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来源:范文范 2.73W

小学语文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的是很快,一学期就这么一晃而过。很愿意参加这样的总结活动,因为哪怕做的事情再少,也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走过的路只有回过头去看看,路边的风景才会更入脑入心。提笔写总结,我有这样几点感受:

一、 学习能增长知识,也能改变心态

很感谢9月份的上海之行,两周的所见所闻,让我感触很多。

首先,改变了我工作的心态。之前,如果接到新任务,要打破我日常工作、生活的节奏,我会很烦、很急,静不下心来完成。但是,在看到上海市实验小学的领导、老师们的日常工作后,我明白,一个老师,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一个看起来就是一个好老师的老师,她应该是善良、博爱、知识丰富、热爱工作、不断进取的人。所以,遇到工作中的变化,烦什么呢,急什么呢,沉住气、静下心,享受做事的过程。

其次,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课堂上,老师只是引路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备课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已有的知识储备是怎样的,通过学习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达成目标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搭建梯子……上课时,老师要循循善诱,善于倾听,善于启发,善于引导,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去生拉硬拽,生搬硬套。

最后,对于备课,我也有一点点想法。之前,张校长一直强调,要素读,不要过多依赖教师用书。说实话,我是入耳了,但没有入心。在听了上海市实验小学的的那两节《桂花雨》之后,我是真真的被打脸了,打得啪啪响。因为去之前才刚刚上了《桂花雨》这篇课文。刚开学,态度很端正,又是翻教师用书,又是翻配套的教案,还买了寻声朗读的微课,书上的笔记也是记得满满的,这个资料好,用,那个也好,添加上去。一篇课文,满满当当的3节课才上完,上完之后的感受是,累,我只是感动了我自己。听课时我发现,我居然连课文围绕着桂花回忆了哪些事情都没有教明白。作者的思路很清晰,回忆小时候,先写爱桂花,接着写送桂花,然后是摇桂花,最后是收桂花;回忆读中学时,先写赏桂花,再写带桂花。可我备课时,不深读课文,不动脑筋,一味地想捡现成的,结果连这么一个最基础的知识点都教得模模糊糊的。所以,我大概是懂了,我们身边的优秀老师,他们呈现出来的课为什么是思路清晰、独特创新的,那是因为他们深入地读了文本,深入地钻研了教材,而不是流连在众多的资料中。

二、 读书能明确方向,坚定前行的路

这学期,我只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儿童的语文》这本书。因为知识储备的关系,有些书我读不进去,可这本书我能。我赞同于老师的很多关于语文教学的观点,比如“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还比如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看到这儿之后,我就想了几节之前我们学校张校长他们备的那几节课,原来他们也是这样上课的。之前对积累、对摘抄,很多专家、老师的观点不一样。于老师很注重摘抄。我做了一个小实验。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的习作是写景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写景是比较困难的,一是观察不仔细,二是无法用恰当、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为了写好这次习作,我先收集了近20个名家名篇的写景片段,花草树木、自然现象的都有;接着,我每隔两天让一个孩子回家练习朗读我给他的片段,早自习时出示在大屏幕上,让他拿着话筒美美地朗读,之后学生再自由地读,回家摘抄在采蜜本上;然后积累了10来个片段之后,进行一次小小的朗读比赛,朗读你最喜欢的,并评价他哪儿读得好,并说说理由。这样的积累,把朗读、摘抄、品读都融合进去了,学生再来写景,写出静态、动态就轻松了。

三、 读得还是少、写得还是少

不去挤出时间多读书,不去思考动笔写,这是我改不掉,无法超越自己的硬伤。每次看到你们写的那些文章,我都很羡慕,可也还是无法提起兴致去追赶你们的步伐。

这就是我的总结,希望自己慢慢儿勤快、上进起来吧。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