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征文

来源:范文范 1.45W

目录

学理论征文
第一篇:2014年度法学理论征文活动颁奖第二篇:2014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通知第三篇:文学理论第四篇:文学理论第五篇:文学理论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2014年度法学理论征文活动颁奖

12月20日下午,市法学会召开“汕头市城建总杯”法学理论征文表彰大会,表彰了2014年度“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幸福汕头”法学理论征文活动的获奖单位及个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泽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了解,市法学会2014年度举办了法学理论研究征文活动,共收到论文61篇,经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0篇以及优秀奖若干篇,同时对组织工作突出优秀的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汕头市人民检察院颁发了优秀组织奖。参评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认真开展对社会管理创新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探索,研讨深入推进我市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幸福汕头的总体思路与红头船具体方法以及法治保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谢泽生希望法学会今后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中的法治内涵,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推动法学学术研究,为平安广东、平安汕头的创建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我市依法治市建设。

第二篇:2014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通知

2014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通知

为探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和具体实践,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发展前景,“2014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定于2014年11月27日和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所承办,《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和《当代外语研究》协办。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外语界知名专家杨惠中教授、郑树棠教授、邹为诚教授、束定芳教授、金艳教授和王立非教授做主题发言。

此次会议具体事宜如下:

一、 大会主题: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师职业发展

二、 大会主要议题:

1.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

2.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及其地位和作用;

3. 大学英语教材开发与评估;

4. 大学英语教学法;

5. 大学英语测试体系;

6. 二语习得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7. 语料库与大学英语教学;

8. 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的其他议题。

三、论文摘要提交:

1.论文摘要包括 ① 20字以内的论文标题 ② 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③ 作者联系方式(地址、电话和email)

2.论文摘要以word或pdf格式发到。

3.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为2014年10月8日。

四、其他事宜:

1. 2014年11月26日报到;

2. 会议语言为英语或汉语;

3. 会议将择优出版论文集;

4. 会务费:教师600元,研究生300元,包含餐费和资料费;

5. 分组发言人将有20分钟的论文宣读时间和10分钟的回答问题时间。

您可以发邮件至或登陆本次会议官方网站提问或咨询。

2014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组委会

2014年1月20日

第三篇:文学理论

我方支持的是作品中不应该抒发作者的情感。

作家之所以能够进行创作,是由于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丰富更细腻的情感。(不否认作者应该具有强烈情感的积蓄,这种敏锐的感知力也是成全一个伟大作家的重要条件.但正因为作家拥有比一般人更为细腻丰富的情感,才更应该在作品中进行控制,不然情感泛滥的后果就是让泛滥的感情淹没了他的心灵,淹没了他的视野,作品成了作家在情绪失控下的诠释,那也称不上是健全的文学作品了) 正是这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给了作家创作的动力,又是这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赋予了文学形象以血液。(应该是读者赋予人物形象以生命,因为作品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不再是原来单纯的蕴含作者情感的物品了,读者的阅读与消费才算是完成了作品的整个过程与周期,因此,读者的再创造已经不关作者的事情了,作者也管不着了,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这个哈姆雷特是读者的,不是莎士比亚的,所谓的人物情感是属于读者的哈姆雷特的情感,因此是读者的理解赋予了人物活力,给他以血液,给他以生命力)

作家情感赋予角色情感比如曹雪芹在描写红楼梦,既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又有王熙凤的泼辣犀利,也有贾环的猥琐恶劣,在描写这些人物时作者曹雪芹带入的并非自己的情感,而是角色的情感,不然就真的是人格分裂了,正如很多作家所言,一开始以为自己是在表达自我的观点,写到后来才发现已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所设计的人物角色带着跑,一字一句都是以人物面临的情节环境为考量,因此,不可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

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这种情感应该属于作家的自我情感,是他个人的,而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出来的则应该为作家认识到的人类情感,不能将自我情感与人类情感想混淆,自我情感表达的倾向于一种私人性,而艺术情感表达的则是一种更为宏大的共同性,这是与全人类的共同情感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区别于浅薄作品的地方,也是前者能够流芳百世,后者只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的原因。正如一些伟大的作者如卡夫卡、福楼拜等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在创作时不加入自己的意见,不干涉事物本身,其表达方式是从容的冷静的,正如包法利夫人的创作,作者并未表达出对于人物行为的价值判断,哪怕是出轨,偷情,依旧用事情发展的冷静语调不急不缓地叙述着,让读者在不干涉价值观念的语句中渐渐形成千姿百态的自我态度与观点,这正是一部优秀作品能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之处了。

另外我想补充一点,客观冷静,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的叙事手法不仅能够让文本充满理性的思考,也能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充,如一些作品中的开放式结局便是如此,它并不对事物、角色进行评价,而是由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结合自身的经验、背景来形成自我的看法,极大地提高读者的阅读自主性,尤其,对于如今良莠不齐的文学消费市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知道,现在一些浅显低俗的文学读本充斥市场,受众对于图像文本,浅白文字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的高涨,这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文学的无奈,因此含蓄,不介入读者思考的作品更应该获得发展与肯定,具备独立思考与审美的阅读者也是时代的需求,也只有读者的文学接受程度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加强,文学水平才能更快地提高,文学创作的发展才能峥嵘向上。

第四篇: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变形: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

形象化,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通过建构描述性的语境,强化了自身突破概念而联系表象的能力,从而得以顺利地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使命。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作家在对现实审美掌握基础上所从事的运用语言创造艺术美的活动。创造艺术美,是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而语言构成的文学作品文本的诞生,则是文学创作的直接成果。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即作家受到特定创作冲动的驱动,展开艺术想象以创造文学作品意象体系的心理过程,艺术积淀是艺术构思的基础,创造意象体系是艺术构思的目的)

马克思关于提出的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形式? 1.理论的方式

2.实践精神的方式

3.宗教的方式

4.艺术的的方式

情节性文学作品的形象体系可以分解成哪几个构成因素?人物环境情节

情节性文学作品篇幅相对较长,具有较大的艺术容量。其形象体系包括社会生活事件的方方面面,主要可以分解为人物、环境、情节等基本构成因素。所谓人物,指文学作品着重塑造的鲜

明而又完整的人物形象.外在方面,指人物的外貌、风度、言论、行动。内在方面,指人物的整个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高度发展,是人类超越于动物界的重要标志。外在与内在相统一,是所有人物形象的共同属性。所谓环境,即围绕着人物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人物而言的。在情节性文学作品当中,环境体现为总体时代社会背景与人物具体生活环境的统一。所谓情节,指文学作品中展示的社会生活事件演变发展的基本脉络。简而言之,情节就是事件。在情节性文学作品形象体系的人物、环境、情节三个基本构成因素之间,人物是真正的中心。人物统摄着环境和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着文学作品的艺术成败。

关于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等

关于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

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意境、典型和意象。 黑格尔将艺术分为哪三种类型?

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关于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

审美意象的特征?审美意象的五个基本特征

一)本质特征:哲理性顾城《远和近》:

二)表现特征:象征性金字塔的象征

余光中《夸父》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三)形象特征:荒诞性

形象的荒诞:刑天;孙悟空;丙崽;

情理的荒诞:安直房子《小狐狸的窗户》

四)思维特征:抽象思维的参与

五)鉴赏特征:求解性和多义性李商隐《锦瑟》

陈凯歌《百花深处》

审美想象的特点?情感性创造性规律性

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可分为哪几种?

双关义,引申义,语境义,反讽义,传承义

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包括哪三个阶段?

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

文学创作的完整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从理论上剖析,文学创作的完整过程大体上可以区分为艺术积淀、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从理论上可以将文学作品分解为由外及内的哪三个层面? 语言形象内蕴

1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并论述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答: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1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答:(1)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比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就是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创造意境的典范。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景中有情;下阕记往事重在抒情,情中见景。

(2)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如《陌上桑》,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又如《琵琶行》,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感情。“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这与中国绘画中的渲染烘托有异曲同工之妙。

(3)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境外有境,虽有而又飘渺难寻的。这样的意境如雾里看花,更能让人回味,引发人的无限审美想象空间。

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表现力。

第五篇: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重点:

1、文学作品的类型及特征: 现实型(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暗示性和朦胧性) 2、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1)诗: 定义: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节奏和韵律性。高度集中的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以小见大,以少渗多;浓郁强烈的抒情性;奇异丰富的想象性;讲究语言的锤炼和音乐美。 2)剧本

定义: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3)小说

定义: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全方位的人物刻画;丰富完整的情节描述;具体真切的环境描写 4)散文

定义: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 3、文学作品中的三大文本层次:<1>文学言语层面(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2>文学形象层面(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文学意蕴层面:(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审美意蕴层,)

4、文学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5、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的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辨析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例如:《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水浒传》中的林冲。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例如:《狂人日记》中的阿q。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石。反过来,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所以,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是一个整体性命题,不宜拆开来理解。

6、意境的定义: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7、结合具体例子分析文学意境的特征:1) 情景交融-表现特征(化情思为景物,化景物为情思)(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 陆游《示儿》、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虚实相生-结构特征。(象外有象)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 韵味无穷-审美特征。(意境中所蕴含的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8、意境的分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9、审美象征意象的定义: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10、事件的定义: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11、事件的分类及在故事中的不同作用:根据事件在故事进展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中心事件,它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比如《西厢记?惊艳》中的一折,张生在上京赶考途中打算去探望杜确,这是个很小的事件,访友的事件并未实现,但却在整个故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从属事件,它的作用是塑造生动的形象,如对人物性格、身份的介绍、氛围的描写渲染等。仍然以《西厢记?惊艳》为例,张生访友途中过河,触景生情,抒发怀才不遇之感。这一事件和故事的进展并无大的关联,有没有都不影响后面的故事。这两类事件在故事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缺少了推动情节的事件,故事的连续性就会被破坏;缺少了塑造形象的事件,故事的生动性和意蕴都会受到损失。 12、叙述事件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和角色。行动元的意思是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13、布雷蒙的事纲逻辑与组合形态:1)基本事纲逻辑:人物的行为在整个故事当中所起的意义和作用称之为功能。事纲逻辑是由三个功能组合而成,犹如三位一体。一、可能性;二、变为现实;三、取得结果。2)事纲逻辑的组合形态:一、首尾接续式(连接法);二、中间包含式(镶嵌法);三、左右并连式(两面法)

14、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15、时距的定义及四种类型:时距也称为叙述的步伐,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比较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时距的四种类型:(1)匀速;(2)变快;(3)变慢;(4)空白、省略 16、视角及视角的类型:也称为聚焦,是作品种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视角的类型:1)零聚焦叙述;2)内聚焦叙述;3)外聚焦叙述;4)叙述中视角和人称的变换。

17、抒情性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声音 、画面、情感经验 18、抒情话语的审美特征: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抒情话语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的方式:主要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并常要对普通话语系统进行改造,甚至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创造极富有表现性的抒情话语。 19、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的运动形式。抒情诗中的节奏是一个多层组合的运动组织。声情并茂、情景交融 20、关于文学风格的辨析:1)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和生活个性的区别:(1)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2)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3)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如心理性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等,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机构方面的独特性。2)联系: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艺术才能等,当它与实践和客观结合时,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风格的灵魂。创作个性是位于日常生活个性和文学风格之间的中心环节,日常生活个性通过创作实践形成创作个性,然后再通过外化才能形成文学风格。 21、创作个性与生活个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如心理性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等,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机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却并非人尽有之,它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东西,不是都会在作品中得到反映,也不是创作个性的特点,都与日常个性的特点直接相对应,只有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践和积累,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才能形成独特的艺术品格。 22、时代风格的定义及三种情况:定义: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三种情况:1)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家,总会显现出某种共同的风格;2)不同时代造就不同的是到风格;3)时代的变化往往使得诗人风格大变,前后判若两人。 23、流派风格的定义: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情趣、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24、自觉形成与不自觉形成:风格是流派产生的基础。 因共同问题、共同风格,被当时或者后代的评论家归纳为一个流派。(不自觉)由共同的纲领文件、共同的宣言、共同的组织形式形成,有共同的风格、理论、美学追求。(自觉) 25、期待视野的定义: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26、共鸣的含义: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7、净化的含义:读者通过阅读作品,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派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28、领悟的含义: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进入的一个更高的阶段,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态与过程。 29、延留的定义:继共鸣、净化和领悟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30、接受心境的定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这种情绪状态就叫做接受心境。 31、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孤立的自在的文学作品需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成为自为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因为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必须经过读者的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形象。文学作品主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学符号基础上展开的(请你继续关注本站:)想象才能进行。中国古代的“兴味”、英伽登的“填补不定点”、伊瑟尔的“召唤结构”、伊达默尔的“对话”——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 32、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因为有读者的再创造,即由于填空、对话、兴味的介入,阅读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文学语言的不确定和个性化的期待视野导致异变,五点表现:第一,某些预定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第二,某些预定文化观念会导致异变;第三,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第四,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第五,文学欣赏能力会导致异变。但异变有阈限,不能完全无中生有。 33、正误与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反误是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 34、论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作品出人意料的造成期待遇挫,能诱使读者进入一个超越于自己期待视野的新奇的艺术空间之中,读者可能会因期待指向的暂时受遏而不适,但很快又会为豁然开朗的艺术境界而振奋,在遇挫愈开释交替出现的精神活动中体验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但完全遇挫则会大大减少作品的魅力。

推荐相关文章:

心理学理论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

《文学理论》阅读书目2014

古代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学习心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