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八期观后感【精彩多篇】

来源:范文范 3.46W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八期观后感【精彩多篇】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八期观后感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一个抽象、玄妙的概念,一头连接着党的使命和宗旨,一头连接着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扎实走好“进-出-归”这三步,既深入群众摸透情况、又带领群众推进发展,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进”要深入群众,抓准民之所“向”。只有摸清群众“向往”的具体实在内容,找准方向,才能迈出实现群众向往的第一步。要深入了解群众最真实的“向往”,与群众面对面直接“对话”,拉家常、聊心事,把那些“沾着泥土、带着雨露”的真情况、实问题“捞”上来;要精准读懂群众最迫切的“向往”,坚持“一线”思维和“一线”情感,围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重点领域,关注贫困群众、老人、儿童等关键群体,聚焦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热点话题,牵住民生工作的“牛鼻子”;要重点掌握群众最本质的“向往”,避免“蜻蜓点水”,“下深水”研究分析,练就“火眼金睛”、善于“层层剥笋”、学会“蛇打七寸”,在群众的大事小情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找准问题症结。

“出”要带领群众,走实政之所“往”。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具体表现在带领广大群众前进的能力和本领。这要求党员干部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想在群众前、干在群众前,当好“带路人”。要高瞻远瞩、提高站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群众“向往”,强化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改革发展与民生事业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为人民谋求美好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和环境基础;要强化理论武装,熟悉政策、精通业务,不断“充电加油”,练好本领内功,找准制约群众向往的瓶颈与关键,争取斩草除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着眼实际情况,精心科学设计,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不搞“花架子”“面子工程”的形式主义,多做“雪中送碳,予人玫瑰”的实事好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绩凝聚民心和力量。

“归”要回归群众,检验政之实效。群众向往实现的成效如何,群众自己最有发言权。要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让群众当“评委”打分,完善相互衔接、配套有序的综合性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要主动做好“改”的实践,并与时俱进,定期开展“回头看”,主动把握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跟上时代节拍,牢牢把握群众工作的主动权;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保证“长流水、不间断”,避免“摁下葫芦起来瓢”,一抓到底、久久为功,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要敏锐洞见先机,大胆“跳一跳、摘桃子”,善当群众有温度、有速度和有态度的贴心“小棉袄”,给群众多一些“意外之喜”,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在实际工作中,“进-出-归”这三步也不能彼此孤立、互不联系,而要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让站在时代前列引导群众和走到群众中间依靠群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群众工作既有全局性、战略性与前瞻性,又承接地气、灌注生气、带着热气,奏响实现群众向往“三步曲”的和谐乐章,一步一步地让群众的“向往”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八期观后感 篇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们心底的一抹彩虹,绽放着五彩缤纷的期望,有了梦想,就有了奋勇前进、突破创新的人生。支撑梦想前行的动力是什么呢?那就是埋在心底的那份“久久初心”。对我们共产党人而言,梦想就是民族梦、复兴梦的“中国梦”,它是希望、是担当、是方向,实现它就是对我们生命的完美诠释。在建党99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感悟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的“久久初心”,在“人民”这个念兹在兹的永恒主题上,汇聚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书写新时代的新荣光。

在哪里?常思常虑“我是谁”铭刻“久久初心”在“人民”。历史无数次证明,将人民举过头顶,时时刻刻不忘服务人民就会获得人民的认可,受到人民的拥护;妄图凌驾于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就会被拉下马来摔在尘土里,遭到人民的唾弃。“我是谁?”“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我们对“久久初心”的有力回答。从为了抢救病人自己却累倒的“白衣天使”,到战疫中始终坚守岗位的“社区干部”;从洪水地震中奋不顾身带来生命希望的“人民子弟兵”,到山火熊熊逆向而行的“消防战士”……一位位共产党人把“人民”永恒铭刻在“久久初心”之上,用行动释着那一份坚定的承诺,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精彩人生。常思常虑“我是谁”,就是要我们牢记“人民公仆”身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汗水和热血给历史和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在哪里?坚决不忘“从哪来”擦亮“久久初心”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回顾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的小推车推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人民的汗水浇灌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是人民群众在创新创造中闯出来的。“从哪来?”“从群众中来。”这是我们对“久久初心”的高昂回答。小岗村书记沈浩用生命书写出什么是“父母官”;“五好战士”孔繁森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的最高境界”;“时代楷模”焦裕禄用生命践行着什么是“人民的好儿子”……一位位共产党人让“久久初心”上的“人民”熠熠生辉,把滚烫火热的鲜血浇灌在热爱的土地,用平凡与执着演绎出生命的华美篇章。坚决不忘“从哪来”,就是要我们用行动叫响“我是共产党员”,冲在前、干在前,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佳绩。

在哪里?始终牢记“到哪去”永葆“久久初心”在“人民”。百年中国长卷,历史的追光始终跟随着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这艘红船劈波斩浪,引领党和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到哪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对“久久初心”的永恒回答。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总书记一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代表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和使命担当。始终牢记“到哪去”,就是要我们明确向何而往,永葆“久久初心”在“人民”,通过信念和实干的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高歌行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前进的路,并不一帆风顺,但只要清晰明了我们的“久久初心”在哪里,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八期观后感 篇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第七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上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党员干部要切实承担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彰显担当。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党员干部担当要敬畏人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我们党的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几千年历史与民本思想的支撑,使敬畏人民的思想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底。浩荡历史无数次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其中主要是劳动群众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在心理上尊重、在感情上融入群众、在行动上帮扶,才能不断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奋斗,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党员干部担当要信仰人民。信仰是每个人的一种主张,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带有情感特质的自觉行为。要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需要营造信仰人民的风尚,构建信仰人民的精神大厦,让始终让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成为一种行动上的自觉、精神上的寄托。马克思主义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为了广大的劳苦大众,是为了广大人民。从南湖的小船一路扬帆,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这篇史诗里,每一章、每一句、每一个音符,都是信仰人民的回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情怀,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时刻把对人民的信仰作为最根本的信仰毫不动摇,努力为人民工作。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党员干部担当要依靠人民。“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要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仅仅依靠党员干部的力量的不够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为民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壮大为民服务的力量,更好地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强大力量。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党员干部担当要服务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如何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呢?要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总体目标开展工作。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来。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为民服务。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党员干部要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彰显担当,品味独特的快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