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说课稿

来源:范文范 1.7W

师:上课!

《文言文断句》说课稿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请坐!上课时,老师请大家做了一个法官的判案,判定老人的遗产归属谁:是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大老婆去世后,他再续旧弦,与后妻又生下了一名幼子。老头儿并预立下了遗书,以说明对财产的支配方式:七十老翁生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交与娇客外人无权干预(幻灯片出示)。

生1:老人之子。

师:为什么?

生1: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赋与/女婿外人/不可干预

师:非常好。其他法官呢?

生2:老人之婿

师:为什么?

生2:七十老翁生一子/人说儿子非他也/家业尽赋于女婿/外人无权过问。

师:那就麻烦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师:因为断句的不同,判决就不一样。我们的汉语很奇妙,不仅现代文是这样,文言文更是如此,所以,理解文意跟断句有十分大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断句(板书课题)。

师:目标引领行动!我们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请大伙将本节课目标齐读一下(说明目标)。

生:齐读.

师:学习文言断句,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文言断句,我们为什么要文言断句?哪那位同学告诉我为什么要进行文言断句。

生:断句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断句不当,就误解解文言文的意思。

师: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这是结果。但为什么要断句?如果不断句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不断句理解意思会不一样。

师:为什么我们理解上会有偏差,如果我们不断句的话。

生:因为古代没有标点。

师:对,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因为我们古代没有标点,凭借古人的阅读经验,指导自己怎样去断句。所以我们断句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称呼断句为什么?

生:句读。

师:没错!课外知识很丰富。标点符号,在我国是近代以后才引入的"来路货",古文里面,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那些年代,看书人开出一册新书,翻阅的时间就用笔把它一下句点断(大抵都是用一个个圆点),或是用羊豪的笔套,蘸上朱砂印泥,逐句盖上。在一段话的结尾用"。"断开,叫"句";在一段之中语气停止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所以要看书,首先就必须学会识字,断句。中国古代为什么十分重视断句,就是因为断句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意思的掌握,如果断句失误,必然会引起误会,引发矛盾。

师:古代没有标点,我们要断句,可是现在我们有标点,为什么还要断句?

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断句?最根本的因素在于,由于中考考,断句作为古文测试的一种形式,是阅读古文的基本功。辨析句读,需要掌握运用古译的词句和古代的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所以断句水平好坏,成为了阅读古文水平好坏的一项主要标准。古文断句是检测古文水平的一项重要方法,近年来中考都有考试。二零二二年会不会在这一点上设考题呢?根据目前的状况分析,机会是比较大的。

师:我们看一下中考的文言断句的真题(幻灯片出示)

师: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中考考点,也看了真题。那么结合我们的做题经验,做断句题应遵循什么样的步骤?

生1:我认为断句应该先读几遍。看看句子想表达什么意思。

生2:要注意文章的层次。

生3:注意句末的语气词或虚词。

生4:检查一遍,回读。

师:好,回答得很好。请坐。我汇总一下刚才四个同学的思路,一是默读全文,明白大意。二是循序逐渐,前易后难——即能断的就先断,并逐渐减小适用范围,进而聚集精神辨析难断句与上上下文之间的密切联系。三是利用"特征",恰当地断句。四是回读检查。明确步骤之后,我们就来找"特征",总结规律。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例一。

生: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师:把句子的主要成分划出来。划成分首先要明白词性。

生:词性有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

师:对!名词一般做主语,动词做谓语.

师:名词在句子的前面和后面做什么成分?

生:主语。

师:主语。句子的开头是主语,那么结束的地方呢?

生:宾语。

师:在写作中,要及时标出文段中的最主要的术语,尤其是专用词语,如人的名称、地方名、事名、动物名、官职、族称、国家、器物名称、动物、植物、朝代.这些术语经常在整个语句中作为主语或宾语,但在它的左右通常要加以断句。因此我们的第一个规律就是根据句中的名词和代词确定主语和宾语,这点规律要记住。

师:接着咱们看看根据这个规律能不能将这段话断了(幻灯片出示)。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下面开始。

师:时间到。哪为同学愿意到上面来展示展示。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断的。

生:先划出名词:匡衡、烛、邻舍、衡、光,并判断是有主语或宾语。

师:哪个是主语,哪个是宾语?

生:匡衡。宾语是烛。下一句也是找到主语。

师:主语是谁?

生:邻舍。

师:很好。

生:衡是主语。

师:很好。

生:最后宾语是光。

师:很好,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小组的合作效果不错。继续看一下下面句子这段话比较长,但规律很明显。出现了一些词。

生1:乎

生2:矣

生3:则

.......

师:这些词都是什么词。

生:语气词

师:的确有一些是语气词,不过也有不是的。这些词有没有实际的含义啊?

生:没有。

生:虚词。

师:非常好。我们在学习文言虚词的时候就温习过吧。虚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而且出现在句中的位置也很有规律。因此假称还可以帮我们停顿,因为古人写的文章,没有标点,要辨析句读,假称就成为了重要的标记。但要主要不同位置的虚词:

常见于句子的开篇虚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盍、嗟夫等常见在一些话的开篇词,它的前边通常都要断开;

常用的一句话结尾虚词:也、矣、焉、耳等常常用作陈述句结尾;与(欤)、邪(耶)、乎等常常用作疑问句结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词结尾。它的后面通常都要断开。

用在词语中的虚词语:以、于、而、以、之,一般用于在句子中,而这些字前后的一般不断句。

师:这是断句第二个规律。

师:断句还有哪些规律?

生:可以利用修辞进行文言断句。

师:真聪明!那大家说说我们学过的修辞有哪些?

生1:对偶

生2:排比

生3:反复

.

师:对!古人写文章时非常注重句式的工整对称,所以文中上下句使用同样的字数和结构,而往往使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方式。运用这种特点,我们就能够很方便地进行文言断句。下面这个句子谁能直接断句。

生:勤王者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于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美人及左右,上下都呼金钱为万岁。

师:她是这样断的,在断的时候,句子中出现了几组相同的词是哪些?

生1:相如

生2:秦王

生3:左右

师:就是我标注的词语,相同的词能不能在一句话中出现,一般是一个词是前面一句话,第二个词是后面一句话。两句话前面一句话的最后一个词是宾语,后面一句话的第一个词是主语,这种情况下,宾语和主语一致,是什么修辞?

生:顶真。

师:非常好,顶真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前半句的宾语做后半句的主语,因此顶真出现的时候告诉我们两个相同的词出现时中间要停顿。

接着我们看下面这个句子。谁来直接断句?

生:沛公说,你和他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沛公说,你为我把他叫进来,我会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师:大家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这段话是两个人的对话,对话会出现一个关键字。

生:曰

师:非常好。对话中,前后要停顿。除了"曰"之外还有哪些词表示说?

生1:道

生2:云

生3:语

师:对,这些都能表示说。但又是文章中出现的不是两个人对话,也有可能是一个人或是一段选文,也是可以的。所以除了对话之外也可能出现引文。因此对话和引用也能帮助停顿。但是,在这要注意两点:一是’话中有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略去说话人和"曰"词的情形。

师:前面我总结了四个断句的规律,下面请你们来总结归纳一下。

师:我们一起断下面一句吧。

生:学之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之,不亦乐乎?人不知其不愠,不亦仁人君子乎?

师:很好,这出现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固定句式搭配。有哪个句式?

生:乎

师:只一个字吗?

生:不亦.乎?

师:很好。几个句子都出现了。这个句子用的都是固定句式搭配特点。除了这几个之外,文言文中还有哪些其他的固定搭配。

生1:判断句,者也搭配

生2:疑问句中,何.为

生3:被动句,为所,见于.

师:不错。当然也远不止于这种,比如还有表示反问的句子:不亦乎、何为、岂哉;其它结构的固有句式:况乎,奈何,为(若)何,得无(无乃)乎,怎会得,与其,孰若需要在学习的时候总结归纳,然后积累。学文如堆沙啊师:我们今天一共讲了几个特征,总结了哪些规律?

生:五个

师:这五个规律,希望大家不要僵化使用,要活学活用。学了这些方法和规律,我们看看能不能学以致用?

师: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师:大家看看有没有问题?请大家自主完成。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断句规律。

师:下面布置作业。必做:《中考冲刺》课外文言文练习2篇,并完成断句题。

选做:自选一则课外文言材料,命制两道断句题。

师:下课!

热门标签