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讲座心得体会

来源:范文范 1.85W

非常荣幸能够聆听到两位大拿的讲座,学习到了很多内容,把之前接触到的书本知识也能够和实际结合起来,非常感谢也非常珍惜这一次的机会,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的心得体会,在此做一个记录和思考。

参加讲座心得体会

上午是王建宗教授对于强化校本研修——提高课程与教学育人质量的讲座。整个讲座涉及的内容非常高远,先是介绍当下教育大背景,然后是如何让深度学习发生。其中提到的培养观和教学观:打好知识基础、培养技能专长、树立人格志趣、形成学科取向,和颐华在教育上的实施也很契合。

对于教育的理解上,学习到了一个对我而言新颖的观点:教育改变的是标准差,在教育前后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呈正态分布的。所以老师的目标就是要给学生打好基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孩子的专长,让孩子以专长为引,自主终身学习。

在讲座中还认识到了陶行知先生推行的“小先生制”。小先生制的最主要原则和方法是“即知即传”,先自己学会,再传授给别人。第二是非班级常规,要从实际出发,减少担任小先生的人数,先保证小先生的成功。综合这两点,我觉得小先生制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适应程度和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最好先有学生带头,先从一个小题或者小知识点出发,再逐个推广。小先生制要结合课前预习,放在课前的15分钟内完成,之后由学生和老师点评和补充。小先生制还可以放在章节知识点的复习部分,由小先生制作和讲述章节的思维导图,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复习,然后开始常规的习题综合复习。

下午是班建武教授讲授“学生发展与德育实效”。德育的工作并不只是学校或者班主任的事情,所有老师都要参与进来。德育的关键在于走心,要寻找学生的情感共鸣点,因此先要了解学生是处于哪种道德认知阶段和性格类型。在德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在方法手段上进退有度:进一步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无条件同情学生的遭遇,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退一步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解决,促成学生行为的改变。

关于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因为现实中存在两者互为表里的情况,所以很容易混淆。班教授强调区分二者,需要看到问题行为是否受主观意识控制。但是这个发生的过程,作为老师不一定能够直接看到,所以在实际上应该要不急于下结论,需要多和学生去沟通,发掘前因后果后,再用不同的行为应对。心理问题是不可批评的,道德问题需要结合学生特点来批评。同样,能力问题也不可以批评,只能够耐心反复地讲解,态度问题则可以批评,同样也是要结合学生特点。

在两场讲座中,不光是直接学到了很多在教学、德育方面的分析、技巧,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幸好,教授们推荐了相应的书籍,可以继续自主学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