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来源:范文范 2.96W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我批评的剧目是昆曲牡丹亭,这是我从小时候在电视上便看过的剧目,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批评:

一、戏剧的社会意义

通过这个看起来似乎怪涎而神秘的故事,汤显祖着力宣扬了杜丽娘“一生爱好是天然”那种真挚的感情,有力地冲击了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腐朽观念。在虚幻里,杜丽娘第一次走进向往已久的“天然”境地,活成了最真实的自己,那是正当如花美眷邂逅一位多情少俊,尽享鱼水和谐,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的拘禁。她前面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门第是世俗强加于婚姻的一副枷锁,在杜丽娘看来,青春去了便不是良缘,错过最美时节的婚姻就算登对也不得圆满。于是她借这个梦,创造了她所希冀的圆满,哪怕要为此付出极高昂的代价。这种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对于自由、幸福、理想的追求与奋不顾身的投入,已经超越了爱情,它更像是一曲青春少女天性解放的颂歌,张扬着生命的本色。

我认为这是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想法,杜丽娘这一敢于追求自由爱情、指斥封建礼教的具有叛逆与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在理想实现的艰辛过程中历经四个阶段的成长,由最初的端妍恭顺的大家闺秀到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再到生死相恋的"至情"人,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封建礼教的勇敢斗士。同时热情地歌颂了女主人公为“情”而死,死而复生的感人至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虚伪。

二、戏剧的艺术品质

《牡丹亭》取材于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等。写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受《诗经·关雎》感发,携侍女春香私出游园遣闷,伤春而睡,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感伤寻梦,郁郁而终。三年后梦梅赴京赶考,借宿杜丽娘墓地所在的园内,拾得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并与丽娘幽魂相会。柳梦梅掘墓开棺,丽娘死而复生,两人遂结为夫妇、挟往临安。不意梦梅掘棺事被杜丽娘老师陈最良发现,陈赴淮安杜宝处告发。时金兵南侵,杜宝被困.柳梦梅应试之后,前往淮安告丽娘生还舆讯,被杜宝扣押。后金兵退去,应试榜文发到,柳梦梅高中状元,而杜宝坚不应允两人婚事,强令离异。最后由皇帝裁断,杜丽娘、柳梦梅终成美满姻缘。

这种真挚而又炽热的爱情主题直接触及到了情与理的冲突,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映射出不同时代的个体对永恒情感的向往和认同,故而引起了当代年轻人的强烈共鸣。尤其是汤显祖曲词,与昆曲唱腔的婉转、柔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牡丹亭》配合现代感台词仿佛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痴情的柳梦梅对丽娘的呼唤,好像喊出的是我们曾经的呼唤。

同时我也要感叹乐团老师们与台上演员配合之默契,配乐的声效之动人。丽娘背台推门那一刹,莺啭鸟啼扑面而来,杜丽娘的身段步法手势与奏乐声效配合得天衣无缝,那满园的春色,恍惚间在我眼前铺开。舞美极简,却恰恰暗合“一生爱好是天然”的题眼,几位搬挪桌椅的老师身上,都带着昆曲那种不紧不慢风流内蕴的份儿,这都罢了。众花神、众鬼卒的运用可谓绝妙。翩然起舞时她们是小花神、是飘然的落花、是交织的帷幕,水袖交叠时她们是丽娘的香冢、是阴阳的隔断;围绕判官时他们是地府的小卒、是阴森的阎罗大殿,黑旗翻动时他们是姻缘簿,记录柳杜天定之缘。给人一种人即是景,人即是物的感觉。老师嗓音之清冽干净让人感叹时光对她的厚爱;杜丽娘在《离魂》一出竟连身姿都形销骨立起来,这身段功夫委实厉害;另一位老师游园时脚下一滑的动作把个痴书生演出了十分可爱;小鬼举魂灯引路的那几步武戏身段让人止不住地拍案叫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实实在在凝练于那举重若轻的几步之中。

三、戏剧表现

纵观全剧,《牡丹亭》的总纲是一个“情”字。情,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主题中普遍而永恒,其中歌颂自由爱情的作品不可胜数,有着“爱情春秋”之誉的《西厢记》便是珠玉在前。《牡丹亭》后起于明朝却能脱颖居上,它的审美价值超越了其他戏剧作品,这正缘自奇幻精巧的构思与其背后深广的精神意蕴,以及在典雅细腻的曲词润饰下焕发出的,异样的生命力。

同时,《牡丹》中词曲典丽清雅、在当时融合南北旧曲调格律、并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戏曲舞台上,《牡丹亭》是昆曲的传统剧目。昆曲清丽悠远的唱腔能很好地传达出剧本内在的韵致。剧中《闺塾》、《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出演较多,经过历代艺术家的精心创造,已成为昆曲唱腔和表演艺术的珍品。

四、个人体会

该剧目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梦中之情,何必非真。这句可以结合“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连起来感受。《牡丹亭》原著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第一次相遇是在彼此的梦中,两人一见钟情。三年后,两人再次相逢,只是身份一人一鬼。丽娘因为梦中一顾相思连连,既为柳生死,也为柳生生。两人的故事如果放到当下社会来讲,也许很少人会有感触。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个人认为是“情不知所起,而后为其生死”的浪漫。梦中的情不一定假,现实的情却未必真。真真假假,有点庄周梦蝶与否有些相似。对于丽娘和柳生来讲,梦中情是真的,人鬼情是真的,愿为一世夫妻也是真的。

五、戏剧对人类或个人生活的意义

在崭新的戏曲舞台上:至情在梦中流淌,至性在梦中舒展,青春在梦中闪耀,生命在梦中燃烧。梦境的温柔、甜蜜、幸福、自由,与现实的冷酷、苦涩、痛苦、压抑形成鲜明与强烈的反差。现实是牢笼,是坟墓,而梦境才是乐土,是归宿。继而,把辉煌的梦境变成现实。虚虚实实,真真幻幻,迷离恍惚。现实与浪漫融为一体,这应当是一切艺术形式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今天的《牡丹亭》,毫无疑问做到了这一点。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