分处于意识的层面。病人大多不曾觉察自己对世界的真正看法。

潜意识的主宰

破除小宇宙观

所有人的宗教无疑都发源于他们的文化。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其实还是家庭。成长中,我们在家庭

的小宇宙里经验的一切,决定我们对世界本质的看法。父母的行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我们的世界观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

我们就像摸象的瞎子

扩展大宇宙

心灵的成长是一段从小宇宙进入不断扩张大宇宙的旅程。

质疑的勇气(权威)

“治疗上的盟友”关系,是所有成功心理治疗不可或缺的要素。

摆脱心灵桎梏

信仰重新萌芽

人生痛苦本来不可避免,生命原是充满矛盾的“斑斓”与“驳杂”。

问题在于,我们该消除的,究竟是信仰本身,或是教条主义?

宗教与科学合而为一的展望,可说是今日知性生活最重要,也最令人兴奋的一面。

第四部分神恩—超自然的奇迹

佛陀在不再寻求企盼时顿然开悟,因为他让“悟”来到自己心中。

我们虽然不能凭意志达到神恩,但我们可以准备自我,成为一片沃土,一片欢迎它扎根的地方。

健康,也是一种奇迹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承受创伤的韧性如此之大。我们很清楚为什么有人会自杀,但为什么在一般的因果下,有人不去自杀,这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我们只能说,有某种力(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量,一套我们不了解的机制,在冥冥中操纵大多数人,保护他们安然度过难关,不产生心理问题。

所有病症都应归入身心症的范围-----心理先出问题,身体的自卫系统才会失效。

潜意识秘密领域

聆听潜意识

荣格提出“潜意识的智慧”。我个人经验证实这个看法。我认为心理疾病不是潜意识造成的,毋宁说是一种意识现象,或是意识和潜意识中间的关系出了问题。

人类有性欲和恨意并不构成问题。意识心灵不愿面对这些感觉并承受处理它们所带来的痛苦,宁可自欺欺人的作法,才是真正的问题之源。

压抑下的真相

我们的能力跟自以为是的不免有所差距。但潜意识却把真相看的一清二楚。心灵成长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步发展,就是使意识中的自我愈来愈接近事实。

心电感应

我在这一部分要谈的一个重点就是,经由“意外发现有价值或令人喜爱事物”所展现在世人眼前的神恩,其实是人人有份的,只不过有人懂得把握,有些人却坐视机会流失罢了。

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期而遇某些事情,只可惜往往不知道他们是一种恩典。我们把这类事件视为稀疏平常,就任凭他们溜走。

进步之梦

心灵成长是个人的进化。

原罪与邪恶

阻挠心灵成长的障碍,只有一个,那就是懒惰。我们只要能克服懒惰,所有其障碍就会迎刃而解。 懒惰跟花多少时间工作或尽对别人的责任,都没有关系。

懒惰呈现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恐惧。

我们大多数的恐惧都是为了怕改变现状,怕一时冒险向前,就会失去目前拥有的一切。

自我中懒惰的成分就像魔鬼一般狡猾,不但擅长伪装和欺骗,还会运用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懒惰合理化。

懒惰就是原罪。

意识的突破

“觉察”

如果你渴求崇高的智慧,你应当反顾自己的内心。

我们的潜意识就是神,我们心里的神。

我相信,所有心理疾病源于意识出了问题。因为意识抗拒潜意识的智慧,而使我们生病,也正是因为意识已经有病,它才会在潜意识企图治疗它时,跟潜意识发生冲突。换言之,心理疾病的起因就是个人意识背离潜意识的意志。

展现心灵潜能

我们最有把握的时候通常也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自觉最聪明的时候也就是对整个情况不了解的时候。

顶峰的孤独

体认心灵力量固然令人愉快,但也令人害怕,因为一个人知道的越多,就愈难采取行动。 所有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人,都会尝到孤独的滋味。

我相信绝大多数心理病症都是用这种模式。疾病在症状出现之前已存在。症状本身不是病,而是治疗的开端。它的不受欢迎,使它更有资格被视为一种神的恩典。它来自潜意识的信息,唤醒我们展开自我检讨和改过。

成长意愿

病人的“成长意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成长意愿的本质与爱是相同的。爱是为了心灵成长扩充自我的意愿。

一般人爱的能力和成长意愿不仅靠童年时代父母亲情的滋养,也靠他毕生体会的神恩。

迎接灵性生活

梦的价值

梦不过是神恩降临的一种方式。其他方式:各种心血来潮,预警,及突如其来、不期而遇的事件。 如果我们滋养自己和别人,不以取得报偿为念,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值得爱的人,获得被爱的报酬。我们不去找它,它会主动来找我们。

走上成长旅途

尽管有先知的话语和神恩的帮助,你还是得独自前进。

任何字句或教训,都不能使心灵旅行者免于自行选择道路、历经个别生活中的努力与焦虑、不断寻求认同的历程。

神的旨意致力于每一个人的心灵成长!

第三篇:《心灵的宁静》读书笔记

强行给心灵武装上铜墙铁壁,压制自己脆弱或不光彩的意念以使自己显得坚强荣耀对个人的幸福感并无益处。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应该选择的明智态度是理解式的包容,对来自外界或者内心的可能使人尴尬、痛苦的现实境况都不须回避,只有坦然地面对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问题产生的真实原因以及化解之道,人的自由意志也才可能积极地发挥作用。即便有些难题是解决不了的,由坦然面对带来的理解也实在比无视的逃避让人好受得多。因为即便是我们的眼睛、思维可以欺骗自己,但是我们的灵魂会察觉问题的存在,会在你无视的自欺之下暗自挣扎,由此可能会引发明显的心理问题或不易觉察的人格缺陷-焦虑空虚,无法真正获得生命的幸福感。所以,当你感觉到内心有冲突纠结的情绪时,停下来认真看清它们是什么,而不是自己去构想出一套状况,实际只是为了回避问题。

第四篇:《穿越天空的心灵》读书笔记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穿越天空的心灵》的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它讲述了:主人公盛欣怡妈妈病逝后,沉浸在孤独无依的恐惧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丸子军团”的几个“小丸子”成了朋友,受到“小丸子”们的影响,盛欣怡也开始接触到以前几乎都不敢碰的动漫,她迷上了宫崎骏的世界……那是让心灵飞翔在天空之城的美好和纯真,这是成长中的又一次跨越和进步。

这本书提到的大多数动漫作者是宫崎骏。宫崎骏的动漫主要是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融入其中。我其实也是宫崎骏的粉丝!前不久,我看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故事奇特而有趣!在看的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宫崎骏在动漫里的奇思妙想,还看见了宫崎骏在动漫中让人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动漫在大人眼中幼稚而肤浅,看多了还会影响学习。其实,有些动漫帮助你励志;有些动漫可以让你想象力丰富;有些动漫可以培养你的幽默感……

书中提到了不少宫崎骏的作品,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风之谷》。故事描述了被污染的毒森林散发出阵阵毒气,为此人们不得不戴着防毒面具才能进入森林。人们认为空中的毒气源自于毒森林,所以他们想方设法要除去毒森林。后来人们才发现原来是毒森林吸收了地球上的毒气,从而净化了空气!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人类的愚蠢而感到愤怒!我想宫崎骏应该是反对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而在这里告诫人们。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环保标语。可大多数人还不是随处扔垃圾,对树木乱砍乱伐!现在每年就有十六亿吨泥沙流入黄河,土地更是严重荒漠化。这些现象告诉了我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读了《穿越天空的心灵》这本书,我真的感触很深。我希望大人们能少反对看漫画,因为动漫也是一种学习!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当地球的小主人,让我们的环保方面蒸蒸日上!

第五篇:《用心灵去倾听》读书笔记

今天教的一篇课文叫《用心灵去倾听》,故事里的苏珊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问讯处工作人员,她用心灵去倾听,用爱心帮助孩子,尤其是关于死亡的问题,苏珊用了一种美丽的、诗意的解释——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从而使作者从小能坦然接受心爱的金丝雀的死亡,长大后能接受苏珊——这个第二个母亲的去世。下课时我对学生说,希望大家记住苏珊的话,对去世的亲人,我们可以怀念,但请不要悲伤,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心里,想象着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歌唱。

后来,我想到了前面学过的另一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季先生因为母亲早逝,自己再也无法迎养母亲,而痛苦、悔恨,寝不安席、食不下咽,甚至想随母亲于地下。这种痛苦一直伴随着季羡林的一生,甚至九十多岁高龄的季羡林每次做关于母亲的梦,都是哭着醒来。

教《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是觉得季羡林先生对母亲太过于深情,甚至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当把《怀念母亲》《用心灵去倾听》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汤米是幸运的,“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解释,它消除了一个孩子对死亡的恐惧。我想,假如有人也曾告诉季羡林:我要去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又会是怎样呢? 本文来自读后感吧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改变了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情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看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无论如何,我很希望我们的处理方式是有益于孩子的成长的。

如何去做呢?我想,那个已经在另一个世界里歌唱的苏珊,应该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