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儿作文【精品多篇】

来源:范文范 2.33W

记忆中的年味儿作文【精品多篇】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一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新春佳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新春佳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新春佳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征文 篇二

记忆总喜欢把过去的事情在无意间美化,已经过了多少个春节,每一次节日里的不悦与烦闷总是被悄无声息地忽略,每当回想起过去的春节,内心总忽地充满了一股温存又祥和的感觉。春节,小时候充满的都是烟花炮竹点燃之后残留的硝烟的气味。那时候还没有因为污染要去禁止放烟花。我小时候和小伙伴可算是摸透了对门小商店所有的烟花种类。当然,有些比较猛烈的,妹妹是不敢去点的,总觉得下一秒它就会“咻”的一下炸到她新买的棉衣上面,所以隔得稍微远些,所以就得是我去点燃那些烟花,然后让其绚烂我和我妹妹的整个长夜。不过现在不准放了,好过已经是大孩子了,也不是特别舍不得,毕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被我深深地镌刻在脑海。春节,小时候最为之惊叹的就是年夜饭时那满满一桌子,我都不知道家里面有那么多盘子,到开饭的时候,我就望着那一桌子菜感叹中国劳动人民的力量,想想,此时此刻,每一个家庭里,都吃着年夜饭,桌子上是平日无法想象的丰富和美味。这么想就觉着还好不是天天过年,不然每天吃那么一桌子菜,喝那么多酒,说那么多祝福的话。那真的应付不来。尽管接下来几天都只能吃剩菜了,但是不管怎样过年还是很开心,桌子上的鱼,说是年年有余之意。我就觉得国人真的是一个淳朴又善良的民族,也只有这样的善良与淳朴,才会把对来年的愿望放到桌上的鱼儿身上去。

春节,小时候最为期待的是拜年时那接踵而至的红包哦,“哎呀,婶婶不行不行我不能要,祝您新年快乐,您的心意我知道了,这红包真的不能要。”“哎,你这孩子,考上了高中怎么可能婶婶连个红包也不给吧,收下吧孩子,来年了好好学习”“那好吧,谢谢婶婶”这样的桥段在中国大地上每天春节要上演多少次呢?人们却依旧乐此不疲。红包包好一个个祝福,在人们间传递,将春节的韵味渗透到底。不过我小时候的红包……都怪我太相信我的爸爸妈妈。春节,压箱底的一件事是什么?哦,对了,春节联欢晚会。虽说对春晚的评价确实有待争议,不过人民群众依然热情高涨。那也难怪,那个时间段打开电视,似乎每个台都是演的这个。守夜对我来说从来都是小事,家里的大人倒是没我们小孩子这么精神,困了就去睡觉,说实在的,在那天晚上要真的睡个好觉也不大可能,凌晨将近时,不知是哪家忍不住了,先放了烟花,随后,世界就此开始盛宴,夜空从那时起几乎无暇熄灭,一朵朵漂亮的,炫目的,张狂的烟花盛开。巨大的爆炸声交叠,我在一片混乱中中对我妹妹喊道“新年快乐!”我觉得她应该根本就听不到,因为我也听不到我自己说话。不过,还是,新年快乐。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三

年味

春风已徐徐吹来,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已经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便与学为伴,与风为友。当春风徐来的那一刻,他伸了伸他的腰,抖起了精神……原来它也在期盼春天的来到。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有足了的年味,这个年烟花漫天……

雪味

真巧!这个年有雪!在风中飘飘洒洒,比星星还多,比棉花还白,比流星还美……它好似上帝赐给我们的圣物,因为我们也有和学一样纯洁的心灵。银装素裹,屋顶上的烟囱,天线杆上的鸟影,远方的荷塘……我突然被姐姐的雪球达到了才转过神来,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向姐姐还了一个,就这样,一场打雪仗开始爆发了……当我们玩到疲惫不堪以至于倒在雪地里的时候,雪花亲吻着我们的小脸,很凉,很舒服。可就当沾在我衣服上的雪化成了睡的时候,我才感觉到了冷!

火药味

想必大家都清楚,火药味是很难闻的,可是怪癖的我往往觉得火药味很香,甚至是加油站的油烟味,我也一样觉得。第一颗爆竹响起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要过年了,当几十颗爆竹同响的时候我知道过年了。阵阵烟雾开始弥漫开来,把我们重重包围,烟雾好似吞噬了我们一般……耳畔的爆竹声夹杂着火药味,我感觉到了这个年有味儿……可是我们这儿远远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有了这个火药味,就算是一点点我已经满足了。

餐味

夜,宁静。耳边没有爆竹声了,可是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的声音把我的听觉覆盖了,我的耳朵好似失去听觉了一般……桌上的丰盛的晚餐应有尽有。年糕啊,水饺啊,烤鸭啊,烧鸡啊……我真想窒息于这片空气之中。桌上的老老少少个个都不客气,一会儿工夫就把它吃个精光了。啊!好香的餐味!

年味=餐味+雪味+火药味。这个年真过火。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四

过新年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俞源老家,近距离亲近了传统的年味儿。

传统大年,排第一位的当然是吃的喽。过新年最重要的菜非猪头莫属。俗话说:“有钱没钱,买个猪头过新年”。猪头虽说其貌不扬,但是猪头肉却是传说中的美味。爷爷用力将煮熟的猪头掰开,把猪舌头、猪耳朵、猪拱嘴、猪脸等等不同部位的肉切成片。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肉塞进嘴里。哇,那个美味啊,实在没有办法找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猪肉烧豆腐是另外一道超级美味。你们知道豆腐是怎么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首先要把黄豆磨成豆浆,再把豆浆放入大锅中煮熟。这时,需要“魔术师”--奶奶出场了。只见她把一小勺盐卤化开,倒进豆浆里,搅拌几下,过了几分钟,豆浆神奇地变成了豆腐脑。奶奶再把豆腐脑倒进一个木框里,盖上盖子,上面压上石头,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揭开盖子,香喷喷的豆腐就新鲜出炉了。

吃饱喝足了,就该去看大戏了。热闹的开场锣鼓后,孙悟空翻着斤斗上场了,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几下子就把妖魔鬼怪都打跑了;画着花脸的将军,穿着鲜艳的铠甲,背上插着四面小彩旗,神气极了,正带领着士兵和敌人激烈地战斗;最受大家喜爱的,还是脸上涂着“土豪金”的财神,捧着一个巨大的金元宝,忙着给大伙儿拜年……

这就是我看到的新年,又好吃又好玩的传统大年。

记忆中的年味征文 篇五

年味,似乎总是和童年靠得很近很近。

童年的家,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住着我的奶奶、二奶奶、大伯、叔叔们等九家人。九家人围成一个圆,青灰色的瓦一片连着一片,组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进入腊月,院子里热闹起来,母亲和婶婶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厨房、井台、灶炉间,她们或是炒花生、瓜子;或是穿针引线为我们几个小毛头做衣服和鞋子;或是揉面、蒸馒头;或是制作着各自拿手的年糕、风味小吃……

衣服做得最好的是三婶,她是个天生的裁缝,做的衣服又挺括又合体,所以直到除夕夜,她都在飞针走线。

母亲会做一种很好吃的点心,叫散子。母亲和父亲一起把配好的水、面、糖等均匀地揉和在一起,面揉好、饧好后,母亲切下一小块,用刀划一下,把中间划出一条条的缝,散开,再弄另外一小块面,两块面合在一起拧一下,一个散子就制作好了。锅里的油热后,母亲把散子放进锅里,一会儿那拧着的小面片,就在锅里变成了金黄色,中间划的小缝经油一炸也裂开了,就像一把小扇子。等母亲捞出,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一根送进嘴里:甜甜的、酥脆酥脆的,真香!面全部做完后,母亲吩咐我挨家挨户给送去,听着别人的称赞,我替母亲谦虚地应承着,心里美美的。

过了腊月二十,爷爷去赶年集,买回来红红的春联、彩色的福禄寿禧,还有鞭炮、糖果。奶奶把鞭炮分给那些男孩子,给他们不太多的糖果;分给女孩子很多糖果,如果想要鞭炮她也会分给几个。我们得了“便宜”,一溜烟地跑到街上找伙伴们炫耀、嬉戏,满足而幸福。

除夕夜,我们九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浓浓的亲情伴着欢声笑语,热热闹闹庆祝普天团圆。

除夕的钟声敲响新年的时候,我们晚辈一起给长辈们磕头拜年,欣喜地接过长辈们递过来的红包装在口袋里,还不时地摸啊摸,怕它会飞走……

年味,渗透其中的是浓浓的爱,这爱回味悠长,每次想起,都让心里升腾起别样的温情。

“欢乐欢乐中国年,欢欢喜喜过大年……”你看,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喜气,街道边已挂起红火的灯笼,我们和年靠得很近很近,呼吸间,年的香味飘进了心里……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六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新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新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新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征文 篇七

不知不觉又快到过春节了。现在人们的日子好了,年味却不像从前那样浓了。走在街上,看着人们忙着办年货的熟悉身影,总不免想起记忆里那些难忘的年味。

记忆里最难忘的年味是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厨房里飘出的热腾腾的香味。我的家乡在镜泊湖山区。蒸年糕是家乡由来已久的风俗。贫苦的日子缺少细粮,人们就用自家地里种的黏苞米磨成黏米面,掺上烀熟的豆馅,包成一个个雪白软糯的“黏豆包”当作年糕。条件好的人家,还把包好的黏豆包压成饼状,放到油锅里炸成酥粘的“油炸糕”留着过年吃。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日子渐渐好了,过年前每家都要用白面蒸上满满一大缸豆包、包子或馒头,其中豆包最常见,我家也不例外。每年过年前,母亲都会用酵母发好两大盆白面,烀上一大锅红豆馅,然后一家人齐一阵,和面、下剂儿、擀皮儿、包馅……忙得不亦乐乎。包好的豆包还要放到木制“模子”里刻出精美的花样,煞是好看!新蒸熟的豆包刚出锅时,热气腾腾,白净暄软,香味诱人,让小孩子禁不住口水直流。为了衬托过年的喜庆劲儿,母亲还要用麦秆蘸上红颜料,在一个个蒸好的豆包上点上鲜艳的“红点”。这样既好玩又轻巧的活儿,也往往成了我们小孩抢着干的“俏活儿”。

除了蒸豆包,蒸花样年糕也是母亲最拿手的。母亲将和好的面,擀成两张笼屉大的圆饼,将泡好的红枣,一个个均匀排在一张面饼上,然后再盖上另一张面饼,放到锅屉里蒸熟,就变成一个又圆又大的年糕。蒸好的年糕,随意用刀切成各种形状,白面里夹着透红的红枣,不仅外形好看,吃起来也有浓浓的大枣甜味。

除了蒸年糕,家乡人还有过年前“跑油”的习俗。就是把豆腐、土豆切成块,放到油锅里烹炸。炸好的豆腐、土豆放到外面的大缸里冷藏,过年吃的时候,在锅里放两片肉轻轻熘炒一下,就是一道上好的菜肴。刚从锅里炸好的豆腐块,油香软嫩最好吃,常常成了我们小孩争抢的美食。

记忆里最难忘的年味,除了诱人的美食,还有母亲用巧手为我们缝制的新衣裳。那年月,家里条件不允许买新衣裳。过年前母亲就会用积攒的零钱为我们每人扯上几尺新布料,比照着身高尺寸一一裁好了,用家里唯一的“大件”——缝纫机,给我们手工缝制新衣裳。大人的布料多是蓝色或黑色的“迪卡”布,小孩则多是厚实耐磨的“唐绒”布。为了赶做一家老小的新衣,腊月里母亲几乎每天要踏着缝纫机一直干到夜深人静。做好的新衣服,不到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不能穿的,所以看着母亲做好的漂亮新衣,我们小孩天天掰着手指头盼过年。初一一大早,母亲从柜子里拿出一家人的新衣裳,大人小孩兴高采烈地穿在身上,在镜子前照了又照,然后一起出门拜年,别提多高兴了!

记忆里最难忘的年味,还有过年时喜盈盈的年画和红彤彤的鞭炮。年画是那年月家里最讲究的装饰品,无论日子再怎么紧巴,每到过年家里总会花上块八毛钱到集市上买一幅新年画贴在墙上。年画生动有趣,色彩鲜艳,多画的是鲤鱼、荷花或者粉嘟嘟的胖娃娃、慈眉善目的老寿星,预示着连年有余、五谷丰登、延年益寿等吉祥的祝福。放鞭炮是小孩的最爱,过年了小孩总会缠着大人买鞭炮。价钱便宜的“小鞭儿”红彤彤的一串,小孩子为了节省,就将成挂的鞭炮拆成一个个小炮儿,然后拿了火柴,到房前院后的空地上和小伙伴三五成群的放起来,此起彼伏“噼噼啪啪”地鞭炮声,让年味在寒冷的冬天一天比一天更浓了。

记忆里最难忘的年味,似一坛陈年老酒,无论时光怎样流逝,始终在我的心底散发着醇浓的幽香,让我对过年有了一种怀旧,一种追忆。

记忆中的年味儿作文 篇八

不知不觉,年关将近。

母亲忙前忙后准备采购年货,张罗着整理屋子,满街红艳艳的灯笼充满了温馨的气氛,外地的游子急冲冲地赶回,噼里啪啦的鞭炮点燃着喜庆。

浓浓的年味儿在人们忙活的身影中渐行渐远,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那个我们所熟知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时间流逝之迅速、压力为之重大的关口。轻轻推开那扇门,岁月深处渐次褪开沉重的外衣,透出那熟悉、温馨、喜庆的年味儿,我伸出手想要采撷这份久违的释怀,却怎知越推越远……

儿时,腊月的那些日子,翻看削薄而陈旧的日历,泛黄的卷角散发着淡淡的烟草味儿,像是沉沦了一个世纪,细数临近春节的日子,只觉得心急得想冲破障碍。爸妈们收拾着杂物尘俗,每一次轻微地掸尘、擦拭,都是那么仔细,如待珍宝。邻舍家也炖起了年货,烟雾氤氲着整个厨房,恰似着扑面而来的醉人年味,叫人无可阻挡。香扑扑的气味,热腾腾的美味,惹得玩闹的孩子纷纷尝鲜,滚烫的热食吃得食火上升,口舌生疮,也不肯放下。最终耐不住性子,叫上一群伙伴,满世界地疯闹。只见那人流如潮,水泄不通,大街小巷,均是熙熙攘攘,红灯高挂,一派喜气洋洋的面貌。忙忙碌碌中,似乎一整年的努力,更多的是为了这几天。

香香的年味、腊味、节日味,全都跟着年关的脚步的来临而开始弥漫,充满每个感官。直到三十除夕,吃上欢乐的团圆饭,其乐融融,一家卧在沙发上,什么也不调换,在春节联欢晚会的一颦一笑中守岁,度过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钟声敲响,大年初一的爆竹热闹了,拜年、红包、烟花……不亦乐乎。是繁忙,是欢乐,是不舍?是厌倦,是喜庆,是依恋?十几年来,循规蹈矩,我想是累了,但为何内心总涌起深深的不舍,若割舍了这传统的日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相聚、祝福?这是个平凡的日子,只是要我们短短的一次团圆,我们不会累,为了这短短的一次团圆!我们抱怨年味的淡去,我们感慨时光的逝去,但是否会在一个午后,回忆那远去的年味儿,这是一种幸福、温馨的体验。

追溯匆匆数十年,记忆中的年味儿,是福,是乐,是我们永久的依恋。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九

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过年,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我无尽的回味。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