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研心得多篇

来源:范文范 2.9W

教师科研心得多篇

教师科研心得篇1

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认识到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绝不是空话,它必须牢牢地植根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从教育中的问题入手,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目的。教师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历实践、体验、感悟、再实践、再体验、再感悟的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当教师真正感受到教育科研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具有自主发展、富有个性的学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才能认同它并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不断地把教育科研的先进理念和日常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学生一起共创生命的辉煌,成就自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1、通过学习,使我理解了教育科研方法与选题——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的内容。即理解了中小学教科研。懂得了对中小学教科研进行合理的定位,是做好选题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懂得了中小学教科研主要是指:由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个中小学教科研是指教师立足职场,在反思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供教育教学效能,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这样一种活动,即是教师开展的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

2、理解了“教师如何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同时理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使自己能判断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并能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而制定了自己未来两年的专业发展计划。

3、通过学习,认识到化学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化学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只有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大量的进行语言实践,使化学课堂具有实效性,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4、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教师科研心得篇2

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教学手段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是现代及未来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事到临头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并灵活地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才能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素养,拓宽文理知识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注重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及时地更新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起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观念。

二、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仅凭经验已很难应对;名校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而提高教师素质需要一种有效的载体……这些都呼唤着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意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强化科研意识,要重视自身充电

要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在心里上认可,感到它确实能够推动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因此,要加强学习,为自己充电。一是学习名校的科研经验,了解名校的发展过程,对名校的科研先导作用在心里上认可。二是要学习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武器,不加强学习,武器就会陈旧,就打不了胜仗。学习没有止境,理论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要不断的学习,与先进的思想、理念同行,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2)强化科研意识,要重视制度激励

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上级科研部门和学校都应制订较为合理的科研工作制度,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给予鼓励,同时为科研工作的实施排除障碍。首先,学校要制订《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约束并指导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论证、推广等项工作。其次,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制度》、《教师专业技术考核制度》、《优秀教师评比条件》等制度中都应该对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的情况提出要求,以此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之中。

(3)强化科研意识,要重视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能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推广成果”为主线,有序地进行,即上升为教育科研。学校一方面要为教师多创造活动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为教育科研工作开辟道路。另一方面,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以及参加校内外的学术会议,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指导科研工作等等。

(4)强化科研意识,要重视成果推广

有了成果就要交流,就要宣传,就要推广,它是激发教师提高科研意识最有效的办法。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上的意志潜能,这种向上意志潜力表现在教育科研中就是成就感。因此,把科研成果进行合理推广并宣传,是激发教师科研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会带动更多教师的进取心和意志。教师有了责任感,就能意志顽强,乐观向上,不畏困苦,敢于开拓进取。

三、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要挤时间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我感觉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些感情的共鸣。同时我们每个人至少要订几份教育教学杂志,每期重点读几篇文章。通过阅读,不断吸取新的教改信息,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跟上时代步伐。

养成积累教学经验的习惯。把从书刊、报纸上看到的教学小技巧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想出的好点子做成卡片的形式,按教材内容顺序分类存档,以供教学设计时查用。

主动与外界联系,想办法多参加一些学习培训、教研教改等活动。从别人的研究、讲座和讨论中学习新方法、策略。通过这么多的学习总结,我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把写作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经验论文、读书体会等看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这几类文章的撰写,促使自己学习和思考问题,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写的过程正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的同时要养成把点滴经验、体会记载下来,把看书得到的收获记载下来的习惯。拿起笔时就会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广泛联想。当自己的思想得到整理、提炼后将会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便会发现问题。

积极主动地参加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形成长期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就需要学习、需要钻研教育理论,搜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情报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客观条件中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同时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要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成就,需要确立一个主攻方向,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积累知识、形成有用的知识体系。

以高水平、有影响的'教师为导师,跟随听课,虚心求教,并把自己在教学、学习、研究中的成功与困惑及时向导师汇报,以得到导师的指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不是短期几个月就能大见成效的,只有锲而不舍,才能日益长进。

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注重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处理信息、实施操作与书面表述等等能力。

四、加强交流合作

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可见,相互交流,既是才能和学识的互补,又是智慧和创造力的递增。所以还要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

总之,教师都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全新理念,正确处理好科研与管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把教育科研工作真正抓起来。不管是多么小的课题,不管是课题中多么小的一部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会有成果。切忌好大喜功,贪图名利,把我们的科研工作引向邪路。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从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中,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使自己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教师科研心得篇3

好教师的前提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专业发展就在教师身边。以往的大学集中式培训适合于学历提高,不适合于学历后的教师教育。而教师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行政干预,更在于教师的职业自觉,这种职业自觉来自于教师内在尊严的唤醒,而这种唤醒的场域就是教师身边的教育实践。《教师身边的教育科研》就是从教师身边的教育科研谈起,将教师长期漠视、遗忘的身边的教育资源——自己本身、自己的教学、自己的学生、学校的课程、平时的作业、平时的课堂、熟悉的班级、民主的学校等,重拾起来,让学校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基地!

根据学校“享受读书之乐”暑期阅读随笔征文大赛的要求,本人暑假期间阅读了张天雪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身边的教育科研》一书,开始看到书名时让我一点都提不起兴趣,觉得不会又是一本枯燥的纯理论书,还是关于教育科研的。工作以来,“科研”二字对老师来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我们几乎每年都有科研成果:论文、课题研究、科研项目等等。但是又很陌生,因为,我们对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方法其实没有好好领会与渗透,总是表现在表面,所以感觉上对教育科研还是很陌生的。

终于还是阅读了《教师身边的教育科研》,其实也并不那么枯燥艰涩,书中许多的案例还很吸引我,让我不自觉的慢慢读下去。应该说,这是一本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将教育理论与研究实际相结合的好书。粗粗的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一些有关教育科研的实用理论,更多的是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次提升。

本书的作者张天雪,管理学博士(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全国教育管理学术委员会理事。曾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求学。在黑龙江齐齐哈尔、浙江金华等地工作,先后任中等师范学校和师范大学的教师。主持或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著有《基础教育改革论纲》一书,并有40多篇学术论文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在国内诸多城市进行过讲学和学术交流。

该书从六个章节分别介绍了:让我们成为教育家、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科研、教学改革中的教育科研、德育创新中的教育科研、班级管理中的教育科研、学校管理中的教育科研6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教师所需具备的科学研究能力的习得和培养。用科学的方法和生动的案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原本狭隘的以为,搞教育科研就是进行课题研究。但在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会碰到许多困难,有时是无从下手。其实,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除了课题研究,还有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和经验总结。为了上好一节课,反复思考、修改,上完后写出课后反思;或是针对某一节课、某个课堂片断、某个教育事件思考后写出案例反思、随笔等等,这个过程也都可以看成是在进行教科研的一个过程。只是我们做的比较随意,没有以某一问题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主动思考与研究。也就是说,教科研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都有在做,并不那么高高在上,但要做的好做的有成效,必须要有深入的思考,把研究主动、坚持的贯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科研心得篇4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案例的搜集必须来源于教学生活,但同时要高于教学生活,这样的案例才更具有代表性。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肯定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把这些事件编写成一个个非常个性化的案例,供大家分享、讨论,实际上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些事件、整理自己的思维、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

案例研究强调根据特定的时空情境解释某一事件,而不是抽象地考虑问题、做出结论。案例研究在讲究情境性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过程性,也就是不能孤立、静态地看问题,还应该对情境变化进行跟踪,了解其变化的状态和趋势,把握其变化的整个过程。

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在这里,教师和学生从后台走到了前台,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他们分享成果、分享信息、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思想、分享智能。

案例研究是开放、多元的。案例提供的是真实事件,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做不同的分析,在相同的背景下因为研究者的视角不同也有可能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解释,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案例,都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分析、研究和解释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解释可以是多元的。但在多数情况下,案例提供的通常只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片段、某一侧面、某一点,研究者如果没有在案例所展示的真实情境中亲身体验、感受、感悟,没有完整、准确把握事件发生的特定的背景和过程,没有充分了解案例中有关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就不可能把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变量都揭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对案例的认识和解读虽然也有精彩之处,但总是不完整的。因此,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于做这种研究。教师撰写案例,是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教师自己从一个单纯的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亲自编写案例,才能真正掌握案例。

案例研究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最终目标是调整与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加教师的实践智能;案例研究是开放的,允许研究者从各个侧面对案例作多元解读;案例研究是有限制的,不能指望通过案例研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不顾特定的历史条件、背景而把有限制的对案例的认识和解读推而广之,无限扩大。

教师科研心得篇5

在寒假期间参加的骨干教师培训中,我有幸听取了吉林市二实验小学的张晓华主任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法《关注身边事抒发真感情》的讲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张晓华老师以他厚实的语文功底,渊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对习作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阐述。为我们一线的教师在习作教学方面指明了方向,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对张老师报告内容的认真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作文教学的粗浅感悟。

一、抓住学生内心感受,引导学生乐于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在与同伴交往中,在家庭中,总会有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教师就要抓住这种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变化的种种感受,让学生从说到写,真情流露,这是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于是学生会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产生表达的欲望,进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二、营造氛围,开拓思路,体验习作的乐趣

“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但学生有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这时可改对作文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说、写,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但自由不等于放任,必要的指导仍不可少。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一步激励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生活积累。

三、创设实践氛围,开阔视野,抒发真感情

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大课堂,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组织春游、秋游;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并要求学生把随时观察到的、听到的、自己感悟到的写下来,积累生活素材。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煞费苦心、冥思苦想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