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调查报告多篇

来源:范文范 2W

学生心理调查报告多篇

【第1篇】最新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 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调查小组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初中生 逆反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黄遵宪纪念中学的学生生源地复杂,学生都是经过重点学校筛选完后进入此校的。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可能是由于本校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然而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这正是本次调查初中生心理现状的目的。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以便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调查对象是黄遵宪纪念中学初一6个班的同学,总共235人。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然后将卷子回收,统计。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

,初一阶段的学生42%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68%,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55%,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93%,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的占59%,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86% 。

2、分析:

从心理角度说,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而这种怀疑与敌视态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总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我们平时观察不够,未能发现或观察到了却未作细致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罢了。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校教育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的确不容忽视。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误作早恋看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家庭纠纷,夫妻离异;此外,强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参加名目烦多的校外补习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衣食玩乐条件优越,缺乏磨练,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来挫折内化为前进动力,也是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四、建议

1、学校教育方面:

(1)以师爱作为培养师生情感的桥梁,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

师爱是教师情感交流的核心,教师必须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待学生一定要有真挚的爱、由衷的情,并表现出极大的关怀和期望。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在消除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去赢得青少年学生的信任,以真挚、友好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多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方面:

(1)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生理发生许多变化,心里也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感到厌烦。他们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把目标转向自己。从外貌,性格到别人难以察觉的内心世界,都要自我审视。往往崇拜偶像,如电影,体育,歌坛明星。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力,与孩子商谈,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

(3)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有尊重理解的氛围,父母与孩子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导。

3、学生自身方面:

(1)学会理解

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

(2)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

(3)学会适应 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所能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的努力!

【第2篇】9月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践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本站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三、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第3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悄悄地降临到我们的身边,随着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那么我校大学生是怎样对待爱情、追求爱情的呢?就这些问题,我对全校各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大学生的恋爱特点1. 普遍性。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南京大学心理协会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有近99%的人在校期间有过恋爱的经历。

2. 成功率低。调查数据显示:希望毕业后结婚的不到3%,而在校期间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手的比例竟高达85%.特别是毕业生在面临毕业、就业等诸多方面压力时“大学恋情”就像温室里的牡丹,放到现实环境中不堪一击。

3. 低年级化。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而且数量一直在增加。我看到南京一高校的调查统计显示: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在同年级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40%、60%、80%. 4. 公开化。在当静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教室、图书馆、马路上还是在食堂、操场……都有大学生谈恋爱的身影,一双双,一对对,随处可见;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接吻的都习以为常了。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5. 世俗化。大学生恋爱的世俗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生恋爱中的性冲动明显增多;二是恋爱的非责任化(所谓非责任化,就是不少同学对恋爱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的态度,而不是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恋爱)倾向明显。

6.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1. 恋爱心态健康,择偶标准个性当先。现在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注重对方的修养、人品德等内在素质,希望双方能有思想、心灵层次的沟通,而不是单纯的把金钱、地位、漂亮的容貌放在首位。调查显示:80%的人选择“两情相悦”。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恋爱心态是健康的。

2. 恋爱的浪漫色彩浓烈。大多数学生在经济上依靠父母,缺乏对现实社会真实、深入了解,对未来生活的设计过于乐观,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大学生的爱情多是海市蜃楼般的美丽虚幻,经不起矛盾和挫折的考验,在现实面前往往以分手收场。

3. 恋爱盲目性较大。大学校园浓厚的恋爱氛围,使一些大学生觉得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就想要自己进行一场不计后果的恋爱,这些人只是盲目地随风而动。

4. 大学生对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成眷属”者少,这样就有很多人失恋。大学生感情受挫后应该对自己和对方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立誓:“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5.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在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此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恋爱只是为了获得经验”这种观点或者在校园中还并非主导,但已开始被越来越多学生提及。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恋爱,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一些大学生则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但根据调查,28%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体验爱情的幸福”;38%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11%的为了是“将来能结婚成家”;10%的是为了“赶时髦”。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了。

6.恋爱表现过于热情奔放。 校园情侣中不乏这样的人,在公开场合下也信奉“爱就让你听见,爱就让你看见”,整日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得常使旁人不得不“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而退避三舍,有的同学甚至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和宽容态度,偷吃禁果的男女同学也不罕见。莎士比亚说:“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玲却,不然会把一颗心烧焦。”遗憾的是,相当多的大学生并不懂得如何令它冷却,许多大学生并不知道改如何去爱,怎样适当地表达爱。我们中华民族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更是讲究含蓄、高雅、庄重,同时讲究感情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作为高素质的大学生更应该尊重民族特点,注意行为端正,文明,用理智控制行为,用道德约束举止。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在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是大学生恋爱的重要原因。

从生理上看,现在孩子进人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过去大致提前了三年。大学生一般在18至24岁,正处在青春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从心理上看,青年心理上的变化,也是大学生恋爱的一个重要内因。大学生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不稳定,人生观还没能完全地树立起来,其思想可塑性大。然而,人生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恋爱观。处在躁动年龄的大学生,性意识日趋成熟,他们渴望与异性接触相处。

当然,大学生普遍恋爱,也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4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大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另外,大学生就是赶恋爱“时尚”调查显示17%的同学是在赶“时尚”。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时尚而动”。

赶“时尚”还受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大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除此之外,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家长担心子女大学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也有的家长认为早结婚早生子早出息,就怂恿子女在校谈恋爱,并在经济上给子支援。更有来自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尤其是男同学家长,也是想孩子在学校期间能找个合适的对象回家,不然自家一贫如洗,真毕了业还说不定上哪里找,找到找不到对象都成问题,只要你有能耐你就谈。当然,部分学生盲目追求“享乐、消费、索取”的思想观念,也会成为恋爱的动机。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1.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爱情错觉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2.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3.失恋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帮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

五、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1.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2.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3.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4.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爱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美好爱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们应该明白,如果人生是一曲交响乐的话,爱情这一旋律的出现,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人生的交响乐更加悦耳动听。

【第4篇】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即奖面临工作的我们,对于社会我们知之甚少,社会调查报告、打印。。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这次的实习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得出,产生这方面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艺术生的精神取向自由,他们侧重于自身自由,艺术工作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这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工作报告《社会调查报告、打印。》。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由于在城市长大,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第5篇】农村初中学生中考前心理调查报告

离中考日子越来越近,初三学生在进行紧张的复习迎考,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中胜出,农村初中学生的压力更大了,面对全市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考上普通的高中,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了。作为班主任,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中考前的心理调查,发现有状态较亢奋的,也有状态不够好的,心理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态积极:

男生a:中考临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举!也许我会在这场战斗中胜出,潇潇洒洒地踏进新校门,可以无忧虑地挥洒轻松的暑假,结识新的同学、老师,我的瞳孔里溢满了快乐。一切靠自己去开拓,愿生命像火一样燃烧,放肆却带来温暖,惨烈却没有绝望。

男生b:我现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笔在练习上奔驰,正好比一棵树上的五十只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只,现在只要努力争取我所需要的养料与水分,尽力地生长,长成最大最甜的那一只。

男生c:用乐观是心态面对中考,只要尽自己的一切去考完中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后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后再给自己讲一句话:乐观的心态是最锋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试那天,会努力做题,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即使没有考上,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了。

1、紧张,有压力:

男生e:在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时间里,我好像经历了人生的所有苦难,如今,我的父母给我降低了要求,他们在每一次吃饭时都提到我的成绩,无一次不为我叹气。

男生f:时间已经不早了,在仅剩的20天时间里,我的心情很烦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出潜藏的能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话已至此,涕泪泗流,心之所想,无法言语。

男生g:郁闷啊,怎么这样!最近有点晕!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气也有点闷热,心情时好时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脱,还有三个星期决定命运的时刻就要来临了。想到不远的将来,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里或者是站在工厂里上班,真有点紧张。

男生h:时间老人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三年初中只剩下20天了,面对四面八方的压力,我开始退缩了,我担心看到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2、太疲劳:

女生a:现在的我,是一只迷茫的萤火虫,到处乱飞,我真希望在最后的时间里能够复习好,我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胧,直打哈欠。而在睡梦中好几次惊醒过了。

男生i:最近在家里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不知为什么觉得活得好辛苦,虽然老师激情澎湃给我们复习,但我的脑细胞好象没有接受,处于昏迷状态。

3、要放弃:

女生b: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已经无心学习,而像和尚一样,过一天算一天,初中读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里带小弟,或者成为上班族,或者去学习一些手艺。

5、很迷茫:

女生c:就这样,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竟然只剩20天了,这意味着什么?不知道!

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希望老师家长注意中考生的心理状态,适当引导,多加关心,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第6篇】学生购买手机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增长迅速,手机日渐普及。中低龄层手机普及率的增长要明显高于中年层的居民,而且,手机潜在消费群有低龄化的趋势,可以说青少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现在在校园里,大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机,高中生拥有手机也很常见,甚至在初中生中,也有不少同学拥有手机。网上资料显示目前学生手机年消费量约在50万部左右,约占市场总消费量的8.2%。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4%、摩托罗拉21%、三星11%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众多手机厂商与经销商都认为低价位款式造型又比较时尚的手机就是学生手机。

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4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4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

1、在网上对大学生获得手机途径的调查中,家人购买的有51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5%;自己购买有580人,占51%;朋友赠送有34人,占3%;来历不明有11人,占1%,但购机费用有1067人父母或长辈,占93.8%。因为学生大多没有经济收入,所以选购要求为时尚、实用和低价,要大部分学生来选购自己真正喜欢的手机是不现实的,所以学生手机族只有委屈一下自己,主要把眼光放在了低价位而且有时尚的款式和颜色,个性化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搭配,并且具有较好功能的手机上。既要时尚、实用又要便宜,对于手机和学生来说,这种条件的筛选都是极为苛刻的,要求在各个方面寻求最佳结合点。另外,环保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手机发射功率极低,辐射极少,对人体无伤害以保护学生的大脑,健康成就未来。

2、倾向于寻求方便

学生在选购手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手机的使用是否方便这一方面,如手机的菜单是否方便简单,手机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实用等。像电子词典(汉英互译),电子书(可下载),超强短信息,学生用计算器,笔记薄记录本(可储存公式或其他笔记),智能时间表(计时、提醒)。智能中文输入、来电显示、电话簿检索、闹钟功能、内置震动和振铃、和弦音乐、智力游戏等。女生比较爱拍照,比较关心的是手机的像素,男生比较关心的是游戏。

3、消费心理还存在一定的攀比和面子问题

爱面子和喜欢攀比是年轻人的特点,这也表现在学生对手机的选购上。学生选购手机,品牌问题也成为其考虑的一个因素。很多同学经常在一起谈论手机,那么那些手机档次较低或没有手机的同学就会觉得没有面子,而欲买手机的同学就想买个好于其他人的手机。在身边的同学之中,每个人能接受的价位都不同,家境好一点的同学能接受到2500左右,大多同学的手机在1000左右,而家境一般的同学的手机都是300以上,600以下的,攀比也是要靠实力的。

4、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

学生买手机一般是为了交流、沟通,用途多为发短信和联系亲朋好友及方便学习、求职。

手机短信非常热火,似乎有战胜普通通话成为手机主要功能的架势。学生也是手机短信的伟大贡献者,学生生活单调和无聊,发发短信解解闷成了手机一族无聊时候的休闲生活;而同学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现在也主要依靠手机短信,毕竟写信太麻烦了,发邮件没电脑还得跑到网吧上网,打电话又太贵了,所以手机短信就担当起了这个桥梁与纽带的任务。

5、主要购买群体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

学生手机市场里的消费者主要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据调查问卷显示,2000名大一,大二学生中,手机拥有率高达42%,而大三学生中就有更多人有手机,手机拥有率有90%,可见,高年级的大学生手机拥有率明显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学生比较喜欢追求一些时尚的东西,特别是在手机短信流行之后,手机短信的流行加速了这些学生追逐流行的念头,据调查有63%的学生购买手机是为了收发短信,也就是说是短信带动了手机的消费。

6、学生希望产品提供的利益: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所以学生都希望手机能为自己的学习带来方便 也希望产品能提供的利益 如能够提供与学习有关的功能,例如电子词典、学习计算器等,这些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也是学生所希望的物有所值。

学生手机就是在功能上能够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方便,在外观上为学生所喜爱,在价格上能够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在环保方面能够做到对学生身体无伤害保证健康的手机。即具有时尚、实用、价廉、环保特色的手机才能够称为真正的学生手机。希望商家能做出真正为我们学生所喜爱的学生手机。

【第7篇】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三、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第8篇】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9篇】学生购买手机心理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增长迅速,手机日渐普及。中低龄层手机普及率的增长要明显高于中年层的居民,而且,手机潜在消费群有低龄化的趋势,可以说青少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现在在校园里,大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机,高中生拥有手机也很常见,甚至在初中生中,也有不少同学拥有手机。网上资料显示目前学生手机年消费量约在50万部左右,约占市场总消费量的8.2%。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4%、摩托罗拉21%、三星11%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众多手机厂商与经销商都认为低价位款式造型又比较时尚的手机就是学生手机。

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4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4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

2、倾向于寻求方便

学生在选购手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手机的使用是否方便这一方面,如手机的菜单是否方便简单,手机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实用等。像电子词典(汉英互译),电子书(可下载),超强短信息,学生用计算器,笔记薄记录本(可储存公式或其他笔记),智能时间表(计时、提醒)。智能中文输入、来电显示、电话簿检索、闹钟功能、内置震动和振铃、和弦音乐、智力游戏等。女生比较爱拍照,比较关心的是手机的像素,男生比较关心的是游戏。

3、消费心理还存在一定的攀比和面子问题

爱面子和喜欢攀比是年轻人的特点,这也表现在学生对手机的选购上。学生选购手机,品牌问题也成为其考虑的一个因素。很多同学经常在一起谈论手机,那么那些手机档次较低或没有手机的同学就会觉得没有面子,而欲买手机的同学就想买个好于其他人的手机。在身边的同学之中,每个人能接受的价位都不同,家境好一点的同学能接受到2500左右,大多同学的手机在1000左右,而家境一般的同学的手机都是300以上,600以下的,攀比也是要靠实力的。

4、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

学生买手机一般是为了交流、沟通,用途多为发短信和联系亲朋好友及方便学习、求职。

手机短信非常热火,似乎有战胜普通通话成为手机主要功能的架势。学生也是手机短信的伟大贡献者,学生生活单调和无聊,发发短信解解闷成了手机一族无聊时候的休闲生活;而同学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现在也主要依靠手机短信,毕竟写信太麻烦了,发邮件没电脑还得跑到网吧上网,打电话又太贵了,所以手机短信就担当起了这个桥梁与纽带的任务。

5、主要购买群体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

学生手机市场里的消费者主要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据调查问卷显示,2000名大一,大二学生中,手机拥有率高达42%,而大三学生中就有更多人有手机,手机拥有率有90%,可见,高年级的大学生手机拥有率明显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学生比较喜欢追求一些时尚的东西,特别是在手机短信流行之后,手机短信的流行加速了这些学生追逐流行的念头,据调查有63%的学生购买手机是为了收发短信,也就是说是短信带动了手机的消费。

6、学生希望产品提供的利益: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所以学生都希望手机能为自己的学习带来方便也希望产品能提供的利益如能够提供与学习有关的功能,例如电子词典、学习计算器等,这些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也是学生所希望的物有所值。

学生手机就是在功能上能够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方便,在外观上为学生所喜爱,在价格上能够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在环保方面能够做到对学生身体无伤害保证健康的手机。即具有时尚、实用、价廉、环保特色的手机才能够称为真正的学生手机。希望商家能做出真正为我们学生所喜爱的学生手机。

【第10篇】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第11篇】最新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三、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第12篇】最新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谁没有过青春叛逆期呢?在这个时期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才能有走回正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 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调查小组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初中生 逆反心理

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黄遵宪纪念中学的学生生源地复杂,学生都是经过重点学校筛选完后进入此校的。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可能是由于本校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然而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这正是本次调查初中生心理现状的目的。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以便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调查对象是黄遵宪纪念中学初一6个班的同学,总共235人。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然后将卷子回收,统计。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

,初一阶段的学生42%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68%,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55%,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93%,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的占59%,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86% 。

2、分析:

从心理角度说,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而这种怀疑与敌视态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总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我们平时观察不够,未能发现或观察到了却未作细致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罢了。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校教育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的确不容忽视。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误作早恋看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家庭纠纷,夫妻离异;此外,强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参加名目烦多的校外补习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衣食玩乐条件优越,缺乏磨练,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来挫折内化为前进动力,也是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四、建议

1、学校教育方面:

(1)以师爱作为培养师生情感的桥梁,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

师爱是教师情感交流的核心,教师必须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待学生一定要有真挚的爱、由衷的情,并表现出极大的关怀和期望。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在消除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去赢得青少年学生的信任,以真挚、友好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多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方面:

(1)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生理发生许多变化,心里也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感到厌烦。他们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把目标转向自己。从外貌,性格到别人难以察觉的内心世界,都要自我审视。往往崇拜偶像,如电影,体育,歌坛明星。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力,与孩子商谈,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

(3)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有尊重理解的氛围,父母与孩子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导。

3、学生自身方面:

(1)学会理解

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

(2)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

(3)学会适应 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

,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所能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的努力!

【第13篇】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

这项调查结果是6月25日发布的,调查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访问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1200名大学生。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瞎子,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一名接受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现在我睡不好,经常做噩梦。”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第14篇】9月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

这项调查结果是6月25日发布的,调查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访问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1200名大学生。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瞎子,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一名接受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现在我睡不好,经常做噩梦。”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第15篇】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的报告

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的报告范文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xx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中华英才网总 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 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 、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 、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 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 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 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 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 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中华英才网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 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 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中华英才网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 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 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