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共6篇)

来源:范文范 1.34W

本站小编为你精选了6篇《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范文,但愿能对你的工作学习会带来帮助。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共6篇)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第1篇)

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上看一个新台阶,回顾五年的工作历程,有苦有乐。总的来说,脱贫攻坚是关涉人民幸福、国家发展的大事,这项工作容不得半点瑕疵,作为一名党员的我于2015年8月被派驻00村开展扶贫工作,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从00向村干部身份转变,深感责任重大,有句话说的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然选择了漫漫帮扶路,我们定会风雨兼程,5年来心里总牵挂着建泉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几许牵挂,几许砥砺前行,迎来的是全面脱贫的佳绩。

一、讲政策、访民情,扶贫路上风雨兼程

全村40多户贫困户,帮扶初,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帮扶任务着实不小,面对困难我们知难而上,首先熟悉掌握帮扶相关政策,因为驻村扶贫的对象是贫困群众,掌握贫困群众家庭生产生活实情是开展好驻村工作的前提,为提高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找准工作切入点,我把自己融入群众中,经常走村入户和群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贫困户家庭年收入情况、居住条件,残疾重病、子女教育、生活困难等情况,根据每户实际情况详细填写登记表格,可以说一表在手,事半功倍。扶贫路上,处处充满艰辛,记得前年冬天在迎接上级评估检查时,我们起早贪黑冒着雨雪入户和贫困户促膝相谈,一项一项了解贫困户各类优惠政策知晓度,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走家串户把党对贫困户的丝丝关爱注入他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党恩,鼓足劲,脱贫也脱志。交心的帮扶达到了相互感动的效果,贫困户配合工作,驻村干部思想上也不松劲,干劲再加码,发挥实干精神,认真核对村级扶贫档案和贫困户一户一档,确保资料详实,数据准确,通过积极宣传上级关于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和各项惠民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和加强感恩教育,提高了贫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切实转变了部分贫困户“坐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群众参与脱贫的积 极性进一步发挥,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愿望更加强烈,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扶贫工作,形成了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合力。

二、定规划、兴产业,因户施策帮出成效

掌握贫困户实情后,我们根据每户致原因,逐年制定计划,理出详细的脱贫方案。围绕“抓产业,促脱贫”的既定目标,协助村委会在原定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上,结合贫困户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了产业发展帮扶措施,制定了符合户情、可操作、能实施、能见效的产业发展计划,

2018年,在原定帮扶措施上,针对他家产业发展情况,帮助他重新确定了产业发展计划。他将自己承包的荒山进行了开垦,购置了小型农机,种植了花椒树5亩,并在花椒树空隙种植丹参药材3亩、红薯5亩,先后到石桥驿镇花椒种植大户,仙居黑峪村药材种植基地参观学习,掌握种植技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地里种植的作物长势良好。何德兴到村委会对村干部和驻村队员说:“在村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儿子现在变得勤奋上进了,自己出去打工赚钱了,且政府部门对我们家实施了产业扶持奖补,落实了残疾补贴,对孙女上学给予了教育资助,又安排我在村里搞环境保洁增加收入,一系列帮扶,我们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明细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家中不存在困难,特申请脱贫”。在知晓这一情况后,我们通过对他核算收入,实地检查等方式对他家是否达到脱贫标准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发现,何德兴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37元,达到了脱贫标准。

目前,引导29户贫困户种植丹参、花椒、红 苕64亩,养殖龙虾5亩,养鱼8亩,种植蔬菜10亩,为确保产业顺利推进实施,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带领部分贫困户到药材种植基地参观学习,通过技能培训、强化思想引导,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发展,规范产业以奖代补,打破分配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奖,将村光伏发电收益按发展产业情况进行奖补,对上级产业项目资金按种植面积进行奖补,增强贫团户发展产业的 积权性和可持续性,确保贫困户脱贫后续稳定增收,截止2019年底,全村40户贫困户106人全部实现了按期脱贫,先后有7户贫困户被评为区级“脱贫十星级文明户”,“脱贫模范”。
    三、引项目、筹资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受地理自然条件的影响,部分村民小组农田用水难、沟渠老化,道路不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而且经常引发村民为放水发生矛盾和上访,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无财力投入,必须依托上级各部门支持,为此,几年来协助村两委多方争取项目,共筹集建设资金800多万元,先后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5公里,沟渠硬化1万多米,新建泵站2座,农网改造新增变压器2台,完成了全村自来水管网安装,维修改建村办公楼,建40千瓦光伏发电站,集镇安装路灯140盏,药材红薯种植等项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生产灌溉难、用电难、出行难等问题。

四、送信息、送岗位、拓宽务工就业渠道

解决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是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的重要方式,对大多数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来说,外出务工就业,就能增加收入,迅速摆脱贫困。为搭建好务工就业平台,我们一户一户上门,准确掌握贫困家庭成员已就业和未就业的基本情况。组织贫团户中有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意愿的人员,参加市区的“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并对贫困户劳动力就 业转移情况进行登记注册,今年向贫困户落实公益性岗位9人(保洁员、道路养护、河道管护等),推荐贫困户8人在专业合作社务工,贫困户家庭成员26人也在省内外及周边厂矿企业实现务工就业。
    五、严修身、强党性,全力做好脱贫攻坚

以党建促脱贫,发挥好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为了抓好这个“龙头”,我们以“强严树”活动为抓手,召开村两委和党员动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检查党员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讲党课,扎实开展好学习教育活动,让每个党员都有所学,有所思,把理论学习转化到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具体工作中,在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对接贫困户的重点工作上与村两委班子沟通,推进村务、党务公开。增强联系村党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动力。每个党员干部都是闪光点,把劲使足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就能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细微处、显大爱,脱贫攻坚暖人心

回顾驻村帮扶工作,我们几多感慨,点点滴滴都显爱,通过驻村帮扶增进了干群关系,把党的为民情怀播撒到群众心间,每个驻村干部带着感情设身处地为帮扶户排忧解难,把帮扶户的事当自己的事干,当事业干,从点滴小事做起,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落实补助资金,办理学生资助手续,协助做好五保、低保、残补核查申报,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推荐安置就业岗位,逢年过节给贫困户送大米、面粉、面条、食用油,过冬棉衣被子等物资和慰问金,免费为贫困户发谷种、种植肥,拉近了干群关系,又为贫困户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减轻了贫困户思想和经济负担,天寒人心暖,几年来,奔走在精准扶贫工作路上,与南桥村40户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贫困户的一句感谢,使得扶贫工作怎么辛苦都是值得的。

风雨之后见彩虹,选择了驻村扶贫工作,我们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创佳绩。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第2篇)

两年前,我由重庆市开州区刘帅纪念馆管理处抽调到岳溪镇沈家村驻村扶贫。我们认真落实扶贫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关爱与帮助送到贫困户家里,看着一户户逐步脱贫,我深感欣慰;我努力蹲下身、贴近心,理解、尊重、引导,点燃他们脱贫致富的热情,受到了他们的接纳信任,我倍感幸福。

我特别难忘的是,我的帮扶对象庄姐那深情一拥——

她是宫颈癌患者,丈夫杨大哥因白内障和严重的糖尿病而视觉模糊,大女儿在区职教中心幼师班读书,小女儿尚在读小学。

第一次走进她家,满屋狼藉,还有一股气味,我皱了皱眉,竭力屏住呼吸,但我立刻意识到,我的这幅模样,定然让她产生抵触情绪,不仅有损党和政府形象,而且,会为增加帮扶工作阻力,影响如期脱贫。她的丈夫自然无法发现,两个女儿都在学校,我偷眼看她,坐在一个矮凳上,两眼无神,直直盯视地上,完全没注意我的表现。我这才松了口气。

我蹲到她面前,做过自我介绍,然后说,庄姐,家里卫生不好,对养病有害,杨哥行动不便,你病了也缺精神和力气,我来帮你打扫卫生嘛。说完,就动起手来。我的话中没有责备,只有理解,甚至替她辩解。她迟疑了一会儿,也一起忙碌起来了。打扫和整理完房间,她轻轻对我说了声“谢谢”。

从那以后,我常常去她家,无论哪次,家里都既卫生,又整洁,她对我也变得非常热情。我们经常并排坐在床上聊天,我和她一起择菜、做饭,形同亲姐妹一般。

她家享受了各种扶贫政策的帮扶,本来吃、穿不愁,就医、孩子读书和住房都有了保障,但我还是希望他们能通过自身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我很快就发现,她的内心脆弱而敏感,我该切忌指手画脚,高高在上。谈到致贫,我先聊起了我家也曾经历过的艰难,对她家夫妻生病、孩子读书的艰难感同身受;说到治贫,我没有先入为主叫她怎么做,而是和她一起憧憬孩子读书出来后的美好前景,真诚赞赏他们的长处和能耐,顺势引导他们发挥自身所长,凭自身努力改变家庭境况。除了融入产业扶贫规划种植水果,对接乡村电商平台养殖绿壳鸡外,她家还养了一大群土鸡鸭鹅,种植了大片蔬菜。

他们的种养殖产品,大都在村电商平台上销售,也有些更适应线下直销,我主动帮她家把蔬菜、土鸡蛋等卖给学校、机关、企业和朋友圈中人。她说,离了你们的帮助,我还是寸步难行。我告诉她,产销本来就是两条线,多大的工厂都还有专职销售人员,我就是你的销售员吧。

我家里是经营文化体育用品的,我每每想给她孩子送一些学习和体育锻炼需要的用品,又怕她的自尊心不能接受。后来终于有了机会,她特意挑了许多鲜嫩的蔬菜和一篮子土鸡蛋要送给我作为感谢,我说,我做的事都是应该的,作为姐妹,你的礼物我接受,我送你礼物你也不能生分。再到她家,我给她女儿带去了漂亮的学习用品、运动服、运动鞋,她说太值钱了,不肯接受。我说,我这些东西也是从家里拿来的,要说值钱和贵重,你送我那些绿色产品,实在是拿钱也不好买的。她终于接受了我的馈赠,两个渐渐长大的女儿脸上漾起了幸福和灿烂。

她丈夫的白内障在政府的安排下做了手术,视力大大改善。她的病痛让她非常难受,我时时鼓励她忍受痛苦接受化疗,还打听和联系中医帮她配合中药调理,她说,感觉自己的身体一天好起来了。她说,感谢党的政策好,也感谢有你这么一个好妹妹。

她的大女儿从职教中心毕业了,正值岳溪镇中心幼儿园招聘教师,村里一位干部说让我们去给幼儿园打个招呼。作为幼师毕业的我,曾捕捉一切机会指导她女儿的学习,也从内心感觉孩子的学业优秀,我告诉孩子,我不想你借领导打招呼获得聘任,我相信你能凭实力赢得机会。我对她应聘给予了细致指导,也偷偷看了她在应聘时的精彩表现,孩子也没让我们失望。

庄姐的大女儿上班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又去了她家里,见到我进屋,她眼里抑制不住兴奋,一边抖抖手中一沓钱,一边说,曾妹,我正想给你打电话……我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她已扑过来,一把抱住我,喃喃道,我女儿领工资了,领工资了,能挣钱了!她的拥抱太紧,我有些缓不过气来,只能憋着劲说,太好了,太好了!她猛然放开我,举起双手上下抖动着说,我感觉我的病也全好了。

四十多岁的她,竟如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一般,看着她的快乐,我顿觉自己也特别幸福。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第3篇)

今年二月,我被选派到顺河乡南山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同行的还有两名新任工作队员。我们带着些许疑问和好奇,开始了建档立卡户全覆盖走访。

我们三人第一次来到老王家。

这是一幢三椽的土墙结构房屋,对开木门门槛下是全空的,可以想见空气、老鼠等进出是多么方便。进堂屋左右两边各摆放着一张三人座旧沙发,屋角处叠放了十来张圆桌面板及配套圆凳,像是不久前办过酒席。再有就是堂屋正上方墙上有一个烧香的神龛外,屋里其他什么也没有。

“老王,我们是新来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找你聊哈家常,日子过得怎么样?”

对面的老王今年56岁,头发花白凌乱,双脚下蹲在地,用双肘和背后靠在沙发上面。“不怎么样,过一天算一天哇!去年女儿打发了,九月间娃儿也去北方读大专了,开学第一学期就花了我两万多。哎!家里老者(父亲)去年十二月份也走了,办后事很花了些钱。现在就我一个人......”他垂下眼皮,看得出有些低落。

“哦!”

“这些年得力党和国家政策好,老者死时政府抗美援朝月补助涨到1300多了,要不然这些年两个娃娃都没法养。”

“你主要做些啥子?”

“就屋头种点玉麦洋芋,再栽点核桃板栗,山上卖不了几个钱,卖的钱还不够人工肥料钱。以前就是八十多岁的老者一直缠到,出不得远门,现在又一条牛拖到,等把牛卖了再出门找事做,每个月找个2-3千应该没问题。”他眉角上扬,展露出希望。

不久,我们第二次看望老王。

“老王,牛卖了吗?”

“前几天刚卖了8000块钱!远不够读书的学费!学校刚打电话说娃儿还未到学校去报到,会影响正常毕业。”

“他为啥不去学校?你要督促他哦。”

“他说在校外打工,月工资5-6千,先挣两个月的钱再进校。”

“耽误了学业要不得哦。”

“管他呢!毕业了说不定还挣不到这么多!何况我还不心焦他的学费。”无语。。。

“那你什么时候出门打工去?”

“哦!不出去了!听人些说到处封路,不准乱跑,哪里都没有活路。我现在想买条小母牛,喂来出牛儿子卖,唐书记你们帮我打听哈哪里有卖的?”

经我们多方打听后转告他要13000多块一头。老王惊道:“本本大,不买了,种点粮食够吃算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我们得想法阻止其返贫。

“老王,家里咋个没得电视?”我换了个话题。

“买不起,也不想看,看起就丢功丢夫的,啥事都做不成。”

“你不看,难道娃娃些也不看?”

“回来在屋头尽都耍手机哇!”

“给你整个二手电视关心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看哈连续剧,嫌弃不?”

“旧呢?是薄的还是大屁股?有好多寸的?放了好多年的?”老王问得很急促。

“是旧的、大屁股、32英寸、近10年了。”

“嗯......拿来我也讨不得时间看,二天再说哇!”他眨了眨眼,我从他眼中仿佛看出一丝狡黠的目光。

我们第三次看到老王,是在我们的驻地—村活动室。

“老王,我们想帮你争取个打扫村道的公益性岗位,从6月起,每个月800元,你看要得不?”

“哎呀!不要说了!前几天村会计给我说,我说不干。书记村长们开会,又把我喊起去,我也说不干。他们怎么把我都告到你们这儿了?我不扫地又能把我怎么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为啥不愿扫地呢?”

“扫地,耽搁地头干活时间;”他振振有词:“钱又少,一个月1000元都没得,还不一定拿得到;有好事还轮得到我?找不到人才找我,你们大家整我的!”

“我们帮你争取的,拿不到钱找我们要!你扫也得扫,不扫也得扫!就算我们整你,也是把钱往你兜里塞!”我们又气又恨,连骂带劝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悻悻地走了。

6月起,老王很不情愿地开始扫地了。

我们第四次见到老王,为他争取了一台爱心企业捐赠的电视。

“真的?是新的哇?是薄的还是旧的?有好多寸的?”他的双眼一下充满了希望。

“唐书记,我现在扫了一个多月了,比别人都扫得好,你们是不是每月至低给我1000元?”

“哈哈,有想法......”

感悟:针对老王,我们驻村工作队决定重新拟定扶贫计划,扶贫先扶智,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在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咬紧牙关,抓住重点,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范文(第4篇)

7月3日上午,葛店开发区税务局驻田岭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张士杰和村干部如往常一样来到钟荆城家,看望其妻精神状况和他的工作情况。

正巧钟荆城值完晚班,骑车从人福辅料回到家中。“现在好了,工作离家近不仅能照顾爱人,每个月还能挣1500块钱,加上各种补贴,日子越过越好,这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帮我找了这么个工作。”钟荆城对“第一书记”张士杰说到。

钟荆城是田岭村的贫困户,家中就他和妻子两人,爱人精神方面有障碍,而钟荆城前些年因胸椎压迫神经动了手术,身体情况一直不好,行走时间一长就容易手脚发麻,影响工作生活。

钟荆城之前曾在一家单位工作,每月也有一两千元收入,但后来手脚发麻情况加重,辞工在家休养。情况好转后就向驻村工作队表示希望能帮助他寻找一个离家近、又不太费力的保安工作。

为帮助钟荆城一家脱贫,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扶贫方案。

“钟荆城既然想找一个离家较近的保安工作,我们就协调联系周边企业帮他找一个适合的工作,刚好人福辅料有招保安的计划,我们就联系推荐钟荆城去了。”张士杰介绍。

保安工作两班倒,钟荆城每天骑着电动车不过十多分钟就能到企业,他说这也方便他照顾妻子。上夜班,需要在厂区巡逻,对钟荆城而言路程不算短,他常常走到一半就要休息片刻,同事们劝他,他还是坚持巡逻。“有手有脚就要自己养活自己,不能给国家添负担。”钟荆城说。

现在钟荆城在企业当保安,加上各类补贴收入也是有了保障,还能照顾家里,夫妻俩的日子也慢慢好转。张士杰说:“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贫困户搭建就业桥梁是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的有效途径。”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范本(第5篇)

“爸爸,我想你啦,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这是上周的时候,跟家人视频通话时,儿子在电话那头调皮的问我。回想最近这几个月,工作上的忙碌确实有些冲淡了对家人的想念,偶尔的周末回家,也是匆匆忙忙。再回想,2017年5月28日接到驻村命令时,儿子还未满月,如今家人已经为他报了名,就快要上幼儿园了。这三年多来,我盼望着他的长大,而他用成长见证了我的扶贫岁月。

2017年5月,端午假期第一天,我接到公司电话,告知立即准备参加公司驻村联户帮扶工作。当时心里的想法是,“怎么是我”?又转而一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农村娃,从小在农村的土地上摸爬长大,能用群众的语言融入到群众中去,似乎便解答了心中的疑虑。随后,作为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的我,便和我的队员一起,扎到了秦岭山脚下的紫峪村(后合并为紫阁峪村)。

到村第一件事是熟悉村情,在公司的支援下、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用一个月时间对全村所有户、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收集,编成了一本《紫峪村村情录》。在此基础之上,对整村村情也有了基本的熟悉,如何让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为我工作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一开始我们以为以公司制造业的优势背景,产业扶贫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后来的结果证明当时的想法真是太年轻了,以至于发展整村集体产业成为了我们接下来一年半时间里最头疼的事情。最开始考虑传统的农业产业,比如建大棚,种花、种草、种苗木瓜果,但是村上没有土地,我们想到了租赁邻村土地,甚至找到了邻镇的飞地,都因为价格或与秦岭保护政策相左等原因被否定。后来又想到了发挥我们帮扶单位的优势,寻找厂房建立加工制造车间,也因为厂房及可能出现的噪音、震动等扰民因素被否......。直到2018年初,在区扶贫办政策指导下,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成为当下较为合适的项目。项目可行性调研评估通过后,我便积极向公司申请资金支持,原本想在设计规模72.8kwp的基础上增加投资扩大规模,但由于面积受限,最终刚好实现原设计装机量。但这也能每年固定产生约6万千瓦时发电量,理论上中省市各级补贴到位后,年收益可达6万元左右。再加上同期以帮扶单位西安高科集团幕墙门窗公司为主体实施的金融投资产业收益稳定获得,到2019年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际收益超过20万元。可以说,我们实现了当初定下的目标,实现了紫阁峪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并且在不断的把它做好、做优。

2019年底,现有的中蜂养殖、光伏发电、金融投资三项村集体产业已经可以稳定运行,那么在巩固现有产业形式的基础上,如何持续提升产业收益、扩大村集体产业规模、发展新的产业形式,成为需要突破新的难点。

村上没有土地无法发展传统种养殖业,单靠政策性支持的产业形式难以实现长久稳定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我带领村两委主要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同时与各级部门保持沟通。终于,寻得爱心企业,符合我公司产业特点,且有能力、有意愿与村上合作,奉献爱心。后来经过多次沟通、调研、考察、讨论,最终,于2020年7月,“西安高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帮扶紫阁峪村扶贫爱心车间”挂牌成立,并正式投入生产,不仅可以为村集体带来受益分红,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标志着西安高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帮扶紫阁峪村产业扶贫取得新的突破。至此,村级产业扶贫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

2018年实现户脱贫、村摘帽的阶段性帮扶胜利之后,我们便逐渐的转变工作重心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上来。先后协调区级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调帮扶单位投入扶贫资金,为村上修建文化小广场、乡风文明一条街、太阳能路灯、三口美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项目。2020年,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为紫阁峪村翻修村综合办公室,并以此为支撑打造美丽党建、美丽乡风,展示良好的人居环境氛围,在辖区内形成表率。如今的紫阁峪村,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软弱、贫困、落后的山区移民村,而正一步步走在向美丽、团结、奔小康的致富路上。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安人,这里离我的家也不过区区五十公里的路程。似远似近的五十公里,冲淡了我对家庭的负担、冲淡了我在家中的义务、冲淡了我对家人的思念,但却让我扛起了党员的责任、扛起了光荣的使命、扛起了全村脱贫的希望。我时常在想,我可能是脱贫战线上最年轻的第一书记之一,但我绝不希望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菜鸟。这份必将载入史册的的工作履历,也许未来当我讲给我的儿子听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荣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责任、是使命、是光荣、更是义务!我们接下来的任务依旧艰巨,责任依然重大。紫阁峪村未来将怎样发展,决定就在于我们当下的工作。越努力,越幸运。我想,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那等待我们的一定是幸福的明天!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第6篇)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距市区28公里,东与卓资县接壤,北与武川县毗邻,西和南同赛罕区的巴彦镇、榆林镇交界。辖区面积501.3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大多自然村位于大青山深处。现享受扶贫政策人员72户173人。

一个人患病就可能让一个家导致贫困,对一个刚脱贫家庭因为一场病,又可能会将家庭推向贫困的深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现阶段健康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至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刘慧同志责任上肩,按照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把健康扶贫工作提高到政治站位,立即行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任务,随即成立健康扶贫领导小组。他带领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辖区乡村医生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任务,心怀大爱,用精湛的医术为贫困群众解除病痛,用医者仁心温暖一个个苦涩的家庭。

2008年,刘慧在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任院长一直至今,除日常繁忙的行政工作外,他还是卫生院的一名全科医生。生在农村的他,毕业后踏着父亲行医的足迹,背起了沉甸甸的药箱,接过服务村民的接力棒,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一直扎根在基层。

黄花窝铺村,是呼和浩特新城区最偏远的一个山村,每周二是刘慧和他的医疗团队来这里每月巡诊日子。

陈大爷因脑梗死后遗症卧床多年,刘慧每次来一进他家,关切地问询病情,老人总会感动地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刘慧立刻就为老人做检查,调配药方,叮嘱老人按时吃药,并开导老人。

像这样来偏远山村出诊,刘慧记不清自己出诊了多少次,救治了多少病人,但被他救治的每一位病人都记住了有一位“刘大夫”经常来给他们看病,村民们一见“刘大夫”来,格外亲切,格外温暖。

刘慧行医,不忘初心,始终切实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他对待患者从没有因贫爱富区别对待,从没有因某个患者贫困,一时付不起医药费,而将他拒之门外。健康扶贫开展之初,有一村民李老汉因患冠心病就诊多年,累计住院自付300余元诊疗费,因贫困无力偿还,后来从家里拉来了小麦,希望以此抵债。刘慧笑着对他说,我们收了你的粮食,你家里那么多人吃什么啊?刘慧不仅要他的小麦还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为李老汉垫付了所欠的医药费。据我所知,像这样因家庭困难付不清医药费的患者很多,在刘慧的开诊所时欠账账本写满了一本又一本,村民几十块、几百块的欠账消了又写,写了又消。他不在乎患者欠多少医药费,而在乎的是患者病好了没有!他始终有一颗牵挂患者健康的仁爱之心。

大爱源自于高尚的为民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面对患者,面对贫困人员,刘慧始终恪守职业道德,拒收红包,不开大处方,不开高价药,合理配搭既省钱又能治病治疗方案,他总是为患者着想的,少花钱,看好病!

刘慧医术精,人品好,医德高,医风正,心系百姓,把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树起了一面永恒的旗帜。

至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刘慧带领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辖区乡村医生全面落实帮扶任务。每个星期五是刘慧带领卫生院医生出诊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无论刮风 下雨,无论路途多远或难走,他都会和同事们克服困难,坚持去建档立卡的村民家巡诊,关注患病群众病情是否好转,贫困家庭有没有新患病人员?患者是否享受到健康扶贫帮扶政策,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更是格外照顾。

2018年6月18日,刘慧在巡诊返回卫生院的途中,因疲劳,汽车在小路侧翻,损毁严重,经过这件事,大家都劝他别下乡了,但他却丝毫没有退缩,依旧坚持走在健康扶贫第一线。

在健康扶贫工作开展的这几个年头里的,刘慧走过了11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山村,跋涉了8万余公里,走村入户上千家,为上万村民看过病,他的到来,为患病村民带来了健康的希望和温暖,也送来党和政府的关怀。

刘慧与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村民看病乐此不疲,他总是说:“为患者服务,我不图名利。面对他们期盼和信赖的眼神,我只有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看好病,暖了他们的心,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一个有关于一名基层好大夫的故事。

本站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6篇《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范文,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相关内容的范本。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